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八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部编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2.唐诗五首野望难点名称诗人王绩的品格情操,感受诗人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透露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的品格情操和人生态度, 对这些的恰当表述本身就比较困难。从学生角度分 析为什么难学生对诗人的创作背景不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心境也是学生所从未体 验过的,诗人王绩借对秋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现了怎 样的人生态度都是解读本诗的重点和难点。难点教学方法1 .通过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帮助学生知人论世;2 .细读诗句,精讲赏析,引导学生解读作者的思想感情;3 .课后作业的布留
2、有利于拓展和加深学生对诗歌难点的理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初唐五言律诗的奠基人王绩,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可能觉得陌生,但是当 讲到他的大名鼎鼎的侄子王勃,也就是写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句的王勃, 大家是不是倍感亲切了呢?诗人、隐士、酒徒是王绩给他自己定位的三重身份,他出身 名门,从小才智过人,15岁时就在隋朝大宰相的宴席上一鸣惊人,但是直到30岁时才 被任命为九品的小芝麻官,这对于满腹经纶的王绩来说,实在是大材小用,他非常郁闷, 于是借口身体不适,辞职而去。后来隋朝政府调任他到扬州做六合县副县长,这样的升 迁对王绩来说无异于进一步的侮辱,于是他再次托病辞职,驾着一叶小舟连夜跑回家
3、了。 归隐田间他最乐意做的就是干点活,停下来看看花鸟鱼虫,或者倚在某个角落看着路上 行人走走停停,于是他忍不住写下诗来。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一、配乐朗读诗歌二、赏读诗歌,品味感悟(一)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的意思是说,傍晚时分,我站在东皋之上, 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这里的“东皋”,是指王绩家乡附近的一处水 边高地,王绩还把它拿来作自己的号,他自号“东皋子:“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 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寂寞与惆怅在里边。王 绩内心想到,我本想停下来,可是心里仍然不满足;再到别处停一停,心里还是不安宁。 在这个衰乱之时,我竟然找不到安
4、身立命的方式!总之,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 “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读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的是一个郁郁寡欢的诗人孤 独的背影。(二)颈联、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诗人 登高所见的景物:层层树林,树叶金黄,尽是一片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浸染着落日 的余晖。在这静谧的背景下,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牛犊跟在母牛后面不时发出牟 眸”的叫声;马蹄哒哒,那是猎人骑着马带着丰厚的猎物回家了。举目四望,到处是 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几个动词“驱”“返”“带” “归”的运用,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
5、 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不过,诗人做何感受呢?不 论是牧童还是猎人,他们有各自的工作和收获,这是他们的生命。可是王绩呢,平生读圣贤书所学为何?理想和事业又在哪里?他的一份悲哀,又能同谁去诉说呢?牧童不懂, 猎人也不懂。(三)尾联:王绩并没有从这田园牧歌中得到慰藉,他在最后一联“相顾无相识,长 歌怀采薇”中说的是,虽然久居乡里,自己与这些牧人和猎人并不相识,所以只好追怀 古代的隐土,幻想着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采薇:代指隐居生活。史记卷六 十一 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
6、隐居山野,义不仕周的故事。这俩人采薇 而食,最后饿死了。这里借典故抒情。三、品诗歌之结构首联: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行为、心情颈联、颔联:写望之所见景色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抒发感情,收束全诗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1.以当代青年诗人陈昂的诗歌作为结束语:诗与词的邂逅/相约在最美的地点 /温度源于/唤醒记忆的瞬间/渴望一场远行/与诗词为伴2再次朗读野望这首诗,品悟诗人的情操和人生态度。小结野望这首诗,地位很高,既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 完整的五言律诗。它风格朴素清新,可谓别具一格,摆脱了此前华靡艳丽的诗风,他所 写的诗歌则主要以酒琴、山林、田园为题材,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思想及对现实的态度。 刘禹锡曾称赞他“以有道显于国初”“文章高逸,传乎人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的语言叫景语,景语打上了主观感情的烙印,又成为情语,本诗对这句话做了很好 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