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33667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2《项脊轩志》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9. 2项脊轩志测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散文的情感王冰在散文写作中,情感被无端强调得厉害,甚至有人直接告诉年轻一辈散文写作者, 说只要写出了你心中的真情实感就是散文了,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情感人人都有, 作家的情感不一定比一般人更强烈,比别人更为强烈的情感也并不会使一个作家在写作 中更加出类拔萃。况且,如果艺术包括文学不是首先以技艺比高下,而是以情感强弱为 标准,那么艺术家和一般读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在散文写作中,情感当然很重要。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陆机文赋 中有“缘情而绮靡”的话,白居易也提到“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一个作家如果能把 情感写好了,确实可以

2、写出好作品。比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诸葛亮的出师表、韩 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袁枚的祭妹文、林 觉民的与妻书等,都是因为文章中的真实情感才流传下来的。前几日又读平凹先生 的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觉得也是这样的文章。但问题是,当散文的抒情性慢慢被确定,并成为散文写作的圭臬之后,情感就在 散文创作中成为怎么也逃不脱的东西了,成为散文家最为熟悉的一个概念,也成为被前 辈作家一遍遍谆淳教导的散文写作的要素。这个教导确实有好处,可以促使我们写出情 感浓厚、感人至深的作品来;同时它也有害处,会导致散文也就只能在情感这个圈子里 跑来跑去了,脱不出去,然后就沉浸在情感的海洋里,直到溺毙。

3、一个正常人的情感肯定是自发的,不会那么理性,那么文字中的情感是吗?并且 我们写出的散文是要表现这些自发的情感吗?现实情感并非艺术情感,现实情感的真实 也并非艺术情感的真实。比如一个散文家在写高兴的时候,我们并不要求他一定高兴, 这个散文家也没有必要一定高兴。我们对他的要求不是对他的情感要求,而是对他写出 的作品有所要求。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描述情感与表现情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文章中 直接写“我愤怒”这句话,就是描述,但作为一个成熟的作家,在文章中要表现“我愤 怒”的意思,应该基本不会直接用这三个字来表达。就是在现实中,人悲伤了,几乎也 没有人大呼“我悲伤”,只是愁容满面、流泪满面、啜泣

4、或者号啕大哭吧。因此,在文 学创作中,情感表现是要有载体的,古诗词中就有很多,如“柳”和“留”就是典型的 一种,于是也才有了“浦桥折柳”的千古吟唱,也就是说这个载体是可以将情感呈现为D.大母过余:看望16 .下列各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客逾庖而宴 B.而母立于兹C.呱呱而泣D.墙往往而是17 .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乳二世B.客逾庖而宴C.执此以朝D.吾妻死之年所 手植也18.下列翻译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翻译:项脊轩又朝北面,不能得到阳光,每天一过中午就已经显得昏暗。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亦遂增

5、胜。翻译: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翻译: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离,凡是所有的都再次改变了。D.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翻译: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盂浩然,盛唐诗人,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因顿后归隐终身。此诗写于诗人应试 不第后,漫游东吴的途中。论语.微子中有孔子使子路向隐者长沮、集斓问津。两人不说出津的所在,反嘲讽孔子奔走

6、四方,以求见用,引发孔子的番感慨。19 .“归帆天际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孤帆天际看。你认为“归帆”好,还是“孤帆”好? 请说明理由。20 .有人评价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矛盾”的。请运用知人论世的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六、选择题2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渗(sh6n)漉栏楣(d(in) 修葺(ql)垣(yuWn)墙 B.偃(yAn)仰老妪(yU)匹(wii)坐异爨(cu&n) C.阖(h6)门象笏(hti)扃(jiGng)疆(y6u)长号(hAo) D.南阁(g。子呱(gul)呱而泣中闺(gul) 先妣(bi) 先大母婢(),乳二世,22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

7、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庭中()为篱,()为墙,凡再变()。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妣抚()甚厚。A.初已矣也彼C.始已矣也之B.始已也矣其D.初己也也之23 .下列诗文中,借用典故来表情达意的一句是()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C.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周逍遥游)24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母亲、妻子的逸事,或直抒胸臆,将“悲”“喜” 之情交织在一起,深化了全文的主题。B.文末关于“

