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孔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曲阜市孔子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答案】1. B 2. C 3. D4 .首先,开门见山,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接着,选取史记资 治通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史书,详细阐述如何“史论结合”;然后,以胡三省注评资 治通鉴为例,阐述了史书注释的意义。最后,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的意义。(每条1分)5 .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探索社会变 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 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2、;构建中国特色史学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答对其中3条即满分)【解析】1. B (“两种”错误,材料一原文是“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 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见应该是“三种”。)2. C (“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错,原文是“真正的史学家都将 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 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认识人类的命运”是出发点而不是结果。)3. D (A项,“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无中生有,材料一只说“对以前的历史
3、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未说“辨析史 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B项,“只要就”的说法 过于绝对。C项,“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错误,材料二中是“史学研究应该站在 时代的制高点上。而不是“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4. 首先,开门见山,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接着,选取史记资 治通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史书,详细阐述如何“史论结合”;然后,以胡三省注评资 治通鉴为例,阐述了史书注释的意义。最后,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的意义。(每点1分,共4分)(根据第一段开头“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
4、合便是其中之一”可知,文章首先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第三段“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 前人的史论”,具体列举有代表性的史书,阐述如何“史论结合:第四段,以胡三省注 评资治通鉴为例,阐述了史书注释的意义。最后一段“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 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 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是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结合优长的意义。) 5.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
5、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 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史学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根据材料一的论述思路可知,材料一最后一段是在解释发 挥史论结合优长对当下的意义,据此可概括出: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 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材料二开头阐释史学的含义,“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 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据此可概括出:探索社会变迁的内 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材料二最后一段阐述当今时代重视对历史的 总
6、结和传承的做法,根据“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 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可概括出: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 人的作用。依据“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 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可概括出:构建中国特色史学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 供史学智慧。)(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答案】6. C 7. D8 .中秋赶鸭子进淀,乘船去高粱地;路遇支书,担心河里发水;进高粱地做活,发现河里涨水;回村叫人护险,被支书喊住帮忙;沉下小船,堵住口子;想起淀里鸭子,急忙跑去赶鸭。(大意正确即可)9 .
7、心理:第一次“笑”是为中秋舍弃小船并成功地堵塞住河岸口子而感到轻松、高兴;第二次“笑”是对中秋的观点表示赞成,为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感到欣慰。 (每条3分)作用:从侧面衬托了中秋机智果断、大公无私而又爱惜财物的美好形象,有助于表现文 章的主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 “把小船撑得像要飞起来,以致震塌河岸的土块”说法错误。原文中只说“两岸 的土块,劈劈啦啦地塌下来”,这更有可能是由于河水浸泡而塌下来的。故选C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 “小说将清丽幽静的水乡风景与纯朴善良的美好人性有机结合”中“清丽幽静”说法 错
8、误,小说中的景物特点应是热烈、绚丽、生机勃勃的;“天人合一”也不妥当,大家 众志成城,用小船堵住缺口,体现了人定胜天。故选D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小说的开头,从“中秋答应着出来,把鸭子赶到淀沿上” 去看看河岸上那 高粱。一一打了多少鱼了? ”可知,中秋赶鸭子进淀,乘船去高粱地。接着,从“打了一早上,就那么一个。谁知道为什么没鱼? ”他沉下脸去,“莫非 河里又要发水?鱼们等着接水头? ”“心里想:庄稼快要丰收了,要是再来了水不 会的,就是来了也不怕”可知,中秋路遇支书,担心河里发水。从“钻进高粱地去做活儿。傍晌,西北上起了风,高粱叶子哗哗地响,一低一扬, 高粱秆子乱摇摆,
9、直搅中秋的身子“呀!他惊叫了出来,河里涨了水了! ” 等内容可知,中秋进高粱地做活,发现河里涨水。从“我看不行了,我去叫人!” “支书向他喊:快些!帮帮忙。河岸开了! ” 可知,中秋回村叫人护险,被支书喊住帮忙。从“只见他把小船用力一撑,左边一篙,小船横在口子里,大声招呼两个拿锹的人: 快动手!往船舱里填土,把小船压沉,口子便堵住了。”可知,中秋沉下小船,堵 住口子。最后,从“他忽地想起淀里的鸭子还没往家赶呢。水来了,不往家赶,就会把它们 冲跑的。他急忙要去赶鸭子”“小船不要了倒是有价值,鸭子不要了是不必要的损失呀!” 可知,中秋想起淀里鸭子,急忙跑去赶鸭。【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
10、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支书第一次“笑”,“小船慢慢地下沉,冒了一阵泡儿,沉入水底,堵塞住口子。 中秋轻松地嘘了口气,支书也微微一笑”,此处支书笑了,是因为经历刚才的险情,如 果不是中秋大公无私的舍弃小船,缺口就会越来越大,庄稼可能就会受灾。所以此处的 笑是支书因中秋舍弃小船并成功地堵塞住河岸口子而感到轻松、高兴。支书第二次“笑”,“有一个人说:两只鸭子值什么?这样的小船都不要了呢! 算了。中秋说:小船不要了倒是有价值,鸭子不要了是不必要的损失呀! ”支书 点点头,笑了笑”,此处支书的“笑”以及“点头”,表明支书对中秋的观点表示赞成, 中秋年龄不大,却对事物看得如此通透,从中也可以看出中秋大公无私和
