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陈情表》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28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洞庭月,衡岳云,巫山雨,波撼气蒸,搅天下风光,堪称独步。材料:记诗序文志表王勃李密崔颠韩愈范相(范仲淹)震川(归有光)两楼一阁孝友妻情数江南文物堕众生眼泪各有千秋俱是名篇注:韩愈祭十二郎文归有光项脊轩志29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 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30 .以今观古,思辨读史,请任选一个
2、小题,按要求作答。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楚,尊重史实,言之成理。不少于80字。通过学习陈情表,你对李密在“孝”与“忠”之间的选择如何评价?请结合课文阐释观 点。七、小阅读-课内31 .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和种树郭橐驼传,感受 它们不同的韵味。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篇,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来 表情达意的。各小组互相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讨论。32 .下列对陈情表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在这之前很少做官,显示了他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B.文字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在述说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时,是通 过叙事来表达的。C.对仗工整的对偶句
3、式,铿锵有力,感情热切,具有说服力;运用“乌鸟私情”“结 草”等故事来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D.作者在文字中多写孝道,但并没有把孝情一泻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 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3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一句中,“刺史”是指州一级的行政长官,“秀 才”是指地方推选人才制度的一种科目,可译为“优秀的人才B.陈情表凸显了三种交错的感情:首先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 满情绪;其次是对祖母的孝情,最后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C. “垂髯、束发、弱冠、而立”等都是古代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项脊
4、轩志中“余 自束发读书轩中是指作者成童了,束发为髻,开始了轩中的读书生活。D.项脊轩志中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细节、场景表现人物,寄托情思。如 母亲用手指轻叩门扉、嘘寒问暖的场景,生动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作者的思念之切。参考答案:1.准则 2. A 3. B 4.本文在承认情感对于散文写作的重要性的同时,批驳了 教条地以情感本身为准绳且将散文情感与作家现实情感混为一谈的散文写作观,并从三个方 面加以论证散文的情感是艺术情感而非现实情感;散文写作是表现情感而非描述情感;散文 的情感首先是审美情感而非道德情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主要观点:散文中的情感 是有组织的、理性化的情感。 5.如项脊轩
5、志,情感真实而浓厚,感人至深,而其情 感处理仍然是理性化的。作者善于通过写轩中生活琐事来表现情感,所写之事经过精心筛选 并有严密的组织;作者还善于以轩中之物为载体来寄托深情,如其结尾处用枇杷树之茂盛来 表现对亡妻的思念之深。该文情感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其艺术魅力也远远超出了道德层面 的判断。6. BC7.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晋武帝到亿万国人,从个人到众人,用排比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陈情表感人无数的力量;又用“文学的根”比喻“陈情与感动”,用根 深叶茂”比喻陈情表对后世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李密的崇敬之情,对陈情表 的高度赞誉。最后一句话既有点题作用,又深化了主题。8.作者与李密人情相类
6、,遭遇相似,自幼结识,在内心深处已将李密视为自己熟识的故人老友,至于他的家乡在哪里 并不重要;作者偶然来到川西彭山,意外发现是李密的故乡,如与老友久别相逢,倍感欢 喜,因此用大量笔墨描写彭山;彭山自然风景美好质朴,当地人安宁祥和,内心丰盈,使 作者更深体味到生长在这里的李密以陈情与感动使孝道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体的认同; 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既有彭祖活了近800年的传说,又有张献忠沉银的真实历史,作 者用一虚一实的写法,为彭山增添了历史文化色彩;作者由感悟彭山孕育的传奇精神,写 到了李密及陈情表用陈情与感动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卒章显志, 升华主题。 9.陈情表是我儿时读的
7、第一篇古文;让我闻到了旧香,感受到语言 的美;曾经给予幼年丧母的我以宽慰,至今仍心生颤栗;它让我第一次受到关于痛苦的 教育痛苦不是一个人的,当痛苦降临,无法逃脱,便只能忍受和承担,如此胸襟就搏出 别样天地;在我中年时意外在李密故乡与“故人重逢”,由彭山的风土人情、传奇精神我感 知并感悟到了陈情表对社会伦理、政治伦理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0.示例:苏轼因乌台诗案几近丧命,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一次道中遇雨,同行皆感狼狈,而 苏轼独泰然处之,并作定风波一词。用意外遇雨的细节书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 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显示出他面对人生风雨、政治仕途的坎坷,依然个性坚强,活得诗性,宠辱