8、妻死”“室坏”的叙写,揭示了封建士大夫家庭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给人以深刻的启迪。C.本文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寥寥数笔,就 使人物形神兼备。D.第二段文字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 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全段采用即事抒情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 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25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A.文章第一段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既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愉悦之感,又巧妙 地引出了下文。B.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 托内心的感情。事小情真,曲尽其妙。C.文章最后

9、一段,由亭亭如盖的树想到了人,睹物伤怀,物是人非,没有一个字 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含蓄地抒发了丧妻的悲恸之情。D.项脊轩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也是文章描述的重点。项脊轩的前后变化反映 了作者家族的兴衰,人事的变迁,寄托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沉怀念之情。七、语言表达26 .阅读文段一,在文段二的横线处补写一组恰当的排比句,每处不超过15个字。【文段一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书房名为“陋室”,表现了主人高洁的品性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 趣。“老学庵”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名斋,立 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项脊轩是明朝散文家归有光的书斋。 据说,他的远祖

10、曾在太仓(今属江苏)的项脊泾居住,他用“项脊”作为室名,有纪念 之意。【文段二】书斋名又称斋号,是书斋主人为自己的书斋所起的名字。古往今来,中国的文人墨 客大都有为自己的书斋冠名的雅兴。从内涵来看,这些书斋名, , o这些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书斋名,让 我们眼前浮现出这些名家坐拥书城、伏案苦读、挥毫疾书的情形,使我们顿生景仰之情。 27.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人称“震川先生”的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是苏州昆山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江苏 淮安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位明代的名家曾经在太湖边一个偏僻县城里共事过。长兴 县博物馆收藏的“圣井铭并叙”碑和“梦鼎堂”碑是仅存于世的二

11、人合作的结晶。从两碑拓片的文字上便可以寻觅到两人共事的印迹。据介绍,归有光和吴承恩过了花甲 年龄才当上小官,其中归有光是长兴县的县令,吴承恩则是县丞,为归有光的副手。两 位文学巨匠同治一邑,并合作留下碑文,珠联璧合,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2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 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 ,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 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 ;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可以是国

12、色天看,也可以是小草闲花;可以是鲸鱼碧 海,也可以是翡翠兰苕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 佳作。工作流程29 .下面是某学院学生档案材料移交工作流程图,请根据这个流程图写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连标点不超过90个字。对接部门或人员各学部学生各学部各学部党支部书记、辅导员学生处学生档案室30 .阅读文段一,之后在文段二横线处补写一组排比句,对书斋名的几种含义进行总结 概括,每句15字以内。【文段一】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为“陋室”,表现了高洁的品性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 趣老学庵”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

13、 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项脊轩是明朝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据 说,他的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江苏太仓县项脊泾,他以“项脊”命名,有纪念祖先之意。【文段二】书斋名又称斋号,是书斋主人为自己的书斋所起的名字。古往今来,中国文人墨客大都 有为自己的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从内涵来看,这些书斋名_; _o品味着这些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书斋名,眼前仿佛浮现出这些名家坐拥书城、伏案苦 读、挥毫疾书、情致高雅的形象,使我们顿生景仰之情。八、小阅读-课内31 .同样是以情见长,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各以哪种方式来打动人、感染人?请 简要分析。3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oA. “志

14、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 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B.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 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 的情感共鸣。3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中,“刺史”是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秀才”是指地方推选人才制度的一种科目,可译为“优秀的人才工B.陈情表凸显了三种交错的感情:首先是对晋武帝“诏书

15、切峻,责臣逋慢”的不 满情绪;其次是对祖母的孝情;最后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C. “垂髯、束发、弱冠、而立”等都是古代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项脊轩志中“余 自束发读书轩中是指作者成童了,束发为髻,开始了轩中的读书生活。D.项脊轩志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寄托情思。如 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作者的思念之切。九、名著阅读34 .下列选项中关于乡土中国的核心概念,与所给语段最契合的一项是()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闭窗)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A.礼治秩序B.熟人社会C.差序格局D

16、.信用契约参考答案:1.准则 2. A 3. B 4.本文在承认情感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批驳了 教条地以情感本身为准绳且将散文情感与作家现实情感混为一谈的散文写作观,并从三个方 面加以论证散文的情感是艺术情感而非现实情感;散文写作是表现情感而非描述情感;散文 的情感首先是审美情感而非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散文中的情感 是有组织的、理性化的情感。 5.如项脊轩志,情感真实而浓厚,感人至深,而其情 感处理仍然是理性化的。作者善于通过写轩中生活琐事来表现情感,所写之事经过精心筛选 并有严密的组织;作者还善于以轩中之物为载体来寄托深情,如其结尾处用枇杷树之茂盛来 表现对亡

