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题。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 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 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日:“臣尝有罪,窃计欲亡 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日: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 手日,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日: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 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
2、伏斧质请罪, 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日:“秦强而赵 弱,不可不许。”王日:“取石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日:“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日:“谁可使者?”相如日:“王 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 入秦。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白白地。*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许:赞许。D.城不入,臣请完璧
3、归赵完:使完好无缺。*画|c项,“许”,答应,许可。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B.“大将军”,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C. “斧质”,古代一种处置罪人的酷刑。置罪人于砧板上,以斧斫之。“质”,杀人时作垫用的 砧板。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权臣对自己的谦称。ggD函D项,“寡人”不是权臣的谦称。3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 前
4、的两难问题。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 致使国力弱小。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 许下诺言:完璧归赵。瓯C项,“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4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参考答案|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逃到燕国。(2)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 办?”二、古代诗歌阅
5、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八公山忆廉颇宋李曾伯在楚犹在赵,始终同一颇。晚年犹矍铢,劲气肯消磨。非老无能也,如时不利何。汉皇还拊髀,用壮莫蹉跪。回廉颇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楚幽王四年(前234),楚王听 说廉颇住在魏国,暗中派人把他接到楚国。廉颇当了楚国的将军,也没能建立什么战功。他说“我思用赵人”,流露出对赵国的眷恋之情。汉书冯唐传:“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 良说,乃拊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 ”5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首联,写廉颇晚年成为楚国的将领,仍然想为赵国尽力,“犹在赵”,和在赵国时一样。B
6、.廉颇一生,忠勇爱国,虽至晚年,仍然想报效国家。“晚年犹矍铢”是对廉颇精神的高度概 括。C.颈联含蓄地指出廉颇不得志的原因,不是年老无能而是生不逢时,暗含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 不满。D.尾联借用汉书冯唐传的典故,希望统治者及早发现使用人才,莫让他们空怀壮志,岁月 蹉总它。瓯C项,“含蓄地指出”说法不当,是直接指出。6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达上采用了议论的手法。诗歌虽然以八公山忆廉颇为题,却没有写八 公山之景,也没有详细叙述廉颇的事迹,开篇就是议论,赞美廉颇的忠心;颔联、颈联都是议论, 谈廉颇遭遇,慨生不逢时。最后一联,借汉皇典故,以议论作结
7、,希望统治者莫让廉颇之类的忠 臣良将空怀抱负,蹉鸵人生。画题目指明是“表达方式”,故应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角度思考。从诗歌的 具体内容看,是议论和抒情,尤以议论为主,指出表达方式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即可。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遗赵王书遗:送给。B.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拜:拜访。C.相如虽鸳,独畏廉将军哉独:唯独。报秦者报:报复。丽B项,任命或授予官职;C项,难道;D项,答复、回复。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C.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
8、矣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祠C丽间:从小路。A项,负:凭借,倚仗/使承担;B项,使:派,让/出使;D项,徒:白白地/只,不过。3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舍相如广成传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乃使其从者衣褐毕礼而归之宁许 以负秦曲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且庸人尚羞之 A./B./C./D./HJb丽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左右 B.璧有瑕,请指示王 约束者也 得罪于大王乎 薛D瓯A项,古义为“侍从”;B项,古义为“指给看”;C项,古义为
9、“遵守约定”。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答案|D画D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被动句。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牵招字子经,安平观津人也。年十余岁,诣同县乐隐受学。后隐为车骑将军何苗长史,招随 卒业。值京都乱,苗、隐见害,招俱与隐门生史路等共殡敛隐尸,送丧还归。道遇寇钞,路等皆 悉散走。贼欲斫棺取钉,招垂泪请赦。贼义之,乃释而去。由此显名。东诣太祖。太祖将讨袁谭,而柳城乌丸欲出骑助谭。太祖遣诣柳城。至加值峭王严,以五千 骑当遣诣谭。又辽东太守公孙康使韩忠赍单于印绶往假峭王。峭王大会群长,问招:“昔袁公 言受
10、天子之命假我为单于今曹公复言当更白天子假我真单于辽东复持印绶来如此谁当为正?”招答曰:昔袁公承制,得有所拜假,中间违错,天子命曹公代之。辽东下郡,何得擅称拜 假也?”忠曰:“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曹操独何得为是也?”招呵忠曰:“曹公允恭明 哲,翼戴天子,宁静四海。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 便捉忠头顿筑,拔刀欲斩之。峭王惊怖,左右失色。招为峭王等说祸福所归,皆下席跪伏。太祖 *灭谭,署招军谋掾。文帝践昨,出为雁门太守,寇钞不断。招既教民战陈,又表复乌丸五百余家 租调,使备鞍马,远遣侦候。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又构间 离
