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表格式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1.地球的表面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1 ,地球的表面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 及要求10. 2水循环10.3岩石和土壤。56年级 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教学目标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地形图,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 的,也是不断变化的。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不同地形的特征,并预测不
2、同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探究实践观察地形特征,尝试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地形的模型。态度责任通过对地形的逐步了解,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特征。教学难点观察各种地形地貌的图片,预测形成不同地形地貌的原因。教师: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教学准备学生:1 .每组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尺子、小刀、垫板、擀面杖;2.内部结构的相关资料;3.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
3、,我们将要一起 认识地球。2.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 一、聚焦地球 的内部结 构(预设 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谈话: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特点,地球 表面的这些特点和地球构造有关吗?2 .展示“火山口”图片。提问:看到火山口图片,你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什么想法 吗?3 .提问:地球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结构(板书)。火山口的图片能让学生感受 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我们看 到的地球表面是不一样的,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 结构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整体认识 地球的结材料准备: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
4、、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 色)、尺子、小刀、垫板、擀面杖1.认识地球结构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的4个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球 结构建立整体认识。同时, 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充分准 备。构(预设 谈话:一起来看一看地球内部的结构吧。30分钟)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预设: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2. 了解地壳组成(1)提问:地球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 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 你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几大类吗?(2)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壳的组
5、成”部分。(3)交流: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 么?(4)小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3. 了解地壳的运动(1)提问: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漂浮在满是岩浆的软流 层之上,那么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 的?地壳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2)学生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资料。(3)提问: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哪些现象或证据支持 你的观点?(预设:火山、地震能让我们感受地壳的运动。)(4)出示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提问:你们能解释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吗?(预设: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
6、生弯曲变形。)4. .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1)教师引导:我们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制作一个 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 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提问: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我们还需要 获取哪些信息?(预设: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平均厚度)(2)引导:我们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你有 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3)提示:可将3个数据按照相同比例缩小,比如都缩小 1/213000000,根据缩小后得到的数据制作。(4)学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切开并观察模型的剖面。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 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 容。(1)
