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模拟-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用)(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模拟-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用)(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模拟-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 用)(word版含答案)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卷(上海专用) 第四模拟(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规定的位置上2 .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 的位置上。3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文言文(26分)1.(本题5分)读经典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登高望远,总能唤起诗人别样的情思。陈子昂登幽州台, 有了 “念天地之悠
2、悠,”的慨叹,怀才不遇的惆怅溢于言表; 杜甫仰望泰山,萌生了 “, 一览众山小”的志向,青年人的雄 心和气魄跃然纸上。(2)古诗文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 如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两句,后人多借指甘 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游山西村中“,柳暗花明又 一村”两句,后人多用于表达“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 开朗的转变”的意义。(3)古人常用借古讽今手法抒怀,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 知亡国恨,两句,将对历史的咏叹和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了 起来。(本题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 本题考
3、查诗歌内容理解。C. “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困难阻碍”表述有误,“浮云”在 古诗中往往指代奸邪小人;故选C。(本题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锡伤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有医者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日:“临煎 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 方乃伪字,物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 抵不辨锡伤类耳!【注释】迎求溢户:形容迎接他出诊和前来求诊的人很多。 叩:询问。古方:指古代名医的药方。妄谓:胡说。4.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尝( )(2)原礼心异之 异 ()
4、5. (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听说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 亲自去察看情况。B.(他)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 亲自去调查真相。C.听说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 前往察看。D.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 前往调查。6. (3分)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是:【答案】4. 曾经 异:对感到(诧异/奇怪) 5.A 6.:它告诉我们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医生分 不清医书的锡、伤,就会影响医疗效果,甚至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读文言文的时候,对识字、辨字决不能掉以轻
5、心,不然也可能会 在学习和工作中造成失误。本文还讽刺了那些盲目从众,听信传言, 去看庸医的百姓。告诉我们生活中要避免盲目从众,不要听信传言, 要明辨是非真伪。讽刺像文中的庸医这样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 己更害人的人。【解析】4.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尝,一词多义,曾经。异, 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奇怪)。5.考查翻译句子。B. “闻”是听说的意思,不是“知道”;C.句首省略的主语“他”没有补充,“辄”的意思是立即,译文 的当中没有体现,“效”为见效,不是“效果”;D.句首省略的主语“他”没有补充,“闻”是听说的意思,不是 “知道”,“辄”的意思是立即,译文的当中没有体现,“效”为见效, 不是“
6、效果”;故选Ao6. 考查阅读启示。文中的传闻医术很高的那个医生认不清锡、 筋,导致给人瞎开药,可得启示:读文言文时“识字”的问题是十分 重要的。我们在读文言文时,一定要认字、辨字,不然就可能造成失 误。文中的百姓认识不到这位医生其实是一个庸医,只是听信传言, 就都去找他看病,可得启示:在生活中我们不能盲从,不能轻易相信 传言,一定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文中的庸医对医书研究不够深入, 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害人害己。可得启示:讽刺了生活中不懂装懂, 自欺欺人,害人害己的人。【点睛】译文:明代的名医戴原礼曾经到京城,听说有一个医生医术非常高明, 治病总是非常见效,(于是)亲自前往观看。来名医家求要
7、的人很多, 名医都来不及应酬。偶然间看到一个求得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个医 生跑出来告诉他说:“临煎药时(要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听了 以后心里对这件事感到奇怪,便问他原因,医生说:“这只是古代的 药方罢了。他竟然不知道古方是“物”,也就是糯米煎成的糖。唉, 当今的平庸的医生每每妄称自己对古方非常熟悉,大多只是连锡、饰 都分不清楚的人罢了!(本题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7. (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8. (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 (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 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 道理。【答案】7.出名,有名博学的人调弄 8.(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
9、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9. A【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 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 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2)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 的人。(3)句意: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调:调弄。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1)句重点词:斯:这;惟:只,只是;馨:香气,这里指品 德高尚。(2)句重点词:乱:扰乱;案牍:指官府的公文;
10、劳:使 劳累。9.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意为:山不在 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句 话主要是为了引出后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借以表达作者高洁 傲岸的情操。选项中“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 向”错误。故选Ao【点睛】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 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 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 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 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
11、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 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 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 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 件。沙源来自沙漠、乱坚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 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 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 生一种垂直的上升
12、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 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 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 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 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 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 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 1934年5月 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 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
13、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 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 地4500万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 牧和滥伐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竖成了农田,结果粮 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 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 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 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
