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模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模板单元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拼音教学1 .认识单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2 .正确拼读音节3 .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单韵母和声母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解读:1 .关于认识单韵母、声母、整体认读音节:拼音的学习,以趣为先,以读 为主。我们可以关注拼音学习的特点,关注教材的编排特点,做如下转化:(1)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 以帮助学习。(2)根据图画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3)结合自编手指操、顺口溜、自编儿歌等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想 象力。本单元语文要素解读通过这些方法达到读准音,识记形,对学习拼音充满
2、兴趣。2 .关于正确拼读音节:与拼读联系紧密的是声调。只有学生正确掌握了声 调,才会准确无误地拼读出音节。我们可以抓住声调、拼读的方法做如下转化:(1) 了解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借助课文中小汽车的行驶路线图 学会四声。 在连读四声的过程中,可以先按顺序读,再变序读,学生可以联系 自己的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读准四声。对于较难读准的二声和三声以及 易混淆的二声和四声,可以借助打手势表示声调符号的游戏来辨认。(3)通过口诀帮助掌握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技巧。3.认识四线格并正确书写单韵母和声母:这是学生小学阶段入学以来第一 次接触“四线格”,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如何能够认识“四线格”
3、以及如 何正确书写单韵母和声母。可做如下转化: 可利用观察法,通过数出四条线和三个格子认识四线三格,从上往 下分别成为上格、中格和下格。借助四线格儿歌进行识记。注重范写、注重观察引导,帮助掌握每个字母的占格和书写顺序。统编教科书先安排一个单元的识字课,要求学生先认识一些汉 字,然后再系统学习拼音。这样编排,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拼音 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精准定位拼音是帮助识字、帮助学习普通话的 工具,不会误以为拼音是文字,把拼音当成文字来学习。同时,可 以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拼音的价值,激发学习拼音的内在动机,因为 学会拼音之后,就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进而实现自由阅读。拼音教学要充分利用教科书的编排
4、特点,在拼音学习阶段重视 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识字,建立汉字与音节的对应关系,使汉字与 拼音学习相互促进。还可以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感知汉语语音的某些规律。如一年级 上册语文园地二中的“读一读,连一连”练习活动,引导学生 了解有些汉字含有相同的韵母,通过分类比较,帮助读准字音,强 化语音意识。在拼音学习阶段,不宜给学生呈现错误的、不存在的音节,而 要呈现真实存在的、有辨析价值的音节。三、书写教学:观察中,认真写拼音1 .新笔画记心间。对于新学习的笔画,需要学生仔细观察, 记在心间。2 .多观察,重细节。例如在书写单韵母i U的时候要注意, 小点圆圆在上格,ti上两点稍靠拢,点在正中不宜大,中格占满更
5、 美观。声母y w都是两笔写成,w在中格写紧凑,y的左斜伸下格。3 .强调坐姿。要求学生身正、肩平、臂开、足安,慢慢从提 醒学生到自觉养成习惯。4 .书写展示台。学生可以现在书上描红,再写在课堂练习本 上。完成后再展示台上进行展示,师生可以进行评价。a o e2课时iuvyw3课时各课课时安排b p m f3课时d t n 12课时g k h2课时j q x2课时z c s2课时zh ch sh r3课时语文园地二3课时本单元是第一个拼音单元,安排了 8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 学习内容包括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 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另外,本单元有6课安排了词
6、语 的拼读,有5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 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习的兴趣。本 单元还安排了 “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用拼音”字 词句运用” “和大人一起读”等。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一把钥匙。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拼音这一重要的识字工具, 为之后的识字认字、阅读、写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一定要 注意兴趣引领,避免学生感到枯燥。能力训练主题1 .认清形、读准音本单元教材 解读及教学 设计思考汉语拼音的教学,要努力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 的学习需求。该拼音单元从a o e到zh ch sh r
7、,每一课 单元教学士4八. 都提供了整合的情境图。这些情境图既表音又表形,符合一年级学 内容分析生的学习心理,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增加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拼 音的学习,以趣为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图,在图 画中自主发现拼音的音、形元素,以帮助学习;也可以根据图画编 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还可以结合自编手指操、顺口 溜、自编儿歌等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希望学生能够通 过这些方法达到读准音,识记形,对学习拼音充满兴趣。2 .会拼读学生要清楚地了解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以借助课 文中小汽车的行驶路线图学会a、o、e的四声。如,“小车带我去 旅行,平地开车GGG,
8、加油上坡GGG,下坡又上坡Gdd,快 速上坡白白。 o教师在示范声调时一,可以用手势表示汽车行驶路 线,帮助学生认识四声。在连读四声的过程中,可以先按顺序读, 再变序读,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语,借助汉字的读音读准四 声。对于较难读准的二声和三声以及易混淆的二声和四声,可以借 助打手势表示声调符号的游戏来辨认。本单元b p m fd t n 1g k hj q xz c s zh ch sh r这6课安排了词语的拼读。这些词语都是学生可以拼 读的音节组成的常用词语,鼓励学生在词语中学习个别汉字,进一 步体现拼音学习的价值。本单元d t n 1(g k hj q xz c szh ch sh
9、r这5课安排了儿童朗读,这些儿童通过 复现音节,帮助学生巩固拼音。在学习拼读的过程中,学生可自主 发现儿歌中能认出的生字、能拼出的音节。3 .能书写这是学生小学阶段入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四线格”,首先,学 生可利用观察法,通过数出四条线和三个格子认识四线三格,从上 往下分别成为上格、中格和下格。再仔细观察拼音字母在四线三格 中的位置,边看教师示范边识记字母书写的顺序。也可以借助四 线格儿歌进行识记。四线格儿歌: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 母住里边。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踩边,中格写满顶两边。(一)汉语拼音1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10、韵母和音节。2 .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二)识字与写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1 .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学段课标要求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偏旁,能按笔顺规则写字,书写 规范、端正、整洁。3 .初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4 .学习独立识字。(三)阅读.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爱护图书。1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3 .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 流。4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5 .
