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1.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2428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1.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 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三 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一思潮【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 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

2、位,且佛 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项错误。 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 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土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这里的真理,就是朱熹说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3、两宋时期,

3、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 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 映了两宋时期A.理学的理论化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D.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社会化。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已 经深入到了乡村,材料反映的是理学对普通社会的影响,即反映了两宋时期儒学的社会化, 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理学的社会化而非理学的理论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 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力而非教育的平民化,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的确 体现了理学对宗族的影响,但并非社会

4、的宗族化而是儒学的社会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 除;故本题选D。4、针对“道”,韩愈指出:“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刑、政,其民士、农、 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 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其为教易行也。”他这是主张A.格物致知,加强自身修养B.排斥佛道,遵循伦理纲常C.社会有序,万民乐业安居D.大兴文教,规范社会生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唐代韩愈的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倡导格物致知的是理学,理学是 宋代形成的,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故排除A;材料重点是维系社会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的儒家 伦理道德,而非主张社会有序和安居乐

5、业,也与规范社会生活无关,故排除C、D;韩愈倡导 复兴儒学,继承孔孟道统,遵循伦理纲常,故选B。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 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意可知反映的是程朱理学对古代中国的影响,封建思想文化的主 流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但题干没有体现出程朱理学对君主专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从 题干可知程朱理学对人的活动起到了指导和约束作用,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故可概 为对人实践活动的反

6、作用,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后儒以礼杀人”可知反映的是理学对人 们的束缚的消极的一面,故C项错误;D项与“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 之效”的表述不符,故D项错误。6、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 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 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是强调理学影响到了妇女的日常生活,“贞、孝、节、烈”也均是理学的思想,材料体现 的是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

7、项A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 意,排除;妇女地位不是大幅提高而是很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理学 思想的广泛“影响”而非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诠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 合产品J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清代儒学D.宋代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 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指董仲舒新儒学,同理,佛道尚未传入 与形成,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

8、教和道教思想,是三 者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 与佛道无关,故C项正确。8、宋元之际的理学家许衡曾于途中饥渴难当,遇一棵结满果实的梨树,同伴争相摘食,许 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取食,他却答曰:“非吾之所有,取之不义。”同伴进而劝解道:四周 房倒屋塌,梨主已不复存在。许衡则说:“梨虽无主,难道我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 ”这反映 了()A.理学制约了人的追求B.不容动摇的道德信念C.心学激励人积极上进D,理学家追求孔颜之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许衡心中认 为有梨主人的存在,不经主人同意不吃

9、梨,体现了其道德信念的坚持,D项正确。A和B两 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材料体现的不是心学,而是一种道德信仰,C项排除。9、“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 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最好途径是()A.慎思明辨B.穷理格物C.格物致知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知是心之体,心自 然会知”认为心是万物本源,理在心中,可知这是陆王心学的观点。心学认为寻理不必向外 探求,反省内心、致良知即可明理。所以D项符合题意。10、宋明时期,心学把“理学”发展到“心学”的新阶段,下列哪些是“心学”

10、的内容()“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致良知” “心外无理”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即理也”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 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故答案为A。其他三项回答不全面,排除BCD。11、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 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汉至唐,

11、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 这与宋代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随 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所 以答案选D, ABC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未直接关系。12、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 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A.倡导重德修身B.适应皇权的需要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D.维护纲常名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吕氏春秋孟冬属于先 秦时期文学,当时民

12、营手工业还没有普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祭器只是其中一种产品, 故B项错误;材料中“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以考其诚”说明古代器物制作 讲求质量,故C项正确;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是商周时代,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董家遵据古今图书集成(公元1726年印行)统计的从东周至清前期的节妇、 烈女数量变化表。朝代节妇(守志)人数烈女(殉身)人数东周67秦汉2319两晋南北朝2935隋唐五代3429宋152122元359383明271413688清朝建立至雍正

13、年间94822841据材料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表格的信息量很大,可以找到多种变化趋势:秦以前极少、宋元急剧增加、明清愈 演愈烈、总趋势是不断增加等。作为开放性试题,只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趋势,结合当时的时 代背景,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原因即可。【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本题的回答,首先要对表格数据进行分析,把握从东周至清前期的 节妇、烈女数量变化趋势,特别是变化较大的时期,比如宋元明清。然后再联系当时的时代 背景,比如宋元时期急剧增加,程朱理学在其中应当发挥了重要作用。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 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牢牢

14、束缚着民众,特别是三从四德对女 性的禁锢。还可从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分析原因。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汉朝以后到唐代,儒学比较强调价值、强调人格、强调修养的内在传统中断了, 变成比较注重文献、历史,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以后中断的儒学的内在传统连接起 来。宋明理学是以“天理”为中心观念的综合性的思想文化体系。它是宋代以后历经元、明 到清,占据七百多年历史,在我们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学术形态。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 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 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5、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 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的特点及其出现的背景。综合分析其带来的影 响。【答案】(1)特点:宋明理学致力于复兴儒学的内在传统。背景:佛、道的发展使儒学面临危机;唐代以来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唐末五代以来的 混战割据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影响:宋明理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一度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过好的作用;但随 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理学日益僵化,其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愈益起 着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解析】试题分析:(1)宋明理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宋代的理学就致力于把在汉代 以后中断的儒学的内在传统连接起来”归纳得出;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可以根据所学知识, 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儒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总结归纳得出; 宋明理学带来的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注意题干要求“综合分析其带来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