8、不惊,豁达洒脱。11. C 12. B 13. C 14. (1)我想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 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程度更为严重呢。(2)假使是一个有高才大度,又无所不通的人,而又能不求仕进,那才是可贵的。 15.陈 情表中的一片孝顺之情感天动地,但也有很多卑躬屈膝之言和违心之论,可谓曲以陈情;与山巨源绝交书慷慨直言,就像一篇与当权者决裂的宣言,字字铿锵,句句锋利,可谓 直以显格。16 .答案示例一:我觉得“归帆”更好。归,归乡。望江上片归帆,远入天际,那是还乡之路。“归帆”将诗人归 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答案不例二:我觉得“孤帆”更好,孤,孤独。遥看天
9、际,唯见叶孤舟,触景生情,见叶孤舟而想到自己 孤独人作客他乡,进步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7.尾联“迷津欲有问”句运用了孔子使 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 突。诗人借这个典故,也体现了自己“隐居与从政”的矛盾。诗人奔走在外,是想求官做事, 但又思归心切。“平海夕漫漫”的黄昏之景正是诗人这种矛盾迷茫心情的体现。18. A19. A20. A21. C22. A23. A24. D25. B26.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27. 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茕茕孑立:形容一个人无
10、依无靠,孤苦伶仃。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日薄西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28. 崔颖诗,范相记,王勃序,两楼一阁,数江南文物,各有千秋。李密表,韩愈文,震川 志,孝友妻情,堕众生眼泪,俱是名篇。29. 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30. 示例:李密选择“孝”而暂时不尽“忠”是合理的。因为祖母日薄西山,不能等待,且李密 门衰祚薄,无人可以代替他伺奉祖母;而且尽孝本身也是晋朝所推重的,做到尽孝也是尽忠 的一种表现和形式。31. 示例1:陈情表大量使用四字句,语言比较整
11、齐,节奏感较强。所谓“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文心雕龙章句)说的是诗歌,但在散文中也有体 现。这些四言为主的句子,有些是骈句,节奏紧凑;有的则是散句,节奏舒缓,属于“一句 冗长,当化作两句,或两句尚嫌单弱,则又宜分为四语”(孙德谦六朝丽指)的情况。 此外,文中的一些单行长句,及“且臣”“今臣”一类加在四字句前面的词语,都起到了使文气 “不促”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方面,本文常用骈句表达最能打动皇帝、说服皇帝的情事,如概 述自己的不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坦率展现自己的尴尬处境(“欲 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表现祖孙不可须臾分离的实情(“臣 无祖母
12、,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等。至于散句,多用来铺叙,但有时也 与骈句配合,或进一步描述,或概括总结,以强化表达效果,点明意旨,前举句子后面的“茕 茕孑立,形影相吊”“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 是如此。示例2:兰亭集序的句式不似陈情表那样整齐,虽然在写景抒怀时也时有骈句,但 连续使用的情况很少,往往是稍加对偶即接以散句。特别是最后一段,除“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殛为妄作”外,基本是散句。由于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生终将有尽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情思都起伏抑扬,更利于用散句表达。但本文中的散句(特别是字数较多的)与唐宋古文 的散句又有所不同,往往有
13、整齐甚至是对偶的四字短语作为句子的主体,所以句散而气凝, 读来虽不像陈情表那样节奏鲜明,却有流畅圆转之美。包世臣所说的“凝重多出于偶, 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艺舟双楫文谱), 在本文中体现得还是比较明显的。示例3:种树郭橐驼传属于以散句为主的古文,其中虽然也有一些比较整齐的句子(四 字句为主),但大多属于“意似偶而句法不偶”(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句子,所谓骈 散结合,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整散结合。本文中比较整齐的句子,基本都是关键点。例如, 概述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蔚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又如,解释“他植者
14、”的错误之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日爱之,其 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之。”再如,描绘官吏的烦政:“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堞 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些内容不是不能用单行散句来写,但用整齐的 句子来表达,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到弊政对 人民生活的扰害,其效果是只用散句难以达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古文参以排偶,其气乃 厚。马、班、韩、柳皆如此,今人亦莫不然”(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二)。32. A33. B表象的东西,空喊绝对不是散文写作中所说的情感。宋人魏泰曾在临汉隐居诗话中 说道:“诗者述事以寄情,事贵详,情贵隐,及乎感会于心,则情