17、妻的思念之深。该文情感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其艺术魅力也远远超出了道德层面 的判断。6. C 7. A 8. D 9.材料二采用了总分结构,先总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 的中式生活美学”,然后采用了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分说不同书房的生活美学。 10.都具有很强的书卷气,把书房看作精神栖息场所。都会通过书房内的陈设来反映其生活审 美情趣,或自然朴实,或繁复讲究。常为自己的书房起名字,来寄寓自己的哲思或希望。11. B 12. C 13.选择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述对象。如“母亲咕咚了两口后, 又传给她的孙子,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人全部咕咚完以后”中“咕咚”一词生动地表现 了人喝水的情形。使用比

18、喻等修辞,如“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一样,穿过人流人涌,先行进入里面 去了”用生活中日常现象描述抽象道理。如说诚实守信对晋商来说,“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 随便咳嗽了一声一样。” 14.项脊轩志重在志物怀人(抒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 细节,表现家庭变迁的感伤和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本文重理性思考,通过现代人对晋商表面的追捧,表达对晋商精神缺乏理解和传承以及诚 信缺失的思考。15. A 16. B 17. D 18. C19.答案示例一: 我觉得“归帆”更好。归,归乡。望江上片归帆,远入天际,那是还乡之路。“归帆”将诗人归 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答案示例二:我觉得“孤帆”更好,孤,孤独。遥看天际

19、,唯见叶孤舟,触景生情,见叶孤舟而想到自己 孤独人作客他乡,进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0.尾联“迷津欲有问”句运用了孔子使 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 突。诗人借这个典故,也体现了自己“隐居与从政”的矛盾。诗人奔走在外,是想求官做事, 但又思归心切。“平海夕漫漫”的黄昏之景正是诗人这种矛盾迷茫心情的体现。21. C22. C23. B24. B25. D26. 有的表明主人的高洁品性有的彰显主人的不懈追求有的展现主人的追宗怀远之意27. .归有光和吴承恩曾共事/归有光和吴承恩曾是同事/吴承恩曾给归有光当副手/归有光和吴 承恩合作碑文28

20、. 不在于题材的大小也可以是小桥流水(从婉约的角度,答“晓风残月也可以)只要有真感受、真体悟29. 各学部新生将档案提交至各学部登记,若档案存在问题需退回,整理后再次提交,登记 后各学部党支部书记及辅导员对档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其移交学生处学生档案室进行 建档、留档。30. 有的表明主人的高洁品性;有的透露主人的不懈追求;有的展现主人的追宗怀远之意。31. 陈情表以铺陈事理打动人,项脊轩志以写景叙事感染人。具体来说,陈情表 以叙事来传情,陈情于事,寓情于理。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 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如“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以及自己 应

21、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如“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除了感谢朝廷的知 遇之恩,“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又倾诉自己不能从 命的苦衷,随事铺陈,竭力渲染,让人读罢唏嘘,热泪纵横。项脊轩志则以写景叙事来 传情。归有光通过写项脊轩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追忆了与项脊轩有关的亡亲,以此来抒发 感情。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作者睹物思人,黯然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还 善于叙述生活琐事,以凸显人物,使亡人音容宛然。如通过叙写祖母到轩中看望自己,表现 了对祖母的怀念。32. C33. B34. B表象的东西,空喊绝对不是散文写作中所说的情感。宋人魏泰曾在临汉

22、隐居诗话中 说道:“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见于词,此所以人人 深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写作中,有了理智把控的情感,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体验到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一般说来,情感具有家族相似性这样的特点,而且大多数被我们贴上了 “喜怒哀 乐愁”的标签,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表达出的有限的感情往往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 罢了,我们能抓住的所谓的情感,不过是它与人相同的部分,又是被定义好的一面,而 且必须是言语能够加以表达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基本是一致的, 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文章高下的标准,是有很大的问题和难度的。而且情感是没有高低优 劣之分的,情感背

