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解密】21诗歌鉴赏类答题模式(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原卷+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解密】21诗歌鉴赏类答题模式(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原卷+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1诗歌文本阅读(鉴赏类试题)A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蒲类津骆宾王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注】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B.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2、。C.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D.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2 .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在这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A. “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 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 “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 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
3、寂悲苦。C. “蚊绡掩泪”句,用“鲸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 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闭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 含寂寞的悲凉。(2)词的前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6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 竞渡黄裳红旗高举,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 1 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
4、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土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寓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 字句句,触目成愁。C.黄裳词上片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 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D.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 来有身临其境之感。(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6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醉中感怀陆 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鸩行旧,
5、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注鹦行:喻指朝官的行列。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 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8 .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 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 “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 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 意思相同。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 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2)
6、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少章:秦靓,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 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 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 实中却一无
7、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 内心之苦。(2)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关山月李明月出天山, 长风几万里, 汉下白登道由来征战地, 戍客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 注关山月:乐府横吹曲白苍茫云海间。吹度玉门关。胡窥青海湾。不见有人还。思归多苦颜。叹息未应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匈奴曾围困 刘邦于此。(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土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 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
8、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B.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 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 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归”对举,“望边色”与“当此 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 出的代价。(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9分)初夏江村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
9、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 高启(1336 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 回到青丘乡间隐居时。纬车:缄车,抽茧出丝的工具。(1)下面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 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表现出动物的生气 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 与听觉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这首诗一、二句交代行踪,写诗人穿着轻便的衣服,拖着轻软的鞋, 步行于江村,暗示了农村
10、生活一定是别有一番景象。五、六句写农家劳 动的生动画面。D. “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 舟自横”的诗意。(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分)21诗歌文本阅读(鉴赏类试题)A基础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蒲类津 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或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注】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 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1、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 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B.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 情于景,情境交融。C.“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 凄、肃杀气氛。D.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 声势浩大。2.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 的分析。【答案】1. D2.直抒胸臆。开头两句写因战事不顺,产生的愁苦情怀,不仅是思归念家的情愫,更是 对国家边
12、塞境况的忧虑。比兴手法。三四两句,既是写景状物,又以此比兴。写山路条条,通往京城,和黄河源头 水流千里,最终流向中国腹地,表明征人们始终心系国家的忠诚。借景抒情。五至八句,写边境战场凄寒肃杀的景色和烽烟直逼戍楼的紧急场景,表达了边 关将士们严阵以待、奋起迎战的决心。用典。最后四句,借班超在西域克敌制胜立下功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崇尚勇武、建功立 业的渴望;借李陵战败投敌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鼓励和宁死不屈的气概,同时 也对郭待封这类人的讽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错误,这两句写行军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的浩大声势。 故选D。
