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测评(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的变革(下)测评(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L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 牲畜)为吠亩之勤。国语晋语 材料二 管子日:“今铁官之数(办法)日: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束、一相、 一钱,若其事立;行服连轮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 尔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日井田。 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谷梁传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2、指出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的新现象。并分析材料二中的“铁官”的主 要任务。(6分)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的理解。(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1)新现象:农业生产中牛耕出现,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铁官”的主要任务:引导各行 业的人掌握和使用铁制工具。(2)理解:春秋以前我国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国家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也不向私田征税,因此说“非正也”。(3)实行“初税亩”,国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出现了封建的剥削方式,标志着鲁 国争诸侯国井田财的瓦解。2 .()导学
3、号567640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 禽兽耳。战国策 材料二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 罪死不赦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而丞、监亦欲为利, 则何以相禁?别其势,难其道,故日: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 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私利塞于外,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商君书 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 治。史记根
4、据材料一,概括秦国民风的特点。(5分)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转变民风所采取的措施,并简析秦国民风变化 带来的影响。(10分)思路解析:|第问,根据材料一 “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可知秦民风的 特征:尚武;轻义(重利);缺乏诚信。第(2)问,“措施”从材料二中可以直接概括商鞅采取的主要举 措:刑罚平等,废除贵族特权;采用分权办法,加强官吏职权管理;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视农业,让 农民专心务农。材料三说明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功,其具体影响表现在: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百姓 富足,国家富强;人民勇于为国战斗,军队战斗力增强。参考答案:|特点:尚武(强悍);轻义
5、(重利);缺乏诚信o(2)措施:刑罚平等,废除贵族特权;采用分权办法,加强官吏职权管理;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重 视农业,让农民专心务农。影响:治安稳定,社会和谐;百姓富足,国家富强;人民勇于为国战斗,军队战斗力增强。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 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创立了考核官吏政绩的“考成法”,标准以“安静宜民者” 为上,“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为下。其方法是逐级考核,抚按以上述标准考核属吏,吏部以之考核抚按一级,朝廷以之考核吏部。如抚按不能悉心甄别、如实考核,则抚按为不称职,吏部应秉公汰黜 之。如吏部未能精心核实处理,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处置。逐级考核之外
6、,还有随事考成的 制度,即规定六部都察院及各衙门之间来往公文、传达处理均根据“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 置立文簿存照”。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建立了严密的考核制度,使 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东汉时规定了 “三互法”:“婚姻之家的两州人不得交互为官,并于第三州有亲属关系亦 不能交互为官。”并把其作为澄清吏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推行。唐宋时期,回避制度又有 所创新和发展,要求地方官避本籍;中央高官避亲属;中央要官子弟不得任监、谏官职;亲戚避同属 联事,即有亲戚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个部门任职。到了宋代,回避制度又有了新的发展,规定:执政
7、大臣子弟亲属回避要职;执政大臣的故旧亲信不得担任谏、监察官。明清时,对本籍和邻籍的回避 更为具体严格,回避制趋于完善。何包钢中国古代政治智慧与 现代民主政治一一以回避制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考成法”的特点。(5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避制度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1)标准明确;注重实际;逐级考核;随事考成。(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徇私枉法行为,有利于澄清吏治;阻止地方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而形 成割据势力,巩固了中央集权;限制和防止官员利用亲属关系拉帮结派,使官员得以摆脱各种宗法关 系、裙带关系的羁绊,保证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官员转换还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融合。4 .北
8、魏孝文帝改革和北宋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两次非常重耍的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耍 求。(20分)材料 孝文帝(467499年)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公元)485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 了均田令,(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 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 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王安石与反对者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变 法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9、知识,指出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的相同之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在内容上的侧重点,并简析改革的成效。(5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中遇到的各自反对势力。(5分)(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两次改革中得到的启示。(5分)思路解析:|第问,“背景”应从社会矛盾激化的角度来分析,“目的”则应从维护统治阶级的统 治的角度来分析。第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的侧重点在汉化政策,王安石变法的侧 重点在理财措施;“成效”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孝文帝改革的主要阻力是鲜卑旧贵 族和守旧势力,而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大地主、大官僚。第(4)
10、问,可从改革者的意志、措施、 责任感、策略等角度来分析。参考答案:|(1)背景: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2)侧重点:孝文帝是汉化政策;王安石是理财策略。成效: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 府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促进了经济发展。(3)阻力:孝文帝改革遇到上层旧贵族和守旧势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则遭到大地主和大官僚反对。 (4)启示:改革者要有献身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要有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要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
11、安石日:“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资高下,各令出钱雇人 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 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 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在世界文明史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别分析推行这些措施 的目的。(10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请选择一项措施,并说明理由。(10分)思路解析:第(1)问
12、,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如从“据家资高下,各 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 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中可知是募役法和方田均 税法;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目的即可。第(2)问,由材料中的“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 反映了其特点。结合变法中的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的作用分析回答。参考答案:|(1)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实行募役法是为了减轻农民劳役负担,不误农时(或保证农民 的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实行方田均税法是为了减少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2)特点:重视商品货币
13、作用。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或者募役法规定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根据家 庭算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其他措施有道理即可)6 . C导学号567640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西晋灭亡后的100余年间,北部中国各族统治者和部分汉族官僚先后建立了 20多个割据政 权,使北方长期陷于分裂割据的局面,史称“五胡(注:匈奴、鲜卑、羯、羌、氐)十六国”。汉族官 僚、地主和百姓为躲避战乱,纷纷南逃,史称“永嘉南渡”。东晋是在南北方世族的支持下建立的, 门阀世族势力借助“九品中正制”垄断官场,“举贤不出世族”,出现“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 之实
14、”的局面。世族子弟养尊处优、骄奢淫逸,“不乐武位”,无力收复中原,但也为寒门庶族的崛 起创造了条件。578年,北周统一中国北部,581年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统 一南方。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开皇十八年(598年),隋文 帝“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韩济(有才)二科举人,为寒门庶 族开辟了入仕的途径。摘编自吕克勤、徐耀耀中国古代史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改革的创新性举措。(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思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可 知创立了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二科举人”,可知进行科举选官;根据材料“裁减郡县数目,并将 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可知改革郡县制。第问考查隋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即可。参考答案:|(1)创新性举措: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选官;改革郡县制。(2)消除了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打破了门阀世族垄断官场的局 面,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完成了全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唐朝社会 发展奠定基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