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初中升学考试语文总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单篇阅读一、(2023扬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尹昌隆,字彦谦,泰和人。尚书吕震方用事,性刻忮。官属相戒,无敢白事者。昌隆前白事,震怒不应。移时又白之震愈怒拂衣起。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震大怒,奏昌隆假托宫僚,阴欲树结,潜蓄无君心。逮下狱。寻遇赦复官。谒震,震温言接之。入,理前奏,复下锦衣卫狱,籍其家。陈谔,字克忠,番禺人。永乐中,以乡举入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帝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
2、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帝怜之,命复官。(选自明史列传,有删减)【注】忮(zh):刚愎,狠戾。籍:抄没。忤:违逆。坎瘗(y):挖坑掩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官属相戒(告诫)(2)寻遇赦复官(不久)(3)躬自操作(亲自,亲身)(4)适驾至(正好)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移 时 又 白 之 /震 愈 怒/ 拂 衣 起3.翻译句子。(1)昌隆退白太子,取令旨行之。译文: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2)谔匍匐前,具道所以。译文: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缘由。4.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有何不同?答:邹忌
3、采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尹昌隆、陈谔二人的奏对刚烈直接,不讲究方式方法。参考译文尹昌隆,字彦谦,是江西泰和人。尚书吕震正在掌权,(他)性格刻薄刚愎。属官互相告诫,没有人敢来汇报事情。尹昌隆上前禀报事情,吕震恼怒不回应。过了一会儿(尹昌隆)再次禀报,吕震更加恼怒,拂衣而起。尹昌隆退下去向太子汇报,取得令旨来实行。吕震大怒,上奏说昌隆假托东宫臣僚(的身份),暗中想结党,悄悄酝酿谋反的打算。(尹昌隆)被逮捕入狱,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复官。(他)去拜见吕震,吕震温言接待他。他入宫处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进锦衣卫监狱,并被抄了家。陈谔,字克忠,是广东番禺人
4、。永乐年间,经由乡里推荐进入太学,后被任命刑科给事中。他遇事刚毅果断,弹劾事情无所避忌。每次奏事,声音大如洪钟。皇帝命令将他饿几天,奏对时他仍像以前那样。(皇帝)说:“这是天性。”(皇帝)每次见他,都称呼他为“大声秀才”。曾经他因为上书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意思,皇帝命人将其挖坑掩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他的头。过了七天陈谔也没死,就赦免了他,官复原职。过了不久,他再次违逆了皇帝的意思。被罚去修建象房。因为贫困不能雇佣劳力,就自己亲自动手。正好遇到皇帝路过,皇帝问他是谁。陈谔匍匐前行,详细说明了缘由。皇帝怜悯他,再次赦免他并官复原职。二、(2023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韩闻秦之好兴事,
5、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节选自史记河渠书)【注】说(shu):劝说。填阏():淤泥。泽卤:土地含过量的盐碱。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韩闻秦之好兴事(听说)(2)欲罢之,毋令东伐(进攻,征伐)(3)东注洛三百余里(向东)(4)秦以为然,卒使就渠(对的或:正确)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与“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中“乃”的
6、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蒙乃始就学B.屠乃奔倚其下C.陈胜、吴广乃谋曰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解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句意为:于是派水工郑国做间谍去游说秦国。乃:副词,于是。A.副词,于是。B.副词,于是。C.副词,于是。D.副词,竟然。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译文: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2)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译文: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4.郑国有没有完成韩国交给他的使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答:示例一:我认为郑国没有完成使命。韩国本来派他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消耗秦国国力,来阻止其向东扩张。可是
7、郑国渠的建成反而让秦国变得富强,韩国最终被吞并。示例二:我认为郑国完成了使命。韩国给他的使命是游说秦国修建水利工程,他作为一名水工,历尽艰险完成了水利工程的修建。参考译文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兴办各种事业,就想使秦国疲累,让它不能向东征伐(自己),于是派水工郑国做间谍去游说秦国,让秦国把泾水从中山西到瓠口一段凿穿为渠,沿着北山向东注入洛水,长三百多里,要用来灌溉农田。工程进行中,秦国人察觉(是中了韩国的计谋),秦王想杀掉郑国。郑国说:“当初我是间谍,然而水渠修成也对秦国有利。”秦国认为郑国的话是对的,终于让他把渠修成。渠修成后,引来带有淤泥的水,灌溉四万多顷低洼而多盐碱的土地,每亩收成有一钟。于是关
8、中变为沃野,没有荒年,秦国因此富强,最终兼并了诸侯国。因此,(把这条渠)命名为郑国渠。三、(2023随州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易安居士李清照,宋济南人。父格非,母王状元拱辰孙女,皆工文章。居历城城西南之柳絮泉上。易安幼有才藻。元符二年(1099),年十八,适太学生诸城赵明诚。明诚父挺之,时为吏部侍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李、赵宦族,然素贫俭。每朔望,明诚太学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夫妻相对展玩咀嚼,尝自谓“葛天氏之民”也。明诚后屏居乡里十年,衣食有余。及起知青、莱二州,皆政简,日事铅椠,易安与共校勘,作金石录,考证精凿,多足正史书之失。易安性强记,