23、后的道德取向才使之具有了高尚与龌龊之分。比如人的悲伤高兴是一 样的,只是为了什么事情悲伤高兴才具有了道德的判断。在文学创作中,作品中的情感 首先是作为审美的情感,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善良可以造就一个诚实的人,却不能 造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艺术对于道德是有所要求的,没有什么豁免权,但是, 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肯定首先不会是在道德上论上下、比高低。进入作品和在作品中完 成的情感首先都是作为审美的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作家在作品中所写的情感,原则上要经得起任何人去体验它, 因此它是有组织的、可以塑造出来的具体化的情感,或者说是理性化的情感。理论上说 情感都是可以来表现的,但是真

24、正的写作实践中,情感又确实是有适于被作家表现和不 适于表现的。而且如果说散文家的写作就是将情感表达出来,这对于谁来说都很困难, 因为这首先要求他必须绝对坦诚和坦率。如果要求一个作家在绝对坦诚的时候才进入写 作的状态,我想他是无法完成对于情感写作的选择和抒写的,这既在理论上说不通,又 在实际中行不通,不可能实现,所以一个作家能找到一种能够进入审美的情感,并有能 力把这种情感放进自己的文字中,就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选自散文的传统,有删改)1 .第段加点词“圭臬”在文中的意思是。2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理性有助于散文写作的情感表达。B.抒情性成为散文发展的最大桎梏。C.表现情感

25、失去了描述情感的真诚。D.散文情感不需要经受道德的评判。3 .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B.情感类型无高低优劣之分。C.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各不相同。 D.作家表达情感时要绝对坦诚。4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 .从第段画线部分所举文章中任选一篇,运用本文的相关观点分析其情感处理。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青报:在书房写作和在其他地方写作,感觉有什么不同?冯骥才:作家的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因为你的一切想象、思想在书房里 都是赤裸裸的,都要真诚地表达出来,读者不需要看一个虚假的字。同时,书房又是作 家向外射子弹的战壕,是

26、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诗情画意的地方。中青报:你觉得中国文人的书房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吗?冯骥才:中国文人的书房,我觉得有两个特质:一是很强的书卷气,没有浮夸没有 享受,是一个纯精神的地方;二是琴棋书画,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屋子里一般有一些 相关的东西。中青报:你去过别人家的书房吗?喜欢谁家的书房?马骥才:我进过不少作家的书房,从冰心、孙犁到贾平凹,我相信那里的一切都是 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摘自冯骥才:书房是作家不设防的写作场)材料二:书房,是传统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活空间之一。书房不但为历代中国知识分子提供 了一个修身养性、读书抚琴的处所,还为他们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助

27、力。 早在汉代,文学家张衡就曾称赘自己的书房可“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 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本身就是一个具备艺术体脸、阅读写作与围书收藏等 多元功能的空间。不同的书房,代表了不同的中式生活美学。科举取士本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长期以来实现政治抱负的唯一通道。一些文人墨客 却因时运不济、命途乖蹇,不是屡试不第就是遭受打压,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与诗酒之间, 形成了中式生活美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名士之美。名士们的书房必有另一番情趣。最知名的当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这间因 千古名篇陋室铭而流芳百世的书房,见证了刘禹锡等名士们的生活美学。既是“陋室”,当然不求气派

28、奢华,也不求满壁藏书,不必有“丝竹”声这种奢侈 品,更不能堆满案犊公文,变成一间要务繁忙的办公室,但一定要具备“台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朴实,要有“鸿儒”们的雅集,从而满足名士们清新淡雅的精神需 要。这种因各种“陋室”而孕育出的名士之美,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 八大山人、郑板桥,一直延续至今。两宋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逐渐兴盛,及至明清两朝,器物之美到达顶峰。各类文 房雅物、金石碑版,竞相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的最爱,书斋应运而生。与简朴的“陋室”不同,书斋一定要繁复讲究。明清之际有两部书,就是讲书斋的 陈列、布置,一部是文震亨的长物志,另一部是高海的遵生八笺。在长物志 中,文震亨

