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练-2023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09898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练-2023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4练-2023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练-2023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练-2023年高一语文暑假作业(统编版)(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4练每日范文必背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多芬的扼住命运的咽喉,海伦凯 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勇气,都彪炳在史册上,流传在故事里。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 芒,拥有了它就有了改变的机会。勇气是我们生命当中最鲜艳的一抹原色,很多的文字都在赞美着勇气。莎士比亚说,有 德必有勇,正直的人不会胆怯。试想一下,如果历史失去了勇气,那将失去改写的英雄;如 果人生失去了勇气,那很多日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与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都可谓宋韵的典范之作。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上回其中“雅”的一面趋向了 “俗

2、”化2为今人追慕古人,理解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宋人郭熙林泉高致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 此,皆入妙品”,富春山居图与千里江山图无疑都是妙品,只是其妙何以体现为“可之痛。而春晚的行可望,可游可居”的沉浸感,今人对此种理论概括,难免有节目只此青绿与忆江南就把这种沉浸感地表达了出来。舞蹈只此青绿不但化人为山,以山作人,还把千里江山图变为整个演播大厅声光电的山水屏,曲 折典雅;忆江南更将“家在富春江上”的生存体验通过演员的直接演绎,表现为毫无阻 隔感的“诗意的栖居”,使中华美学的韵味扑面而来。其实,人们对宋韵并不陌生,陆游、苏轼的诗词可谓o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是

3、沉浸式审美体脸得以生发的重要缘由。中华传统美学,不只是挂在墙上的,更是百姓日用浸染其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在宋代,它就是丝绸、茶酒、瓷玉、园林,就是饮食、服饰、花饰、香道,就在 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之中。今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学,要紧的也是打造这种富有当代生活气息的种令人愿意长久沉浸其间的文化。1.A.无的放矢淋漓尽致鲜为人知曲高和寡B.隔靴搔痒浓墨重彩妇孺皆知曲高和寡C.无的放矢浓墨重彩鲜为人知阳春白雪D.隔靴搔痒淋漓尽致妇孺皆知阳春白雪卜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曲的前半部分抒发了诗人由所见之景引起的惊喜之情,但后半部分则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深沉 情感。总体呈现的是恬静凄清

4、。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景技巧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怎样写景,可以从观察视角、 景物状态、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炼字)等方面思考。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清朗明丽的秋景 图,抒发了作者内心浓郁的羁旅乡思之愁。作者综合多种角度,采用比拟的修辞,立体地呈 现秋景,观察细致,画面恬静凄清。视听结合。稻梁、兼葭、木叶、山容、烟江、落日、危 楼,皆是所见,雁声是所听;“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此处作者因情设景,以疏淡 之笔将落日、飞雁、危楼等触发乡思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完成了整幅画卷的描摹。动静结合。 不仅有稻梁之肥、兼葭之秀、木叶之空、山容之瘦等静态景物的描写,而且有沙鸟翻飞,雁 过危楼的动

5、态之美。化静为动。“黄添篱落,绿淡汀州,一添一 ”淡、将秋天大自然色 彩的渐变过程生动展现。由近到远,由下到上。近观稻梁、兼葭,远望才显山容之“瘦。烟 江“万顷”的广阔。善用比拟,“肥”“秀”“瘦”运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稻梁丰收、兼葭 秀美和山因树木凋零的峭楞。写景精准,炼字高超。只用寥寥几笔,便将各景物秋天的特点 指出,比如,木叶的凋零稀疏之“空: 致使山变得瘦”等。分点作答即可。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典范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便把其中“雅” 的一面趋向了 “俗”化,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B.这种典

6、范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便把其中“雅” 的一面趋向了 “俗”化,为今人追慕古人,理解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C.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便把其中“雅”的一面趋 向了 “俗”化,为今人理解古人,追慕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D.在春晚上被推演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便把其中“雅”的一面趋 向了 “俗”化,为今人追慕古人,理解古人,提供了崭新的途径。【答案】1. D2. A【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无的放矢: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 确的目的或不看对象,不结合实际,盲目乱来。隔靴搔痒: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抓住要害, 不解决问题。第