9、每饭罢,与明诚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建炎二年(1128),明诚起复,知江宁府。易安在江宁日,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簑,循城远览,得句必邀赓和,明诚每苦之。【注】朔望:农历的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葛天氏之民:语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铅椠(qin):铅粉笔和木板,古人记录文字的工具,常用以指写作校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
10、笑B.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C.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D.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B解析该句意为:说某个事件在某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对与否来判定胜负,判定喝茶先后的顺序,猜中就会举起杯子,常常笑得十分开心。故断句为:言某事在某书几卷几叶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往往大笑。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市碑文、果实归愿为市鞍马(木兰诗)B.尝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C.多足正史书之失是鱼之
11、乐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茶倾覆怀中后值倾覆(出师表)D解析A.市:均为动词,买。B.尝:均为副词,曾经。C.之:均为助词,的。D.倾覆:动词,倾倒;动词,覆灭。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易安在江宁日,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簑,循城远览,得句必邀赓和,明诚每苦之。译文:李清照在江宁的日子,每逢下大雪的时候,就戴上斗笠,披好蓑衣,出城去很远的地方赏雪游玩,写出好的诗句一定邀请赵明诚和诗,赵明诚每每以此事为苦。4.结合选文(也可以联系你背诵过的李清照的诗词以及你对她的了解),谈谈李清照是个怎样的人。答:李清照是一个有才华、有生活情趣的人。从她与丈夫换钱买碑文、赌书泼茶、踏雪寻诗
12、等可以看出。参考译文易安居士李清照,是宋代济南人。她的父亲是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两人都擅长写作。李清照居住在历城城西南的柳絮泉上。李清照自幼有才华。元符二年(1099),十八岁,嫁给了太学生诸城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是吏部侍郎,李格非是礼部员外郎。李家、赵家都是官宦世族,但家境向来贫寒。每逢初一和十五,赵明诚去太学告假而出,质押衣服,拿到五百文钱,步行去相国寺,购买碑文和水果回来,夫妻俩对坐欣赏品味,曾经称自己为“葛天氏之民”。赵明诚后来隐居在乡里十年,衣食有富余。等到他担任青州和莱州的知州,都清廉勤政,每天从事写作,李清照与他一起校勘编纂金石录,考证精细确凿,纠正了很多
13、正史书籍的错误。李清照记忆力强,每当吃过晚饭,她和赵明诚坐在归来堂,煮茶,指着堆积如山的书籍,说某个事件在某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以说对与否来判定胜负,判定喝茶先后的顺序,猜中就会举起杯子,常常笑得十分开心,茶洒在怀中,反而无法喝茶就起身。建炎二年(1128),赵明诚复职,担任江宁府知府。李清照在江宁的日子,每逢下大雪的时候,就戴上斗笠,披好蓑衣,出城去很远的地方赏雪游玩,写出好的诗句一定邀请赵明诚和诗,赵明诚每每以此事为苦。四、(2023武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
14、进士第一,后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仁宗即位,太后预政,贬迪衡州。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
15、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注】归沐:回家洗发。后用以指官吏休假。章献:指章献明肃刘皇后。近习: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宗幸亳幸:亲临B.问何以济济:度过C.章献深衔之衔:怨恨D.太后预政预:参与B解析济:救助。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A.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B.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C.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D.卿向不
16、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A解析该句意为: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种地步,你认为怎么样?据此断句即可。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是赵郡人,其曾祖父为了躲避五代战乱,将家搬到濮地。B.李迪在亳州担任知州之时,将洗劫城邑的逃兵全部捉拿归案,斩首后巡行示众。C.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D.李迪为与大权在握的章献太后和解而来到京师朝见,被章献太后赞誉为“社稷臣”。D解析“李迪为与大权在握的章献太后和解而来到京师朝见”这一说法于文无据;根据“古人所谓社稷臣,
17、于斯见之”可知,“被章献太后赞誉为社稷臣”说法错误。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译文: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国家重臣,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阳。李迪深沉温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他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第一,后来被擢升为知制诰。真宗亲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州。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任之后,让所派出的士兵全部休
18、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精锐士卒擒获流贼,将他们斩首后示众。李迪曾经休假回家,皇帝忽然传诏要他在内东门对答。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皇帝)问李迪如何救助,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增加经费,(这样)就可以放宽税赋,百姓就不劳苦了。皇帝很高兴。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把李迪贬到衡州。李迪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种地步,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十分圣明,我不知道皇太后
