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榆”等4个生字,会写“孙”等6个汉字,会默写古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 句的意思;能借助注释、课文插图,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3 .读山居秋暝,体会山中秋景的美丽,以及诗人寄情山水田园,怡然自 得的生活情趣;读枫桥夜泊,体会诗人借景情声色,表达羁旅之思、家国之 忧的情感;体会长相思的语言淳朴,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教学时间:2-3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1 .读准古诗的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 .查阅诗人资料,做诗人卡片。(表1)诗人朝代代表诗篇名句推荐
2、创作背景3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画不理解的字词和诗句。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1 .分类学习字词:(1)读准易错的字词:秋暝 浣女 那畔 榆关风一更雪一更聒碎(2)辨析多音字读音:风一更 更加(3)结合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词语:秋暝浣女春芳王孙夜泊 姑苏城寒山寺 长相思 榆关那畔聒碎故园千帐灯 风一更(4)指导书写:“榆”,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木”要写的窄,右面的 “俞”要写的舒展;“畔”,左边的“田”要写在上下居中位置,和左边“半 的第二横放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左右宽度大致相等。2 .朗读展示:(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重点注意断句)。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
3、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羞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孑卜/自/可/留。枫桥夜泊月落乌唏/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国/无此声。(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配乐读。任务三:整体感知,发现异同1 .诵读三首古诗,发现异同(表2)。诗题相同点不同点 一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2 .独立完成,分享交流。发现1:三位诗人都选取典型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发现2:三首诗都是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描写抒发情感;发现3:诗词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
4、面意境深远;发现4:诗人借助景色想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发现5:任务四:想象画面,欣赏美景1 .自由读诗,结合课本的插图,说一说透过诗句看到的景象。2 .走进山居秋暝,感受诗意。(1)大屏幕出示:山居秋暝全诗,以及重点词语的注释。暝(m I ng):日落,天色将晚。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d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实亦自指。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之意
5、,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古诗的意思。(3)引导学生思考“空山”是什么样的山?想象月下青松、石上清泉、茂密翠竹、亭亭莲叶的画面,感受“空山”的 美丽。(4)思考并交流:诗人为什么先写竹喧、莲动,后写浣女、渔舟呢?你感 受诗人笔下的“空山”前后有什么变化呢?引导学生理解:在这“空山”中,生活的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这自 由自在的生活图景写出了,诗人对安静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分享交流。可以选用句式:通过抓住关键词“ “ ”,我仿佛看了一幅 的画面,真是。通过抓住关键词“新雨” “晚来” “明月” “清泉” “竹喧” “莲动” “春 芳歌”“自可留”,我仿佛看到雨后
6、秋日的黄昏中,照在松间的明月,流过山石 的泉水,竹林里嬉笑归来的浣女,以及渔船穿过荷塘的画面,真是惬意、舒适的 秋日黄昏。3 .走进枫桥夜泊,感受诗意。(1)大屏幕出示:山居秋暝全诗,以及重点词语的注释。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霜,不 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江枫:江边枫树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 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除夕才半夜敲钟。(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古诗的意思。(3)引导学生体会“月落”“江枫
7、”“渔火”,月亮西落,江边的枫树影 影绰绰,江边还有点点篝火(渔火)这些意象所描绘的江边夜景。(4)思考并交流:从诗句中感受到什么?诗人此时的感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体会张继在诗句的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孤寂忧愁,无法入睡。分享交流。通过抓住关键词我仿佛看了一幅的画面,真是。通过抓住关键词“月落” “乌啼” “霜满天” “江枫” “渔火” “对愁眠” “夜半钟声” “客船”,我仿佛看到诗人在半夜到达寒山寺附近的枫桥渡口,面 对孤寂、冷清的郊外渡口,勾起自己痛苦失意的画面。4 .读长相思,体会诗意(1)大屏幕出示:长相思全诗,以及重点词语的注释。长相思:词牌名,又名“吴山青”“山渐青” “相思令” “
8、长思仙” “越山青” 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一叠韵。程:道路、路程。榆(y u )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千帐言军营之多。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聒(gu。):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古诗的意思。(3)引导学生体会“山” “水” “风” “雨” “千帐灯” “故园”,中描 写的将士们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中,跋山涉水,艰难行进,前往边关的景象。(4)分享交流。通过抓住关键词“,我仿佛看了一幅的画面,真是通过抓住
9、关键词“山一程” “水一程” “风一更” “雪一更” “夜深” “千 帐灯” “乡心” “故园”,我仿佛看到词人和出征的将士们,在艰难的军旅路途 中,风雨无阻,艰难前行的景象。5 .归纳小结。通过三首诗,我们领略了山居秋暝描绘的清新秀丽的像山 水画一样的山中黄昏美景,走进了枫桥夜泊中的枫桥夜景,让我们感受到诗 人的孤寂,跟着纳兰性德,走进长相思,让我们感受到行军途中的艰苦和战 士们对家乡的思念。6 .再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不同景的不同韵味。任务五:景语皆情语7 .三首诗,三处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是尽不相同。再读诗,走进诗人的内 心,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感。8 .小组内交流分享。9 .学会抓住诗中
10、的关键词,联系诗歌创作背景体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0 明晰三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学会运用”描绘了景(特点),表现 了诗人情。”句式来表达。示例1:山居秋暝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和谐完 美的秋日黄昏景,表现了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特点,表达了 诗人王维对美丽秋日黄昏的赞美,以及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喜爱。示例2: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看起来是 写景,实际上是抒情。诗人看到落月,听到乌鸦的啼叫,望着满天的寒霜,不由 的勾起了自己身处他乡,孤寂无眠的愁绪。示例3:长相思中,词人借对行军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以及将士们夜深难 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以及将士们对于
11、家乡的思念。11 同桌之间练习表达。12 配乐有感情朗读、背诵。任务六:读古诗,发现表达特点。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怅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 .在朗读中感受长相思的词牌特点和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发现1:词牌上长相思的格律特点,以及它的韵脚特点。发现2:品析“山一程” “水一程”所描绘出的行军路途遥远,“夜深千 帐灯”,体会驻扎环境的空旷,上片写景,为下片抒情做铺垫。发现3:词人通过“风一更,雪一更”表现羁旅生活的艰苦,通过“聒碎 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2 .学法迁移,自主学习。板书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寒山寺 钟声赞美喜爱 计:孤寂忧愁长相思山水榆关夜深 风雨乡心故园思乡作业设计:大胆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将诗中描绘的情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