14、份也受 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 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 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 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 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10. (2分)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的主要内容是:11. (4分)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罪魁祸首:休养生息:12. (2分)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尽量用原文语句)13. (3分)第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 大量
15、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14. (3分)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 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 善措施。举例:【答案】10. 沙尘暴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11. 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 大自然经过休息 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12. 有沙源 生态环 境遭到人为破坏 13.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举例: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3天, 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好处: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 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14.举例:对森林乱砍滥伐
16、。 措施:封山育林。【分析】10.本题考查提炼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的能力。说明对 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解释的某种现象,阐述的某种道理。 可从标题、开头查找。第一段,“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 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即沙尘暴。“人们 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 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 生了 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 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点明了文 章的说明内容,即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11.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要在
17、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结合上 下文理解其语境义。“罪魁祸首”意思是指作恶犯罪的头目,也指灾 祸的主要原因。结合“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 魁祸首分析,可知“罪魁祸首”语境义为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 的首要因素。“休养生息”意思是指在大动乱、大变革之后所采取的 减轻人民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的措施。结合“人类应真正 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 色和生命永存”分析,可知“休养生息”语境义为大自然经过休息调 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12.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相关句子回答。结合“如 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
18、气现象” 可得出:沙尘暴有沙源;结合”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 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 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 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 衡的破坏而产生的”可得出:沙尘暴的形成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到人为 破坏。1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说明方法。结合“早在1860年至 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 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 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可知,“过度开发”是指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本段运用了 “长2400公里、宽1
19、500公里、高3公里” “连续3 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4500万亩,16万”的数字,这很显然 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 来,很快就发展成” “土壤被卷入大西洋”“毁掉耕地”“农民倾 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可知,具体翔实的数字说明了沙尘暴来 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14. 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示例:泥石流。由于人类乱砍滥伐 草木,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土壤沙化,水土流失。措施:采取有效措 施限制对林木的砍伐,阻止乱砍滥伐,种植草木,普及宣传保护环境 意识。(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父亲父亲读过几年私塾。祖母说,他曾将三字经改编
20、成“人之 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 年演变过来的。在我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 分可怕的。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 悄说:“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 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 为什么要怕他。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 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 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
21、听到 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 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 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 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 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 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 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 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
22、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 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 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 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父亲一直 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 开会,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 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 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 了之。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 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
23、 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 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 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 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 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 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 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 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 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24、。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早就主张拆掉的“旧 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 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 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k a ng k a i ()向我捐 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 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我把这两句话当成了后半 生的座右铭。15. (1分)根据第 段的拼音,写出汉字。k a ng k a i ()16. (4
