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对艺人形象的分析与对观众心理的了解,把握豫剧所依托的文化环 境。2、通过跟文本作者的对话,了解艺术的真谛,并借鉴作者成功的写作经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的预习情况:(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岗河村。(2)发生在什么时间?阴历九月十五赶庙会前后的每个晚上。(3)社戏一共有多少场?其中重点描写了几场? 15场,其中重点描写了 3 个场。(4)故事里涉及了哪些主要人物? “我”、周围的观众、艺人。(5)看社戏时,“我”和周围的观众关注点有什么不同?周围的观众只是 看社戏本身,而“
2、我承认,我并不能听懂所有的戏文,我也不是生、旦、净、丑 都耐烦看(第10节),“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毋宁说是对 当地的人文环境一一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第18节)。事实上,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春秋时,庠塾之教渐废,所以雅颂之音不 作。子游作了武城邑宰,实施庠塾之教,学习的人很多。孔子到武城,听到弦歌 之声,一时高兴,便说了割鸡焉用牛刀这句戏言,足见圣人言语也有轻松的 一面。但在轻松的言辞里,却能显示礼乐教育的重要,即无论治理天下国家,以 至像武城这样的小邑,都要实施礼乐教育,这才是为政之道。二、在疏通文句基础上,从诵读入手,揣摩人物语气,品味人物思想感情(重 点人物
3、:孔子、子路、颜渊、子贡等)。第三课时教学步骤:为子路画像一、文本解读1、“子乐。”孔子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说像仲由那样恐怕不能善终?2、子日:“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日:”由也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为什么孔子之前说子路那手瑟不能在他那里弹,后来又说他已经 登堂了呢?子路鼓瑟,不合雅颂。(集解马注)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说苑修文篇及孔子家语)3、在5、7章中,孔子说跟随自己漂流海外的大概是仲由吧,但他又说“由 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他这话什么意思?4、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日:“四方之 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
4、辞谢,不得已而 见之。夫人在女希(神。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 黎然。孔子日:“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日:“予所 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二、结合上述材料及课本所学的有关内容,说一说:1、子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有一个像子路那样的同学,你会喜欢吗?2、如果你有一个像孔子那样的老师,你会喜欢吗?三、专题研究1、采用小论文的体裁,以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 形式进行交流展示。(注:关于子路形象的材料,课文中还有:第二课13.3章,第三课17. 5章、17. 7章,第四课18. 7章,第五课5. 26章,第十三课11. 26章。分析子
5、路形象 时要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考虑。)2、参考专题:从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子路性格;子路与孔子的特殊关系;子路对孔子思想的影响(儒学思想是一个社会群体思想氛围的产物);怎样看待“门人不敬子路”注:论语表现的是一个平面:一批学生在听孔子说教。从论语中看 不出学生年龄的大小,看不出每个人的身份面目。因此,论语中的众生像解 读(包括孔子自己)还需联系更多论语之外的作品:如史记孔子家书 等。四、以“你心目中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Q板书设计:总评:狂简,斐然成章,犹待剪裁教师评学生评子路:不能善终,有勇无谋,已登堂未入室评颜渊: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好学师生互评颜渊评:仰之弥高,钻之弥
6、坚学生评教师师生关系 子贡评:高墙不见,日月无逾忧虑牵挂一对子路未来人格之美哀伤欲绝一对颜渊之死痛苦无奈一对伯牛之疾风趣诙谐一对子游为政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3渐作为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中的一篇,作者丰子恺从日常 现象着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思索。下文是为大家精选的一语文版高二选修渐 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欣赏。一、教材内容分析语文教学要借助文本传达的思想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启迪,引导学生体 味生活,感悟人生,进而形成对生命的独特解读,并借此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渐作为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中的一篇,作者丰子恺从日 常现象着手对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思索。基于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特点课时