13、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起首两句“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 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这里的“愁”直接抒发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思亲念友恋乡, 更主要是战争的发展形势无法令人乐观。敏感而富有侠气的诗人,不能不为国家和民族而担 忧哀愁。接着三四两句“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并不完全是状物写景,而兼有比兴之意,内涵极其 丰富复杂。自南来的山路还条条连着中原土地,通往京城。而离家万里的征人,眼望着归路 不能归,却还要像北去的流水一样不断向前开拔;另一方面黄河源头的水流千里,据说还潜 行地下,但终归流向了中国的
14、腹地。征人们的心也如同这流水一般,不论奔赴哪里,始终系 念着祖国家园,这是天性使然。这是使用比兴手法。然后看五到八句,“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 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这里利用细节描写给人身临其境 之感。行军的路上,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这里没有直接写人的活动,但千 军万马已跃然纸上。传递战报的烽烟直逼戍楼,一个上字,战火之紧急不言而喻。这两句 借景抒情,描绘出蒲类津宿营的真实状况,抒发边关将士的决心。最后四句,“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写交战前夜诗人的情感。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 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诗人
15、渴望能出现班超式的英勇人物,克敌制胜,赢得功名利禄。结 尾”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是借汉李陵战败投敌之事表示宁死不屈的气概。按旧唐书 薛仁贵传记载,将军郭待封尝为都城镇守,但为耻居薛仁贵之下,不听从薛仁贵指挥,以 致贻误战机,一败涂地。这首诗也有影射此事之意。这是用典抒情。在这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
16、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鞋。秋日送别骆宾王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注】事见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 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 围之中。B.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C. “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 的态度。D.诗歌对仗工整
17、,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 耐人咀嚼。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3 . C4 .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的惆怅;年华逝去、处境困顿的悲慨。【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的态度”错误。“当歌应破涕”中,“应”为“应该”之意,结合后 句“哀命返穷愁”分析,诗人虽然认为对酒当歌之时应该不再悲伤,但是由于自己处境困顿, 怎么也无法摆脱这种愁绪。故选C。4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是骆宾王闲居齐鲁后期所作,诗人寄迹他乡,生活艰难,再加上在这萧瑟的秋季与友人 分离,怎能不
18、心生伤痛呢?诗人用“伤年发”抒发年华老去的忧伤;“相看惜去留、别时留恋 万分,不忍离别,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哀命返穷愁”中的“穷”,点明处境困顿, 结合背景可知诗人抒发了处境困顿的悲慨;“别后能相忆”则抒发了对友人的不舍与自己内心 的悲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注】此诗作于诗人出塞第二年。漂梗:即泛梗,指生活动荡不定。典出战国策赵 策。瓜:指瓜时,即瓜熟之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后代称任取期满,等待移交之 时为
19、瓜时。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应该写于作者离开京城前往边塞登上天山、对京城有所思之时。 B.首联用“忽”写出到达山顶时,见开阔之景而惊异、喜悦、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C.第三联写诗人行军途中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长期艰辛行军衣带变得松弛。D.尾联诗人觉得生活令人伤感,夜闻胡笳之时悲哀之情难抑,泪水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流。6 .典故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可能比原有内涵更丰富,请结合第五联简要分析。5 . C6 .漂梗指生活动荡不定,诗人借此写出其边塞生活的漂泊不定以及内心的不安。瓜时 指移交职务之时,诗人借此透露出自己渴盼任职期满、赶快踏上归
20、程的急切。【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长期艰辛行军”不全面,应为“长期艰辛行军和忧虑”。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 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故选C。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运用典故表达情感的鉴赏能力。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 归的日子还长着呢。其中“漂梗,典出战国策赵策,指生活动荡不定。诗人此处用典不仅写出自己因从军西 域而过着漂泊不定的军旅生活,而且包含内心的不安,一个“徒”字表达出诗人的无奈。“瓜” 指瓜
21、时,即瓜熟之时。典出左传庄公八年;后代称任取期满,等待移交之时为瓜时。“归 期”写出诗人对回家的渴望;“未及瓜”颇有等不及瓜熟移交职务之意,此处用典表达了诗人 渴望任职期满、赶快踏上归程的急切。此句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度天山有怀京邑与各宾王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寒,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注上苑,上林苑,汉代官苑名,此处指唐代皇宫。瓜,瓜时,瓜熟之时,出自左传庄 公八年,借指任职期满。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22、.三、四句想象丰富。眼前之景让诗人想起了京城美景,紧扣了第二句中的“想物华工8 .五、六句写行军途中,诗人感慨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 C.七、八句描写了塞外悲壮、凄凉的景象,形象地回答了五、六句中的“叹”“怜”二字。D.九、十句巧妙用典,诗人写人在旅途,漂泊不定,想到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很长。 8.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和所蕴含的情感。【答案】7. B8.含意: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情感: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生活漂泊 不定,不知归期是何时,抒发了
23、诗人的伤感之情。【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诗人叹息衣带都跟着自己遭罪”错误,应是“诗人因为叹息、忧虑,衣带都变得松弛了”。 故选B。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理解“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的含意;然后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宁 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所蕴含的情感;最后概括,分点作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 禁不住潸然泪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 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
24、远。 情感:“依然想物华”意为: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诗人经由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 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 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由以上内容可概括出:边地环境艰苦、凄凉,行军旅途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 日子还长着呢。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 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据此概括出:生活漂泊不定,不知归期 是何时
