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 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过程和方法1、掌握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1、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1、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 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难点理解孔子为何“哂”由而“与”点,从而体会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 治主张。
2、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析法、点拨法五、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过的论语十则里的语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说的这些语段,使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今天,让我和各位同学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一起围坐在孔子和他的四 位弟子周围,听听他们都谈论了些什么,从中我们又感受到了什么。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朗读课文,把握字音和
3、节奏。2 .整体把握文意结构和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问志。第二部分(“子路率尔”一一“吾与点也”):言志。第三部分(“三子者出”一一文末):评志。点拨:文章先写孔子启发学生谈自己的志向,再叙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等人谈自己的志向,最后写孔子对他们志向所作的评论。三、研讨性学习(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小课本剧)讨论4位弟子的志向、性 格。1、四弟子志向:A、子路一一治理“千乘之国”一一“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 即使在有内忧外患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 中,语气十
4、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 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 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 面)B、冉有一一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一一“可使足民”, 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 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 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 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C、公西华一一在“宗庙
5、之事,如会同”时一一“愿为小相二(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 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 谦虚一番,说“非日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 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 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 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D、曾皙一一“莫春者,春服既成一一咏而归。”(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 态中可以看出。曾皙所说与子路等三人完全不同。他既不讲从政,即
6、 治理国家;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面,描写一个情景:“莫 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 而归。”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曾皙的理想;显得 那样从容不迫,逍遥自在,将政治和道德的两种理想熔为一炉,而出 之以春风沂水,一片和煦春光,既可理解为政治上的理想寄托,也可 引申为道德上的修养追求,使读者大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索余 地。)教师引导学生作小结:志向虽各有侧重(子路重在强国,冉有重 在富民,公西华重在礼治)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是参加 政治.2、学生提炼四位弟子性格:A、子路:直率、信心十足,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B、冉有:谦虚谨慎,
7、说话很有分寸C、公西华:更谦虚、敏而好学,谦恭有礼,娴于辞令。D、曾皙:洒脱、淡泊于功名、从容不迫(二卜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言志的态度。1、对子路: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 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2、对冉有: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 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 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 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孔子叹之。3、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 为之大? ”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 低估了自己完全
8、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惜之。4、对曾皙:孔子与之。(三)面对自己的学生,孔子是如何提出“问志”的问题的?1、孔子先表明“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让学生不要因为自己比他们年长几岁而拘束,要畅所欲言。2、采用启发式提问的教学方式,循序善诱,引导学生做出相应 的回答。3、在整个交谈的过程中,有曾皙的琴声相伴,环境舒适而惬意。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显得轻松、愉悦。(教师向学生补充孔子及弟子的年龄:孔子60岁、子路51岁、 曾皙39岁、冉有31岁、公西华18岁)四、探究、思考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曾皙描绘的画面富有诗意化,在画面上打动了孔子。曾点展示的是一幅社会和谐、百姓安乐的“太平盛世
9、图”,民 风趋淳,民德归厚,天下太平一一这便是曾皙的目标和理想,只不过 他用暗示的方法讲出来罢了。这跟孔子的“仁政”“礼治”“教化”等 政治理想完全合拍,加之话又说得那么雍容委婉,所以孔子不由自主 地叹赏起来。五、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形象的人物对话和动作、神情的描写展现了孔子 与弟子生活中的一个谈话小场景,从中我们了解了孔子的治国理想 和相应的教育理念。我想,如果孔子穿越到我们这个时代,看到他一 生追求、向往的理想社会得以实现,应该会很欣慰的。六、作业: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选取课文中的人物,写_段短文。七、板书设计人物形象子路:抱负,自信,鲁莽、轻率哂之冉有: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叹之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惜之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