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1月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 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
2、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 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 虚灵、生动和非现实。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 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 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 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 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 区别开来。
3、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 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 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 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 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的不世之功,却因为准备不足,北伐大军最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
4、强的生命。或者只就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在一簇一簇瘦叶下生长根须,只 为了少向母体 一点乳汁,便自己去寻找那不被觉察到的石缝。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 o或者就是一团一团小小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的茎 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去光泽,它们的根深埋在石缝 的间隙里。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石岩的缝 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的躯干扭曲着,旋转着,每一寸树衣上都结 着伤疤。向上,
5、向上,向上是多么地艰难。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 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 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乎要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 的缆绳紧紧地缚住。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在石缝间而 o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找最艰苦的环境。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吮吸扼制狭隘凄凄艾艾 B.吮吸抑制狭长期期艾艾C.吸取抑制狭隘凄凄艾艾 D.吸取扼制狭长期期艾艾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
6、以改写成:“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石岩的缝隙间还生长着雄伟苍劲、 巍峨挺拔的参天松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受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 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这里所说的家乡,主要指我们居住的城乡社区。用适当的方式参 与和关注家乡的文化生活,有助于我们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课本围绕“家乡文 化生活”为中心展开学习活动。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方式,使我们能够了解家乡的人和 物,深入认识家乡,对丰富家乡文化
7、生活提出合理建议。让我们一起回顾昨天,考察今天,展望 明天,寻找情感归宿,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1)语句:修改:(2)语句:修改:(3) 语句:修改:(4)语句:修改:22、根据下面“从”的字形演变和提供的例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篆文从:会意字,甲骨文的“从”字,由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构成,像二人相从之形,本义为跟随。例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左丘明曾刿论战)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蒲松龄狼)
8、(1)上述例句中的“从”字,使用本义的有哪些?(只填序号)(3分)(2)请根据上述例句中“从”的本义和引申义,各写出一个包含“从”字的成语。(2分)用本义: 用引申义: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将体育纳入高考,有利 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有人认为,把体育纳入高考,并 不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反而会增加学生新的“体育应试”负担;也有人认为,是否将体育纳入 高考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中国教育报拟针对“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开设专栏,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
9、一篇 投稿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月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 B (A “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错误,文中只是说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后边韩非子中就没有与形对比起来理解;C “并不是”错误,原文说“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D “不应有评判标准”错误)2. D (“都分析了文学的意境美”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分析文学的意境美,只提到了文学形象)3. A (A是对生活的如实描写
