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88598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唐太宗专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铮,知政 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日:“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 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 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材料二:田表圣奏议叙苏轼故谏议大大、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益自敌以下,受之 有不能堪者

2、,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 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 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 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言日:“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 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遥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 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

3、世不有若偃者举 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谊A虽B不C遇D而E其F所G言H略I已J施K行L不M幸N早。世P功Q烈R不S著T于 U时11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B.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C.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含义不同。D.是,指这、这样。“是”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含义相同。12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概写太宗以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 言”为主的短章。B.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 讳的进谏。C.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D.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 议得以发挥作用。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2)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

5、14 .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阐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2)唐太宗对他的意见非常赞赏,(但)正致力于施行怀柔政策,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采纳温彦 博的策略。14.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彰显帝王的仁爱和胸襟。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参考译文:贞观四年,李靖打败突厥颉利可汗,颉利统属的部落很多都归顺

6、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诏讨论安定边 境的政策。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说:“请陛下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汉建武时,安置归降的匈奴在五原塞 下,既保留原有的部落编制,作为中原的屏障,同时又不让他们远离本土、不改变他们的习俗,以便实行 抚慰政策。如此,一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二来可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猜疑之心。我认为,这才是包容养 育他们的正当办法/秘书监魏征说:“匈奴世代与中原为敌,与老百姓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陛下鉴于他们乃主动受降,因 此没有将他们处死。应当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匈奴人面兽心,不是 我们民族的,(他们)强大时必然要侵略抢劫,贫弱时就低声下气(卑下臣服),不

7、念及恩情大义,是他们 的天性。陛下如今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并且降兵达几万,乃至十万之众,几年以后,他们的人数还会 成倍增长,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离京城如此之近,将来可能会成为心腹之患,所以千万不可把他们安 置在黄河以南。”温彦博说:“天子对于万事万物,不管天上飞的,还是地上长的,只要归顺,都应该收养。如今突厥兵 败,余部前来归降,如果陛下对他们不加以怜悯,反而弃他们于不顾,这不是天地之道,是阻止少数民族 亲近之意。我虽愚钝,但却认为陛下不应采取抑制少数民族的政策,而应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魏征说:“西晋取代曹魏之时,胡人部落分散居住在附近郡县,江统建议把这些胡人驱逐出塞外,而晋 武帝没有

8、采纳他的意见。数年之后,胡人终于在渡河、洛水一带造反为虐。前代的覆车之鉴离我们并不久 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将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啊。”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之道无不通达。突厥的残余部落,前来投奔我们,以保全性命。把他们安 置在中原内地,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卫兵驻守那里,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 大唐的恩德,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稍停片刻,他继续说道:“隋文帝兴师动众,耗尽了国库,扶持突厥 可汗,让他回到旧地,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企图谋反。现在,陛下仁慈宽厚,听凭 他们的意愿,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他

9、们内部不统一, 力量分散,怎么会对中原政府造成危害呢? ”给事中杜楚客进谏说:“北方异族人面兽心,难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们臣服。现在让他们的部落散 居在黄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至于隋炀帝在雁门关被困一事,虽是因为突厥背信 弃义所致,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的衰败灭亡,怎能归咎于中原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 策?少数民族不会扰乱华夏民族,这是先哲们总结的经验。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 续下去,这是古代圣贤通行的原则。我担心如果不遵照古训,大唐将难以长久啊唐太宗听后,对他的意 见非常赞许,(但)正要致力于施行怀柔政策,于是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采纳温彦

10、博的策略。从幽州至 灵州,设置了顺、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从这以后,到长安定居的突厥人达万家之多。(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 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 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 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

11、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 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 一阁以居之丁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 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日:“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 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 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日:“

12、陛下 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 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 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 日:“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C.为

13、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11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固请至于再三”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 “诚不可施于百姓”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 相同。C. “每节己以顺人”与“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 “朕安得闻此言”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同。

14、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 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 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 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 的欢乐就会灭亡。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

15、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4分)(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4分)14 .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3分)15 .【答案】C1L【答案】B16 .【答案】C17 . (1)朕功德比不上汉文帝,如果耗费的东西却超过了他,难道是做百姓父母一样的君主的办法吗? (2)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享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这样,是因为劳苦疲惫。18 .过于奢侈,贪得无厌。滥用刑罚。上行下效。.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帝王凡有兴建营造,必须重在依顺民心。当年大禹开凿九 山、疏通九江。使用人力极多,而没有怨言,是因为民心希望这么做,而为大家共同享有的缘