7、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小结(预设5分钟)(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 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岩石可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地球 内部的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 受到。后续我们会对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继续进行研究。五、练一 练一、判断题L地球内部是平静的,地球表面也是一成不变的。()2 .地震、火山喷发、水流冲刷都会引起地表的变化。()3,矿物和岩石没有区别,只是岩石的另一种说法。()4 .岩石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短暂的突变过程。()5 .大理石是变质岩()(答案:1. X
8、2. V 3. x 4. X 5. V三、选择题1 .()位于地球内部332900千米之间。A.地壳B.地幔C.地核D.岩浆2 .地球内部圈层中平均厚度最大的是()A.地壳B.地幔 C.地核D.岩浆3,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他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发 现太行山代的山崖中有卵石和海生螺蚌的化石,从而可以推断出这个地带 很早以前可能是()A.高原 B.河流C.海洋D.沙漠4,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不能推断出的是()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C.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D.沉积的石、砂会胶结与压合5,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熟鸡蛋,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A.地壳B.地幔 C.地核D
9、.岩浆 答案:l.B 2.C 3.C 4.D 5. A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 的好习惯。七、板书 设计2.地球的结构/V/ 地-地壳岩石的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地地八、课堂 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 及要求10. 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56年级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 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
10、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教学目标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认识到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科学思维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地震后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探究实践运用观察、模拟实验、阅读资料的方式获取证据,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态度责任保持对地震现象的探究热情,乐于参加模拟实验,具有珍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模拟实验,理解地壳运动会改变地表形态。教学难点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
11、然现象。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学生:1 .每组提供两个塑料小盒(裁成两半)、分层泥土、木片;2.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 认识地球。3.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一、激发 兴趣,揭 示课题 (预设3 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出示地震后的地表照片,提问:这些是发生地震后的场景, 你观察到了什么?2 .提问:你想了解关于地震的哪些知识?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板 书)。通过观察图片,调动学生关 于地震的认知,激发学生
12、学 习兴趣,快速聚焦到本课研 究的问题。二、了解 地震成因 及影响 (预设35分钟)材料准备:两半拼接的小盒、分层泥土、木片、实验记录单(一)了解地震的成因(预设25分钟)1.猜测成因(1)提问:是什么原因让地球表面出现如此大的改变?说明你们的理由O(预设:地球内部运动;地壳运动;岩浆)(2)讲述: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中,地壳与上地幔顶部组成了地球外增强感受“岩层”断裂实 脸,通过掰断木片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发生地震时的震 动及能量的瞬间释放。壳,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不是一个单一的完整的块体,而是由板块构成。全球的板块共分六大板块,这些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3)提问:地球板块是怎样运动的?又
13、会给地球表面带来什么变化?播 放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视频。(4)出示全球地震分布图与全球板块分布图,提问:地震集中分布在什 么位置?(5)整理猜想:关于地震的成因,现在你更认同哪一种猜想?2.模拟实验(1)谈话:板块间的碰撞、分离等运动真的会改变地表,引发地震吗? 让我们通过模拟实脸进行探究。(2)出示实验材料,提问:它们分别可以模拟哪些部分?怎样模拟板块 运动?(预设:两半拼接的小盒模拟地壳中的两个板块;泥土模拟岩层。将小盒 拼接起来,将泥土铺在小盒中,挤压小盒,模拟板块碰撞;拉开小盒模拟 板块分离。)(3)注意事项:观察“地面”的变化;观察“地面”发生变化的位 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14、。(4)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5)学生展示交流实睑中的发现。3.解释成因(1)出示自然界中岩层弯曲、断裂和错动照片。提问:这些岩层有什么 特点?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预设:板块运动会使岩层长期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弯曲变形,当岩层受 到的作用力超过一定程度时甚至发生断裂、错动。)(2)感受“岩层”断裂实验讲述:握住木片两端,慢慢向下弯曲木片,直至木片断裂。观察木片断裂 时的现象,体会双手的感受。学生实脸,汇报交流。(3)提问:地震是怎样发生的?(4)小结:板块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变形,当作用力的强度超过岩石的承 受强度,岩石就会破裂或错开,并迅速释放能量,引起地面的震动,发生 地震。(