10、,BCD都有想象和联想)4. 意境是虚灵的、动态的,也是超越的、神圣的;(2分)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广大的想象余地。(2分)5. 开头提出问题一一意境是什么;(2分)然后分析问题,通过意境与象、意象等概念的辨析分析意境的内涵;(2分)最后建议应该用意境论重建当代的艺术圈。(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6. C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要的一切东西”分析错误,从原文第5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知不觉中,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
11、散发着故乡的气息”可知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是因为我把她当成了故乡,舍不得离开她。7. D“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分析错误,从原文“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弟弟说想念嘉峪 关的水果”可知作者这是侧面烘托嘉峪关环境宜人,食品美味。8. 文中写长城兜风、戈壁撒欢、书店、服装城等往事,不仅体现了嘉峪关味道的多样性,而且 还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作者借助这些往事,表达了自己对嘉峪关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已经把这 座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乡。作者写这些往事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嘉峪关这座城 市的巨大变化,也强调
12、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起因和过程。9. 椿树代表的是现今嘉峪关的美好生活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嘉峪关这座城市的赞美和热爱。 小树苗是韧劲、沧桑与执着的象征,更是作者初到嘉峪关时的精神力量。松塔是家人对嘉峪关城 市味道的认可,是全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升华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 B11. D (文中表示纪年”错)12. A (“因此桥玄、何蹴等认为他非同常人”强加因果,原文是转折关系)13. (8 分)(1)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土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若”“用”“何以”各1分,句意1分)(2)(我)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吟诵它并赠送给她,
13、总共六百一十六个字,命名为琵琶行。(“因为”“凡”“命”各1分,句意1分)高一语文答案(A)第2页(共3页)14. (1)曹操认为,有德行之土,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未必都能有德行。(1分)(2)举了陈平和苏秦的例子证明。(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C (“纯用写实”错,“明朝种树不是写实)16. (1)欧诗选择农人祭祀田神后欢声笑语的场面,表现了兴旺热烈的农村生活;(3分)(2)宋诗选择山叟话旧、夫妻夜谈等细节,表现了自由的乡村生活。(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6 分)(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
14、娘妒(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8. A19. 句中把石岩缝隙间生长着的松柏的根比作犀利的鹰爪,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树根 缚住岩石和鹰爪的抓握状态相似;松柏的根遒劲有力,和鹰的爪子强壮有力相似。20. 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松柏”上,强调石缝间生长着松柏这一现象;原 句两个修饰成分单独成句,重点落在“雄伟苍劲、巍峨挺拔”上,强调石缝间的生命顽 强、伟大,令人赞叹,更符合原文的逻辑。句式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四字短语 单独成句,节奏铿锵,更好地表达松柏的特点。21. 示例:(1)语句:修改:把“经受”改为“经历”;(2)语句:修改:将“关注”和“参与”互换
15、位置;(3)语句:修改:把“围绕”改为“以”或把“为中心”删去;(4)语句:修改:去掉“使”。(4分。每改对一处得1分)22. (2)示例:云集景从 何去何从 无所适从 轻车简从言出祸从 示例:投笔从戎从善如流从心所欲惟命是从言听计从 四、写作(60分)解题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 力。材料首先展示了一个现象,“全国两会上,体育入高考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题目借此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思考自身成长问题。然后,列举了三种认识引发考生的头脑风暴, 要求考生针对现象,结合三种认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参考立意切题立意:L体育
16、入高考,减负强体质。2 .体育入高考,增加新负担。3 ,体育进高考,信可乐也。4 .体育入高考,治标难治本。5 .体育纳入高考,促进全面发展。偏题立意:1 .不要让应试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缺憾。(未准确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2 .忧喜交加,行胜于言。(忽略任务,随意立意,自说自话) 范文体育入高考减负强体质中国教育报开设了 “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专栏,关于“体育是否该纳入高考”的问 题,我的观点是该纳入高考一一体育入高考,减负强体质。从学生方面说,体育入高考,能达到减负强体质的目的。从中考体育考试就可以看出,自从中招考试加试体育以来,学生开始重视体育锻炼,不 少学生在业务时间还加强体育锻炼。比如,
17、有的同学在周末、假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文化课的学 习负担相应减轻,身体素质在逐渐提升。因为体育入高考,学生要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教育部门 在设计学业任务时就会预留出体育锻炼的时间,课业负担自然会减轻一些,不然,怎么有时间去进 行体育锻炼?从学校方面说,体育入高考,能使学校的课程设置得到保障。现在有的学校为了片面提高升学率,任意压缩非高考科目的课程设置,挤占了体育课的 节次,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学业负担。若将体育纳入高考,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也会倒逼人们重 视体育,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家长、老师各方就不得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的时间 便会得到保障。过去我们总说体育课流于形式,是因为行政部
