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801274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抗疫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 2022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峻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成功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敬重科学、命运与共的宏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敬重科学、命运与共”,这“20字”宏大抗疫精神的精准定义和高度凝练,凝聚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才智,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抗疫情的英勇壮举。宏大抗疫精神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内置了抗击疫情制胜的中国密码,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生命至上”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敬重和

2、关爱生命的大爱精神。在天地万物当中,儒家强调要敬重生命、“贵生”,认为万物的生长是天地的大德,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认为人在自然界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万物之灵、天地之性,孝经圣治章有云:“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王制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在马厩失火后问“伤人乎”“不问马”的故事,说明儒家对生命尤其是人的生命的敬重。在此基础上,孔子还强调“仁”,说“仁者爱人”;孟子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对社会大众的关爱彰显无遗。佛教和道教同样敬重生命,佛教提出“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将

3、“不杀生”作为其戒律;道家在道德经中强调“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庄子也认为个体生命价值本身高于一切。这种对生命的敬重与重视,数千年来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党和国家所实行的刚好、高效的应对措施,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 “举国同心”体现了传统文化中“上下同欲者胜”的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主见团结协作。儒家主见以“仁政”求团结,论语子路有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为政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说的就是君子应讲求大局,持有独立的见识,保持宽厚仁爱之心,不搞拉帮结派的行为;荀子在王制中也认为人必需团结

4、协作,君主更要擅长团结协作。明代政治家张居正在修建胶莱新河时认为,天下的事不是某一人某一家的事,认为干事谋业当以“大义”为目的,要以“长远”去谋划,不要因“小利”和“私心”而人云亦云,而要以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去团结人,同舟共济,才能利国利民。诸子一百零一家各家也都同样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道家主见以“无为”求团结,墨家主见以“兼爱”求团结,法家创始人慎子提出“治国之君,非一人之力也”,兵家孙子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等等。这种团结合作、万众一心的精神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发展中,演绎出了诸多动人故事,古有“将相和”,近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今又有“举国同心、共抗疫情”。中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

5、果的事实,再次验证了“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古训的宏大价值。 “舍生忘死”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赴汤蹈火、杀身成仁、舍己护众的精神。儒家崇尚“泛爱众”的“仁”,为了践行这一核心理念,孔子因此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家还推崇“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强调“杀身成仁”,提倡“浩然正气”,做到“死而不朽”。曾子在论语泰伯中更是强调:“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孟子告子上提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6、”。道家看淡生死,老子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毅”;庄子也提出了“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观点。佛教则秉持积善行善的生死轮回报应说。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斗争中,正是由于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们舍生忘死的奋战,目前中国才基本回来正常生活的状态。 “敬重科学”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格致”“穷理”的精神。越来越多的探讨成果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是相容的。儒家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孟子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蕴含着探究精神。墨家的崇尚推理、讲求试验验证,道家的敬重自然、富有质疑与批判精神等等,都是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呈现。北宋二程提出“格物”后,朱熹提出了“格物致知”,明末清初

7、我国科学家徐光启强调要力兴“格物穷理”之学,并在实践中将当时利玛窦等传教士传入中国的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进行翻译与传播,促进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这两种中西文化精神的汇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结晶并存在了数千年的中医,也是两种精神相融的例证。随着“科学”一词在近代中国的传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敬重科学的精神在中国日益深化人心。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所实行的各种应对之策、中西医诊疗的双管齐下,以及为此进行的各种检测、试验、溯源与疫苗开发等等,无不是敬重科学的重要体现。 “命运与共”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精神。中国人自古就强调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要讲求和平,也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

8、要和平共处、和衷共济。尚书尧典中就有“九族既睦”“协和万邦”的思想;孔子提出“德不孤,必有邻”,主见对人要博施济众,对邦(国)要同等博爱;墨子提出国家与国家间“非攻”的主见,“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国与国不相攻”。在讲求“和平”的同时,中国人还推崇“和衷共济”。如道家提出“以有余补不足”,儒家有“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等等。对于这种精神,后人也赐予很高评价,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中国人几千年酷爱和平,都是出于天性”,英国闻名哲学家罗素也认为:“中国人的宽容,欧洲人依据本国经验是无法想象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尽自己的力气对有须要的各个国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救济,呈现了大国形象和大国担当,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命运与共”的时代内涵。 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