11、爱惜财物的品 格。支书是感到欣慰的“笑”。两次“笑”的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中秋这一人物形象,点明小说的主旨。因为中秋 大公无私的行为,为了集体的庄稼不受水灾,他舍弃了自己钟爱的小船,但他又对财产 非常爱惜,不愿让财产无端受到损失。所以,对支书两次“笑”的描写,侧面衬托了中 秋机智果断、大公无私而又爱惜财物的美好形象,有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10. D 11. C 12. A 13. D14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怵然为戒动刀甚微(每空2分)【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D.善:揩拭。句意:刀擦干净,收藏起来
12、。故选Do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为,介词,替,给。句意:庖丁给梁惠王宰牛。为,动词,做、下刀。句意: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B.介词,相当于“于”,比。句意:比技术更进一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句意:宽宽绰绰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C.以,都是介词,凭借,用。句意: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D.而,连词,表转折。句意: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而,连词,表修饰。句意:我提着刀站立起来。故选Co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全牛,指完整的牛。句意: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若新发于硼,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
13、来一样。句意: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 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故选Ao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 “文惠君对庖丁传授的解牛技术没有兴趣,他是想通过学习解牛来养生”错误,文惠君说 “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意思是“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 了”,并非“想通过学习解牛来养生”,而是从这番话里悟出了养生的道理。故选Do1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循着牛体自身的结构去用刀,依自然规律行事”的提示,可筛选出原文中“依乎 天理” “因其固然”两句话。根据“面对牛筋骨交错聚结的难解之处时”,可找出态度为“怵然为戒”,动作为“动刀 甚微二(二)
14、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答案】20 . B21 .对时局的感伤(或“忧国忧民之情”):诗人站在郊外极目望去,但见战垒依旧,人事萧条, 对国家局势充满担忧。对亲人的思念:战乱频仍,诗人和兄弟们天涯遥隔,涕泪沾襟,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 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对自己未能报国的惭愧:诗人感叹自己年老多病,无力报答朝廷,语含惭愧。(每条2分, 答对3条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 “由近及远地写所望”错误。西山白雪三城戍”为远景,“南浦清江万里桥”为近景,应 该是“由远及近”地写所“望
15、”。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 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颔联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 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 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颈联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 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 “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 却始终
16、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而将诗人的家国之忧, 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尾联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 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 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 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 他由“望”到的自然
17、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 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 “涓埃”未“答”抱愧。(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答案】17、(1)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每空1分,共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答案】18 .惟妙惟肖炉火纯青潜移默化 (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应是形容刘永周雕出的神兽非 常生动、逼真。可以填入“惟妙惟肖”。“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 非常逼
18、真,生动形象。第二空,从前文“除了皮影做得好,刘永周的演技也”可知,填入成 语是形容刘永周的演技水平高。可以填入“炉火纯青”。“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 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第三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知不 觉中进入农村百姓的心中,可以填入“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 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每空1分)19 . D (文中“土电影”引号表特定称谓。A. “家法”和“帮规”中引号表示特殊含义。B. “画 虎不成反类犬”中引号表示引用。C. “钦差大臣”中引号表示讽刺否定。D. “电竞之都” 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20 .正确的句
19、子: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 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改对1处给2分,2处 给5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传承好、利用好、保护好”逻辑顺 序不当,应调整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对”,应在“延续” 前加上介词“对”。)(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2L C (语境强调人的一系列动作,主语都为人,所以“用牙齿轻轻咬开它”与前后文衔接更好, 排除BD;再比较AC,“用牙齿轻轻咬开它,然后用舌尖去感触”更符合逻辑,排除Ao).22.就是咬破了花椒表面的凸起挑选花
20、椒时主要有四个步骤可以闻到花椒香气的(每空2分)(第空,依据前文“主要存在于花椒果实表面的凸起中”可知,我们咬到花椒的时 候会觉得特别麻是咬破了花椒表面的凸起。所以可填:就是咬破了花椒表面的凸起。第 空,所填句子是个统领句,依据后文“那就是一看、二捏、三闻、四尝”,这里可填:挑 选花椒时主要有四个步骤。第空,结合前文的“然后是闻气味”、后文的“而不是霉变的味道或其他杂味的”可知,闻到的应是花椒的香味。所以可填:可以闻到花椒香气的。) 四、写作(60分)(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23.【写作提示】从材料来看,关键词是中国传统文化,话题是怎么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观点是中国传统 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那么,作文立意就应该尊重材料的指向和意图。审视题目,我们可以 做出这样的判断,文章要回答为什么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怎样传承和发扬中国 传统文化的问题。可以从整体的角度来谈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挖掘或展 开。由此,我们可从如下角度立意:传统文化魅力无穷;让传统文化绽放新的光彩;抢救传统艺术势在必行;传承和发扬不是复古;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自信和自立之本;传承是必须的,发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