18、门疏于监管。其实,只要体育被纳入高考, 学校就会按课程标准排课,由于需要和其他科目一样考试,因此不督察也能保证课程质量。对于体育入高考,要想真正达到减负强体质的效果,还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高考竞争的“剧场效应”之所以愈演愈烈,关键还是在于要拿高分,要考好大学。所以 要想真正实现“体育入高考,减负强体质”这一目标,就必须让体育和语文、数学一样有分数上的 竞争力,甚至让体育达标成为录取的硬杠,让家长和老师的眼睛不仅要盯着文化分,也要盯紧体育 分。最近几年清华大学游泳不过关不允许毕业的措施,就十分值得推广。“体育入高考”是当下切实可行之举,有必要先做起来,再辅以其他举措,如此我们就 有理由相信,它会
19、起到“减负强体质”的作用,也会加快建设健康中国的步伐!我们期待着!参考译文: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年少时就,遇事会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意气用事,不从事正当的职业,所以当时的 人都不认为他有才能;只有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顺认为他非同常人。桥玄对太祖说:“天 下将大乱,没有治国安邦的才能不能拯救天下,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就是你吧!”太祖二 十岁时,被推举为孝廉,做了郎官,后又任洛阳北部尉,升任为顿丘县令,又被召入朝廷做 议郎。建安十四年三月,曹公进军到了谯县,制造快船,训练水军。八月二十四日,曹公下 令说:“最近几年来,军队多次远征,有时
20、还遇到瘟疫,官兵多有死亡,不能再回家乡,夫 妻难以团聚,百姓流离失所,这难道是仁爱之人乐意看到的吗?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特此命 令:凡是战死士兵家中没有产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政府不得停止供应食粮,官吏必须慰问 救济他们,这才符合我的心意。”建安十五年春天,又颁布命令:“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 中兴的君主,谁不是得到贤人君子和他们共治天下呢!君主想要得到贤才,竟然连闾巷都不 走出,这难道是侥幸碰上的吗?是高高在上的执政者不去寻访罢了。如今天下还未平定,这 正是急需贤才的时候。假如一定是廉洁之土然后才能被任用,那么齐桓公凭什么称霸天下呢? 难道现在天下就真没有像吕尚那样富有才华却穿着破衣服在渭水边垂钓
21、的人吗?各位一定要 帮我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土,只要有才就举荐,使我能够重用他们。”建安十六年, 曹公到达孟津。汉献帝命曹公出行时设置和皇帝一样的先驱骑兵,宫殿中摆设刻着猛兽的钟 磬大架。十二月十九日,曹公下令说:“有德行之士,未必能够努力上进;努力上进之士, 未必都能有德行。陈平难道有德行吗?苏秦难道守信用吗?但陈平奠定了汉朝的基业,苏秦 却辅佐弱小的燕国渡过难关。由此而论,才智之士即使有缺点,难道就应该废弃吗?各级官 府要仔细考虑,弄清这一点,那么,有才能的人就不致被遗漏,官员就能不荒废工作了。” 又说:“刑罚,有关百姓的生命,如果军队中主管刑狱的官员有不称职的,却把三军将士的生死大权
22、委任给他,我非常害怕。应该选用通晓法律的人,让他主持刑罚。”因此又设置理曹掾属之职。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对意境的 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 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 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 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宇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 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顿我们的心灵,安顿
23、我们的精神生活。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 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 方美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灵韵等具有中国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术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国 美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态圈和经济圈一样, 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摘编自彭锋意境论的重生)材料二: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压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暂时得到抚慰的一剂良药。人们 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暂驻风雪,或赏花问月,为的就是远离人际关系如葛
24、藤一般纠缠在一起的 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澹,一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他心上笔下的追求,更 是他对于动荡不安动辄便可罹祸的官场生涯紧张心情的互补。以董其昌那样的身份,以他那样的身 份派生出的那样的心情,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追求这样宁静的意境,是有意要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 既是一种休息又是一种抚慰!这就是艺术的妙谛所在。有唐一代,安史之乱那一段,草木厌兵民不聊 生,倒出现了许多意境优美的田园诗,为什么会这样?那儿乎是民众们的集体向往,是诗人对民众的 一种大抚慰!而在盛唐时期,歌舞升平,“小邑犹藏万斛金”,却产生了以建功立业思想为基础的边 塞诗,边塞诗的苦寒意境是人们不乐意经历的,但因
25、为它与人们当时的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所以 既变成了一种审美,又被人们称道!艺术的妙谛就是要与生活拉开距离,如果生活是什么样艺术便是 什么样,那我们还要艺术做什么?意境是理想化了的,是人类精神的休息场所,让人们于现实生活中 看到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意境之美,是画面给人们提供更多联想的可能,是由此及彼,于似与不似之间给看官尽量留有 广大的想象余地。艺术必须要由此及彼,如果艺术不能完成这一个飞越便不是艺术,只不过是说明 文,或是一一看图说字。文学中的意境之美也如此,文字要在读者的脑海里变成海市蜃楼般的画面, 如简爱,你似乎都能感觉到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感觉到那种阴冷和潮气。说到营造国画的意 境,不