16、故。秦始皇 兴建宫室,而百姓多指责议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和大家共同享有的缘故。古人说:不要做无益的 事来损害有益的事不寻求那些满足私欲的东西使民心不乱,可知见到那些能满足私欲的东西,心就一 定会乱了。至于精雕细刻的器物,珠宝玉器和服饰珍玩,如果任意骄奢下去,那么国家危亡的日子就会立 即到来。从王公以下,住宅府第、车服、婚嫁、丧葬,都得按照品级,不应服用的应一概禁绝。”这样20 年间,社会风俗崇尚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没有饥寒之苦。贞观二年,公卿大臣上奏说:“依照礼记所说,夏季最后一个月,可以居住在台上的楼榭里,如今 夏署尚未消退,秋季绵绵细雨刚刚开始,宫里低下潮湿,请营建一座楼阁来居

17、住。”唐太宗说:“我有气息 不顺的毛病,怎适宜于住在低下潮湿的地方?如果同意奏请,就会花费很多钱财。从前汉文帝准备兴建露台, 因为不愿用掉相当于10户人家家产的经费而作罢。我的德行比不上汉文帝,而兴建的费用要超过他,难道 是作为百姓父母的君主所该做的吗?”公卿大臣们再三恳请,太宗始终没有同意。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 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 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 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

18、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 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 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 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 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 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 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

19、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材料二: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日:“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 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厩马一匹,彩物三百段。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 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

20、夫人谓颖达日:“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 ”对日:“蒙国厚恩,死无 所恨谏著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 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 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日:“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 折? ”对日:“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净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节选自贞观政要)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21、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太宗A并B嘉C纳之D二人各E赐帛五百匹F黄金G 一斤H以励承乾之意11 .解释文中标红词语的意思。(3分)(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12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屡得面折/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虱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14 .邹忌和孔颖达两人的

22、“进谏”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张玄素,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以理道。玄素日:“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 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既多,不亡何待?陛下若近鉴危亡,日慎一日,尧舜之道,何以加之!”太宗深纳之。马周,太宗将幸九成宫,上疏谏日:“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窃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 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物,俄经旬日,

23、非可朝行暮至也。脱上皇情或 思感,欲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意只为避暑,则上皇尚留热处,而陛下自遂凉处,温清 之道,臣切不安丁太宗称善。徐充容,太宗造玉华宫于宜君县,谏日:“妾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切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 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无功之费。终以茅茨示约, 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作丽。故 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不用而息之,则人胥悦矣。”词 多不尽载。(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乙上谓房玄龄、萧璃日:“隋文何等主? ”

24、对日:“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反。五品已 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飨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上日:“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 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谓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决, 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复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 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因令有司: “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J(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5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3分)虽A复B因C山D藉E水F非G

25、架H筑I之J劳K损L之M又N损。颇P有Q无R功S之T费16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鉴”是借鉴之意,和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意义相同。B. “春秋”是四季的代称,也可以指人的年龄。本文中的“春秋”指的是后者。C. “太宗将幸九成宫”和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并不相同。D. “克己复礼”和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相同。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玄素进谏认为君王自专时间久了,错误就会越积越多以至于灭亡,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B.太宗要到九成宫,马周认为九成宫离京太远,太宗不能很

26、好地恪尽孝道,太宗认为建议很好。C.针对太宗造玉华宫一事,身为女子的徐充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太宗也毫不在意地接受了。D.房玄龄、萧璃认为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然而太宗还看到了他独断专行的一面。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4分)(2)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不用而息之,则人胥悦矣。(4分)19 .请结合文本谈谈一代明君应具备怎样的素养? (3分)(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降

27、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其 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日:“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居其旧土。匈 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 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温彦博日:“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愍, 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魏征日:“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

28、数年之后遂倾渡洛。前代 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日:“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居 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 ”又日:“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 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日:“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为 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 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

29、”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 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摘编自贞观政要)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11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B.居,文中意为处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C.从,文中意为听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意思不同。.D.绝,文中意为使灭绝,与

30、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 原内地居住。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说明 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 感激大唐的恩德。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 会成为祸患。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

31、。(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14 .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昔大禹凿九山,通九江,用人力极广, 而无怨仇者,物情所欲,而众所共有故也。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古人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见可欲,使民心 不乱固知见可欲,其心必乱矣。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 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

32、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 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贞观二年,公卿奏曰:“依礼,季夏之月,可以居台榭,今夏暑未退,秋霖方始,宫中卑湿,请营 一阁以居之丁太宗曰:“朕有气疾,岂宜下湿?若遂来请,糜费良多。昔汉文帝将起露台,而惜十家之产。 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固请至于再三,竟不许。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 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 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己,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

33、:“陛下 本怜百姓,每节己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 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 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 日:“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节俭)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B.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臭/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

34、C.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D.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16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固请至于再三”与“因其固然”(庖丁解牛),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B. “诚不可施于百姓”与“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诚”字含义 相同。C. “每节己以顺人”与“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D. “朕安得闻此言”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两句中的“安”字含义相