25、,抒发了诗人的伤感之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 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 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 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 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
26、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 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 形象中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己没,今日水犹寒。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鞋。秋日送别骆宾王寂寥心事晚,摇落岁时秋。共此伤年发,相看惜去留。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别后能相忆,东陵有故侯。【注】事见史记萧相
27、国世家:“召平者,故秦求陵侯。秦破,为布农,贫,种瓜于长 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实写秋天的寥落,点染了离愁别绪,使全诗笼罩在伤感的氛 围之中。B.第三、四句用“伤,字和“惜”字直接抒发诗人的离愁别绪,同时感慨年华老去,青春不再。C. “破涕”表明诗人送别友人,虽然心中充满不舍,满怀悲戚,但仍然告诫自己要保持乐观 的态度。D.诗歌对仗工整,语句平淡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把离别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沉, 耐人咀嚼。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晚度天山有怀京邑骆宾王忽上天
28、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 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10.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9. A10. (1)通过咏怀荆轲,表达了作者对慷慨赴义的荆轲的崇敬仰慕之情。(2)通过荆轲与自己的对比,表达不满现实的愤慨之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3)借荆轲古事与友人壮别,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期许与互勉之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壮士”一词,此处是特指
29、,指的是本诗写作的对 象荆轲。故选Ao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两句诗,写易水送别的典故,易水送别友人的壮烈场景, 展示出了诗人对荆轲慷慨赴义的敬仰之情,也侧面写出了荆轲勇猛的英雄形象。其次,“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中,通过英雄已逝与易水仍寒进行对比,写出了诗 人对英雄已逝的感慨;而现实中,结合诗后的注释“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 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等内容,可知,诗人自己佗像失志,身受迫害,通过与荆轲的对比,抒写对现实不满以及想 如英雄一般为李唐王朝效力而无处施展
30、的愤懑与苦闷之情。最后,这首诗的题目是于易水送人,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以易水送别的典故,来表达 对友人的勉励之情。B强化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鹅湖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南宋淳熙二年(11 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 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 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哲学辩论。泰华:指泰山和华山。岑: 高山。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
31、“墟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 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土成 III ,积水成渊”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 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 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2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清晰地表现出二人在哲学上的基本 分歧点。本诗中谈到了哪些“为学之方”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
32、,徒染六街尘!【注】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土。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 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松人把松树送到长安卖与那些住在翠楼中的富贵人家,这样的 行为不合时宜。B.颔联“寒涧”写出了松树长于深山大谷中,生长环境恶劣,为下 联“瘦叶几经雪”作铺垫。C.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仍是长安城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D.本诗写法上多用对比。比如“寒涧” “翠楼”的环境对比,“松” 与“桃李”的际遇对比。4.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 . 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语言平易” “风格
33、清新”“浓郁的思辨色彩”错误。比如诗中“涓流积至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蕴含深刻的道理,语言并不平易;浓郁的思辨色彩 更无体现,诗中主要强调诗人自己的心学。2 .“为学之方”首需养心神和尊德性,明确自己的本心。“斯人千 古不磨心” “先须辩古今”均强调本心的重要性。“为学之方”重 在积累,步步累积成就辉煌。“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累积,方能成就辉煌 的事业。“为学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易简工夫 终久大”,可知易简质朴直达本心的为学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业。【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诗中尾联谈自下升 高、辨真伪的
34、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 地上。故“为学之方”首需养心神和尊德性,明确自己的本心。诗 中颔联“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涓涓的细流积累到沧 溟水,拳头大的石头堆成泰华岑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故“为学之方” 重在积累,步步累积成就辉煌。诗中“易简工夫终久大”简单质朴 的学说终将是永恒的大事业,故“为学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处直接 体悟理。3 . 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 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C项,“桃李虽然沾染了长安城 的尘土,但难掩妖艳妩媚”错误。沾染“六街尘”的是松树,注意“徒” 意为“白白地”。卖松人似乎是认识到松
35、树的美的价值了,可惜他不 懂得这个社会,结果只能使寒涧青松徒为六街尘染而已。4 .(1 )木诗“婉”体现在巧用比喻手法。用“松树”喻有德有才之人, 用“翠楼人”喻朝廷掌权之人,用“桃李”喻趋时媚俗无德之人。言 在此而意在彼,用语委婉。(2 )本诗的“讽”体现在诗人对权贵不识 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社会现实的讽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诗语言婉中带讽,请结合全诗进行赏 析”,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婉” “讽”。诗人慨叹的是长安只能 够欣赏妖艳的桃李,松树的价值当然不被认识,但是卖松人不卖春花, 只卖青松,似乎是认识到松树的美好价
