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说课稿26.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98545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说课稿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桃花源记》说课稿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说课稿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说课稿26.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桃花源记说课稿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桃花源记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 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桃花源记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东晋著名的田园 诗人陶渊明的一篇优美的诗辞散文。本单元学习要点是反复朗读,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 景物描写来抒写胸臆的,而桃花源记作为这样一篇语言美与景美结合的精品,更是 值得我们细细品读与赏析的。所以,根据本篇课文特点,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掌握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A

2、,背诵课文,领悟文章优美、简洁、精炼的语言特色。B.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 向往和追求。(3)德育目标: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能辩证地看待作 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3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 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方法(一)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情景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进 行教学。L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营造出自然、美丽的桃花源图景,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 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 学

3、习氛围。2 .朗读教学法: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 熏陶和培养语感本文是文质兼美的诗辞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引入 了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及其语言美。因为初二学生 已善于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感情,所以,我就注重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作者在其中蕴涵 的感情。3 .师生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讨论中分析、了解作者的写作的 意图,总结、归纳文章的主题。三、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学生读的媒介,边看、边读、边问、边想、边写。看:看课文,看多媒 体上的桃源图,从中发现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情,产生问题,边思索老师的 提

4、的问题。最后通后本文学习,体会作者对“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 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四、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古文代表作,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 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解决重点词义、句义,疏通文义,第二课时领会作者描绘桃花源的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题,再配以适当的练 习强化学生的记忆。五、教学程序(一)激情引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重点字词解释、重点句子翻译,疏通了文义, 世外桃源美不美啊?今天,我们再次进入这个美妙的世外桃源,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 情!(推荐学生板书课题)(二)知识回顾:(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1、阡

5、陌交通(互相通达),鸡犬相闻。2、率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3、不足(不值得)为外人道也。4、乃不知有汉,无论(更不用说)魏晋。5、芳草鲜美(鲜艳美丽),落英缤纷。提示:学习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2)翻译句子(提示:注意补出括号内省略的内容)。(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人) 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注意: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三)初步感知课文1 .推荐学生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2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3:多媒体出示桃花源&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投影片,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四)

6、研读赏析,归纳作者写作背景及意图根据“自学导题”,以讨论方式自学课文:1、桃花源是谁发现的?怎么发现的?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概括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缘溪行f逢桃林f穷其林f得一山f从口入3、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奇幻美丽)4 .桃花源美在哪里?景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人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生活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

7、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与世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6、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7、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不存在。因为渔人“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教师点评:桃花源最后无法寻觅,就是隐喻桃花源的美好生活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 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而已。8、结合背景资料,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明确: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 者的

8、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9、小结: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老有所养、幼有所长、 人人安居乐业。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 望。(五)课堂一练: 填空:桃花源记选自,作者是, 时著名诗人。课文以 为线索,写渔人、桃花源的情形。 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成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A、渔人B、桃花源人 翻译下列句子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3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六)想象训练:假如太守找到了桃花源(七)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发现桃花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奇幻美丽) r景美:平旷、俨然、良田、美池、进入桃花源X人美:便要还家皆出酒食桃花源上生活美: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y 理想社会以渔人的离开行踪为线 桃花源:既出处处志之再寻桃花源:寻向所志无问津者一似有若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