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6.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2328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检测)第二单元6.docx(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6琵琶行并序药矗I颔联写在人们的想象中,刘备的仪仗旗帜仍在空山飘扬,而今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却难 寻影踪。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的手法,歌颂了刘备生前的伟业,对他大业未成竟身先离去感到遗 憾,为空留在人间的寺庙的荒凉而伤感。12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解明此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首先,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其次,概括氛围。 最后,分析作者情感。参考答案|颈联写古庙历史久远,杉松树上水鹤筑巢栖息,而刘备、诸葛亮祠庙却不曾被人们忘记, 每年三伏、腊月村翁都跑来跑去繁忙地祭祀。两句一静一动,一冷落一热闹,赞叹刘备、诸葛亮君 臣一体,千百年来受人祭祀,表达了自己的无

2、限敬仰和感慨之情。二、语言运用13 .(导学号50590033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 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 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 并序,诗中有“别时茫茫 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画题目要求介绍“浸月亭”来历,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要点是背景、白居易的作为以及所写的琵 琶行 并序中的诗

3、句等,分别压缩概括。参考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 琵琶行并序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之句,故此亭被命名为“浸月亭14 .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要求:想象合理;描绘要有诗意;不 超过50字。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养麦花如雪。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 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画面二:.解丽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重点,辨明情境;其次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本题的重点是景 色描写,特定的情境是一个人夜晚散步所看到的景象。这是在想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蓊者需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养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 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