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92770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并序)》课堂实录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的精神寄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农人告余以 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农人依次来开荒,有的还帮他种地;“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他笑着向农人道谢;“平畴 交远风,良苗亦怀新”,一个热爱生命的人才会发现这风中 的美丽田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一语天然万古新, 豪华落尽见真淳”,能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 样清新、自然,心声流淌的诗句的,只有心灵敏感、向往 自然之美的陶渊明了!生:老师,我明白了。注释是不全面的,只看到了 表面现象“载欣载奔”,没有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更没了解 他精神的困境。师:你理解得很正确。正因为有了伟大的人物,才会 有伟大的作品。归去来兮辞并序犹如

2、天籁之音,呈现 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音节谐美,我们不禁陶 醉其中。我们应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良知为中国士 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 了平淡自然的艺术境地。师:带着对陶老先生深刻而细腻的理解,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布置作业):1.背诵归去来兮辞并序。2.简述 你所认识的陶渊明,写在周记本上。【点评】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新课程在理念和价值目标上 都进行了重构,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的研 究也因此呈现出新的态势,要求明确教师角色、职责,并 在观念、素质等各个层面作出调适。有专家认为:“从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分析,教

3、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 者;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从教学 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 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同事共同发 展的个体;从教学的实施过程来看,教师应该成为反思性 实践者;从职业专业化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教育教学 的临床专家;从学校民主管理的角度看,教师应该成为学 校和班级民主管理的参与者。”这些理论无疑是正确的。但 在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不少人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精华, 仅将教师定位为“参与者” “主持人”“调控者” “裁判”。 似乎是教师离课堂越远越好,让学生占

4、领课堂更好。要想解决这一问题,贯彻“双主体”的教学理念,采 用“双主体”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良策。本堂课中,杨老师率领学生对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寻 找精神家园过程的探求,就是“双主体”理念的体现。教师引领学生对文章注释提出质疑,对学生研究性学 习的思维是个很好的培养。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透过 现象,探究本质,超越教材,直达人物心灵深处。这对学 生未来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课继承与创新并举,实实在在,不求标新立异,只 求收到实效。琅琅的读书声贯穿课堂始终,基础知识得到 有效落实。另外,教师还有针对性地扩充知识含量,一篇 课文,带出三首诗、一段文。这样,久而久之,积土成山,学生功底焉能不厚?作

5、 业则体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最后,若说有点不足,那就是本课缺乏一条清晰的线 索。本课层次很分明:对课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的落实; 对辞官归隐原因的深究;对注释的质疑及解析,进而探究 陶渊明在人生道路上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三者有点缺乏 内在联系。我想,如果把“对注释的质疑”作为线索, 开篇用它设置悬念,引出课文的基本理解,再用它引出后 两个问题,最后水到渠成,是不是更好?师:直译得流畅。请同学们找出序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生:“生生所资”,第一个“生”是动词“维持”,第二 个“生”是名词“生活”。生:“求之靡途”,“靡”读“mi”,“没有” 的意思。生:“心惮远役”,“远。形容词活用为状语“到远

6、 方”;“役”,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官”。师:大家找了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现象,序中有特殊 句式吗?生:“遂见用于小邑”是“见于”表示的被动句。生:“皆口腹自役”是宾语前置句。师:现代汉语的语序是“皆口腹役自”。师:很好。谁能描述辞的大意?生: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 师:好,语言生动流畅,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继续努力!师:辞中有哪些重点文言现象?生:文中“以”有很多用法,请老师帮助分类,好吗?师:好,文中含“以”的句子很多,我选典型的句子 讲解。(1)云无心以出岫;(2)木欣欣以向荣;(3)乐琴书以消忧;(4)聊乘化以归尽;(5)请息交以绝游;(6)问征夫以前路;(7)农人告余以春

7、及;(8)眄庭柯以怡颜。其中(1) (2)中“以”是连词,表修饰;(3) (4) (8)中“以”是连词,表目的;(5)中“以”是连词,表并列;(6) (7)中“以”是介词“把师:文中还有两个介宾短语后置句:“问征夫以前路” “农人告余以春及”;两个宾语前置句:复驾言兮焉求 “乐夫天命复奚疑”。师:大家细细品读课文,在序中找出陶渊明做官和辞 官的原因。生:做官原因是“余家贫”。生:“亲故多劝”,还有为了 “公田之利”。生:要公田为了 “足以为酒二师:其实,这些原因都是个人生活的原因,或者就是 经济原因。除了这些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请看补充资料, 同学们能否找出陶渊明做官的另一原因?拟古九首(

8、其八)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此土难再得,吾行欲何求!杂诗十二首(其五)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师:请大家朗读这两首诗。(学生齐读。)师:我们共同简析这两首诗。首先看拟古九首(其 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生:读这首诗,老是有一个“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壮 土形象在脑海里浮现,这位壮士像李白行路难(其一) 诗中那位离开坐席、拔出宝剑