29、认为,书桌应当“设于室中左偏东向,不可迫近窗槛,以逼风月”,而高濂 更是要求书斋里要准备“卧榻”,目的在于读书劳累了可以“偃卧趺坐”,宛如今日许多 人在书房里放置的沙发。当时文人还要求书斋必备植物,得有一只大水缸养鱼,还必须要弹琴奏乐,甚至常 备金樽檀板,演唱当时最为流行的昆腔。有条件的,还需陈列一些金石碑、名家字画等 古玩艺术品,经常邀请朋友来鉴赏分享。书斋里的家具一定是紫檀或是黄花梨木料,瓷 器必定是哥窑,一切都有讲究。明清书斋,见证了中式生活美学的极致:繁复之美。文人们不但践行、推崇这种繁 复之美,而且还将其理论化,除了前文所述文震亨与高濂的两本书之外,还有李渔的闲 情偶寄、张大复的梅花

30、草堂笔谈等著述,均对此颇有研究。无论是陋室还是书斋,它们最大的差异,是在生活美学上的审关情趣不同,要说藏 书,其实都不能算规模宏大,多半收藏一些经史子集的常备书或是少量私刻、坊刻的善 本。因为印刷技术有限,古代中国大部分私人书房都不可能有巨量藏书。但在中国历史上总有一些真正对得起“汗牛充栋”这个词的书房。那就是兴起于明 清时期江南的藏书楼。动辄几十万卷的藏书量再加上与之相辅相成的园林、水法及木质 建筑的藏书楼,共同反映了中式生活美学中的另外一端:极致之美。最著名的代表,当属宁波范氏的天一阁,其主楼是一栋“面阔六间的两层硬山顶” “坐北向南,左右砖登为垣,前后檐上下俱设窗门,其梁柱俱用松杉等木”

31、的楼阁,并 且“凿一池于楼下”,其风景“曲岸弯环,水漾涟漪,堂之影、亭之影、山之影、树之 影,皆沉浮波中”。这种奢华的园林景观与几十万卷藏书交相呼应,可谓极致之美的典 -W- 5巳。清代,江南藏书楼数不胜数,除了宁波天一阁之外,还有嘉兴项氏的“天籁阁”、 朱彝尊的“抱曝亭”以及晚清陆心源创办的“百百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乾隆 帝曾称这类藏书楼之多令他“指不胜屈”。这也是当时江南经济繁盛的重要见证。(摘编自韩啥书房里的生活美学)材料三:我们把书房称为书斋,是因为“斋”本义是斋戒的意思。古人认为读书是件清心凝 神的事,该抱着一种虔诚的态度,因而书房以多“斋”命名。如王安石的“昭文斋”。除

32、了 “斋”字,古人书房取名还有用堂、室、屋、楼、馆、阁、轩、舍、居、庐、 庵、山房等等,各有寓意。堂,许慎说文解字:“堂,殿也其特征是高大、宽敞、明亮,所以文人学者 起斋名用“堂”者颇多。也有种说法,“堂”有学堂之意,书斋名里头带着“堂”的, 有不少是在里面教学生的。敢以“堂”为名,自然是大方之家,兼有老师的身份了。如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阁,原本指置放物品的架子,宫廷里收藏围书,便以“阁”为宫之名。藏书家所造 的楼也用“阁”命名,“阁”因此也就有了 “楼”的意思,如唐伯虎的“魁星阁”。刘海 粟的“存天阁”、吴青霞的“篆香阁”等等。轩,从车旁,原指有帷幕的车子。由其形引申为有窗户的长廊或小

33、屋,如归有光的 “项脊轩”、辛弃疾的“稼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不少字用在斋号里头,如润、卷、虔、牖、度、榭、园、岩、 巢、村、蓬、窝等等,此处也就不再赘述,而有些人取名,不限于此中,反而有趣,不 妨一谈。任继愈先生晚年的书斋取名叫作“眼科病房”,他说岁数大了,无论做点几什么工 作,都必须点点儿眼药才能干活儿,可不是名副其实的“眼科病房”么?无论斋号为何,用了何字,其中都蕴含了主人的哲思和希望,斋号之中,往往遗露 出其主人的性情、经历和思想。因而这些斋号早已不仅仅是些文人为自己的书房起的名 字,而是书斋文化的长卷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文人思想史。(摘编自寒食中国文人书斋命名及文化

34、释义)6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属于人物专访,根据冯骥才的说法,琴棋书画与文人是相关的。因此,文 人的书房里一般会有这些东西。B.名士之美极致之美、繁复之美都是中式生活美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生活美学在我 国古代书房文化中均有所体现。C.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房具备艺术体验阅读写作与图书收藏等多元功能,而今天的 /房则只是阅读写作的地方。D.材料二运用列数字、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不同“书房”进行了介绍,为我们展现了 古代书房的生活美学。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通过纵向比较,阐述从魏晋的“竹林七贤”到刘禹锡,再到八大山人、郑板 桥