26、是画家自己在那里营造,画家只不过提供了某种可能,只是通过笔墨对看官们的生活经验做 了指点和引导,然后由看官去营造。意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意境的标准不会随时代产生 多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画。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这只是某些人的事,就国画而言,你也可 以笔墨不必随时代,你可以死死固守传统,固守本身便是一种美,是一种精神!中国画技法形成于农 耕时代,你要它随时代发展,现在是什么时代?工业时代好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你来画宇宙飞船或 电脑不是不可以,但也同样需有意境。关于国画意境,没有什么评判标准;说到笔墨,却有标准, 那就是笔墨一定要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摘编自王祥夫意境之美)1、下列对材料
27、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象是虚的,形是实的;象是动的,形是静的;象必须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B.意象专指艺术形式创造的审美对象,是非现实的,因为意象比形象更加虚灵生动。C.高远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而是对其官场紧张心情的互补。D.除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外,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应有评判标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B.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是当今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建意境论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C.只有于似与不似之间提供给人
28、们更多联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飞越,艺术才能成为艺术。D.与材料二谈到国画不同,材料一追溯中国美学史谈对意境的认识,但都分析了文学的意境美。3、下面诗句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述“与生活拉开距离”的一项是()(3分)A.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D.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4、依据材料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意境?请简要概括。(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嘉峪关的味道胡美英清晨,窗外的鸟雀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叫着。高大的椿树已触到五楼的窗沿,伸出手去
29、,甚至能 摸到那浓绿的叶片。椿树下是一园低矮的果树。青枣泛着菜绿的光晕,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 棚上的葫芦整整齐齐地排着队,苹果和梨子从院头探出去,路上的行人伸手便可摸到。多年前,我刚到嘉峪关这座城市时,空气中常弥漫着一层黄土色的雾,充斥着一股辛辣刺鼻的 尘土的味道。星星点点的小树苗,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匐,“城市里只有零零星 星的点点绿意,如戈壁中的丛丛刺蓬零乱地散落在城市的角落里,像极了灰色衣衫上点点绿色的斑 点”,这是我那时写下的文字。因为干燥、缺水,初到这里的我嘴唇老是起泡。后来,我就使劲喝水,还大盆小盆地接水,放 到窗台上、暖气片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湿润一些。那时候,
30、我甚至想过离开这里,回到生养我的那 个湿润的家乡。然而,每当我想念南方的时候,那些在风中舞动的小树苗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座城市里那 么多人的身上,都揉进了风中小树苗的那股韧劲,那种沧桑与执着。于是,就有了留下来的理由。 我找到了一份报纸校对的工作,将自己安顿下来,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与文字的美好对话之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转眼间,那些风中的小树苗已经长大,路两旁,树木的枝叶郁郁葱 葱,行人走在树下,扑鼻而来的满是草木青翠的味道。有时,还会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槐树下 看,这让我想起故乡那一个个炊烟缭绕的村庄和村庄里那一棵棵标志性的老槐树。不知不觉中, 这满街的槐树,也长成了这个城市的标志,
31、散发着故乡的气息。而我,也像一棵移植到北方的小树苗,慢慢地在这个城市扎下根来,并不断地成长。有一年,我去深圳看望弟弟、弟弟买了一个西瓜,我问多少钱,他说三块五一斤,我说,这要 在嘉峪关,可以买好几个又大又甜的沙瓢西瓜呢。那一刻,我突然特别想念嘉峪关野麻湾的西瓜。 每到夏天、嘉峪关人吃西瓜不是论个,而是整麻袋地往家里搬;嘉峪关西瓜的好味道,是沙漠戈壁 造就的,在深圳时,走进当地超市,在一个食品柜上看见“嘉峪关酿皮”的字样。瞬间,嘉峪关的 羊肉串、花样面食一股脑地涌现在眼前。原来,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早已深入到我的味蕾里, 只是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而已。在南方,我开始想念这座远在西北的城市。想念夏天
32、去长城边兜风,总也看不够那些仿佛不需 要雨水就能生长的绿色植物;想念冬天去大戈壁撒欢,雪花满天的时候,在茫茫的雪原上狂奔不止; 想念长城旁的果园里,草木蕨蕤,一树一树的海棠果,沐浴着祁连山的雨露、黑山强劲的山风,红 得明朗;想念嘉峪关关城之上,那些熙熙攘攘的游人。在这座城市里,还有我爱去的书店。书店在 一个小楼上,隔三差五我总要去逛逛。在这个城市里,有我喜欢逛的服装城,那些五颜六色的衣服, 仿佛是一朵朵花儿在绽放,在这个城市里,有很专业的修鞋师傅,有信誉很高的裁缝铺。在这个城 市里,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我想找的东西、想去的地方,生活得安心踏实。于是,匆匆启程,从南方的海边到西北的戈壁,一步一
33、步靠近我思念中的塞上之城。前年夏天,兄弟姐妹等家人齐聚嘉峪关。哥哥嫂子是第一次来我这里。他们到了后说的第一句 话是:“这儿不和我们家那边差不多吗?”在他们眼里,嘉峪关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和老家湖北 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哥哥嫂子在这里住得舍不得走。听说我要把老城区的房子卖掉,便立马阻止: “别卖了,我们以后夏天还要来这里避暑呢! ”送他们离开嘉峪关时,天空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嫂子望着马路边松树上密密麻麻的松塔说:“看 它们多像燕子!我仔细一看,那一树树从冬天晃到夏天的小松塔,确实很像一树树铁灰色的小燕 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此后,分散在天南海北的家人们会时不时地念叨起嘉峪关,弟弟说想念嘉峪