15、二)了解地震的作用(预设10分钟)1 .出示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资料,提问:两次大地震给地球表面带来了 哪些改变?这个改变是剧烈的还是缓慢的?2 .小结:强烈的地震会使一个地区的地表发生巨大改变,不仅如此,地震 还会危及生活在这一地区地表上的人们,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三)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1 .播放发生地震的情景视频,提问:如果发生地震,尤其遇到震感强烈的 大地震,我们应该怎样自救互救,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呢?2 .制作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宣传海报。(1)教师介绍制作步骤:确定主题寻找资料筛选资料设计 制作海报。(2)谈话: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更多关于地震发生时自救互救的相关 知识
16、,完成一张宣传海报。三、课堂材料准备:课件交流本课的学习收获,小结,整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地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 巩固认识,通过思考现理认识研究地震成因的活动中,我们用到了哪种学习方法?实地球的板块运动原(预设8 分钟)四、练一练2 .提问: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那又是什么原因引起板块运 动?在模拟实验中,我们是用手拉开、挤压小盒。现实中的地 球板块运动,这双无形之手究竟是什么呢?(预设:地球内部力量)3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 地形地貌。一、判断题1 .发生地震前常伴有一些异常现象。()2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3 .如果地震
17、发生时,自己在室外,应该躲在大树底下。()4 .地震离我们很遥远,没必要进行正确的避震演习。()5 .地震发生时静悄怕的,没有声响。()答案:1, / 2. x 3. x 4. X 5. x四、选择题1 .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A.碰撞B.相互拉张C.吸引D.以上说不都不对2 .发生地震的地点主要是()。A.海洋与陆地交界处 B地壳较厚且坚固处C岩层断裂、错动处 D.以上说法都不对3 .地震会造成()现象因,引导学生了解地震 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 放产生的自然现象,并 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 垫。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L教学课件;2,
18、橡胶篮球、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地形特点记录表、记号笔、地形成因记录单。学生:L每组提供立体中国地形图和立体世界地形图各一张、五种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2.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 认识光。1 .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2 .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 激发兴 趣、聚焦 问题(预 设3分 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橡胶篮球1 .出示一个橡胶篮球提问:(1)这个篮球的表面有什么特点? (2)近距离看看,你 看到的这个篮球的表面是怎么样的?教师小结:我们远看似乎是光滑的,其实它的表
19、面是凹凸不平 的。2 .出示“蔚蓝色地球”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什么?你认为它的表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表面一课。快速聚焦,为后续的探究预 留足够的时间。探索地球(一)初步观察,整体认知 材料准备:立体世界地形图 1.观察立体世界地形图指导学生由整体向局部的顺 序进行观察,逐步形成对地 形特点的认知,并用黏土建A.加速平原地形的形成B.滑坡、山崩、泥石流C减慢平原地形的形成D. 一上说法都不对4地震会让地表瞬间发生巨大变化,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A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B如果在一楼,迅速离开房间并跑到空旷的地方C如果在高楼层或者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桌子
20、或柜子等坚固物体下D.以上说法都不对5,地震大多发生在地球内部结构的哪个圈层?()A.地壳B.地慢C.地核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l.B 2.C 3.B 4. A 5.B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 的好习惯。六、板书 设计3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成因刁地震作用地球内、板块运动/ 1.改变地球表面形态部力量(碰撞、分离)2.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八、课堂 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 及要求10. 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56年级 知道地球内部分
21、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 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知道火山喷发会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也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思维基于证据与逻辑,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分析火山喷发给地形 地貌带来的改变。探究实践能运用观察、模拟实验、查阅资料等
22、方法获取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态度责任对探究火山喷发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积极参加模拟实验,具有基于证据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认识到人 类、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模拟实验获得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教学难点合理设计并开展模拟实验,获取证据,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验证猜想。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视频资料、模拟实验微课;3.班级记录表学生:1.火山喷发的资料;2.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材料: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 酒精灯、护目镜;3.橡皮泥;4.观察记录单。教学