35、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以大禹凿九山,通九江而没有人抱怨与秦始皇营建宫室却遭到人民非常反对之事对比,向大 臣阐述了做事要贵顺物情之理。B.唐太宗要求自王公及之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之事过于豪华就必须停止供应,从而使得贞观 年间社会崇尚简朴风俗。C.贞观二年,因为唐太宗有气疾,公卿于上书请求修建一座阁子给唐太宗居住,唐太宗考虑到会浪费 许多人力物力,不允许修建。.D.魏征认为上有所好,下边必然变本加厉,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国家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 的欢乐就会灭亡。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朕德不逮于汉帝,而所费过

36、之,岂为人父母之道也? (4分)(2)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4分)14 .文中魏征认为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概括。(3分)高考文言文阅读唐太宗专练(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铮,知政 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日:“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 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 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节

37、选自贞观政要-求谏)材料二:田表圣奏议叙苏轼故谏议大大、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益自敌以下,受之 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 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 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 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言日:“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 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遥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

38、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 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 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谊A虽B不C遇D而E其F所G言H略I已J施K行L不M幸N早。世P功Q烈R不S著T于 U时11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B.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C.

39、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含义不同。D.是,指这、这样。“是”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先概写太宗以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 言”为主的短章。B.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 讳的进谏。C.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D.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 议得以发挥作用。1

40、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2)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14 .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阐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10.DLP11.D12.C13. (1)太宗容颜威严庄重,入朝见他的各种官员,都失去了他们(平日的)举止姿态。(2)他直言不 讳,大概连(即使)与他地位相当或以下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是对于君主呢?14. (1)同:两人都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借用古事谈到君主需要臣子进谏。(2)异:唐太宗以隋亡为 例,论说臣子不进谏导致君臣亡国破家;苏轼以贾谊谏文帝为

41、例,证明进谏成就了汉代的安定和君臣的美 名。(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材料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丁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材料二: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日:“朕于皇太子

42、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一是典要。朕选卿以辅 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厩马一匹,彩物三百段。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 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日:“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 ”对曰:“蒙国厚恩,死无 所恨谏铮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 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 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 折? ”对曰

43、:“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狰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 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节选自贞观政要)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太宗A并B嘉C纳之D二人各E赐帛五百匹F黄金G 一斤H以励承乾之意11 .解释文中标红词语的意思。(3分)(1)臣之妻私臣(2)闻寡人之耳者(3)时时而间进12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红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太子承乾数亏礼度/珠可历历数也B.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C.何宜屡得面折/群

44、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蒙国厚恩/则有去国怀乡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2)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14 .邹忌和孔颖达两人的“进谏”多有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15 .DFH16 . (1)偏爱(2)使听到(3)间或、偶然17 .C18 .宫中的侍妾和身边的近侍没有谁不偏爱大王,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全国范围内没有谁 不对大王有所求。(2)我在皇太子居住的地方看到了你作的辞赋,叙述古往今来太子的事情来告诫太子,十分简明得当。19 .邹忌进谏是因为他由自己

45、受蒙蔽,想到齐王受蒙蔽很深;孔颖达进谏是因为太子承乾不讲礼度, 骄奢过度。邹忌借家事喻国事,委婉进谏。孔颖达不惧个人生死,直言进谏。(3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甲张玄素,贞观初,太宗闻其名,召见,访以理道。玄素日:“臣观自古以来,未有如隋室丧乱之甚。岂 非其君自专,其法日乱。向使君虚受于上,臣弼违于下,岂至于此。且万乘之主,欲使自专庶务,日断十事,而有五条不中者,何况万务乎?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缪既多,不亡何待?陛下若近昼危亡,日慎 一日,尧舜之道,何以加之!”太宗深纳之。马周,太宗将幸九成宫,上疏谏日:“伏见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宫。臣

46、窃惟太上皇妻秋已高,陛下 宜朝夕侍膳,晨昏起居。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物,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脱上皇情或 思感,欲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意只为避暑,则上皇尚留热处,而陛下自遂凉处,温清 之道,臣切不安丁太宗称善。徐充容,太宗造玉华宫于宜君县,谏日:“妾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切见土木之功,不可兼遂。北阙 初建,南营翠微,曾未逾时,玉华创制。虽复因山藉水非架筑之劳损之又损颇有无功之费。终以茅茨示约, 犹兴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岂无烦扰之弊。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作丽。故 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愿陛下使之以时,则力不竭;不用而息之,

47、则人胥悦矣。”词 多不尽载。(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乙上谓房玄龄、萧璃日:“隋文何等主? ”对日:“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反。五品已 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飨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J上日:“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 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谓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决, 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复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 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因令有司: “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选自旧唐书,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答案标号填在括号内。3分)虽A复B因C山D藉E水F非G架H筑I之J劳K损L之M又N损O颇P有Q无R功S之T费11 .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鉴”是借鉴之意,和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意义相同。B. “春秋”是四季的代称,也可以指人的年龄。本文中的“春秋”指的是后者。C. “太宗将幸九成宫”和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并不相同。D. “克己复礼”和谏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终者盖寡”的“克”意思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