7、安排:一课时二、学生特征分析“渐”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借鉴作者行文的思 路,教师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启发,并试着让学生主动诠释“渐”,进而思考 在我们认识到“渐”存在的前提下该如何去对待生活与人生。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识与技能: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分析“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体味作品在琐屑轻微事物的叙述之中独特的风韵。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的过程中,运用已有 生活经验诠释“渐”,进而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引导学生谦让、平和地与人 相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视学生的独特体
8、验和个性化认识。渗透“大人格”、“大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2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诠释“渐”。难点:3分析“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4体味作品在琐屑轻微事物的叙述之中独特的风韵。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设计拟采用教师趣味导入,引发学生思考,运用已有的生活体验主动诠释 “渐”,理解普通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结合写作训练,动笔让学生描摹“渐”及对“渐”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 生的真相。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搜集作者相关资料,了解丰子恺的漫画和随笔创作情况。阅读课后相关链接走近作者,从而
9、更好把握作品内涵与风格。多媒体激发阅读趣味,营造体悟情境。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展示。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激趣导入展示学生和老师小时侯的照片,让学生猜主人。(多媒体配乐)走进文本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照片。曾经的你我也拥有这样一张可爱的笑脸的主人就在我们中间,请同学们猜猜 看。通过对比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渐变”。“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处不 在。著名漫画家、散文学家丰子恺在“渐”中思索着人生的意义,他认为,使人 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究 竟为什么呢?这节课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去体验、探究一番吧!.板书课题:渐2明确学习板块(1) “巍
10、巍擎天的丰碑”(走进丰子恺)(2) “采菊东篱下”(走进渐)(3) “横看成岭侧成峰”(个性解读“渐”)(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深度解读“渐”)(每个学习板块欣赏与要求并存,同学们既可以欣赏到生动的画面,动听的 音乐,或者精彩的表演,同时要思考、回答一些问题。)(二)体验、探究1 ”巍巍擎天的丰碑”(走进丰子恺)特邀学生配乐解说:丰子恺的漫画丰子恺的介绍要求:在欣赏的同时识记有关丰子恺的文学常识。2 “采菊东篱下”(走进渐)要求:“渐”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却举了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来阐 释它,请找出并概括这些事例。明确:a人的青春“渐变” b人的境遇的“渐变”c自然界的“渐变”
11、 d故事中的“渐变”因为有了 “渐”,人生圆滑地进行着,但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感受不到“渐”。“渐”的蒙蔽性源自“渐”的作用,“渐”的作用是什么呢?明确:“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 事物的变迁的痕迹。欣赏:在把握作者对“渐”的现象与作用的阐释后,我们来欣赏两组图片, 再深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渐”(图片配乐)板书:青春、境遇、自然、故事3 ”横看成岭侧成峰”(个性解读“渐”)欣赏:学生表演诠释“渐”。要求:依据你对“渐”的理解,写一组排比句阐释生活中“渐”的现象以及 你从“渐”的现象里所获得的启示。例如:渐渐,花开花谢、春秋代序,让我们珍惜每一瞬的美丽;渐渐,容颜
12、老去、生死交替,让我们珍惜每一寸的光阴;渐渐,沧海桑田、聚散分离,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的相守。板书:珍惜4小结:普遍意义上“渐”的现象和作用,启示我们在认识到“渐”存在的 前提下要懂得“珍惜”。其实作者丰子恺在渐这篇散文中还为我们更深层次 地解读了 “渐”,那么同学们就随老师进入第四板块的学习!(三)拓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深度解读“渐”)1创设情境a公共汽车会不会让座?火车上会不会让座?(时间的长短)b班级评优只有一个名额你会不会放弃?有一个国家级的荣誉得到它可以保送上大学你会不会放弃?(荣誉的大小)c你捡到一元钱会不会放弃交公?你捡到一万元钱会不会放弃交公?(利益的多少)提问:为什么我
13、们对同类的事件态度会有所不同呢?2小结“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越长,人们越是容易被“渐”蒙蔽,看不清 人生的真相。短时间、小荣誉、小利益我们懂得谦让与舍弃,反之,在百年的人 生中面对关系重大的名利我们就难以割舍,争抢不已了。其实无论时间多长,在 “渐”中也会慢慢逝去,无论荣誉、利益多大也会在“渐”中慢慢远离,我们又 有什么割舍不下呢?板书:舍弃这节课我们理解了 “渐”的现象与作用,更重要的是思考“渐”给予我们的 启示。“渐”给予我们的两方面启示就如同钟表的分针与时针,我们容易理解和 做到“珍惜”,却往往忽略“舍弃”,在渐变的人生中做不到谦让。最后想送给 大家英国诗人布莱克的一句诗:“一粒沙