35、书房的不同之处。B.透过文震亨的长物志高濂的遵生八笺),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明清之际书斋 的陈列、布置的情况。C.兴起于明清时期的江南藏书楼常常既有园林景观,又有几十万卷藏书,可以说是 古代书房极致之美的典范。D.归有光将书房命名“项脊轩”,辛弃疾将书房命名“稼轩: 这与他们的书屋外形为 有窗户的长廊或小屋有关。8 .下列书斋命名中,可以反映书斋主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A.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晚年把书斋命名为“学老庵。寓意为活到老、学到老。B.明代张薄,读文章时边抄边诵边记,反复六七次,于是把自己书斋命名为“七录 斋”。C.清人蒲松龄常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加工整理成小说,于是把自己的书

36、斋 命名为“聊斋”。D.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锦晖新中国成立前住在个茅草屋里,却将自己的书斋起名“嘉 禾”别墅。9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行文思路。10 .根据上述材料,请归纳从古至今“中国书房”的共通之处。三、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遥远的回响吕新一代晋商,集体转身,依次退场,在时间的深处渐行渐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与 命运消失于历史的风雨之中。幕落下,时间的绛紫或深红或墨绿的帷幕落下,鼓,消音,锣,蒙尘,虽然脸朝 上,却是另一种埋葬的方式,脸用蛛丝的手捂着,蛛丝儿结满雕梁,丝弦松开,不再紧 绷。台下的人纷纷走散,因为台上的人不断地消失,且不知所终。台上的人所以消失,是因为台下的

37、社会在急剧地动荡,风吹落叶,泥沙翻滚。属于他们的表演或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但是关于他们的故事与传说并未结束,不仅没有结束,相反却比他们从前在世的 时候更广为人知,因为从前他们也并未张扬过,更因为他们从未觉得自己是个什么,也 无非就是天地之间最寻常之一人,一年年沉默做事,客居在外,到年底时偶尔短暂地回 来,也不过是一个个行色匆匆的风雪夜归人,叫门开门的动静之小,可能连左邻右舍也 很难觉察。而今天,他们更广为人知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留下的一处又一处的院落的 群落,在晋省中部这片宏观上被称为盆地,微观上实为平原的土地上,那些青灰的砖瓦 的院落,院落组成的群落,使无数后来者为之慨叹,震惊,驻足,流连。如

38、果没有专门 的外力打击或者蓄意的破坏,仅凭自然的流逝,砖瓦以及木器铁器的寿命要远远高于人 的寿命,有时即使偏远田地边的一个简易的瓜棚、茅庵,也会熬走一个又一个的钢筋铁 骨雄心勃勃之人,更遑论这样精雕细琢的寄寓了几代人梦想的建筑群落,它们当然会在 主人身后数百年间依然栉风沐雨,安然矗立。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涌进这些灰色的曾空寂了很多年的院落 里,看他们从前住过的房子,睡过的炕榻,看他们曾经使用过的桌椅、来往书信。绣楼 紧闭,阶梯蒙尘,即使不蒙尘,即使光可鉴人,下面摩肩接踵,万头攒动,也不再会有 当年的小姐沿着楼梯下来了。即使一个木制的算盘,也比它的主人更能活,几代人风声 鹤唳,魂飘

39、九霄,但它们依然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和姿势,它们倒是不认生,只要是一 只手在拨弄它们,推动它们,它们就会动,就会一如既往地呈现出一些数字给你,似乎 也不太在意是当年的主人的手还是某个完全陌生的后来者的手。它们不是看见生人就哭 的小孩,它们白头皑皑,饱经沧桑,它们是时间和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眼里千帆过尽, 珠子不再乌黑,不再圆泗,只是自然和岁月的作用,并非它们的本意,就像人的眼睛, 没有人愿意自己老眼昏花,眼波浑浊,终年干涸。八月骄阳,烈日下一名来自南方的面容与体型均极为富态的男子举起一瓶水咕咚 咕咚地一口气喝掉半瓶,之后把水递给他的母亲,母亲咕咚了两口后,又传给她的孙子, 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三个