7、一处语境强调今人对这种理论没有抓住要害,故填“隔靴搔痒”。第二处,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浓墨重彩:指绘画 或描述着墨多。第二处语境强调节目把沉浸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故填“淋漓尽致”。第三处,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妇孺皆知: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此处强调人们很 熟悉陆游、苏轼的诗词,应用“妇孺皆知”。第四处,曲高和寡:原比喻知音难得,后用“曲 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不能为多数人所了解或欣赏。阳春白雪:春秋时楚国歌曲 名。因为高深难懂,能和唱的人很少。后多用来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此处 和“百姓日用浸染其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

8、氛围”相对,应用“阳春白雪”。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把“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改为“这种典 范在春晚上被演绎为创意音舞节目只此青绿和忆江南”;二是语序不当,把“追 慕”和“理解”调换顺序。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 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H遨逸丕定一安 卫熊建逢壹黄鱼 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闩、棍子、 桅杆等,就都

9、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木”尽管在这里是作为 “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且“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 个形象。于是“木叶”就()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的清秋的 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 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摘自林庚说“木叶”,有删改)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及加点字词的注音,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顺其自然爽朗而是XISU1B.自然而然疏朗就是XIZUC.自然而然疏朗而是XISUD.顺其自然爽

10、朗就是XICU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2.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木”尽管在这里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 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B.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

11、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 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C.即使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 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D. “木”即使在这里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临兵 的潜在的暗示,也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答案】1. C2. A3. 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自然而然: 自由发展,必然这样;指非人力干预而自然如此。顺其自然:指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不人 为去干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是自然如此,故选用“自然而然”;疏朗:开阔清亮;稀 疏而清晰。爽朗:指开

12、朗,直爽;形容天气晴朗,令人愉快。清秋的气息应是开阔而稀疏的 状态,应选用“疏朗”;“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和“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为并列关 系,故选用“而是”。窸窣:形容树叶、花草等细微的摩擦声音。汉语拼音xi sQo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画线句子“木”的引号表强调。A.表强调;B. 特殊含义;C.表引用;D.反语。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为语序不当,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要放在主语前,即“尽管”放到“木”之前,且“在这里”也应放到“木” 之前,改为“尽管在这里木”;二为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尽管”后面句子应是表转折关系

13、的关联词语,故应把“而且”“也” 改为“而”“却”。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评卷人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现代文阅读(戏剧)F面小题。周朴园(向鲁妈)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吗?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鲁侍萍嗯。周朴园(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鲁侍萍(看着他)不知道,老爷。周朴园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周朴园你的女儿?鲁侍萍四凤是我的女儿。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哦2(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看

14、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鲁侍萍我姓鲁。周朴园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鲁侍萍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周朴园你好像有点无锡音。鲁侍萍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周朴园(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朴园 哦3,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周朴园(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 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哦4,好地方。1 .对上文“哦”字内涵的解读,不符合文意的一

15、项是()A.哦1:对于对方态度的些许失望B.哦2:源于旧有习惯的自然回应C.哦3:出于自己意料之外的惊讶D.哦4:基于内心美好回忆的赞同2 .下列对节选的这段戏剧的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中慢慢地”,表明鲁侍萍内心的痛苦、 矛盾。B.周朴园问“你你贵姓?这个贵”说明周朴园尊敬一个陌生的女子,显示了他在平常 的交际中很讲究身份和礼貌。C.周朴园的各个“哦”字内涵丰富,这与侍萍的“哦”字所表现出的平缓、压抑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D.周朴园和鲁侍萍从相遇到相认的过程,写出了两个人尖锐的矛盾冲突,冲突的实质是鲁 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