19、盛德,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太后听后也很高兴。李迪,是贤明的宰相。当仁宗刚刚即位,章献临朝听政,很倚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等受宠爱亲信的人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国家重臣,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五、(2023襄阳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家人见者,
20、悉骇愕,惘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醉书斋记,有删改)【注】茗碗:茶碗。甫:刚刚。:窥视。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记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或歌或叹或:有时,有时候(2)以名吾斋名:取名,命名2.给下列句子用“/”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
21、素壁/泊如也。C.甫晨起/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D.甫晨起/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D解析“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句意为: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故断句为: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甫晨起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句意为:早晨刚起床,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阅读批注。故断句为:甫晨起/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译文: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陈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之类。4.第二段主要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自己读书时的异常行为引起家人的惶恐,以及写读书
22、痴迷而忘记喝酒茶、吃饭(概括情节)表现自己的“醉书”。5.请联系醉翁亭记并结合本文,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精神境界中的“醉”与“痴”。答:“醉”与“痴”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不同于流俗的闲情雅致以及高尚的品行。醉翁亭记写作者沉醉山水之乐,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和造福一方的自信;而本文醉书斋记写书斋环境及醉书的痴态,表现作者自得其乐的高雅志趣。参考译文(我)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很安静。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陈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碗之类。一张竹床,用来坐;一张木榻,用来躺卧。还摆放了书架和书筒各四个,古今的书籍都存放在里边。琴、磬和麈尾等各种什物,也都
23、交错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阅读批注。突然看到了心里领会的地方,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痛快。家里人窥见了这些情景,都感到害怕惊讶,猜不出我是什么意思,于是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着你沉湎在书中,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想法。”于是不再立即戒除,而是采用她的
24、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作“醉书斋”。六、(2023随州适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开元中,举进士,登甲科。事亲以孝闻。四命为监察御史,充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兄弟三十年不齿,天下耸动。迁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转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廪实。禄山既陷洛阳,杀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
25、,以三首遣段子光来徇河北。真卿恐摇人心,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遂腰斩子光,密藏三首。异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共推真卿为帅,得兵二十余万。(节选自新唐书颜真卿传)【注】充:担任。齿:提及,录用。逆状牙孽:刚露出反叛的苗头。增陴浚隍: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陴,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廪:粮食。绐:欺哄,欺骗。结刍续体;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刍,喂牲畜的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B.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C.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
26、/劾奏之D.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B解析该句意为: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庙院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故断句为:有郑延祚者,母卒二十九年,殡僧舍垣地,真卿劾奏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事亲以孝闻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出师表)B.郡人呼之为“御史雨”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C.又充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D.遂腰斩子光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苏轼记承天寺夜游)D解析A.亲:名词,父母;动词,亲近。B.之: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使:名词,使臣;动词,派遣。D.遂:均为副词,于是,就。3.