23、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一起 认识地球。4.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一、激发 兴趣、揭 示课题 (预设5 分钟)材料准备: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源1 .火山喷发的视频。提问:你知道刚才视频中呈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你观察到 了哪些现象呢?2 .课件展示长白山天池和叙尔特塞火山岛的图文资料。提问:火山喷发给又会给地表带来了哪些改变?通过火山喷发时的情景给学 生带来视觉的震撼,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续 将模拟实验现象与实际情况 对比,验证火山喷发的成因 做好铺垫。二、
24、火山喷发 的成因材料准备:模拟实验微课、观察记录单1.观察外部表现,猜测火山喷发成因(预设3分钟)(1)提问: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火山喷发的现 象,并且知道火山喷发能够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那你知道火 山喷发的成因吗?你的依据是什么?将教材中原有的模拟实验改 变为微课观察。利用微课, 降低实验难度,帮助学生比 较模拟实验的现象与实际火 山喷发现象,为验证前期对(预设28分钟)于火山喷发的成因寻找证 据。通过设计火山喷发前的 地球内部模型,将学生的思 维外显,通过结合模型再解 释,厘清火山喷发的成因。(预设: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大量气体。) (2)引导研讨:哪些地方的岩层会
25、比较薄弱,存在较多裂隙? (3)引导研讨:板块的分界线与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如此相似, 其中又有什么联系呢?2 .模拟实验,探索火山的形成原因(预设15分钟)(1)引导:火山喷发的成因真的是我们猜测的这样吗?用什么 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2)制定计划提问:我们有以下的材料来进行模拟实验(土豆泥、番茄酱、 罐头盒(或不锈钢小盆)、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请同学 们思考一下,各个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呢?利用这些材料如 何才能更真实地模拟现实中的火山喷发现象?(预设:土豆泥代表火山;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 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将土豆泥装入罐头盒内堆成小山的形 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
26、洞模拟岩石裂缝。向小洞内倒 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 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 象。)(3)观察模拟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4)实验解释提问:你观察到模拟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与实际火山喷发 相符吗?3 .建立模型,解释火山喷发的成因(预设10分钟)(1)讲诉:看来火山喷发真的可能是因为地壳下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伴随大量气泡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出至地 表冷却凝固成山体。那你能利用橡皮泥来制作以前火山喷发前 的地球内部模型吗?可以先在记录单中画模型再进行制作。(2)提问:你能介绍一下你所制作的火山喷发前的地球内部模 型并结合模型,试
27、着再解释一下火山喷发的成因吗?了解火山 喷发的影 响(预设 5分钟)材料准备:火山喷发对人类的影响资料单研讨: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吗?请结合资料单,从有利 和有害两个方面说一说。利用资料单帮助学生更 全面地从利与弊两方面 认识火山喷发所带来的 影响,培养学生提取信 息、归纳整理的能力。四、小结 巩固(预 设2分 钟)L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于火山喷发有哪些新的认 识?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根据模拟实验探究了火山喷发的 成因以及火山喷发给地表带来的改变,还知道了火山喷发会给 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也会给地球带来好处。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 现,巩固知识,为建立 完整的知识框架做好准 备
28、。.五、练一 练一、判断题1 .火山的形成和地球的内部运动有关。()2 .火山喷发对地表的变化没有任何影响。()3 .我国境内没有火山。()4,火山现象只会在陆地上发生,海底是不会有火山现象的。()5.火山岩是很好的建筑材料。()答案:1. V 2. X 3. X 4. X 5. V二、选择题1 .通过庞贝城的毁灭一课描述的火山爆发时的情境,我们 可以推测()A.地球内部有灼热的岩浆,且压力大8 .地球内部是凉的,且压力大C.地球内部是不动的,且压力小D.地球内部全是固态岩石9 .下面属于变质岩的是()A.大理岩B.板岩C.浮石D.火山岩10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A.地壳 B地核C地幔D地表
29、11 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A.地震B.喷泉C.火山D地热12 火山喷发对人有利的是()A.引起火灾B.地震C.有亮光D火山灰可作为肥料答案:1. A 2, A 3.C 4.C 5.D六、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 的好习惯。现象一预测一实验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土豆泥一火山七、板书设计形成裂缝熔岩喷涌形成充满泡沫的火山岩小山番茄酱一岩浆酒精灯加热一地壳深处高温状态八、课堂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5.风的作用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5.风的作用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 及要求10.3岩石与土壤56年级