25、分)作者成长中,也曾感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概 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1)剃头时,父亲亲自给我剃头,O(2)抬石头时,,还给予我关切和赞赏。17. (4分)第段“父亲看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 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使用了描写,表达效果 O18. (3分)你怎样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19. (2分)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写威严无比的父亲小时候改编三字经,用强烈的反 差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第段写到家里贫穷而“我”却图慕虚荣、挥霍钱财,主要 是为了表现“我”心中的自责,与表现父亲形象无关。C.第段父亲
26、得知“我”提干后什么也没说,暗示出他对“我” 还有更高的期望。D.第段父亲本想拆掉旧居。在“我”获奖后,父亲不但没有拆 除旧居而且还主动出资修缮,是因为它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热点。【答案】15.慷慨16. 并慈爱地称我为小牛犊 把杠子的大部分让给我17. 动作(细节)描写 运用“舀”“喝”“扛”等动词,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激动、自豪但又冷静、克制的心情。 18.这 句话包含了父亲对我的自豪、期许、勉励,也表现出父亲的谦虚、质 朴、低调。 19. A【解析】15.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慷慨:kang ka i,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16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概括。概括思路:人物+事件+
27、结果。“舐犊之情”形容父母对子女的深厚的爱。“搜索我的童年记忆, 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是在第段,根据第段“记得那是一个 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 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 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可概括为剃头时,父亲亲自给我剃 头,并慈爱地称我为小牛犊。根据第段“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 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 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可概括为抬石头时,父亲把杠子的大部 分让给我,还给予我关切和赞赏。17 .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判断及赏析。“父亲看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
28、水,咕嘟咕嘟喝 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儿去了”中,“看”“舀”“喝”“扛”可知 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 村的大事,父亲内心也是激动、高兴、自豪的,但外表却是那样冷静、 那样克制。18 .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2. (3分)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示的画面。3. (2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此时刚三十出头,正仕途得意,他触景生情,满是朝气 和信心。B.这首登高抒怀之作,前两句写峰和塔之高,后两句写登塔的 感想。C. “不畏”尽显诗人的勇气和决心,“浮云”在古诗中往往借代 困难阻碍。D.后两句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9、 一样,都含蓄表现了 诗人的远大抱负。(本题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锡伤不辨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有医者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 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日:“临煎 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 方乃伤字,伤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 抵不辨锡伤类耳!【注释】迎求溢户:形容迎接他出诊和前来求诊的人很多。 叩:询问。古方:指古代名医的药方。妄谓:胡说。4. (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 尝( )(2)原礼心异之 异 ()5. (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听说有个医
30、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 亲自去察看情况。B.(他)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立即见效,(于是) 亲自去调查真相。C.听说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 前往察看。D.知道有个医生的医术很高明,治病的效果很好,(他便)亲自此句是“我”获奖后,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 化时,父亲说的话,意思是:没获奖,“我”是农民的儿子;获奖了, “我”还是农民的儿子。父亲强调“农民的儿子”,父亲以农民的身 份而自豪,不改劳动人民的本色,父亲的话语里包含着对“我”的期 许勉励,突出父亲质朴、低调、谦虚的品质。19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第段写到家里贫穷而“
31、我”却图慕虚荣、挥霍钱财,一方面 是为了表现“我”心中的自责,另一方面也可以凸显父亲疼爱孩子, 为孩子着想的形象,而不是“与表现父亲形象无关”;C.第段父亲得知“我”提干后虽然什么也没说,但父亲的行为 可以暗示出他的激动、自豪,表现父亲的低调、克制,而不是“暗示 出他对我还有更高的期望”;D.第段父亲本想拆掉旧居。在“我”获奖后,父亲不但没有拆 除旧居而且还主动出资修缮,是因为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 尊敬,他不想因为修缮旧居而影响自己一家人的名声,而不是“因为 它变成了受人瞩目的热点”;故选Ao三、综合与运用(共6分)20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他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 都那么结
32、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 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 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 壮,沉默,而又有生气。(1)(2分)选文出自小说骆驼祥子作者,原名(2) (4分)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刻画出祥子有什么性 格特点?【答案】(1) 老舍 舒庆春(2)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子坚定 的性格和锲而不舍的精神。【详解】(1)本题考查对名著作者情况的把握。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最初于1936 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 3日出生在北
33、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 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二(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描写方法的把握。“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 挺脱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祥子比作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 地方不挺脱的”,方言词汇“挺脱”的运用和“没有一个不”双重否 定句式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祥子强劲结实、挺脱舒展的身体, 表现出他自信向上、锲而不舍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祥子的赞 美之情。四、写作(40分)21.(本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家人的关心照顾是温暖的,老师的理解支 持是温暖的,朋
34、友的帮助鼓励是温暖的其实温暖无处不在,只在 于是否被你发现。请以“温暖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答案】例文:温暖就在身边冬天里,常常把手紧紧地放在棉衣的口袋里,为的是能在手中多 握一点温暖,可是淘气的暖空气总是从手指的夹缝中溜走,当我静下 心来,仔细观察身边的小事时,会发现有那么多的小事温暖着每个人 的心。温暖,有时是家人的一句关怀,有时是同学的一声安慰,有时 还是朋友的一次帮助。到了初中生活,学习越来越紧张,我不得不放弃一些课外班的学 习。每当同学们夸我数学好时,我都会得意于原来的奥数班,所以我
35、自己是不愿意放弃它的。然而,学习的紧迫和时间的减少使我最终选 择了放弃市奥校的数学学习。我的好朋友也在那里上课,我便请求她 帮我复印一下每次的讲义,这个请求开始我都不好意思说,觉得太麻 烦她和她的家长了。更何况在这个紧张的学习气氛中,有些人甚至还 会怀有私心,什么事都瞒着别人呢!我只是轻描淡写地跟她说了 一下:“我下学期可能上不了市奥校了,你能帮我复印一下讲义吗? ”令我 没有想到的是,她第二天竟然把一个黄色的夹子递给了我。我慢慢地 打开夹子,只见几张大小不一的讲义整整齐齐地用曲别针别着,旁边 还放着几页工工整整的笔记。我先是感到一阵惊讶,我那么随便地说 了一句话,她竟听到心里去了,然后就感谢
36、了她。接下来的日子里,每过一个周末,我都能收到一个一模一样的夹 子,里面装的讲义和笔记却不一样。每当拿到这些讲义时,心中都有 一种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而且越来越强烈。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 就要过去了,在我的书架上已经放了五、六个这样的夹子,望着这些 夹子我常常想,帮助别人一次容易,但是要坚持做下去,一定得有很 多的热情和爱心才能做得到!一次次,我感觉被一种温暖包围起来,这种温暖给了我踏实的感 觉,以前总想着别人都去听课而我不去,会不会落下功课,心里总是 心慌慌的,现在这种感觉再也没有了;这种温暖给了我努力学习的动 力,想到如果我不努力,又怎么能对得住她的热心帮助呢!这种感觉 也给了我幸福,我真