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译文:(颜真卿)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2)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译文: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4.从文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颜真卿?答:颜真卿学习勤奋,孝敬父母;为官勤谨,深得民心;才兼文武,隐忍负重;守正重礼,勇于弹劾。参考译文颜真卿,字清臣,是琅邪临沂人。(他)年少时学习勤奋,词采华美,尤其擅长书法。开元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考中甲科。侍奉父母凭借孝顺闻名。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担任河西陇右军试覆屯交兵使。五原有桩冤案,很久不能决断,颜真卿到任后,立即查明情况。当时正值大旱,案件判决
28、后就下雨了,当地人称这是“御史雨”。又担任河东朔方试覆屯交兵使。有个叫郑延祚的人,母亲去世二十九年,仍停柩在寺庙院内,颜真卿奏本弹劾他,郑氏兄弟三十年未被录用,全国轰动。(颜真卿)升任殿中侍御史、东都畿采访判官,调任侍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恼火他不亲附自己,调(他)出京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刚露出反叛的苗头,颜真卿预料(他)定会叛乱,假托久遭阴雨,修补城墙,疏通护城河,挑选丁壮,充实府库。安禄山攻破洛阳后,杀了留守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蒋清,派段子光送三人的首级到河北示众。颜真卿担心动摇军心,欺骗各位将领说:“我一向认识李憕等人,这些首级全都不是(他们的)。”于是腰斩段子光,秘密藏起三人的首级
29、。过了几天,用稻草扎成躯体接到首级上,装殓并祭奠,设灵位哭祭了他们,十七郡同一天主动归顺,共同推举颜真卿为主帅,有军队二十多万人。七、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三国文化,老师计划举办一期“三国名人”推介活动,你们班决定围绕魏国名人夏侯渊的两个儿子展开。同学们搜集了以下资料,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夏侯渊二子称字叔权。自孺子而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阵之事。渊阴奇之,使读项羽传及兵书,不肯,曰:“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年十六,渊与之田,见奔虎,称驱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名闻太祖,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与文帝为布衣之交,每宴会,气陵一坐,辩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弟荣,字
30、幼权。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文帝闻而请焉。宾客百余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帝深奇之。汉中之败,荣年十三,左右提之走,不肯,曰:“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阵。(选自三国志,有改动)【注】称:夏侯称,三国时期魏名将夏侯渊第三子。渠帅:首领。田:打猎。后作“畋”。太祖:指曹操。下文的“文帝”指魏文帝曹丕。陵:同“凌”。荣:夏侯荣,夏侯渊第五子。刺:名帖,名片。【理解文意】1.读完资料之后,张晴把心存疑惑的词句记了下来,想和课内学过的词句及成语进行比较。请你帮她选出与文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渊阴奇之()A.朝
31、晖夕阴B.阴风怒号C.阳奉阴违D.达于汉阴C解析“渊阴奇之”中“阴”译为“暗中”。A.昏暗。B.阴冷。C.暗中。D.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2)君亲在难()A.莫言下岭便无难B.艰难困苦C.奉命于危难之间D.大难不死D解析“君亲在难”中“难”译为“灾难”。A.困难。B.苦难。C.患难。D.灾难。2.研读过程中,老师告诉大家古代把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你用“/”标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标三处)客 示 之/ 一 寓 目/ 使 之 遍 谈/ 不 谬 一 人。3.刘畅和小组成员讨论的过程中,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太理解,请你帮他翻译。(1)能则自为耳,安能学人?译文:才能是自己学习
32、的,怎么能学他人?(2)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译文:七岁就会撰写文章,每天读很多书,过目就可以记住。【体悟情感】4.认真阅读选文内容,将下表填写完整。人物年龄筛选文本信息品质/形象我的学习批注夏侯称孺子时期好合聚童儿,为之渠帅,戏必为军旅战阵之事。爱好军事“为之渠帅”可理解为当他们的首领。年十六渊与之田世之高名者多从之游。勇猛果敢,威名远扬骑马射杀老虎,可真是个厉害的少年呀,为他点赞!夏侯荣七岁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聪颖绝伦“辄”是不是跟课内“饮少辄醉”的“辄”意思一样啊?年十三君亲在难,焉所逃死!乃奋剑而战,遂没阵。勇敢无畏“难”字和“遂”字都学过,不难,耶!5.