16、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3 .鲁侍萍有两次离开的机会,但她没有走。请在原文中找出这两次机会是分别是什么?鲁 侍萍为什么没有走呢?【答案】1. D2 . B3 .一次是周朴园说“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一次是周朴园说“你走错屋 子了”。鲁侍萍没有走是因为她对往事有一些怀念,对周朴园残留一些感情,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想带女儿离开,也想借这一机会揭露周朴园。【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D. “哦”意在表现侍萍的心不在焉, 不是回忆的美好和赞同。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戏剧内容的能力。B. 贵说明周朴园尊敬一个陌生的女子, 显示了他在平常的交际中很讲究身份和礼貌”

17、错误,“贵”并非说明周朴园尊敬侍萍,而是 顾及了他自己高贵的身份和姥爷的地位,说明周朴园在平时的交际中习惯了摆架子。故选B。 3.木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木内容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文木“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 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看她不走)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 么”可知,此时周朴园告诉她,让她去找太太要旧雨衣,她却不肯走。由“那你走错屋子了” “哦一一老爷没有事了 ”可知,周朴园明确告诉她走错了屋子,侍萍却问周朴园还有没有事。这两次是侍萍离开的机会,她却不肯走。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听到周朴园说“我要我的旧 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时,侍萍选择留下,是因为周朴园说起

18、旧雨衣,引起了她对往事的 怀念,对周朴园还有一些感情;由“(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等可知,侍萍不走是因为已经知道了女儿就在周公馆当下人,她 想带走女儿;结合戏剧的背景可知,侍萍与周朴园所生的大儿子周萍一直跟着周朴园,所以 当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时,她想见到儿子,所以才会留在周朴园的房间里,迟迟不肯离开; 再结合后文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可知,侍萍已经认清了周朴园的为人,因此也想借此揭露周 朴园的丑恶嘴脸,揭露他作为资本家的面目。评卷人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杭州召还乞郡状苏轼臣昔于治平中,自凤翔职官得替入朝,首被英宗皇帝知遇,欲骤用臣,会臣丁父

19、忧去官。 及服阕入觐,便蒙神宗皇帝召对,面赐奖激。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 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之知,不忍欺天负心。臣即上书论奏,极论新法不便,并 言安石不知人,不可大用。先帝虽未听从,然亦嘉臣愚直,初不谴问。而安石大怒,其党无 不切齿,争欲倾臣。臣缘此惧祸乞出,连三任外补。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 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悍吏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臣即与妻子诀别,留书与弟 辙,处置后事,自期必死。过扬子江,便欲自投江中,而吏卒监守不果。及窜责黄州,每有 表疏,先帝复对左右称道,哀怜奖激,意欲复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臣虽在远,亦具

20、闻之。以先帝知臣特达如此,而臣终不免于患难者,以左右疾臣者众也。及陛下即位,起臣于贬所。臣惟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可以少报万一。因与司马光异 论,光初不以此怒臣,而台谏诸人,逆探光意,遂与臣为仇。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 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又缘臂痛目昏,所以累章力求补外。今者忽蒙圣恩召还擢用,窃计党人必大猜忌,磨厉以须。臣之刚褊,众所共知,岂敢以 衰病之余,复犯其锋?虽自知无罪可言,而今之言者,岂问是非曲直?窃谓入主之待臣子, 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 之祸?所以不避烦渎,自陈入仕以来进退本末,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

21、犯众怒 者,所从来远矣。又欲陛下知臣平生冒涉患难危险如此,今余年无几,不免有远祸全身之意, 再三辞逊,实非矫饰。臣若贪得患失,随世俯仰,改其常度,则陛下亦安所用?臣若守其初 心,始终不变,则群小侧目,必无安理。所以反复计虑,莫若求去。臣不敢辞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惟不愿在禁近,使党人猜疑。(节选自东坡全集)【注释】元祐六年(1091)二月,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接到任命后, 苏轼屡次上书辞免翰林学士承旨,不许,五月十九日,苏轼再上乞郡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B.而先帝

