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2、技能目标:欣赏领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和借景抒情的写法。进一步巩固古诗歌鉴赏 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通过对封建社会 黑暗的感悟,激发学生对当代和谐社会的热爱。重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难点:音乐描写、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教学方法及设计 讲读法教 具 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板书设计:一、导课:上节课我们一起疏通了琵琶行。这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歌行体长篇叙事诗, 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所作。是一首千古名篇。那么它名在何处?有人说,名在设喻巧妙、修辞独特,有人说名在谴
2、词谋篇、独具匠心, 有人说名在一代大文豪用优美的笔调塑造了一位名乐伎的典型形象,也有人说,名在白居易 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能够深入到下层社会,了解群众疾苦等,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我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 仕途坎坷同她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 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妓是较少见的。这首 名篇名在它的写作宗旨不同凡响,诗中通过对一位技艺超群、容貌惊人的琵琶女前后命运的 描写,批判了当时社会重色轻才的不良风气,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被侮辱、被损害的女乐 伎的
3、同情和尊重。又通过对自身沦落的述说,宣泄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不公平待遇 的不满,即“用之拈来,不用弃之且无人问津”,从心底发出了 “人性需要尊重”的呐喊这 节课我们共同来研析此诗琵琶行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长篇叙事诗。叙述了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 遇琵琶女之事。全诗明暗两条线索,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板书)的形象, 一个是白居易(板书)自己的形象。诗人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抒发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思想感情。二、配乐诵读鉴赏(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了词句,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诵读要求,分组跟 着音乐诵读本诗,一二组先读,三四组后读)三、分析鉴赏: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的开头写“
4、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 “邀相见”, 经过“千呼万唤”,歌女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为“天涯 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琵琶女出场后弹奏了什么曲子,效果怎么样呢?)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名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弦 弦”掩抑“声声思”,诉尽了 “平生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 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琵琶女“平生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呢?)通过琵琶女的自诉: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 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
5、、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 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琵琶女这一形象跃然纸上。当作者听到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的述说,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这时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 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板书:青衫泪)(同桌讨论: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在那么一个“枫叶荻花秋瑟瑟”的夜晚,诗人又是怀 着与朋友“醉不成欢惨将别”的心情。大家说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概括、补充)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悲人(板书):正如诗中所说:“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 怨的曲调本已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苦
6、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 怜悯。怜己(板书):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 别,更感孤寂难耐。悲人,怜己,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板书),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 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之泪,也是伤感自己横遭贬谪之泪。一般人读本诗,更多的是对琵琶女命运的同情。当然,琵琶女的命运的确是令人感叹的。 那么,我们能否从琵琶曲调起伏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又能否从这命运 的变迁中领悟背后的社会根源呢?其实,在封建社会,何止是一个琵琶女有这样的遭遇,无数个才女
7、艺伎有几个不被社会 当作玩物?同样,何止一个白居易有这样的境遇,千千万万个知识分子,有几个能够真正得 到尊重和重用,所以才有了 “百无一用是文人”这样的感叹。究其根源,乃男尊女卑的礼教 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所至。这才是全诗的意境和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当然,以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这种对现实社会揭露和批判的意图自然不能直白式地表 现出来,而是通过艺术形式巧妙地得以表现。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我们一起来鉴赏它。四、音乐描写分析讨论: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写,基调是悲凉的。第二次是明写,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一-(四个)第一部分是“前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
8、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 不得志。”沼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 抑郁,基调是凄凉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 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声响,我们很 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 我们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 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技艺超群,容貌惊人, 从哪可以看出来呢?(“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
9、的荣耀与醉酒欢歌构成她 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和自豪,强烈的生活反差自然勾起她对往日生活的回忆, 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畅。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 难忘。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欢乐”。思考:这欢乐、这笑声是发自内心的吗?分析“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一句颇带争议。我认为这正写出了貌美、 技高的琵琶女只是“五陵年少”手中的玩物,他们根本不尊重她,不在乎她,进一步证实了 琵琶女被侮辱、被损害的社会地位。所以说这欢乐、这笑声都是带泪的,迫不得已的,而不 是由衷的喜悦。这就更好地体现了本诗的创作宗旨。可是,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琵琶女“年长色衰”,门庭冷
10、落。迫于生计,只好“嫁作 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肝肠寸断,一起看“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 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J旋律变得“冷涩” “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于是旋 律就进入第三部分“沉思”。“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 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 命运的不平与愤懑。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别离”, 让她时常独守空船。这其中的酸楚只能宣泄到音乐声中,如“银瓶乍破水
11、浆迸,铁骑突出刀 枪鸣二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 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乐曲进入高潮部分 “悲愤二总之,通过四个乐段,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 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心声)正如诗人所说:“我 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二(板书:凄、欢、思、愤)第三次弹奏仍是明写,琵琶女演奏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而诗人更是“泪湿青衫”呢? 分析,小组讨论: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 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
12、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 己的谪居荒僻之地的处境,两人感情共鸣,达到相融,所以泪湿青衫。“青衫泪”补足了 “同 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鲜明地突出了全诗主题。五、小结:(美学价值,现实意义)琵琶女和白居易,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妓,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在 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知音,可见诗人对其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这悲愤的呐喊声蕴含着多少人生哲理呀,这已经成为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阶级的 那些饱经忧患的人们邂逅时的共同心声,这就是抗争命运、呐喊人性(板
13、书)!六、作业布置:体会诗中风物描写的作用,背诵第二段。3、通过语言描写音乐,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及人物形象是本诗一个重要的写作特点。请课下 听一首你喜爱的音乐,并分析体会其音乐描写的特色,试着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你的感受,文 体、字数不限。如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沼阳楼楹联: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河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孺子解吟长恨曲,胡人能诵琵琶篇唐玄宗挽白居易联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 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 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第一曲琵琶声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写出了 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方法:(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第二曲: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第三曲: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