33、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夏侯荣这一人物形象,刘畅想将陈元方和夏侯荣归为一类进行比较。你认为刘畅归类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答:依据:陈元方和夏侯荣都非常聪明。陈元方小小年纪就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面对陈太丘友人的失礼,他据理抗辩,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夏侯荣七岁就能写文章,看过的书过目不忘,能记住宴会上客人的名帖,且不错一人。两人都反映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参考译文夏侯称字叔权。从小时候就喜欢召集周围的幼童,当他们的首领,玩耍一定要玩行军统兵作战的游戏。夏侯渊暗中觉得很惊奇,让(他)研读项羽传和其他兵书,(他)不肯,说:“才能是自己学习的,怎么能学他人?”十六岁时,夏侯渊和他打猎,遇到奔
34、跑的老虎,夏侯称骑马追逐老虎,没有人拦得住,他一箭就射杀了老虎。(他的)名声传到了太祖耳朵里,太祖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我(终于)得到你这样的人了!”(夏侯称)和曹丕的交情是从贫寒时就开始的,每次参加聚会宴饮,(他)气势威赫地一坐,连机辩之士都不能(使他)屈服。当世名声响亮的人大多愿意与他交往。(他的)弟弟夏侯荣,字幼权。年幼就很聪明,七岁就会撰写文章,每天读很多书,过目就可以记住。曹丕听说后请他做客。(当时)宾客有一百多人,每个人都送上了自己的名帖,(名帖上)都详细地记述了每个人的家乡和名字,被称为爵里刺。客人(把这些名帖)拿出来给夏侯荣看,(他)只看了一遍,就与每个来客谈话,而不会弄错一人
35、。曹丕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汉中争夺战失败,(他父亲夏侯渊战死时)夏侯荣才十三岁,左右属下士兵劝(夏侯荣)赶紧逃跑,(夏侯荣)不肯逃命,(对属下)说:“我父亲已经遭受灾难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于是拔剑冲入阵中奋战,最终战死阵中。比较阅读一、(2023恩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
36、而别。(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乙】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删改)【注】虞:意料,预料。造次:鲁莽,轻率。豫:同“预”,预先,事先。画:谋划,筹划。拊:抚摩。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见往事耳见:了解,知晓(2)
37、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3)肃意尚轻蒙轻:轻视,看不起(4)遂往诣蒙诣:拜访2.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今 东 西 虽 为 一 家/ 而 关 羽 实 虎 熊 也/ 计 安 可 不 豫 定?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2)肃于是越席就之。译文: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4.阅读甲、乙两文,用出自甲文的成语填空。肃意尚轻蒙,只因蒙初不习文,学识浅薄,人称“吴下阿蒙”;后过寻阳,与蒙论议,得五策,不由对蒙“刮目相待(刮目相看)”。5.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
38、作用?答:两处均以鲁肃的行为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参考译文【乙】鲁肃接替周瑜,准备去陆口,经过吕蒙的军营。鲁肃心中还有些轻视吕蒙,有人劝说鲁肃:“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赫,不可以用旧的想法来看待他了,您应当去看看他。”(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喝到畅快(时),吕蒙问鲁肃:“您接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防止意料之外的情况?”鲁肃轻率地回答说:“到时候再采取适宜的措施。”吕蒙说:“如今东吴、西蜀虽然是一家,但关羽的确是像熊虎一样的人物,谋略怎能不预先确定呢?”(吕蒙)就为鲁肃谋划了五个策略。鲁肃于是越过自己的座位,靠近吕蒙,抚摩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
39、竟已达到了这种程度。”(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好友后才离去。二、(2023黄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
40、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大盖:车上的伞盖。自下:指无骄傲之志,甘居人下。抑损:克制、谦
41、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孰视之(同“熟”,仔细)(2)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3)策驷马(鞭打,驾驭)(4)然子之意自以为足(意态,神情)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客之美我者然子之意自以为足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C.妾是以求去也御以实对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晏子怪而问之D解析A.之: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于:介词,对;介词,表示比较。C.以:介词,因为;介词,用。D.而:均为连词,表顺承。3.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晏 子 长 不 满 六 尺/ 身 相 齐 国/ 名 显 诸 侯。4.