14、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 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四)布置作业阅读朱自清的匆匆比较同以时间为话题的渐与匆匆在写作 角度、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明确:匆匆深挚抒情,以情动人;渐讲道理,以智慧启发人。匆匆语调惶恐、求索、哀愁,渐洒脱、循循善诱。八、板书设计渐丰子恺青春境遇故事自然九、教学反思一、将课堂还给学生作为选修课,教师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必修教学的不同。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 了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模块学习的环节,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学习 兴趣,以此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依据学情要关注大多数学生的 学习进程,这个环节的设计也考虑到,在进行一个模块的学习时让其他学生也
15、同 时学到知识,获得体悟。二、阅读兴趣的激发选择学生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的照片导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引导他们走 进文本探究“渐”的本质,这一方式效果很好。要灵活运用学生熟悉的材料作为 教学资源。三、情境创设深度解读文本如果让学生把握珍惜时间这主旨,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深 度解读文本,让学生现“渐”对人的蒙蔽作用,看清时间和人生的真相,渗透“大 人格”、“大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对文本的一次提升。创设情境, 心理剖析的方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4【课前准备】L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弄懂诗句的含义,反复诵读本诗,力求成诵。2.阅读
16、教师印发的材料,知人论世,理解他的作品风格和现实、人格的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探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2 .学习叙事写景的方法。3 .理解这首送别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 .作者为什么开篇描写瀛洲。2 .为什么把描写重点放到暮色上。3 .品读最后一句,理解李白的诗风和人格。【教学难点】1 .怎样理解首句的作用。2 .如何理解详细描写的好处。3、结合其他学过的文学作品谈一谈你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导入 写的主要也是“看戏和做戏的人”。这样,今天的这堂课,我们主要就来分析这 两类不同而又有联系的人一一观众与艺人。二、分析艺人形象主要写了艺人们什么
17、特点?一是对艺术非常虔诚、执著。有关句子:“那武丑的翻筋头,却每令我心悸发怵却也是能贴台边儿稳 稳地刹住,险伶伶地看似要掉,就是掉不下来”(第11节),“但见她翻过青 龙战袍,耍过一阵大刀后,竟直逼老生大骂而去。老生被骂得连连败退,无以招 架,终于逃向后台去。我感到大欣慰”(第12节),“姑不论戏码怎生地 瞎编乱造,台上的老包却唱得十二分地卖力,血气沸腾,声贯丹田,包括那一招 一式都功夫极深,成熟到家”(第16节)。简要分析: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他们对艺术的虔诚、执著。一是生活非常艰辛。有关句子:“那武旦刚才指鼻大骂老生时,兰花指过于粗大了,实在少点美 感。这一偶然发现,使得我在后来,老爱盯
18、着旦角的手看,并无法不承认一个可 悲的事实:几乎所有旦角的手,莫不都粗大得有如半个蒲扇,尤其是云起手来, 真能遮住半个天(第12节),“猫儿脸姑娘,正对镜将一只翠玉簪子,斜斜 地插在油光水滑的发髻上”(第1922节),“逗笑间,我才注意到后台 的另一端,支了个硕大无比的锅”(第2527节),“顺他的小手指望去, 果见那边石头上坐着一青衣少妇,正在奶孩子”(第2837节)。简要分析:“兰花指”是细节描写,是特写镜头,是以小见大;“猫儿脸姑 娘”,主要是通过外貌描写来表现的;写那个“硕大无比的锅”,作者直抒胸臆, 进行议论抒情;“青衣少妇”,主要是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的。三、解读观众心理1 .解题:
19、梦游天姥是所记的内容,留别说明写作缘起(引出写作背景), 吟是古诗体裁,类似歌、行体,多有悲愁慷慨之意,如梁父吟。2 .齐读,强调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矫正读音,强调朗读要注重节 奏、强弱和韵律。关注读音(瀛、炎U、泳、著、屐、殷、匍、鸾、骑)二、赏析诗歌(-)师生共同探究第一段。1 .提问:本诗的描写对象是“天姥山”,为什么以“瀛洲”起笔?明确: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一一瀛洲I,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传说固然美好,但不可遇 不可求,现实虽然平常,但可遇而可求。以虚衬实,暗喻了作者对天姥山的向往, 对现实的热烈追求。写得既富有神奇色
20、彩,又不离现实,引人入胜,为下文描写 梦游天姥仙境蓄势。2 .提问:天姥山有什么特点,使用了什么手法?明确:神秘(侧面描写)高大(夸张、衬托)(二)师生共同探究第二段。1 .学生齐读,教师引领学生积累字词。关注实词意义用法(因、栗、惊), 通假字(著、歹U)。2 .提问:这段是梦境描绘,所以有人说这首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如 果按时间顺序,记梦的部分怎么划分?明确:夜行赏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一身登青云梯),拂晓见闻(半壁见海 日一一空中闻天鸡),曲径昼游(千岩万转路不定一一迷花倚石忽已暝),暝色 洞天(熊咆龙吟殷岩泉一一仙之人兮列如麻)。3 .提问:游仙部分和我们学过的哪篇类似?在叙事绘景上