15、见于词,此所以人人 深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写作中,有了理智把控的情感,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 候,体验到具有审美价值的情感。一般说来,情感具有家族相似性这样的特点,而且大多数被我们贴上了 “喜怒哀 乐愁”的标签,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表达出的有限的感情往往不过是其外在的表现 罢了,我们能抓住的所谓的情感,不过是它与人相同的部分,又是被定义好的一面,而 且必须是言语能够加以表达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基本是一致的, 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文章高下的标准,是有很大的问题和难度的。而且情感是没有高低优 劣之分的,情感背后的道德取向才使之具有了高尚与龌龊之分。比如人的悲伤高兴是一 样的,只
16、是为了什么事情悲伤高兴才具有了道德的判断。在文学创作中,作品中的情感 首先是作为审美的情感,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善良可以造就一个诚实的人,却不能 造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当然,艺术对于道德是有所要求的,没有什么豁免权,但是, 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肯定首先不会是在道德上论上下、比高低。进入作品和在作品中完 成的情感首先都是作为审美的而不是作为道德的情感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作家在作品中所写的情感,原则上要经得起任何人去体验它, 因此它是有组织的、可以塑造出来的具体化的情感,或者说是理性化的情感。理论上说 情感都是可以来表现的,但是真正的写作实践中,情感又确实是有适于被作家表现和不 适于表现的。而且如果
17、说散文家的写作就是将情感表达出来,这对于谁来说都很困难, 因为这首先要求他必须绝对坦诚和坦率。如果要求一个作家在绝对坦诚的时候才进入写 作的状态,我想他是无法完成对于情感写作的选择和抒写的,这既在理论上说不通,又 在实际中行不通,不可能实现,所以一个作家能找到一种能够进入审美的情感,并有能 力把这种情感放进自己的文字中,就已经是很大的奢望了。(选自散文的传统,有删改)1 .第段加点词“圭臬”在文中的意思是。2 .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A.理性有助于散文写作的情感表达。B.抒情性成为散文发展的最大桎梏。C.表现情感失去了描述情感的真诚。D.散文情感不需要经受道德的评判。3 .下列表述
18、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A.情感越强烈,越是好散文。B.情感类型无高低优劣之分。C.人与人的情感类型各不相同。 D.作家表达情感时要绝对坦诚。4 .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 .从第段画线部分所举文章中任选一篇,运用本文的相关观点分析其情感处理。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陈情与感动罗伟章(1)我读的第一篇古文,是陈情表。(2)那时候,我还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二哥念初中,好读书,在乡上买了本 古文观止。寒假里,大雪盈野,土地被雪盖了,农活也被雪盖了,二哥便拿着书, 钻进院坝边新修的空房里,不喊吃饭就不出来,出来时必冻得躬肩缩背,脸色青紫。如 此十余天后,书变重了满本都
19、是红色的批注。腊月三十那天,父亲和兄弟姐妹上邻 院看灯去了,我和二哥都不爱热闹,兄弟俩坐在火塘边,他把书取来,挑一篇念给我听。 念的是陈情表。我听不懂内容,但闻到了旧香。语言的美,是美到嗅觉里的。念了, 二哥又背诵,很是自得。当他逐句讲解,自得的心淡了。那是一个没下雪却打着黑霜的 冬日。(3)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这句话给予我的宽慰,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我 五岁多,母亲就去世了。家里的天,是母亲顶着的,父亲也要听母亲的,母亲去世,天 就塌了。在对未来的惊恐中,我常躲到屋后的林子里,窥视村里小孩跟在各自的母亲身 后,从田间地头走过,一声一声地叫“妈二 为啥他们都有妈,唯独我没有?我的妈是
20、一个土堆,冰冷而臃肿,摸上去是粗糙的颗粒。再摸,还是。找不到答案,疑惑就凝结 为痛楚。我认为自己是世上最悲苦的人。然而,李密,陈情表的作者,半岁就死了 父亲,到四岁,母亲改嫁。死别和生离,小小年纪,他就尝透了。那是我第一次受到关 于痛苦的教育。(4)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5)当痛苦降临,无力除去,便逃脱,不能逃脱,便忍受岂止忍受,还要担 荷。如此,胸襟就撑出别样天地。后读杜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J那 门,那窗,是打开的,打开后就看到万千气象:众生之苦里,蕴含着无限生机。杜诗让 我更深地理解了陈情表对我的意义。(6)在我心里,李密始终是个孩子。到他写陈情表时,已44岁,可依然是个
21、孩子。这感觉真没有错。李密以孝闻名,陈情表以孝动人,“孝”字在甲骨文里就有, 是汉字的母字,“老”之下一 “子”,子”紧贴“老”,代表晚辈对老人的扶持。李密对 祖母,侍奉汤药,“未曾废离”,是一辈子的孩子。(7)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人情相类,普天同理。但如果突然撞到他的家 乡去了呢?那便是故人重逢。认识作家,无须相见,读了他的作品,就算认识了。作品 是作家的内在星空,读过,就不仅认识,还是熟识。我和李密认识的年头,该和他写陈 情表时的岁数差不多吧?这是货真价实的老友了。因此,来到川西彭山,得知他是彭 山保胜乡人,欢喜心如风拂柳。也不是激动,只是心里一亮。是烛光的那种亮,外面的 世界退去,
22、只照见两人和两人的秘密。(8)彭山县属眉山市,眉山有苏东坡,这奠定了一种美,也奠定了一种温度和好 整以暇的气质。东坡的厉害,在于个性强却又通达人情,适得诗性且熊用细节之绚烂 抵抗人生之大灾。比较起来,李密就过得太苦了。身苦,心也苦。不过,一国一族,总 有些人是要受苦的,他们在贫苦、辛苦和苦厄中,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 的文化因子。自汉武帝始,孝由家庭伦理延伸至社会和政治伦理,到李密写陈情表 时的晋武帝,更是强力推行这种伦理,以孝命名的村社山水,由此遍布国中。当孝成为 准则,就成了孝道。孝道是个延展概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家,到两家,到三 家,到千万家,如此升华为价值观和对共同