30、 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 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教学目标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模拟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结合查阅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到风的作用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 貌,知道风对地形地貌的改变是缓慢进行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岩石打磨前后的现象,能推测解释风蚀拱门的形成过程。探究实践模拟风卷起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中,能观察和记录岩石打磨前后的现象
31、,会对“风对地形变化的作用”提出自己的 看法。态度责任通过模拟实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并对风对地形变化的作用保持好奇心和探 究热情。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模拟实验及阅读分析图文资料,探究“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教学难点运用探究结果推测并解释“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风蚀地貌(戈壁、沙漠)照片、雅丹地貌的资料。学生:1.岩石(砂岩)、砂纸、放大镜;2.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
32、我们将要一起 认识地球。5.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O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1 -、 激发兴 趣,揭示 课题(预 设3分 钟)材料准备:课件1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 变地球表面的样貌。除了地震和火山喷发,还有什么因素能改 变地球表面的样貌呢?请看这张照片。2 .出示风蚀拱门图片,提问:这是风蚀拱门,你觉得它是怎么 形成的呢?3 .揭示课题:风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叹大自然鬼斧 神工的同时,充分表达对风 蚀拱门形成过程的看法,帮 助学生形成关于“风的作 用”的初步认知。探索风对材料准备:砂岩、砂纸、放大镜等(一)观点碰撞,研讨整合1.提问:风对地球表面
33、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时, 让学生经历一个预测一观察 结果一给予证据一建构解释表面的地 形及其特 点(预设 30分钟)模的方式进一步内化科学概 念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就通过立体世界地形图看看地球的表面到 底是怎样的。(1)分组观察立体世界地形图提问:在观察立体世界地形图时,可以用哪些方法呢?(预设:用手摸;从侧面观察。)(2)简要交流地球表面的特点提问:通过观察立体世界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2 .教师小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不同的颜色代 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说明地球陆地表面是有 起伏的。3 .聚焦我国地形引导:你能在世界地形图中发现中国的地形特点吗?那
34、么有没 有哪种地形图,能够看清我国的地形呢?(二)细辨凹凸,认识地形材料准备:立体中国地形图、地形特征记录表、实验记录单1.初看中国地形图,学会看地形图的方法(1)出示中国地形图和高度表教师介绍:同学们在观察地形图的时候,可以利用高度表来帮 助你判断、描述高度。(2)分组观察:中国地形的特点(3)简要交流我国地形特点提问:观察了中国地形图后,你有哪些发现?(预设:找到了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有很多高山, 主要在西边。)地球表面2.小组讨论:结合“风蚀拱门”的图片,讨论分析出合理的信 的影响 息。3.小组交流汇报所获取的信息,教师将信息记录在黑板上汇(预设32 =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 思维
35、的连续性。分钟)(预设:风蚀拱门所处环境比较干旱,周围环境有很多的沙 子,风可以吹起沙子;沙子不断磨蚀岩石,其表面往往会留下 水平方向的纹理。)4.总结观点:通过对风蚀拱门周围环境及其本身特点的观察和 分析,知道风蚀拱门主要是由于风卷起沙子后不断吹在岩石上 进行打磨(磨蚀)所形成的。(二)模拟实验,初步探究1 .提问:我们能用模拟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吗?2 .分组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1)提问:选用砂岩代表自然界中的岩石,砂纸模拟什么呢?(预设:砂纸模拟被风吹起的沙子。)追问:怎么模拟风吹起的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呢?(2)讲述:由于风是近水平运动的,所以打磨时应将砂纸放在 砂岩上进行
36、水平方向的摩擦。风的侵蚀作用真的可以改变地球 表面吗?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3)播放微视频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明确实验操作方法。(4)分组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3.交流:(1)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在认识风的磨蚀作用的基础 上,通过资料的补充和研 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风的 搬运和堆积作用,完善“风 的作用”的认知结构。(预设:打磨前岩石表面是凹凸不平的,打磨后岩石表面较光 滑,且出现了水平纹理。砂纸上、桌面上还有脱落的岩石小颗 粒。)(2)这个现象与自然界中的风蚀拱门相比明显吗?说明了什 么?(预设:模拟实验中岩石的变化比较轻微,说明了风力作用比 较缓慢。)(3)结合模拟实验
37、中观察到的现象,说说我们在自然界中观察 到的风蚀拱门是怎么形成的?(预设:干旱地区,当大风卷起的沙子从岩石上刮过时,沙子 会和岩石之间产生摩擦,导致岩石表面被磨蚀碎屑物脱落形成 凹坑,经过长时间的风力侵蚀就形成了风蚀拱门。)(三)补充资料,加深了解1 .出示雅丹地貌的图片,提问:这是雅丹地貌,根据模拟实险 的结果,你能来分析一下它是如何形成的吗?2 .讲述:在风的作用下所改变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我们称 之为风成地貌,除了风蚀拱门和雅丹地貌,世界上还有许多叹 为观止的风成地貌,让我们一起来 欣赏一下。3 .播放风成地貌图片(或视频)。4 .资料阅读: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1)提问:看了