37、庆幸自己拥有她这样的好朋友。我特别想把这种温暖的感觉说出来,可是,跟她说了许多次谢谢 好像总也不能充分表达出我内心的感激之情。在这种暖洋洋的感觉的 驱使之下,我竟提笔给她的妈妈写了一封感谢信!我现在每天都很快乐,很阳光,想起冬天时寒冷的感觉竟然都觉 得非常陌生了。我再不为找不到温暖而烦恼,其实温暖就在我的身边。【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一、审题立意。本题为命题作文,分作材料和题目两部分。材料 中,“其实温暖无处不在,只在于是否被你发现“,这句话提示我们选 材的方向;“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家人的关心照顾是温暖的,老师 的理解支持是温暖的,朋友的帮助鼓励是温暖的”提示我们选材 的角度。换言之,
38、带着感恩的心,去发现身边点滴的温暖,感受幸福。 这就是本题的写作内容。二、选材构思“发现温暖,感恩温暖”是这个题目的核心思路。如何发现温暖?带着感恩的心,你就会发现父母的唠叨中有温暖,老 师的责备中有温暖,同学中肯的批判中温暖感恩温暖,归根结底, 还要感恩带给我们温暖的人、社会、党的好政策吃水不忘打井人, 饮水思源,会让我们的文章立意更加深刻。生活中,能带给我们点滴 温暖的内容,都可以写进文章。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内容的安排了, 一定要注意条理和详略。这个作文,素材很丰富,千万不要无条理地 堆积生活中的温暖幸福,一定要学会懂得挖掘内涵,“岁月静好,感 恩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前往调查。6. (3
39、分)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是:(本题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 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7. (3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8. (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 (2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
40、了作者希 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C.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 道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本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 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 件。沙源来自沙漠、乱坚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 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
41、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 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 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 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 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 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盟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 表,松散、干燥的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 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 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 1934年5月 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
42、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 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 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 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 地4500万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 牧和滥伐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竖成了农田,结果粮 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 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 地区,短短3个月
43、间我国就发生了 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 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 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 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 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 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10. (2分)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的主要内容是:11. (4分)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罪魁祸首:休养生息:12. (2分)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 ;产生
44、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尽量用原文语句)13. (3分)第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 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14. (3分)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 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 善措施。举例:(本题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我的父亲父亲读过几年私塾。祖母说,他曾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 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二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 年演变过来的。在我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 分可怕的。记得
45、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 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 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 为什么要怕他。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 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 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 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 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 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 时,
46、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 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 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 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 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 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 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 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
47、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父亲一直 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 开会,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 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 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 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 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 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 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 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
48、却图慕虚荣买新衣新鞋,花 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 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 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 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 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的那样冷静,那样克制。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早就主张拆掉的“旧 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 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 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