23、体的认同。在这方面,李密是作了很大贡献 的。(9)仲秋时节,雨气蒙蒙,而眼前身后,光影婆娑,整个彭山,如起伏的园林, 低处大河奔流,高处竹木葱翠。李密故居在保胜乡龙安村,倾斜的坡地上,村道、房子 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左面崖壁,刻满字画,都与李密有关。我并不十分在意这些,只 悉心察看当地百姓的脸,都安宁祥和。从他们脸上,我看到两个字:充实。人只有在对 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关照中,才能内心丰盈,从而迈过自我隔绝和自我枯萎的“现代化 陷阱”。由此扩展,家庭伦理便成为家国伦理、万物伦理,人也因此走出小我,成为大 写的人。(10)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方,远近闻名的彭祖,活了将近800岁,真假不重要, 重要
24、的是对突破局限的表达。传说还是一种想象力,是深具可能性的预言,比如张献忠 沉银地,多年来也是传说,但考古将传说变成了历史曾经的事实:沉银处就在彭山 江口镇河段,而今已发掘出5万多件文物。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定有传奇的精神在, 这传奇的精神,既是勇猛精进,也是骂定持守。在我看来,李密是彭山最大的传奇。他 用真实书写了传奇。在李密的时代,孝已可归为传统文化,他以对传统的尊重和身体力 行,以一篇陈情表,既感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苏东坡,还感动了后世的我以及亿 万国人。从文学角度,陈情与感动,是文学的根,陈情表根深而叶茂,因此成为千(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25、()A.文章开篇回忆“我”听哥哥念陈情表的往事,用“闻到了旧香。形象生动的表 现陈情表的语言带给“我”强烈的美的感受。B.第(3)节中作者说:“至今想来,还心生颤栗。”“颤栗”是作者由李密的悲苦触 发了自己自幼丧母的内心痛苦、恐惧的复杂感受。C.眉山苏东坡与彭山李密,虽都命途多舛,但一个豁达洒脱,活得诗性;一个困厄 悲苦,以孝动人。必须有苦难,才能使人参悟生命,自觉承担,缔造出源头性的文 化因子。D.文章第9段对李密家乡彭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句式整齐,语言 简洁,画面清新质朴。E.最后一节中引入了彭祖的传说,又引入了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虚一实,有力地 印证了“彭山是个孕育传说的地
26、方”这个观点,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7 .请赏析文章最后一节中画横线句子。8 .作者说:“李密是哪里人,我并不关心。”但却用了大量笔墨写李密的故乡川西彭 山,为什么?9 .综观全文,说说陈情表对“我”有哪些意义?10 .结合你学过的苏轼作品,举例分析你对第(8)节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深刻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陈情表(节选)(甲)李密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 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 以至
27、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 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 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与山巨源绝交书(节选)(乙)嵇康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恨 恨,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 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足下旧知吾 潦倒粗疏,不切
28、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 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 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 途,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野人有快炙 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 下,并以为别。嵇康白。【注】嵇康,魏晋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山巨源,名涛,嵇康的朋友,后投 靠朝廷。二人均为“竹林七贤”之一。恨恨:悲恨。嬲(niao):纠缠。黄门:宦官。 趣(cti):急于。疏:不切合事理。11 .下列
2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B.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C.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D.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矣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有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汉曾任郎中和尚书郎。B.擢,调动官职。右擢是升官,但左擢则是贬官。C.病,比疾更加严重。说文解字:“病,疾加也。”D.足下,古时交际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0、 A.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辞意恳切,真情流露, 语言简洁,委婉畅达。B.李密在表中写出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真挚感情,委婉地说明了辞不就辞的原 因,表达出自己希望供养祖母的决心。C.嵇康称像他这样经常生病犯困,想远离世事以求保全自己余年的人,常出于对 政事疲乏的状态。D.嵇康在信中拒绝了朋友山涛的荐引,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放任散漫,不通事理,不可加以勉强。14 .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2)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15 .甲、乙两段材料写作背景、写作时间接近,写