4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1)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译文: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2)既而归,其妻请去。译文:不久,(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就请求离开。5.甲文和乙文都与劝谏有关:甲文中的邹忌在面对赞美和奉承时,没有自我陶醉,反而冷静思考,并推己及人,提醒齐威王不要(1)受(被)人蒙蔽;乙文中的御之妻将晏子乘车和丈夫驾车的表现进行对比,劝谏丈夫不要(2)自我满足(或: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等)。(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参考译文【乙】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国,(有一天坐车)出去,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她丈夫替相国驾车,坐在伞盖下,鞭打着四匹马
43、,意气扬扬,十分得意。不久,(车夫)回到家,他的妻子就请求离开。丈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身为齐国的相国,名扬诸侯。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显得很深远,常常有甘居人下的姿态。现在你身高八尺,却做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神情(看起来)自认为很满足,我因此请求离开。”从此之后她的丈夫自我克制。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他。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三、(2023宜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气象万千黄图珌【甲】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霞;气凝成雾,雾滞为露。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
44、暑,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晦相应春夏秋冬之令节。【乙】夫风者,天地之呼吸气也,无声无形。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雨者,天地之熏蒸气也。夏天当热,凉则不晴;冬天应寒,暖则必雨。霜者,天地之清凉气也;雪者,天地之严肃气也。露凝而为霜,雨结而成雪。霜降于秋杪,能驱烦暑而豁新凉;雪骤于腊中,可杀诸毒而获丰兆。【注】溽(r)暑:潮湿闷热之气。杪(mio):末尾。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并(都,一起)晦(昏暗)雨(下雨)骤(急)2.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秋 气 高 爽/ 云 弄 巧 而
45、 霞 吐 彩/ 雾 含 风 而 露 生 凉3.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在甲文中画横线处()A.之B.乎C.而D.也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说云霞雾露的明暗变化是与春夏秋冬的节令相对应的”。横线处应填一个介词,用于表示“云霞雾露之明晦”和“春夏秋冬之令节”的关系。B项的“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符合文意。4.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译文:(风)掀起波涛而获得形貌,依托树木而发出声响。5.请结合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单音节词填入方框内。6.你的朋友想在节日出门拍摄风光明媚的照片。请从文中摘取相关词句,为他的出行整理天气观测指南。时间气象气温清明A云如絮而霞如绮温煦元旦云
46、轻霞薄B寒肃/寒7.积累链接:请默写许浑咸阳城东楼的第二联。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参考译文【甲】云霞雾露都是山岳河流被日晒蒸腾的气体形成的。水汽凝聚形成云,云朵飘散形成霞;水汽凝结形成雾,雾气凝滞形成露。春天气候温暖和煦,云朵如棉絮,彩霞像锦缎,就一定会是晴朗明媚的天气;雾气像青烟,露水像脂膏,就一定会是阴雨天气。夏天气候炎热炽烈,云朵像奇峰一样堆叠,彩霞繁复如色彩斑斓的织锦,雾气蒸腾潮湿闷热,晨露晶莹南风轻拂。秋天气候凉爽宜人,天空晴朗明净,云朵在天空中幻化出各种形状,烟霞散发出各色的光芒,雾气裹着秋风,露水生出凉意。冬天气候凄寒萧肃,云霞都变得非常轻薄,微风和畅,阳光明丽,雾气凝滞,露水凝结,霜雪交加。所以说云霞雾露的明暗变化是与春夏秋冬的节令相对应的。【乙】风是天地呼吸形成的气体,没有声音也没有形态。(风)掀起波涛而获得形貌,依托树木而发出声响。雨是天地间日晒蒸腾形成的气体。夏天正当炎热,天气微凉就会不见阳光;冬天正当寒冷,天气回暖就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