21、有什么特点?明确:类似于湘夫人中描写湘君为湘夫人建造水中华居的部分。诗写梦 幻,脱尽现实时间、空间的拘牵,任由想象驰骋,把一个天姥山写成一个洞天打 开,光明璀璨,祥云缭绕,神仙群集的仙境。诗人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 而遣词造句。详略得当,重点描写暮色。4 .追问:李白为什么重点描摹黄昏所见?明确:黄昏所见的神仙世界的场面盛大而热烈,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生活 的反应,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 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印迹,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 凝聚在一起;李白被赐金放还,虽然还年轻,但他的政治生命已经是日落西山之 时,此时作者尽力渲染
22、黄昏所见正是对现实不满的反应,仙人世界写得越夺目光 耀,越衬托现实丑陋昏暗。“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仙境倏忽 消失,梦境旋亦破灭,梦境破灭之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中翱翔了, 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紧接着作者对梦游进行了总评: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人在世间行事的快乐就像东流的河水一去不复返了。跋山涉川 的李白从浪漫的梦境中回到了现实,感慨胜地不常,盛筵难再,但哀而不伤。(三)师生共同探究第三段。1 .指定一名同学朗读第三段。2 .提问:李白是否回答了 “别君去时何时还”的问题?明确:李白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用“且放白鹿青岩间,须行即骑访
23、名山” 这样一个场景侧面回答了东鲁诸公。白鹿是传说中神仙或隐士的坐骑,如今我李 白随时随地可以骑上它去访问大川名山,白鹿是自由的,我是自由的,如今我是 羁鸟返林池鱼回渊,这句话不正是李白追求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 生”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生命终极理想的形象概括吗?我想 当朋友们看到这句告白,谁还会为李白担心呢,有的只是放下、欣慰、羡慕和祝 福。这样一种浪漫场景的描绘胜似直面告白,符合李白的人品,符合李白的文风。 一个随意洒脱,轻松自在的李白再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样回答令所有人满意。3 .提问:最后一句怎么读?设题意图:以读带赏,以赏带读。指导:最后一句是李白的再一
24、次呐喊,是李白的第二次觉醒,又一次从浪漫 回到现实。跟其它大多数送别诗不同,大多数送别诗表达的是伤感不舍,这首诗 表现的是自由洒脱,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一种向黑暗官场彻底决绝的 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封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 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这句话充满了 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一气呵成读出狂放、不屑的味道。教师范读,因声求气, 感知音乐美和情感美。4.探究讨论,交流分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 作,文中对神游仙境浓墨重彩,但不是说就放弃了对现实主义的描摹,诗歌当中 两次提到现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
25、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请结合其他学过的文学作品谈一谈你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关系 的理解。明确: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虽是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 但却经常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互相排斥、各不相容的。无论是屈原、李白、关汉 卿,还是杜甫、白居易、曹雪芹等,从他们对社会的积极的、严肃的态度来看, 可以说都是现实主义者,从他们对理想的不倦的追求来看,又可以说都是理想主 义者。许多作家当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社会力量和正确的道路时, 往往不是偏重于暴露现实的黑暗,就是宁肯弃现实而取幻想与梦想,当然也有不 少是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同程度地结合在一起的。如乐府民歌
26、孔雀东南 飞、戏曲窦娥冤、小说红楼梦,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 都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正如高尔基所说,历史上有很多伟大 的作家,“我们就很难完全正确他说出,一一他们到底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 义者?在伟大的艺术家们身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好像永远是结合在一起的”三、小结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有很多,梦游天姥 吟留别是他被赐金放还时期别东鲁好友准备南游吴越期间创作的一首颇能代表 李白诗风李白志趣的一首诗歌。通过丰富、曲折、奇语、多变的辉煌形象,构 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主情调。但浪漫主义不是李白的全部,全诗有两次回归现实 的描绘,“世间行乐亦如此,
