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 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 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 宇同3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 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
2、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 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 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 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材料二: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 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
3、合 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在观念上形成了 “协和万邦” “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 和为贵。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 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 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
4、取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 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 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 系的对立与平衡。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 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 中国
5、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 下一家”的社会理想。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 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 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 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摘编
6、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出来考验张良的呢?观察桥上老人用来含蓄地表达心意的言行,都是当时圣贤互相警示提醒的道理,世俗 之人未能明察,把桥上老人看做鬼神,又大错特错了。而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在于授予兵书上。当韩国灭亡 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镁等种种酷刑来对待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无故遭到杀戮的 人真是难以计其数,那时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 王,他的锋芒是不可以触碰的,而当他处于强弩之末时则有可乘之机。然而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愤怒的情 绪,想凭一人之力,用大铁锤的一击来达到目的。当时,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 头发也容
7、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贵族子弟,不会死于干盗贼这类事上,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体值得 珍惜,而不值得为干盗贼之类的事去死。张良凭着他压倒世人的才华,不去策划伊尹、姜太公之类安邦定 国的谋略,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惋 惜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用傲慢无礼的行为来刺激他,张良如果能够忍受的话,然后才能成就 一番大事业,所以老人才说:“这孩子是可以教育的。”材料三: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 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
8、文化娱乐 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 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 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 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 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 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 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
9、叹,真正走向了世界。(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体大思纷,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8. “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C.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D.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
10、意义的 超美学的标准。B.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 “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 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D.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
11、点?请简要说明。(4分)5 .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很似打梦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 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坨似的,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东西?有啥用呢?”正发呆时,陡 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倒吓了一跳。展眼儿接着一连又是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Y头们 一齐舌L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说:“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儿,我们来请你。” 说着,都
12、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她。只见那凤姐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 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绐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 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儿。凤姐也 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头要茶时,只见周 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立在面前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周瑞家的:“怎么不早 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我年轻,不大认得, 可也不知
13、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风姐点头。刘姥姥已 在炕沿上坐下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给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就有家下许多媳妇儿管事的来回话。周瑞家的回来, 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儿,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 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勉
14、强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 不该说的,只是大远地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爹娘 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 么教你了?打发咱们做啥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 道了。”便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 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多,太太渐上了 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
15、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 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和我张口,怎好叫 你空手回去呢?可巧咋儿太太给我的Y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 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想头了;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得眉开眼笑道:“暧!我也是知道艰 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哩! ”周瑞家的在旁听 她说得粗鄙,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 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
16、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 雇了车子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周瑞家的走到外边,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 楼梦第六回,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 地说明了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 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Y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 一描
17、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D.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 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不接茶”“不抬头” “只管拨手炉内的灰”等动作描写,说明凤姐确实不知道刘姥姥已经来了,衣着 描写体现了凤姐的俗气。“嗔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警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 传来的一桌客馔,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奢。8 .小说中刘姥姥是一
18、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甲)良尝游下邳圮上,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 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 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 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
19、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 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毂城山下黄 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口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子房始所见下邳圮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毂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 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 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 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 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
20、,失之子羽。”留侯亦云。(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乙)夫子房受书于圮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 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 以刀锯鼎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 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阳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 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 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圮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
21、故倨傲鲜腆 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颗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注】“一击”指张良为韩报仇,在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一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1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鸡鸣,指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凌晨1至3时,与丑时相对应。B.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C.高祖,古代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指汉高祖刘邦。D.匹夫,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有勇无谋之人。文中之意是后者。12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2、)A.前文主要表现圮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圮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 良不忍之心的观点,两文都着眼于“忍”。B.从圮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 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C.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 不可以貌取人。D.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之一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 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1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分)(1)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