9、、举目四顾、心绪茫然的侠 土。师:是的,诗人年少时身体强壮,精神刚烈,持剑独 自离乡出游,追求伯牙那样的高洁品格,仰慕庄子的自由、也道应。师:杂诗十二首(其五)作者通过昔今对比,表达 了什么情感?生:这首诗写了诗人少壮时之欣悦,中晚年之忧虑时 光易逝。师:“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还有珍惜寸阴之警 惧啊!师:“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 翩思远翥”,诗人年少之时猛志所向,超越四海,有如大鹏 展翅,志在高飞远举。生:老师,我知道了。陶渊明做官的另一原因是为了 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师:是的,“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的经世纬国 的政治抱负正是诗人出仕的根本原因。师:序重在叙述,辞

10、重在抒怀,序和辞有矛盾之处, 请大家寻找并陈说理由。生:序,“乙巳岁十一月也”;辞,“农人告余以春 及”。时间矛盾。生:序中说“瓶无储粟”,辞却说“有酒盈樽”。经济 状况矛盾。生:序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辞中“悦亲戚之情话”。人情矛盾。师:对,亲戚的话真是情话吗?真的让作者悦吗?序 给了我们答案,质性自然的陶渊明对黑暗官场厌倦到了极 点,此时亲戚的劝告并不能让诗人愉悦。师:序和辞的矛盾,恰恰印证了归去来兮辞并序 作于“归去”之前,正像钱钟书先生说的,是“将而犹未 之词”,文中所写为“心先历历想而如身正一一经”的想象 之辞。这一说法有道理,看文中“田园将芜” “农人告余 以春及”等语,皆表明辞

11、赋是“将而犹未之词”。陶渊明在 文中所写可理解成是为自己辞官归田蓄势。师:文章注释“这篇赋就是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 喜之情的自然流露,你赞同吗?生:赞同,有诗为证:“载欣载奔” “有酒盈樽” “眄 庭柯以怡颜”。生:不同意,以上诗句都是诗人的想象之辞,诗人在 “辞”中流露的是“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的惆怅。师:第1段自责自悔,有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第2、3段,自安自乐,有喜悦之情,也有自得之意;第4 段乐天安命,有达观悠然之情,其中“感吾生之行休”“胡 为乎遑遑欲何之”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等 句表明诗人归隐田园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诗人始终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师:请看老师补充

12、的材料,看看现实生活中陶渊明的生活处境,进一步理解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作者的情感。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与子俨等疏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 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4彳免辞世,使汝 等幼而饥寒。余尝感孺仲贤妻之言,败絮自拥,何惭儿子。 此既一事矣。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 内愧。师:请大家朗读以上诗文。(学生齐读。)师:责子,陶渊明为什么要责备他的五个儿子?生:五个儿子在学业上都不长进,大儿阿舒十六岁

13、了,特别懒惰。生:二儿十五岁了,而不爱文术。雍端十三岁,分不 清六与七。九岁的通子只知道寻梨子吃。师:既如此,陶老只有听天由命,借酒消愁了。师:与子俨等疏中“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是 为何意啊?师:这里有两个典故。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 官回乡,于院中辟三径,唯与求仲、羊仲来往。“但恨邻靡 二仲”是指“我只是遗憾邻居中没有求仲、羊仲那样的高 士 “室无莱妇”是说“家里没有老莱子妻子那样的老婆 说明陶渊明对他的妻子有所不满。刘向列女传记载,楚国人老莱子不愿意出去做官, 隐居在蒙山之南。楚王想让他出去主持楚国的政局,老莱 子的妻子跟他说:“我听说,可以给你提供酒肉的人,也是 可以鞭打你的人;

14、可以给你官做的人,也是对你施加铁制 刑具的人。先生倘若吃了人家的酒肉,领了人家的官俸, 这些都是受制于人的事情。生在乱世而受制于人,能够幸 免于难吗? ”老莱子听后,深表赞同,于是便带着妻子跑 到江南某地隐居去了。可见,陶渊明所不满意于自己妻子 者,乃是她未能对自己的弃官归隐表示充分理解。师:一诗一文可品出陶渊明现实生活中的苦闷与无奈。师: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你对诗人又有了怎样深刻 的认识?生:时局的黑暗,生活的拮据,妻子亲戚的不理解, 儿子们的不肖,都让诗人苦闷痛苦,他只有借酒消忧,寄 情山水了。师:是这样的。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在 出仕与归隐之间不断徘徊,陶渊明的仕隐生涯就是这种对 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不懈追求。仕,侧重于社会价 值的追求;隐,归源于个体内在的意愿。这个过程体现出 陶渊明真实的生存状态,在那样的社会中,诗人一直在用 心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生:老师,我有疑问。社会价值一定大于个体价值, 像陶渊明这样正直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不选择执著追求, 而最终选择归隐呢?师:是的。他骨子里有无尽的悲凉,他未尝不想改变 那个黑暗的时代,但他做不到,他看穿了世事,看懂了生 命,随后折身而返,过他的理想生活。“归去来兮”,从此不跟世俗较劲,走出精神的困境, 穿越光阴的缝隙,投向造化的趣味,其间蕴涵着中国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