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从小到大,马云所经历的失败记都记不清楚。小学考重点中学, 没有考上;大学考了三回;当年找工作被拒绝过三十多次;去肯德基 应聘,24人收下了 23个,他是唯一一个被刷下的但马云不气馁, 他凭着韧劲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缔造了国内互 联网行业的诸多传奇。北宋的苏轼也是一位能从容面对磨难的人,他多次被贬,但豁达 乐观,热爱生活。今天,让我们回到九百多年前的一个月夜,一起去 探析这位文人的精神世界。【学习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品味精炼的语言,学习融情于景,情 景交融的写法。3、结合写作背景,品读“
2、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作者简介】苏轼(10377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唐宋八大 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 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 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谥号文忠。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 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背景链接】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人举报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 大量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 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
3、称御史台为“乌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幸得太皇太后干预、 大臣章惇等力挽,被囚禁130天之久的苏轼免除死罪,被贬黄州, 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 寺,因有此文。【知识链接】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 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承天寺位于今湖北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方法引路】怎么把握景物描写(1)明确描写对象;(2)描写对象有何特点;(3)运用什么写法:修辞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白描手法感官角度观察角度描写顺 序(4)所
4、抒情感:以景衬情:以哀景衬哀情;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哀情。【读音停顿】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sul)/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Tn),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相(xing)交横(h6ng), 盖/竹柏(bd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疏通文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 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
5、户念亦相门考虑、想到也:共同、一起:院子里 欲:想要 欣然:高兴的样子 遂:于是、就 寝:睡觉 步:散步盖:大概是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空明:形容水的澄澈但:只是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 光照进门里,我高兴地起来走到门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游乐的人, 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 子里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澄澈,“水中”的藻、苻相互 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 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整体把握】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明确:苏轼与张怀民晚上在承天
6、寺欣赏月夜景色。2、面对良辰美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文眼是哪个字?明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眼是“闲”。3、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把文章划分三层,每层的意思分别用四个字概 括。明确:第一层(前三句):记叙,寻伴夜游;第二层(第四句):描写,庭中月色;第三层(后三句):抒情、议论,月下感叹。4、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明确:月色(月光)。合作探究1、在那样一个初冬之夜,苏轼本来是想脱了衣服睡觉的,是什么原 因让他有了夜游的兴致?明确:月色入户。2、“月色入户” 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入”字把月色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善解人意, 主动来与人做伴,安
7、慰这位失意的人。3、从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明确:运用比喻,把院中的“月光”比作“积水”,从正面描写月光 的澄澈,把“竹柏影”比作“藻、苻”,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从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这个写景句点染出一个空灵澄澈、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怎么运用动 静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明确:“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昔交横”则具有水 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 超凡脱俗的“凡人”雅趣
8、。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怎么运用虚 实结合这种表现手法的?明确:“竹柏影”是实写,表现月色之浓。积水和藻荐是虚写,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和月影的摇曳多姿、清丽淡雅。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 么表达效果?明确:反问。加强语气,强调每个夜晚都有月光,每个地方都有竹子 和柏树,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7、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明确:“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又指虽有远大政治抱负却抑 郁不得志的人,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 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胸怀的豁达等微妙复杂的感情。8、夜游过程
9、中,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原文加以体会。明确:欣然:欣喜;念无与为乐者:有点遗憾;遂、寻:急切、激动、渴望;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从容、闲适;积水空明,藻存交横:赞叹、惊喜;闲人:慨叹。9、本文是怎么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明确:本文写景,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 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 恬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中。作者访寺寻友,写月 夜美景,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慨,兼及身世:“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 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感,同
10、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 闷的豁达的心胸。10、归纳主旨明确: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出作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胸 怀的豁达等复杂微妙的心境。【写作特色】(1)语言精练,表现力强。(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拓展延伸】积累逆境中奋进的名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绮少伟男。一一王宝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一孟子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一一泰戈尔【课堂
11、检测】1、填空。(1)表现作者欢欣之情的句子:。(2)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句子:。(3)贯穿全文线索的是。(4)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 象是, “藻荐”、是指,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5)本文的主旨句是:o(6)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 绘了 “”,乙文描写了 “”。但两文表达的 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意思对即可)的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则把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 文中“”的语句中。答案:(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3)月光(月色)(4)月光竹柏影比喻(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山川之美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 但少闲人如2、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构思角度是()答案:B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文眼,是点睛之笔,“闲” 表现在何处?答案:(1)入夜即解衣欲睡;(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3) 与怀民于庭中散步;(4)欣赏月下美景。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出怎样的心境?答案:描绘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 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