23、,而其末可乘。分析,老人为什么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杏帘在望林黛玉(曹雪芹)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苻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这是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为大观园中一处景点“杏帘在望”所作的诗, 元妃认为是宝玉所作四首中最好的。“杏帘”句: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 化用而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苻:苻菜,水生,嫩叶可食。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出句用典,传达出春风中
24、红杏梢头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对句自然引出山庄景色, 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8. 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香,好像在预告丰收的年成。颈联 描绘了这片理想的乐土远远望去幸福而安谧的景象。C.尾联借景抒情,以“颂圣”结束全诗,流露出对没有饥荒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也体现了应 制诗粉饰现实的一面。D.全诗点面结合,笔法细腻,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农庄生活气象。16 .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哪种手法?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25、)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 志时说的“,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2)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 的语句是:“,! ”(3)庖丁解牛有三个阶段的不同境界:初始境界是“ ;较高境界是“ ;最高境界是“以 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0题。看看蝙蝠,就使我想起小时的往事。那时我住在大陆北方的农村。,人们白天多不 敢外出。因而一到晚上,家家户户,人手一把芭蕉扇,纷纷坐到门前的瓜架豆棚边纳凉进晚餐。这种情景, 正如某田园诗人所写“晚
26、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不过我们孩子不怕热,总是三五成群,在打麦场上追 逐嬉戏,或脱下鞋子,抛上天空兜蝙蝠。一面口中还高唱着当地的一支童谣:“蝙蝠早来,给你草鞋,蝙 蝠迟来,给你皮鞋”果然,蝙蝠一见到抛上去的鞋子,立即争相往鞋窝里钻。,又都 急急往外飞去,因而始终兜不到一只。不过大家却乐此不疲,以此为夏夜的玩乐。然而一晃间,三十多个 夏季,就在蝙蝠的翅膀下抖落了。这些童年旧事,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不禁带给我悠悠如水的 乡心,丝丝如缕的客梦!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A.引用、拟人、借代B.引用、夸张、借代C.对比、夸张、比喻D.对比、拟人、比喻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
27、子可改写成:“如今在异乡的夏夜里偶然忆起的这些童年旧事,不禁带给我如缕的 客梦,像水的乡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3分)“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红楼梦中薛宝钗题咏柳絮的诗句。同样的情境和期待也颇适合于 放风筝。当然,风筝最终能否高飞入天,o首先在风筝的形制上。如风筝 有软翅硬翅之分,硬翅容易飞高,软翅不兜风,飞不高。因风筝材质、形状的区别,制作要诀不尽相同。 ,放风筝同样需要技巧,要审风度时,适时地放手、抖线等。 ,风筝高飞还依赖于风力、风
28、向等因素,适度的风才能将风筝送上青 云。21 .阅读下面文段,准确摘抄与脂砚斋每条批语相应的语句。(4分)黛玉方进房,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欲下拜,早被外祖母 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黛玉也哭个不休。众人慢慢解劝住 T,那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一一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脂砚斋批语四句:写尽天下疼女儿的神态。自然顺写一笔。书中人目太繁,故注明一笔,使观者省眼。傍见一笔,更妙。与脂批相应的语句:。与脂批相应的语句:O与脂批相应的语句:O(4)与脂批相应的语句:o22 .下图是某社区预防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作
29、流程,请你介绍此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 贯,不超过90个字。(6分)预防接种流程图登记室核实接种对象 接种室一留观室一接种疫苗并记录休息、观察反应后续工作整理、消毒现场生病、过敏者暂不接种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 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
30、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 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1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 A(B项,原文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C项中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 内涵不同。D项,“人们后”缺少限制范围,“一般观念上都”。)2. B (A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了” 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 “将成为”。C项中“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原文中说
31、“历史文化基础”。D项中“中 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3. D (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 机”,只有D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作答的。)4.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 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运用了大量的理论 论证、引用论证(或答“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 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 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
32、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 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任意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5. (1)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 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2)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 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3)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 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A项,不是“说明了 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
33、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 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D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7.B (“确实不知道刘姥姥已经来了 ”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8.刘姥姥是一个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言语粗俗,但又有些自尊、求人难以启齿的农村老妇人形象。.9.为王熙凤的出场做铺垫;反衬了刘姥姥初入贾府的心情;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通过刘 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由此可见贾府盛极一时的荣华富贵。10. A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H.A (“它是平明以后的那一时段”说法错误)12 . D (“其勇可嘉”
34、错。苏轼认为张良刺杀秦始皇之举是匹夫之勇)13 . (1)第二天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4分。“旦日”、判断句式、“异”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芒是不可以触碰的,而当他处于强弩之末时则有可乘之机。(4分。 “急” “犯” “末”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 .张良作虽有盖世之才,但不能忍受一时之愤,难成大事。老人想让张良懂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必先学会隐忍。(3分。张良自身特点2分,老人的目的1分)15 . C “尾联借景抒情”错误,尾联无景物描写,抒情方式应是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16 .名词排列/意象叠
35、加/列锦的组句手法。本诗颔联上句由“菱”“行”“鹅儿” “水”四个名词(意象) 排列组成,下句由“桑”“榆”“燕子” “梁”四个名词(意象)排列组成。鹅儿在长着菱角和苻菜的水 面上嬉戏,燕子飞越桑榆之间,取树枝在梁上筑巢,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庄图。17 . (1)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2)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3)所见无非全牛(者)未尝见全牛(也)(每句1分,共6分)18 . D文段中主要运用了引用、对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晚时爱风凉,家家豆棚坐”及歌谣是 引用,大人和孩子的行为形成对比,蝙蝠“钻”是拟人,“悠悠如水”是比喻。19 .原文是短句,句式活泼,有韵味。原文先是“乡心”,后是“
36、客梦”,符合事物的逻辑顺序。 原文的修饰成分“悠悠”“丝丝”的描述更生动形象。20 .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 做风筝是一门技术 除了个人能力外21 . (1)早被外祖母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2)黛玉也哭个不休(3)此即冷子兴所云 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4)当下侍立之人无不下泪22 .登记室医生核实接种对象,凡生病、过敏者,暂不接种;符合条件的接种对象到接种室接种疫苗,医 生做好接种记录;然后接种对象到留观室休息,以观察反应;最后医生完成整理、消毒接种现场等后续工 作。(6分。内容要点齐全4分;逻辑关系通顺2分)23 .参照2020年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写作提示:该则作
37、文是一篇多材料任务指令性作文。审题时要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它们的联系, 然后再联系提示语和写作要求展开作文。第一则材料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就;第二 则材料引用历史上坚持本心的人物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而第三则材料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 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发自内 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写作时还要注意要求中“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写作任务。参考立意: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砥砺前行,勿忘初心;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 践行;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精神力量(初心
38、)是人生旅 途中的指路灯;等等。(如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 参考译文:(甲)张良曾经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麻布短衣,走到张良(所在)的位置,径直把他的鞋 落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 ”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 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直着身子跪着替他 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 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于是觉得这件 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
39、张良到了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 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 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 ”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 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 “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毂城山下的黄石就是 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第二天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 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张良当初在下邳桥上遇
40、见那个给他太公书的老人,在别后十三年张良随高祖经过济北时,果然见到了 毂城山下的黄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与黄石一起安葬。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 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人赠书的故事,也够神奇了。 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能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 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 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 留侯也可以这样说。(乙)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兵书的传说,这件事太怪诞不经了;那又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