27、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 得开心颜”虽然着墨不多,但这是李白的创作根由。毛诗序“诗者,志之所 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 不足,故咏歌之,歌咏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李白借梦游勾勒出 一副潇洒出尘的仙境,但到最后却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看似矛盾,实则融 洽自然。纵观这首诗正是把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和李白现实主义人格完美结合的 典范之作。四、作业背诵全诗板书设计第一段:神秘(侧面描写)高大(夸张、衬托)第二段:夜行赏景浪拂晓见闻漫曲径昼游主暝色洞天义第三段:觉醒呐喊快速浏览,找出在每一场演出中有关观众看社戏的句子,看看作者
28、为什么要 这样写。第一场有关句子:“沿着白生生漫着月光的乡路,汇入四乡八村看戏的人流中” (第4节)“我们赶到时,已是锣鼓喧天,观者如墙,开戏有一会儿了”(第6 节)“台下的观众却不理会什么兰花指。他们全部的审美情趣审美热忱都集中在 戏情上热闹上,集中在花花绿绿的行头和唱文工武上。尤其是那个身怀技的武丑, 收场大吉时一气翻了三十八个筋头,简直疯狂了台下的每一个人,笑破了清寂初 寒的深秋之夜”(第13节)第二场有关句子:“次日,锣鼓家伙响起得更早。太早还悬在西天沉着地燃烧,便 已有前村后队的人,不绝地去赶戏了”(第14节),“好在这些小小的瑕疵, 并不能打退台下看客的热情”(第16节)第二场有关
29、句子:“但见风雨无阻戏场又是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一村演戏,众村皆 至,我似乎很能理解这些乡下人戏瘾头的之大”(第38节)简要分析:观众之多,说明俚俗的豫剧深得群众的喜欢,同时也反映出他们 对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欲。四、走近人文环境第18节中,作者写道:“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对豫剧感到兴趣,毋宁说是 对当地的人文环境一一对看戏和做戏的人更感到兴趣。”也就是说,观众与艺人 看戏和做戏的人,共同形成了豫剧的人文环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照一下这-人文环境。齐读:“作为中国四大梆子之一的豫剧”(第17节),“我似乎突然明白了这高粱棵里的玩意儿,何以会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38节)分析:作者道出了艺术的真谛
30、。五、走进文本作者读完这个故事,我们“难以忘怀”。我们忘不了文化和精神需求如此强烈 的观众,忘不了虽然生活艰辛但对艺术如此虔诚和执著的艺人,但我们同样忘不 了的还有一个人,她是谁? “我”,实际上就是作者。作为“生长在城市”(第18节)作家,她并没有钻进文学的象牙塔之中, 而是深入社会的底层,不辞辛苦地“赶满了十五场”(第40节)社戏,并且深 入民众,了解观众的内心世界,“转到后台”观察艺人们的生活状况,跟艺人交 谈、交心,甚至出于真正的同情,把家里的药和儿子小时的裤褂送给那个“青衣 少妇”。作者王英琦是一位既思索历史和民族的命运,又能够充分内省的散文家。强 烈的民族情感和倔强的个性,使她的创
31、作具有豪放之气和催人警醒的力量。被称 作“大陆三毛”的王英琦,不仅有着三毛那样浪迹天涯的经历,而且也像三毛那 样在写作上有着不羁的个性。她不仅喜欢驾驭一些历史、文化的大题材、大主题, 而且表达也是粗犷豪爽的,绝无小家子气。她的语言也有特点,无论是针硬历史 时弊还是弘扬个性心灵,她都是快人快语,直陈胸臆,几乎不及雕琢,也少有女 性作家那样的委婉含蓄。其博大昂扬的意境和一争高低的语势,在当代女性散文 家中别具一格。王英琦散文创作的成功,是否也可以给正尝试写好记叙文的我们一点启示 呢?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谈谈(这实际上也是对文本学习内容的一个总结), 如:做人与作文、艺术与生活、作家与大众、观察与思
32、考2023年高二选修语文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掌握党、否、厌、卓尔、宜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斐然成章; 暴虎冯河;登堂入室;杀鸡焉用牛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循循善诱。2、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3、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 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4、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二、文化内涵1、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情谊。2、结合选读中的其它章节,为子路画像,探讨子路与孔子的关系,深 入理解孔子的人才观。3、结合孔子师生间的关系,探讨当今时代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三、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
33、步骤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从题目“高山仰止”导入,问其意思明确: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2、问:什么样的品德才是让人仰慕的的?是不是象神仙那样让人顶礼膜拜才 算是高山仰止呢?明确;学生答,教师总结:其实,真正让人敬佩的人往往都是有血有肉,而 不是神话的象神仙那样的人。很多人不喜欢孔子,那是因为孔子被神话的太厉害 了。孔子师徒们实际上是一群率真的人、可爱的人,他们真诚,坦率,喜怒哀乐 皆形于表。当孔子在途中与弟子们走散后,累累若丧家之犬,子贡将看门人说的 这句话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不仅不恼怒,反而连声称道,说得很对。这说明当时 孔子与学生们的师生关系是相当风趣幽默的。今天,我们就通过孔子弟
