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魏征和疏的文章体裁特点。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各段内容及文章主旨。文化传承与理解:赏析魏征高潮的劝谏艺术,领会魏征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教学重难点重点:1 .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2 .领悟文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难点:体会作者用典的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讲谏, 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 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
2、表扬。魏征写了 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二、写作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 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 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 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尽管百姓颇有怨嗟之言,可是这声音早被朝野上下歌功颂德的 欢呼声淹没了。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 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
3、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十思疏便是四疏中的一篇,阐明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据说太宗看到奏疏 后非常感动,于是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诚极忠款,言穷切至,表示从谏改过。 三、作者介绍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现在河北省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由于他 生性刚直,善于直言诒谏,竭诚以事太宗,因此深得信任。唐太宗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 失。魏征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 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
4、替;以 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足见魏征在当时的影响。四、题目解读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也称论时政第二疏。谏太宗交代了写作目的;十思则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十种值得深思的情况; 疏是一种文体,属古文体中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章。疏,是分条论述 的意思。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核心是正己安人。六、全文分析初步探究L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正题的?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的
5、比喻从正面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 其德义。三个并列的句子,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不容置疑。3 .赏析下面语句,分析其作用。(1)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而况于明哲乎! 有什么作用?从反面设喻,突出德义对国君的重要性。与上文形成对照,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 差不多带有挑衅口吻,不仅使文情跌宕有致,而且强调了此疏的针对性,以引起唐太宗 的重视。(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这几句指出了历代帝王能创业却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以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对 比,
6、暗示居安思危之重要,以岂乎的反问,紧承上文所述历史事实进行反诘,引出对取 之易,而守之难的分析,使论述更深入一层。(3)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这几句话运用对比论证。将殷忧和得志两种情况下君主的态度和造成的结果进行了对 比。前后不同的态度,造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在对比中见优劣。(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貌恭而不心服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如果失掉民心,即使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也无济 于事。承接上文进一步阐释了竭诚以待下对君主的重要性。(5)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
7、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载舟覆舟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简洁而传神,直接明了地 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动人, 用心良苦。(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载舟覆舟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关系,简洁而传神,直接明了地 向唐太宗表明其利害关系。引用古圣先哲的至理名言,反复阐述,耐心说服,言语婉转动人, 用心良苦。4 .具体分析十思的内容。(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思强调了戒奢以 俭。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从物质享受方
8、面规劝唐太宗要克制物欲, 适可而止。(2)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止匕两思为戒骄躁。实际上 是要竭诚以待下,劝太宗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以免君臣离心。 这是从思想修养方面进行劝谏。(3)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此两思为戒纵欲。从生活 和为政方面规劝唐太宗不要放任纵欲,不要盘游懈怠,要勤勉于政事。(4)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此两思是说兼听则明和偏 信则暗。从用人政策方面规劝太宗要虚心纳谏、亲贤远佞。(5)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最后两思从执法方面 劝诫太宗要依法办事,
9、赏罚分明。即赏罚要有尺度,不要因喜怒而有所偏颇。深入探究1 .十思大致说了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做到十思有什么 好处?说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在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 慎始敬终;在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在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观点:十思概括起来说,就是作者在第一段里所说的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好处:作者认为,国君倘能做到十思,发扬好的品德,就能出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 政治局面,到那时,就不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换句话说,国君善于用思,就可以无 思,国君不用自己操劳,天下就可以治理好。2 .本文在措辞上有何特点?
10、试简要分析。多用下愚明哲臣闻(而非臣以为)这样的词语,表达谦恭之意。魏征在进谏时,有着清醒的头脑。他虽然知道唐太宗懂得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但在等 级森严的封建时代,他没有因唐太宗对自己的赏识而得意忘形,仍是坚持一贯的谨言慎行的 风格。文中语言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3 .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来说理,生动形象,说理透彻。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 分析。文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借以阐发治国安民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喻论证,即求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比喻
11、治国的原贝L 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魏征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来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 今人们还引以为戒。正反对比论证主要集中在第一、二段,通过对比,突显了说明的道理, 增强了说服力。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从反面来说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知其不 可,因此,根与长的关系自然而然被人们接受了。4 .本文作为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的劝谏之文,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 谈谈你的看法。文中提出的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尽管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已经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国内国际不安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奢侈 浪费之风尚存。因此,仍然要居安思危,时刻保
12、持清醒的头脑,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 作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告诉我们,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时刻把人民群众 的冷暖挂在心上,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 代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者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够听取下属的 合理建议。如果领导者在开展工作时,下属只是当面附和却在背后议论,心中不服,工作将 无法正常开展。只有做到择善而从之,每个人才会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5 .本文语言骈散结合,行文错落有致。试分析说明。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本文虽不在四六句式上加
13、以雕琢,但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对 称语句。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义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写十思,运用排比,贯穿到底;十思后的总结之语, 又用了对偶和排比。同时,本文又用散文笔法,有机地穿插了一些散句,如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 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等句,使行文摇曳生姿,别有一番情趣。七、中心思想全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 赏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八、写作特点L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唐代的奏疏,习惯上都用骈文写。这篇奏疏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
14、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 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2 .正反论述,务尽其旨。全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这样,说理更加透彻。 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思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关于殷忧竭 诚与得志傲物的反复论述;第三段贯穿十思的本能欲望(或反应)与理性自制的对举。 都体现了这一特点。3 .比喻排比,生动有力。文章以浅显的比喻衬出中心论题,比喻作为一种推理手段,收到了生动、直观的效果;全文 的论述多用排比句式,铺排罗列,勾连而下,气势不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九、补充资料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 表、对策等。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 (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十、布置作业请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手法,以义与生为话题,谈谈自己的生死观,写一篇300字左右的 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