40、人全部咕咚完以后,富态男对母亲提议,去县太爷的卧室里 看看。母亲当然没问题,各位股东们的住处都看了,哪能不去县太爷的卧室里看看,千 里迢迢地来了,就是为了把该看的都仔细地看一遍,不要漏了任何地方,不要留下任何 遗憾。母亲早已健步前趋,排闽直入,母亲像一颗传说中的“避水珠” 一样,穿过人流 人涌,先行进入里面去了,但是他的小孩却不愿意进去,说里面有霉味。童言无忌,小孩没有瞎说,里面确有霉味,成年人实际也闻到了,只是不说,因 为眼见到的景象更甚于对于空气的计较或忽略。其实又何止霉味一种,像这世上所有的 百年以上的老宅一样,无论身处南北,它们都包含了太多太复杂的时间之骸与人生况味。迄今为止,一代晋商

41、,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们的诚实守信的品行,那是做人之道, 也是他们成就事业的根本所在。这样的一种品行,原本发殉于人心人性,后来却被频频 呼唤和寻找,它是什么时候从生活中惊飞远走,竟成为一种理想甚至幻想。今天的一群 人站在一个老戏台下像是在谈论一个神话或一种传说一样谈论着这样的一种品行,谈论 时面色严峻,痛心疾首又心向往之,但甫一出门,即又被其他景象牵引,在匆匆拥向下 一个地方的过程中,脑子里也在飞快地运转着,构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几件事:一会 儿去哪吃饭,今夕宿于何处。在一道距今大约三百多年的高墙下,一个人正在打电话,屋檐上各种兽首与砖雕 的花草是否精美,已经不重要了,打电话的人先是疾呼听到一句

42、真话之难,他用了一个 比喻:比登天还难。他所说的登天,当然是指一个人靠一己之力徒步攀登,独自出现在 天上,与乘坐飞机或其他各种飞行器无关。之后,电话的主要内容便是通话双方互相声 讨,都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事情的缠绕之处就在于不仅仅是他在怒斥对方背信弃义, 更重要的是对方同样也在怒斥他背信弃义,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其中的层次陡然多 重多义起来,不再单一畅晓。此时此刻,一部功能齐全的电话,就是用来亮底和绝交的。诚实守信真的是一种理想或者幻想么?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 对于这些灰色院落当年的主人们来说,却又并不是,因为那不过是他们最自然的日常行 为,就像早晨起来走到院子里,随便咳嗽了

43、一声一样。1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个独句段道出了“台下人走散”与“台上人消失”的原因,用语虽短,却颇 为耐人寻味。B.晋商虽“消失于历史的风雨”,其院落虽“曾空寂了很多年)但如今他们的故事 与传说“更广为人知”,其院落也迎来“数不清的来自各个方向的人“,说明后人已然 认识到他们的价值,追慕并铭记他们。C.第段以“绣楼”“阶梯”两个典型场所的“紧闭”“蒙尘”,写出晋商院落被冷落遗忘 了很久,是段首晋商院落“空寂了很多年”的一个很好的注解。D.富态男的母亲“像一颗传说中,避水珠,一样”,意在呈现她挤入人群去参观的过程。 形象的语言中包蕴着些许讽刺的意味。1

44、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既有对来参观晋商院落群落的人的群像描写,又有对如富态男子一家及打 电话人的重点刻画,点面结合,更好地表现出了现今之人的形象特点。B.语言整体较为质朴,又不乏形象与意蕴深刻之语,如“另一种埋葬的方式”“风吹落叶,泥沙翻滚”“风声鹤唳”等。C.本文在主旨的揭示上并未故作深沉,而是较为显豁,直接集中在尾段的点拨之 语中,这样也有画龙点睛的效果。D.本文从一代晋商退出历史舞台着笔,先后写了晋商大院的广为人知、晋商可贵 的品质,中间穿插对当代人的描写,最后以疑问句的形式收束全文,形散神聚。13 .本文运用多种方法以取得语言生动形象的效果,请从

45、不同角度在文中找三个例子, 并简要分析。14 .本文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都写到百年老宅,但在“理”与“情”上各有侧重,请结 合两文文本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 楣,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 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

46、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 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 尝一至。妪每谓余日:“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日:“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 指叩门扉日: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 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日:“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 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日:“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 持一象笏至,日:“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 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项脊轩志15.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朔。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指男孩15岁成童。 C.妪,先大母婢也:去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