36、值了,可惜他不懂得这个社会。 无怪乎所得的结果,只能是寒涧青松徒为六街染尘而已。用意很微婉。 诗人所讽喻的是:一切像松树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长安来 谋求出路,他们绝不会得到这个朝廷掌权的人的重视,因为他们所需 耍的是像桃李一样趋时媚俗的人。这首诗对当时的社会是讽刺,对卖 松树的人是晓谕,是劝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求名利的心情。诗歌形象题专练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赠蜀府将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寒草愁。今日逢君倍惆怅,注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
37、当的一项是(3分)()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 世事变迁。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 家的气节。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 武艺精湛。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 闲置冷落的处境。(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 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 “吴钩” 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6分)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9分)虞美人秦 观J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濠回,可惜一
38、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入肠。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 ”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 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B. “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 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 “只怕” 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 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2 2) “
39、乱山深处水深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 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画堂春张 先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槐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注霁山:雨后山色。画横:有画饰的船桨。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翠阴:指绿荷的阴凉。(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一、二句的描写既有近景和静景,也有远景和动景;三、四句的描 写从下到上,又从上到下写出了景色的优美。B.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呈现一派安宁祥和的自
40、然景观。下 阕转景入人,描写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 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C. “人影鉴中移”,写出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 里移动。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现。D. “小荷障面避斜晖”,生动形象地写出荷花高高挺立的情形,以至 于遮住了人的视线,为人挡住阳光,带来绿荷的阴凉。(2)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现 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6分)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
41、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注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 光如水精,削玉如泥。“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 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 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 锻炼多年精工铸造而成。它程亮如雪寒光凛然,
42、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 叹奇绝。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 上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 色龟鳞。C.本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 无战争,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 外钟情。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不遇的感慨,吐露愤 懑不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 才之意。(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6分)5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题目。(9分)鹊踏枝冯延巳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43、。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 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及绡掩 泪思量遍。(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昨夜笙歌”两句,正面叙写人事,与前三句景象所表现的意境呼 应: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B. “楼上”是宴会之所,因人去楼空,则有高寒之意;“过尽征鸿” 写人如征鸿离散。在春山四面之凄寒与暮烟冥漠中,足见词人内心的孤 寂悲苦。C. “鳏绡掩泪”句,用“鲸人泣珠”的典故,一写拭泪巾帕之珍美, 二则用泣泪之人所织之绡巾来拭泪,愈见泣泪之悲苦。D.这首鹊踏枝深美闵约,看似在写闺阁之情,伤春怨别,实则满 含寂寞的悲凉。(2)词的前
44、三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6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1)(2)题。(9分)减字木兰花秦 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 竞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注 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黄裳(1044 1 130),字勉仲, 延平(今福建南平)人。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土第一。(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寓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 恰如人的
45、回肠百转。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 字句句,触目成愁。C.黄裳词上片写竞渡,“飞出”写群舟竞发、急划而来的实况,反映 了参观者的真实感受。D.黄裳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场景,读 来有身临其境之感。(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两首词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6分)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醉中感怀陆 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鸩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注鹏行:喻指朝官的行列。檀槽:指乐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46、)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 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8 .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颔联怀旧伤今,抚今 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C. “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与白 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 意思相同。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少章:秦觐,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1)下列对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