22、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C.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D.而先帝眷臣/不衰党人疑臣/复用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故/臣得罪下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左右疾臣者众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B.党人之报怨嫌故略上报 C.改其常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D.则陛下亦安所用沛公安在 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首先交代自己被两位皇帝重视的知遇之恩,意在表达对国家竭心尽力的决心。B.作者因与王安石、司马光政见不合,开始就引起二人大怒并遭到二人党人的排挤

23、。C.苏轼再三请求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是更便于他避祸保身,同时继续坚守初心。D.文章用笔精简,言辞恳切,既将自己一生坎坷陈说于此,又表达了请求外任之意。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又素疾程颐之奸,未尝假以色词,故颐之党人,无不侧目。(2)欲陛下知臣危言危行,独立不回,以犯众怒者,所从来远矣。【答案】1. C2. A3. B4. (1)臣下又平素(一向)憎恶程颐的奸诈,不曾给予好的脸色言词(他们和颜悦色和好 言好语),所以程颐的党羽,没有不愤恨的(对我侧目而视)。(2)要陛下知道臣下刚直的言论,正直的行为,直立不屈,以触犯众人的愤怒,从来久远 (由来已久)了。【解析】1.本

24、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先帝对我的眷恋之情并未因此衰减, 王安石的同伙疑心我重新被起用,便捏造流言,想尽一切办法编造罪名,一定要置我于死地, 所以我获罪下狱。“眷臣不衰”,是动补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BD; “疑臣复用”“构 造飞语”和“酝酿百端”都是“党人”的谓语,结构一致,中间要断开,可以排除A。故选C。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以,因为。句意:因为皇帝身边 痛恨我的人太多了。“以因为。句意: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B.“报Z报复。句意:党人为报复怨恨不满。“报答复,这里指回信。句意:所以只简单 的给您回信。C.“度”:处

25、世态度。句意:改变自己的一贯的处世态度。“度”:计划。句意: 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D.“安,怎么。句意:那么陛下又怎么能用 我这样的人? “安,哪里。句意:沛公在哪里?故选A。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开始就引起二人大怒并遭到二人党人的排挤”错 误。从原文“光初不以此怒臣,而台谏诸人,逆探光意,遂与臣为仇”可知,司马光起初并没 有因为政见不合而生苏轼的气。故选Bo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素”,平素,一向,向来;“疾”,憎 恨;“假以色词”,状语后置句,“以色词假”;“假。给,给予;“侧目”,侧目而视,愤恨。(2) “危。正直;

26、“独立不回、直立不屈,坚守信念不改变;“犯”,触犯;“所从来远矣、 由来已久了。参考译文:先前,我在英宗治平年间,从凤翔府签书判官的职位上任罢归朝,先是被英宗皇帝赏识 优待,英宗皇帝准备迅速提拔重用我,正赶上我遭遇父亲的丧事,辞官守制。等到我守丧期 满重新入朝,便又受到神宗皇帝召见并回答了他的提问,得到了神宗皇帝当面的嘉奖激励。 当时王安石刚刚掌权理政,主张改变法度,如果我稍加迎合,必然会得到进用。自思本是个 远离皇帝的人,却受到两位皇帝超出一般的赏识,不忍欺骗上天而违背良心。我立即上书论 述自己的意见,竭力论述新法的不便施行,同时指出王安石不能识别人才,不可委以重任。 先帝虽然没有接受我的意