34、子的眼睛, 感受下这个孔圣人的真性情。二、解题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诗经小雅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 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3、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 “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 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4、宋朱熹则解释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 可行。”朱熹的“高山”,就说是人们平时仰望的高山,没有什么喻义;而“景 行”是大道、大路,“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5、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为光明正大。三、积
35、累成语1、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形容富有文采,很值得看。【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示例】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2、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 险。出处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示例 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元关汉卿鲁斋郎第 四折)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小
36、雅小旻(min),后来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孔 子用过“暴虎冯河”这个词。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反义词:有勇有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3、登堂入室成语典故: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成语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4、杀鸡焉用牛刀成语典故: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成语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日: 割鸡焉用牛刀。”成语例句:“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 物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解释】:原形容颜渊对
37、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 求达到极高水平。【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日: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 忘其罢劳。”【示例】: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又以先事后得为崇德,盖于此小差则 心失其正,虽有之志,而反为谋利计功之私矣。宋朱熹答林退思6、循循善诱成语典故: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 学习。成语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成语例句: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复浮生 六记闺房记乐)第二课时一、文意疏通:(1)以学生研习讨论为主,串讲重要文言词语
38、。(2)文意难点,需教师深化点拨。如:5. 22见论语别裁:“吾党之小子狂简”一小子是年轻人。党是指古代的乡党,也就是鲁国这一些跟随他的学生们。“狂简”是两个典型。豪迈、慷慨,多半年轻人喜欢的 个性和作风就是“狂”。轻易、草率,对国家天下事掉以轻心,就是“简”。我 们知道宋代的名诗人陆放翁,(在清末民初,有更多的文学家喜欢捧陆放翁,誉 他为爱国诗人。)他的一首名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 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 世,千载谁与伯仲间。”这是他当时的自述。他在少年时代,希望带兵打仗,把 金人赶出去,那种幻想中的气魄,非常可爱可嘉;后
39、面四句则说到年纪大了,头 发白了,一无所成的感慨。现在引用他的诗“早岁那知世事艰”,说明年轻人虽 然富有冲劲,但容易犯轻狂的毛病,太过冲动,这就是“狂简”的狂。第二种典 型“简”,把天下事看得太容易了,自己想到就好像做得到一样,年轻人也容易 犯这个毛病。“吾党之小子狂简”,是说跟自己的这班年轻人,蛮有豪气,看天 下事太容易了。虽然文采不错,“斐然成章”地议论纷纷,毕竟还未成器。像现 代许多年轻人搞的书刊著作,大谈国家天下事,头头是道,但是天下事是 天下事,这完全两回事。要做到事理合一,非有几十年亲身艰苦的经历,是不会 了解的。所以孔子认为,必须要回国教育后一代,决心把精神放在教育上,培养 国家的根本。“不知所以裁之”这句话,是说年轻人有够狂的豪气,凡事看得太 容易太简单。见解固然有,却不知道仲裁,不知道裁取。如何是该不该?怎样 是能不能?都不考虑。学问之道,最难的是如何中肯仲裁。像做衣服的技师一样, 要把一块布裁剪成一件合身而大方的衣服,这是一门不简单的学问。所以他一心 要回到鲁国,献身于文教的千秋事业。如17. 4见论语讲要:礼记学记篇说:孔安国注:道,谓礼乐也。乐 以和人,人和则易使。纯正的音乐,如诗的雅颂之音,可以调和人的性情,配 合礼教,就是礼乐教化之道。民众学了礼乐,与君子志同道合,对於君子爱民利 民的政令必然拥护,所以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