31、作目的也有相似之处,两位作者作为 前朝旧臣,都拒绝出仕,想远离残暴血腥的司马氏政权,以保持自己的志节。但这两篇 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却迥然不同,请根据材料分析相异之处。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盂浩然,盛唐诗人,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因顿后归隐终身。此诗写于诗人应试 不第后,漫游东吴的途中。论语.微子中有孔子使子路向隐者长沮、集斓问津。两人不说出津的所在,反嘲讽孔子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发孔子的番感慨。16 .“归帆天际看”一句,有的版本写作“孤帆天际看:你认为“归
32、帆”好,还是“孤帆”好? 请说明理由。17 .有人评价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矛盾”的。请运用知人论世的手法,结合具体诗句简 要分析。五、选择题18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险衅(xin)洗马(xi&n)夙遭闵凶(min)门衰祚薄(zu6) B.童仆(piD 优渥(wo)茕茕孑立(jue) 猥以微贱(wei) C.逋慢(bu)陨石(yun) 犹蒙矜育(jm)岂敢盘桓(huan) D.拔擢(zhuo)日笃(du)有所希冀(yi) 日薄西山(bo) 19.下列对出自陈情表的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人的孝道)。古时候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偏正结构。
33、近义成语:舐犊情深。B.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偏正结构。近义成语:举目无亲。C.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生命垂危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主谓结构。近义成语:奄奄一息。D.零丁孤苦:孤独困苦,无依无靠。零丁,亦作“伶仃”,孤独的样子。并列结构。近义成语:形单影只。20.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in)祚薄(zud )床蘑(ru)茕茕孑立(qi6ng)B.冼马(xian)逋慢(bu)拔擢(zhuo)终鲜兄弟(xian)C.优渥(wo)期功(qT)郎署(shu)逮奉圣朝(dai)D.伪朝(wei)矜悯
34、(河)悯凶(mm)猥以微贱(wei)21.下列语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皇天厚土,实所共鉴。B.外无期功强进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D.臣以险畔,夙遭悯凶2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朝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 因为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营造一个感人 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C.李密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 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D.李密从
35、年龄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年事已高,风 烛草露,瞬息可灭,表明自己先尽孝后尽忠。23 .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in)过蒙拔擢(zhuo)床薜(ru)茕茕孑立(qi6ng) B.洗马(xi)门哀祚薄(zu6)逋慢(bu)终鲜兄弟(xian) C.优渥(w6)逮奉圣朝(d&i)悯凶(min)期(qi)功强(qiang)近 D.伪朝(wei)矜闵愚诚(jin)郎署(shu)猥以微贱(wei) 24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铺垫。这 是陈说不仕的事实根据,作者
36、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 怜悯。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 境,为下文设置悬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 境地,却两情毕现。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 就是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祖母病重一节,写得委婉动人,字字皆出于至孝之心, 感人至深。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行文。作者在终养祖母有 碍报效国家的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 深。25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密
37、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 带大的。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伶仃,过着少有兄 弟的生活。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 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六、语言表达2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 送终等等。O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历史发展 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 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至孝”的著作很多,O论 语中多次讨论至孝”的真谛,通过孔子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 27.解释本文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