27、见,然而也赞许我的诚恳耿直,起初并未责问。王安石却大怒,他 的同党更是咬牙切齿,争相排挤我。我因此惧祸请求出朝,连续做了三任地方官。先帝对我的眷恋之情并未因此衰减,王安 石的同伙疑心我重新被起用,便捏造流言,想尽一切办法编造罪名,一定要置我于死地,所 以我获罪下狱。凶悍的官吏带领吏卒,到湖州追捕我,如同追捕盗匪、敌寇一样。我当即与 妻子儿女诀别,给弟弟苏辙留下一封信,让他处理后事,自己预料此去必死无疑。过扬子江 的时候,我便想投江自尽,然而因为有吏卒监视看守,想法没能实现。等到流放到黄州后, 每有表疏奏上,先帝又对身边近臣称赞我,充满怜惜、激励之情,想要重新起用我。可是身 边的党人执意反对,认

28、为不能,我虽然在远地,也都听到了这些情况。凭借先帝对我如此特 殊的知遇,我最终却仍不能免于遭受灾难,这是因为皇帝身边痛恨我的人太多了。等到陛下即位,把我从贬地召回重新起用。我只有独立不倚,知无不言,才可以略微报 答一下陛下的恩情。也因此与司马光政见不合,司马光起初并不因此生我的气,可是御史台 和谏议院的各位,揣测试探司马光的意图,于是与我结仇。我又素来厌恶程颐的奸诈,从未 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过他们,所以程颐的同伙,也无不对我侧目而视。再加上我眼花 臂痛,所以连续上奏,请求出朝任地方官。如今,忽然蒙圣上恩情将我召还并提拔任用,我私下估计党人一定会更加猜疑我、忌妒 我,(他们)会做好准备等待

29、攻击我。我的刚毅偏狭,是人所共知的,怎敢在衰老多病的余 年,再触犯他们的锋芒?虽然自知自己无罪可言,但是今天的谏官哪里会问是非曲直?我认 为君主对待臣下,不过秉持公正之道而了解、赏识,可党人为报复怨恨不满,一定伺机发表 意见而暗地中伤。我怎敢倚仗二圣(宣仁高后与哲宗)公平、公正的赏识、任用,就轻视党 人暗箭伤人的灾祸。之所以冒着频繁轻慢之罪,自述入仕以来职位升降起伏的原委、经过, 是想让陛下知道我因正言直行、坚守信念不肯改变而触犯众怒的情况,由来已久了。又想让 陛下知道我平生经历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不免有远祸保身之意。再 三辞谢推让,决不是造作掩饰。如果我贪得患失,随波逐流

30、、迎合世俗,改变自己的一贯的 处世态度,那么陛下又怎么能用我这样的人?如果我坚守自己的本心,始终不肯改变,众小 人就会怨恨我,我一定没有安心的道理。所以反复计议考虑,不如请求离开。我不敢托辞退避,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只是不愿在皇帝身边,令党人猜测怀疑。我恭 敬地写下本篇奏闻,俯伏等候圣上的旨意。评卷人 得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中吕】普天乐江头秋行赵善庆稻粱肥,藕葭莠。黄添篱落,绿淡汀洲。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候,望烟江万 顷沉秋。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注:危楼,高耸的阁楼。1 .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写江边庄稼肥

31、硕茂密,江渚上兼葭萧疏秀美,显现出秋景的生机与诗意。B.三、四句中的“添”“淡”两字,生动展现出由夏入秋时大自然色彩的渐变过程。C. “山容”之所以“瘦”,是因为深秋时节木落千山,山峰才显露出突兀嶙峋的轮廓。D.整首曲写了作者江头秋行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句式整齐而又活泼。2.江头秋行是写景名作,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答案】1. D2.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来写。整首曲多处写作者站在江头所见之景,“一声雁过” 则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乡情。从空间角度来写。一、二两句作者从近处写平视所见之景;七、 八句作者远望,先写仰视所见,再写平视所见,富有层次地写出了秋景的特点。虚实结合。 几处危楼为虚写,其余为实写。危楼并不具备江头的景物特点,作者因情设景,是想从传 统的、触发乡思的意象,引出自己的羁旅思乡之情。动静结合。“稻粱肥,兼葭秀”是静景; “沙鸟翻风”写出鸟在秋风中翻飞的姿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 “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