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业(5)--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寒假作业(5)--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答案:c解析:c.“朝”均为早晨,名词;A. “阙”同“缺”,动词;楼阁,名词;B.的 样子,形容词词尾;然而,连词;D.就,连词;如果,连词。2 .答案:D解析:A. “亭午”理解错误;B. “虽”、“御风”理解错误;C. “盖”理解错误。3 .答案: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特点是高耸、陡峭、崖 壁平整。解析:考查筛选信息。乙文中的“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是描写山的句 子。意为: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 过。“两壁对耸”描写其高耸,“上入霄汉”描写其陡峭,“其平如削成”描写其平 整。4 .答案:门;只是;察看;这解析:句
2、意: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户:门。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句意:因为去看田地好坏。相:察看。句意:这一 天,喝得大醉了回去。是:这。5 .答案:D解析:A.和/参与,欣赏;B.但连词,表示修饰;C.虽然/即使;D.都是“于是”;故 选Do6 .答案:(1)庭院里的(月色)好像积水一般澄澈透明,水中的藻荐交错纵横,大概 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2)安常虽然耳朵聋,领悟力却超过一般人,(来求医的人)用纸写字问医,没写几 个字,(他)就完全明白了别人的意思。解析:(1)重点词语: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交横:交错纵横。盖:句首语气词,可译
3、为“原来是”。(2)重点词语:虽:虽然。 以:介词,用。书:名词用作动词,写。辄:就。深了:完全明白。7 .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旷达乐观 的胸怀;乙文表现了作者乐观幽默,自信从容,老当益壮的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提炼重点语句,结合题干 分析作答。甲文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 情。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看出作者被贬谪后对人生的感慨,根据“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荐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 中,可见作者自我开脱、随缘自适的豁达。乙文可根据“余戏之日
4、:余以手为口, 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看出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态度。由“休将白发唱黄鸡”可看出作者自信从容、老当益壮的精神。8 .答案:于是,就;说出、形容、描绘;向高处远处伸展;的样子。解析:9 .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 的像要咬人。因此断句为: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10 .答案: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花像飞奔的骏马。到这里大概才到山的一半呢。解析:句中重点词语:甚,比。若,好像。句意为: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 水浪好像飞奔的马。句中重点词语:至,至I。盖,大概。句意为:到这里,大概才 爬到山的一
5、半呢。11 .答案:从甲文摘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句运用水中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 都清晰可见,侧面烘托,描写出富春江水清澈;从乙文摘录“有泉伏不见,作泠泠 琴筑声”,这句运用拟声词、听觉描写,写出天平山泉水清越,山谷幽静之美。(其 他句子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文章内容和题干要求,找出能体现“山川 之美”的句子,并做分析。甲文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 碍”,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出富春江水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说明水急;“夹 岸高山,皆生寒树”说明山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说明 山险。乙文中“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
6、这句运用拟声词、从听觉描写,写出 天平山泉水清澈,山谷幽静秀美。12 .答案:轲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13 .答案:(1)真正、确实。(2)同“汝”,你。(3)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 法。(4)眼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吗?诚:真正、确实;句意为:到了你丈夫家里。女:同“汝”,你;句意为: 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凡是看见, 听见的人,没有不伤心流泪的。涕:眼泪。14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
7、理解和把握。ABC.正确;D.有误,“是为了表现他们的 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故选:Do 15.答案: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题目的提示,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可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 从“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中可知,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 弃自己的原则。16 .答案: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
8、就义,正是孟 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 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体现了 “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富贵不能淫的 例子在历史上有很。比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官归隐;朱自清宁愿举家 挨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17 .答案:(1)教导,训诲;(2)使迷惑(惑乱);(3)选拔,任用;(4)同 “横”,梗塞,不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命,一词多义,教导,训诲。淫,使动用 法,使.迷惑(惑乱)。举,一词多义,选拔,任用。衡,通假字,同“横”,梗 塞,不顺。18 .答案
9、:(1)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 路。(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 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容易灭亡。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由,遵循。其,自 己的。(2)入,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同“弼”,辅佐。敌,势力、地 位相等的国家。恒,常常。19 .答案:D解析: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意为: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 为。这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本项“客观因素”有误。故选D。20 .答案:孟子在选文【乙】里面,列举了六个圣君贤相,都出身贫贱,但
10、是经受了艰 苦磨练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表示历史上这样的由普通人转化而成的大人 物(贤人)远远不止一个。所以孟子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只要能禁得住磨 练,“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最后就能承担“大任”,就能成才。解析:考查阅读启示。“尧舜与人同耳”意为尧舜与普通人是一样的。“人皆可以为 尧舜”意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这与乙文中观点是一致。乙文中的舜、傅说、胶 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都曾遭遇磨难,最终有所作为。他们也曾经都是 普通人,只是因为经过了磨炼,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才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 孟子才会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才,都可以成为尧舜,只要能禁得住磨难,受得了
11、痛 苦,并从中获得成长。21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考点。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释义。ABC.正确。D.错 误,“猛浪若奔”意思是“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这里的“奔”指飞奔的 马。故选:Do2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考点。“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意思是“像老鹰一样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 会平静下来;忙于治理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根据 句意应断句为: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故选:Co 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写