38、戈壁和沙漠的图片,能试着分析风力作用是怎 么改变它们的吗?(2)教师出示戈壁、沙漠的图片及形成过程资料。5.讲述:风成地就可以分为两大类:风蚀型地貌和堆积型地 貌。戈壁、风蚀蘑菇及雅丹地貌属于风蚀型地貌,而沙漠则属 于堆积型地貌。交流对风 的作用的 认识(预 设5分 钟)材料准备:课件1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变化除了地震、 火山喷发的影响,还会受到风的作用。和地震、火山喷发相 比,风的作用引发的变化,在变化速度上有什么不同?(预设:风力作用引发的变化比较缓慢。)2 .提问:谁能梳理一下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预设:风对岩石具有磨蚀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 风可以搬运细小
39、的碎屑物,从而形成戈壁滩。风力减弱时, 风搬运的沙尘会堆积形成沙漠。)3 .小结: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外在力量的表现, 是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很大原因,但还有来自于地球外圈的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自然力量,也在影响着地形地貌的变 化。今天我们学习了风的作用,那么水又是怎样影响着地球表 面的呢?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进一步探究。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 进行回顾、总结,了解 本课学生的学习效益, 然后引出问题“水又是 怎样影响着地球表面的 呢”,激发学生继续观 察和探索的兴趣。四、练一 练一、判断题L只有地球的内部变化会改变地形、地貌。()2 .风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是强烈的。()3 .微风
40、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4,风是柔软的,对地球的表面不产生任何影响。()5.巨大的岩石最终会变成小石头和泥土,是由于风的作用。()答案:1. X 2. X 3. X 4. X 5. X五、选择题1 .风蚀蘑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火山喷发B.风的侵蚀作用C.风的沉积作用D.以上说法都不对2 .关于风对地形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风可以携带沙子,将沙子搬运到远方。8 .大风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形成细小的沙土。C.地震、火山和风对地形的作用都是迅速的。D.以上说法都对。9 .如图所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是()A.水的作用B.风的作用C.阳光的作用D.以上都不是10 在下列地形地
41、貌中,和风的作用无关的是()A.雅丹地貌B.弯曲的岩层C.沙漠D.都不是11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A.沙漠B.戈壁滩C.高原D.都不是 答案:l.B 2.C 3.B 4.B 5. A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 的好习惯。六、板书 设计5.风的作用磨蚀作用,可以改变岩石的形状 模拟实验搬运碎屑物,形成戈壁滩资料补充风力减弱,沙尘堆积形成沙漠观点1 :观点2:观点3:八、课堂 反思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6.水的作用 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课题6.水的作用课时1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学习内容 及要求10.
42、2水循环56年级 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模拟实验和资料阅读,认识到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以及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科学思维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地面流水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探究实践通过模拟实验,结合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形成了多种地形地貌;并能尝试对实验方法改进 优化。态度责任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能尊重事实,积极交流,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
43、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水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O教学难点能对模拟实验结果以及图片资料等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准备教师:1.课件(含介绍实验操作的微视频)。学生:1.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水槽、没有孔的水槽(用于接径流,可以用其他合适的容器代替)、 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彩沙;2.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 认识地球。6.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 距离O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 课状态。.一、呈现 现象,直 观导入(预设3 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44、.出示PPT:雨后的空旷土地、雨后的野草地、千沟万壑的黄土 高原等图片。教师设问:照片上呈现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是凹凸不平的;和原来比都发生改变。)2 .这样的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呢?(预设:下雨会让泥土流失,导致山坡沟壑纵横、地面凹凸不 平。)3 .小结:形成这样的地形和雨水有关系吗?让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一下吧!(出示课题:水的作用)通过多张图片引导学生思 考、推测形成图中地形地貌 可能的原因,从而自然地进 入第一项探索活动。二、实验 探究,感 受侵蚀 (预设25材料准备:混有少量沙石的土、一侧有孔的水槽、没有孔的水 槽、降雨器、水、彩沙、实验记录单1 .提问:你认为雨水是如何让土地变成这样的?2 .小组讨论:比如这样一个小山丘,被雨水冲刷后会有什么变分钟)化?在纸上画一画自己的想法。小山丘(预设:雨水冲刷地面,把泥土带走;雨水会造成山坡滑坡; 雨水会把泥土打散)3 .讲述:这些现象在自然界中经常发生,但是雨水是不是真的 像我们说的那样会影响土地呢?让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来研 究一下。4 .出示实验材料,提问:观察这些材料,小组讨论并思考这些 问题课件出示:(1)这些材料分别模拟大自然中的哪些事物?(2)如何进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