34、关的水果,妹妹说 嘉峪关的馒头真好吃。我说,等我有空了,都给你们快递过去。他们和我一样,走到哪里也忘不了 这座城市舌尖上的味道。嘉峪关这座城,融汇了长城的气质、丝路的气质、雪山的气质、戈壁的气质,这诸多气质混合 起来的独特味道,让我走到哪里都会想念。不管我走多远,当返程的车轮驶进槐树夹道的新华路时,心中都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一一我回家了!(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1日第20版,有删改)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树苗所体现出来的韧劲、沧桑与执着,给了我在嘉峪关留下来的理由,从此之后我慢慢地在爱 上了这个北方城市。B.野麻湾的西瓜、嘉峪关酿皮激发了我的潜意识,让
35、我认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嘉峪关的味蕾之中, 已经与嘉峪关这座城市融为一体。C.我之所以在嘉峪关生活得安心踏实,就是因为我能随心所欲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找到自己所想 要的一切东西。D.我的兄弟姐妹已经忘不了嘉峪关的味道,而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并把它当成了自己的 家乡。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描写了小鸟、椿树、果树、青枣、苹果和梨子等自然环境,既是描摹当下舒适的生活 环境,又为下文回忆过去做铺垫。8 .文章开头在描写嘉峪关生态环境时运用了两组对比:南方与嘉峪关进行对比,嘉峪关过去与现在 对比。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嘉峪关味道的认可。C.本文用语生动形象,
36、像“小酸果粉灯笼似地满树招摇” “在突然袭来的沙尘暴中拼命地向地上匍 匐”“它们正在雨中翘首眺望着,这些句子和用语让文章读起来活泼而风趣。D.文章最后特意记叙了哥嫂以及弟弟对嘉峪关的态度,这是从正面赞美嘉峪关的味道,从而表达了 作者对嘉峪关的喜爱之情。9 .本文记叙的是嘉峪关的味道,文中却用了不少笔墨回忆了长城兜风、戈壁撒欢、书店、服装城等 往事,对此你如何理解?10 文中从头到尾多次提到树或与树有关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椿树、小树苗和松塔,请你分别 谈一下这三个物象具有怎样的意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太祖武皇
37、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 *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颛异焉。玄谓太祖日:“天下将乱,非 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 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 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廉, 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 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
38、定,此特求贤 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 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虚。 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 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 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 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39、自顷己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 /不得己也/B.自顷己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 /不得己也/C.自顷己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 /不得己也/D.自顷己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己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
40、人的雅称。C.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D.乙未,干支组合之一,古人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文中为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颛等认为他非 同常人。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 唯才是举。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 应食粮。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
41、理曹掾 属之职。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必廉土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4分)(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日琵琶行。(琵琶行)(4分)14、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 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田家欧阳修绿桑高下映平川,赛【注】罢田神笑语喧。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春日田家宋琬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注】赛:旧时祭祀酬报神恩。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写绿色的桑树高高低低,与
42、平坦的地势形成了参差之美,具有明显农家特征。B.第一首后两句描写江南春天雨后,新枝嫩叶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大地,鸟鸣花繁的绚丽景象。C.第二首纯用写实,从田间写起,先写黄雀,后写山叟,再写种树,最后写节气,娓娓道来。D.两首诗的内容都带有鲜明节令特点和地域特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之 情。16、这两首诗都写了农人的活动,在对象选择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描写了乡村常见的声音, 表现出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2)白居易琵琶行中“,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出琵琶女年 轻时容貌美丽、技艺超群。(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宋文帝刘义隆本想取得“”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