12、高山用“竞 上”,轩邈“,争高”等人格化的描写,使本来静止的山仿佛有了无究的奋发向上的 生命力,这里应该是以动写静,化静为动,题中的“以静写动,化动为静”说法错 误。故选:Co24 .答案: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 这种奇丽景色了。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 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 词语:是,这;欲界,人间;与,欣赏。句意: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 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25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
13、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 可。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追赶的人回来说。反:“返”,返回。故选:Co 2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子奇到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 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富足安定。停顿应为:奇 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以赈贫穷/阿县大治。故选:Do27 .答案:示例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运 用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论证了 “地利不如人和”,使说理更具说服力。示例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运用排 比,气势磅礴,有力地论证了 “得道”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具说服力。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请从文中选出最喜欢的句子加以赏析即可。如:甲文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运用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论证了 “地利不如人和”,使说理更具说服力。28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三里”“七里”是在说城池之小,包围起来攻 打却不能取胜,进而说明“天时不如地利”。BCD.正确。故选:Ao29 .答案: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 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凭借老人的智
15、慧,由年轻的人来作最终决定,一定能治理好阿县啊!解析: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 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 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 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 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 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 定居下来而
16、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 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 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 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 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 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乙子奇十六岁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派(他)去治理阿县。不久,齐君反悔了,派人 追赶。追赶的人回来说:“子奇一定能够治理好阿县的。“齐国国君问:“你怎么知 道的? ”同车的人都是老人。凭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轻人来决断
17、政事,一定能治理好 阿县的! ”子奇治理阿县,把兵库里的兵器锻造成为耕田的农具,打开粮仓来救济贫 穷的人民,阿县治理得井井有条。魏国的人听说小孩子治理阿县,兵库里没有武器, 粮仓里没有积粮,于是就起兵攻打(齐国)阿县,阿县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励,以自 己家的兵器打败了魏国军队。30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 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副词,表示反问/代词,指千里马;B.不同,顽固/巩 固;C.不同,愁/使劳苦;D.相同,停止。故选:Do3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式辨别。ACD.正确;B.有误,这是一个陈述句,不是判断句。故 选
18、:Bo32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有误,愚公“聚室而谋”时用的不是疑问语气, 说明他对移山心里有底,需要通过大家的努力来把山移走;BCD.正确。故选:Ao 3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ABD.正确;C.有误,“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 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连小孩也欣然参与。故 选:Co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 麻桥人庞安常
19、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 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 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 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苏轼游沙湖) 4.解释句中加粗词的意思。月色入户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因往相田是日,剧饮而归5 .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剧饮而归C.安常虽聋/虽乘奔御风D.遂至承天寺寻
20、张怀民/遂往求疗6 .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2)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7 .同样是被贬之后所作,对比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 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
21、而去。I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不可 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日白云泉,线脉索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 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涧,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 上,至于龙门。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 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节选自高启游天平山记注释:蒙翳:遮蔽。舆:借指车。磴盘:石磴盘曲。8.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粗字词的意思。加粗词 语方法提示解释文字意思遂相引以去关联教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 寺夜游)(1)遂:不可名状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名:称谓,名字说出,叫出 名誉,
22、声誉名次,排位。(2)名互相轩 邈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 解释轩:高。邈:远(3)轩邈:则凛然若将压者根据同类词猜测其意思。豁然,怡然,欣然,庞然(4)然:9.请用“/”,给乙文中画框线部分断句()A.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8 .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C.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D.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博若噬10 .将文中划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11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从甲、乙文中各摘录一句能体现山川美的相对完整的 句子,并谈谈此景美在何处。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1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23、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费,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 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过市,意气扬扬 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 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注:
24、自赞:自我总结。庶几:差不多。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道墙。12 .孟子,名,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往之女家(3)贫贱不能移 (4)见闻者无不流涕14 .以【1】、2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目的只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 情。15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25、,威武不能屈”?请用 原文回答。16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正气,从容就义,正 体现了孟子“大丈夫”论断中的哪一点?请再举一个“富贵不能淫”的例子。五、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练习。【甲】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 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 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 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乙】舜发于吠亩之
26、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 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7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父命之(2)富贵不能淫(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4)衡于虑1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9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居天下之广居,
27、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 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B.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是真正的大 丈夫,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崇拜。C.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很好地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重视人的客观因素谈到了人成才的条件。20 .结合选文【乙】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成才的理解。链接一:尧舜与人同耳。链接二: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六、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28、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 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I莺飞戾天者望峰息 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I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1 .下列加粗字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雾将歇歇:消散B.夕日欲颓 颓:坠落C. 一百许里许:表示约
29、数D.猛浪若奔奔:奔跑22.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B.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C.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3.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文体均为“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多记事 陈情。这两封书信不仅具备沟通的实用性,更兼增了审美性与欣赏性。B.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仰观“高峰入云”,俯察“清流见底”,观照视线从天上 瞬移至地下,再从“两岸石壁”到“青林翠竹”,从高空“猿鸟”到深水“沉鳞”, 让人胸襟开朗,
30、能目尽万物之状。C.与朱元思书中,写高山用“竞上”“轩邈”“争高”等人格化的描写,以静写 动,化动为静,既有诗情画意,又极具情趣,突出了富春江下游两岸高山的奇特。D.这两封书信创作中存在发现自然、游赏自然、隐迹自然,真切抒发情怀的倾向,也 揭开了南朝士人的闲余生活,表露了他们“喜游纵情”“尚隐避世”的文化心态。 24.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 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
31、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日:域民不 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日:“子奇必能治阿, 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 ” |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 器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丁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 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选自自奇治县) 【注释】阿:地名,山东东阿县既而:不久共载:同车白首:老年人决
32、之:决断政事 M:仓库中的粮食私兵:私人武器。2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B.寡助之至(极点)C.追者反(通“返”,往返)D.遂败魏师(军队)26.下列对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B.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C.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D.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縻以济贫穷/阿县大治。27 .请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来,并简要分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8 .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甲
33、文用攻城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七里”都极言防 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B.甲文语言简练,概括性强,骈散结合,气势恢宏,读起来有节奏感。排比的运用, 不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而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C.乙文中子奇采取发展农业,救济穷人等措施将阿县治理得非常好。D.乙文中“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 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
34、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 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之 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 之孀妻有遗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 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35、孙孙无穷匮也,而 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如上石何安求其能千里也B.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31 .下列对各句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B.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判断句)C.帝感其诚。(被动句)D.一厝朔东,一厝雍南。(省略句)3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愚公“聚室而谋”说明他对移山底气不足,在大家“杂
36、然相许”后才信心大增。B.智叟作为旁观者,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既傲慢又武 断。C.选文第一段极言山之高大,是为下文写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衬托愚公决心之 大。D.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 愿望。33.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愚公”中的“公”是敬称;“智叟”中的“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 称呼。这一安排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B.选文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愈加突显,愚公由一般人眼中的“愚蠢”形象到最后 的“大智若愚”,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文中的“孀妻弱子”除了与“智叟”形成对比外,还突出了愚公移山鲜有人助,势 单力薄,增加了愚公移山的悲剧色彩。D.选文告诉我们: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 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答案以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