11、散,使虏大结怨仇。招此大破之。寇贼静息。乃简选有才识者,诣太学受业,还相授教,数年 中庠序大兴。郡井水咸苦,民远汲流水,往返七里。招凿原开渠,注水城内,民赖其益。其治边 之称,次于田豫,百姓追思之。(选自三国志魏志,有删改)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首先比较选项,然后结合文意排除。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印绶,旧时称印信(以作凭证)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丝带,佩带在身。8 .公,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如“袁公”“明公”等。敬称还有“陛下”“太祖”“单于,,“阁下” “台端,,等。C.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
12、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D.太学,古学校名,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汉武帝时期始设太学,立五经博士。ggc瓯C项,“席”,供人坐卧铺垫的用具。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牵招有情有义,打动强盗。他的老师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史路等人收殓其尸首,归途 中遇强盗抢劫,史路等逃跑,牵招含泪请求得以幸免。8 .牵招胆气过人,征服峭王。袁、曹、公孙三方均想争取峭王,牵招对比分析了只有曹公为正 宗,呵斥并要杀掉公孙康派来的韩忠,在场人极为震恐。C.牵招有勇有谋,静息边乱。他任雁门太守时,教百姓打仗列阵,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打败过敌 人;又用离间计使
13、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然后主动出击,消灭寇贼。D.牵招为民谋利,治边有方。牵招挑选有才识的人,送他们到太学读书,还亲自教他们,使学校 大兴;郡里井水又咸又苦,他引水入城,百姓深受其益。翅D瓯D项,“还亲自教他们”错,原文“还相授教”的意思是被送到太学读书的人再回故里传 授他人。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汝君臣恃险远,背违王命,欲擅拜假,方当屠戮,何敢慢易咎毁大人?虏每犯塞,勒兵逆击,来辄摧破,吏民胆气日锐,荒野无虞。参考答案|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想擅自拜授官职,正应当处死,怎么敢轻慢 诋毁大人?(2)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击,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的胆气一天
14、 天增强,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画“恃”,依赖,倚仗;“拜假”,擅自拜授官职;“慢易”,轻慢,懈怠;“咎毁怪罪诋 毁。“勒”,率领;“逆”,迎击;“锐”,勇猛;“虞”,忧患。参考译文|牵招字子经,是安平观津人。十几岁时跟随同县的乐隐求学。后来,乐隐任车骑 将军何苗的长史,牵招跟随他完成了学业。正逢京城大乱,何苗、乐隐被害,牵招和乐隐的门生 史路等人一起将乐隐的尸首收殓起来,把灵柩护送回家乡。路上遇有强盗抢劫,史路等人全都 逃散了。强盗想砍棺拔钉,牵招含泪请求赦免。强盗认为他讲义气,就放过棺材离开了。牵招 从此名声显扬。他向东投奔曹操。曹操想征讨袁谭,但是柳城的乌丸想派出骑兵援助袁谭。曹操派他到柳
15、城去。牵招到了那里,正赶上峭王装束严整,要将五千骑兵派遣到袁谭那里。又有辽东太守公 孙康派韩忠带着单于的印绶前来授给峭王。峭王召集各部落的首领,他问牵招:“从前,袁公说 他受天子之命,任命我为单于;而今曹公又说应再次禀告天子,任我为真单于;同时,辽东太守 又拿着印绶来。这样看来,谁该是真正的?”牵招回答说:“从前袁公承天子命令,能够拜授职 位,但后来发生变故,天子命令曹公取代了他。辽东是下属郡,怎么能擅自称说拜授职位呢?” 韩忠说:“我辽东在大海东边,拥兵百万,怎么只有曹操能拜授职位呢?”牵招呵斥韩忠 说:“曹公诚信恭敬圣明贤哲,他拥戴天子,让四海安宁。你们君臣倚靠天险远地,违抗王命,还 想擅
16、自拜授官职,正应当处死,怎么敢轻慢诋毁大人?”便抓住韩忠的头往地上撞,拔刀要杀了 他。峭王惊恐,身边的人也都吓得变了脸色。牵招向峭王等人讲述灾祸和幸福的两种归宿,在 场的人都离开座位,屈膝伏地聆听。曹操消灭了袁谭,任牵招为代理军谋掾。魏文帝曹丕即位, 牵招出任雁门太守,此郡侵扰劫掠的事接连不断。牵招既教百姓打仗列阵,又上表请求免除乌 丸五百多家的租税,并让他们备好鞍马,派他们去深入侦查。敌人每次进犯边塞,牵招就派兵迎 击,敌人来了就被打败,官吏百姓的胆气一天天增强,边远地区没有忧患。牵招又用离间计离间 敌人,使敌人之间大结怨仇。牵招出兵攻打,大败敌人。盗贼再也没有出没。牵招又挑选有才 识的人,
17、送他们到太学读书,然后叫他们再回故里传授他人,几年间学校广泛兴办。郡里井水又 咸又苦,当地人到很远的地方汲取河水,往返七里。牵招在原野上开凿河渠,引水入城,百姓深 受其益。他治理边郡的声誉,仅次于田豫,老百姓都追怀思念他。三、语言运用10 .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 有五处使用了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 明早七点请您务必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参考答案|(1) “府上”修改为“寒舍”;(2) “令尊”修改为“家父”;(3) “抛砖引
18、玉”修改 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 );(4) “务必”删掉;“恭候”修改为“等候”。而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作答此题,考生要明晰这是一份邀请函,为此,用语自然有 讲究。“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修改为“寒舍”。“令尊”尊称对方父亲,修改为“家父”。“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修改为“批评指正”(或“发表高见”)。“务必”带有强制性,不礼貌,应删掉。“恭候”指 敬辞,恭敬地等候,修改为“等候”。1L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海报展示份享
19、阅读)|答案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 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画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框架示意图,要仔细观察框架图,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 图的层次性以及每层的主要内容。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和准确生动,同时还要 注意字数的限制。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这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然后按照从下往上 的顺序,分别介绍小组和班级的活动,小组活动环节包括主题、节目、作业,班级活动包括海报 展示、笔记漂流,还有投票评比。要做到内容完整,归属得当,表述准确,语言有条理、清楚、 连贯,字数超出要求,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