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伶官传序课后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伶官传序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xi)请其矢(shi) 皆自于人欤(yU)B.伶官(ling) 盛以锦囊(cheng) 誓天断发(fd)C.抑本其成败之迹(yi)仇傩已灭(chou) 乱者四应(ying)D.吾遗恨也(yi)智勇多困于所溺(ni) 泣下沾襟(jin)|d解疗|A项,“矢”应读“shi”。B项,“发”应读“e” o C项,“应”应读“ying”。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吾遗恨也恨:遗憾,后悔。C.抑本
2、其成败之迹抑:或者。举天下之豪杰举:举行。D.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答案|A画B项,原:推其根本。C项,举:所有的。D项,人事:此处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3,下列各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d画D项,所以:用来的。A、B、C三项的“所以”都是“的原因”。4.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B.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
3、C.及凯旋而纳之(于庙)D.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画B项,“负”后省略的应是“锦囊”。二、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傩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4、,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 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 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去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皆背晋以归梁背:背叛。B.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子装。C.君臣相顾,不知所归顾:照顾,扶持。D.忧劳可以兴国兴:使兴盛。*m1c解析|c项,顾:看。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尔其无忘
5、乃父之志A. I独其为文犹可识D (盛以锦囊D.l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I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乃有二十八骑解析|b项,介词,用。A项,副词,表示祈使语气,应当,一定/代词,那。C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对于。D项,代词,你的/副词,仅。7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小序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和“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8 .本文具有明显的针对性,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寓有无穷的感慨,既是史论, 又是针对现实而发的政论。C.本文紧紧抓住一兴一亡的
6、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虽是议论文,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庄宗赐矢,寥寥数语就表现出他愤恨填膺的神态。D.本文意在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I,不要重蹈后唐灭亡的覆辙。函C项,是晋王赐矢。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参考答案|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事呢?(2)祸患常常是从微小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有 溺爱伶人才如此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
7、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 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 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 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 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 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 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 修乃为朋党论
8、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 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 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 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 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 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
9、。居二年,徙扬州、颍州。 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谐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土,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 谥日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9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D.始
10、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画正确标点: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土,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B.馆阁,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 “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统称馆阁。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D.太子太师,
11、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的爵位、官职和谥号,这里是欧阳修去世后朝廷封给他的爵位和官职。丽D项,“太子太师”只是官职,不是爵位,也不是谥号。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斥 退,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土、河北都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 帝还请欧阳修跨越
12、职务给自己进言。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 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IgA国A项,欧阳修写书信指责的是司谏高若讷,而不是范仲淹。12 .请将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其群皆怨怒,谐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参考答案|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学习,(因)家境贫穷,到了用荻草在地上书写学习 的地步。(重点词:“诲” “以” “书”)(2)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而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 后才取消了这次任命。(重点词:“怨怒”
13、“谐”“出”“纳言”)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父亲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学习,(因)家境贫穷,到 了用荻草在地上书写学习的地步。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 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 欧阳修回京返朝,任馆阁校勘。范仲淹议论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解救他,只有司谏高若 讷认为应当贬黜。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 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 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集贤
14、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 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名土,欧阳修最先入选。 欧阳修每次晋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许多方面 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纷纷觉得不利。欧阳修担心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 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 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 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 一国之君,应当屏退小人的
15、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欧阳修论 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 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 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 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 地方。”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 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
16、 用,乃是敌人的福分。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黜,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 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 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 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 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而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 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次任命。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宋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 子少师职务退休。熙宁五年去世,朝廷追封他太子太师官职,谥号“文忠”。
17、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 别号“醉翁”,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三、表达能力提升13 .下面是一则文稿的片段,其中五处在表达上不妥当,请找出并作修改。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而且很多人不知如何健康用眼。人们不应在黑暗中使用手机,否 则能使瞳孔扩散,令眼睛更易受到感染。适度使用眼药水可以保护眼睛,过度使用必然伤害眼睛。 眼部健康并不是由于运气决定的,人们应尽量保护自己的眼睛或视力。参考答案|“而且”改为“然而”或“但是”;“能”改为“会”或“将”:“必然”改为“可能”;“由于”改为“由”:“或”改为“和”。14 .下面是活动策划前期准备阶段的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达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5个字。活动规划激发创意 一拟定初步方案 搜集信息时间地点规模参与者费用预算方案调整与修订管案丕例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然后依据时间、地点、规模、参与者和费用预算等对拟定的初步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调整与修订。画本题主要考查流程图。答题时,注意看清楚题目要求。根据箭头的方向,先根据活动规划,搜集 相关信息,激发创意,拟定初步方案。以此类推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