11、认识逗号、句话等常用标点符号。认识自然段。6 .积累古诗和格言警句。7 .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愿望。(四)口语交际.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1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2 .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3 .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五)综合性学习.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1 .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 的观察所得。2 .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 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教材将拼音单元编排在识字单元(一上第一单元)的之后,符基本学情 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不
12、仅可以让学生 分析体会学习汉字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拼音教学:1 .观察情境图,在图画中发现拼音的音和形之间的联系。2 .在读拼音的游戏和活动中,复习巩固。单元教学3.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具体的人、事、物,练习两拼音节 目标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掌握正确拼读的方法。4 .通过朗读富有趣味的儿歌,巩固拼读。5 .观察四线格,通过数出四条线和三个格子,认识四线三格。6 .对照书本和老师的范写,找出拼音字母在四线三格中的正确占 位,正确书写。7 .养成正确的执笔方法、写字姿势以及良好的书写习惯。识字:1 . 了解课
13、程表中的课程名称,认识“文、数”等5个生字。2 .能认读学过的生字,知道拼音能帮助识字。3 .能借助拼音和图画认读词语,初步学习量词。一、声母和韵母教学学习拼音,首先要认识声母和韵母。认识声母和韵母,是指建 立形与音之间的联系,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一)识记形,利用情境图建立形音联系为了适应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教材每课都安排 了整合的情境图,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形象化,将声母或韵母的形或 音融入故事情境。每幅情境图中都隐藏着本课所学声母或韵母的信息,多数图既 示音又示形,如j、q、x 一课,图中的小鸡与蝴蝶嬉戏,既提示j 的形,又提示j的音。单元教学思考通过情境图将口语表达与拼
14、音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故事 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到,拼音不但藏在教科书的 图画中,也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拼音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 套符号,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语音系统。整合的情境图与以往教科书中安排的与声母或韵母一一对应 的单图相比,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其中蕴含的故事情 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 能力的提升。每课声母或韵母的学习,都可以从情境图入手,用“图上有什 么”“他们在干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说话,与幼儿园语言活 动形式衔接,根据学生的口头表述,随机呈现本课学习的声母或韵 母,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在学生初步掌握
15、声母或韵母之后,再到 图中去寻找对应的事物,发现其与所学声母或韵母在音或形方面的 相似之处,帮助读准音,记忆形。在此过程中,情境图成为重要的桥梁,学生所学的声母或韵母, 不再是机械抽象的形音联系,而是基于意义的、稳固的形音联系,有利于保持长时记忆,提升学习效果。(二)读准音,做必要的发音方法指导声母和韵母的学习目标是“能读准”,其中的“读准声母”, 可以定位为读准声母的呼读音,因为充当声母的都是辅音,发音不 响亮,难以用本音直接示范,不易观察是否读准。在单独学习声母 时,读准呼读音;拼读音节时,尽量把呼读音发得轻一些、短一些,以 帮助读准音节。语音客观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于学生的日常口语中,
16、拼音 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口语经验,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口语经验学 好拼音。学生读准音节、学习普通话的主要途径是模仿,同时辅以 必要的发音方法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发音方法的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教学时 并非必须,并不是所有的声母、韵母都要教发音方法,不能无视学 生的口语经验,不能假定学生都是零起点、完全不会发这些音,而 对每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都进行程式化的指导。指导发音方法是为 了帮助学生读准音,如果学生可以借助口语经验准确发音,就不需 要再传授发音方法、讲解相关概念。比如,学生学习bpmf一课,如果b和p是学生口语中已经 存在的辅音,发音没有问题、不会混淆,则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字母 形体的辨析
17、上,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区分二者发音的不同。又如,如果学生日常口语发“鸡”音不存在困难,就不必在课 堂上单独安排“j的发音方法”这一教学环节,而应将主要精力放 在j的形体识记上。是否需要教学某个声母或韵母的发音方法,要因地制宜,考虑 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可一概而论。应避免机械传授发音方法, 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重点引导学生将书面符号与口语发音对 应起来,为今后准确识别音节、快速拼读作准备。发音方法的教学要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实际发音时存在的具体 问题。指导发音方法特别适合用于方音辨正,学习本地区方言中没 有的音,辨析发音相近的声母或韵母。拼音教学要特别关注此类情 况,通过发音方法的具体指导,
18、帮助学生正确发音。比如,有的方言中没有u音,将所有的u都发成i,结果将“雨” 读成“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体会u发音时和i的舌 位一样,只是唇形不同。发u时嘴唇向前稍微突出一点,跟发u音 时的唇形差不多。可以让学生先发i音,把声音拉长,舌头的位置 不动,然后把嘴撮起来,嘴唇的形状改成和u音一样,就成U音了。 也可以让学生连续发i、11、i、U的音,引导学生体会舌头的位置 没动,只是嘴唇在一张一合地动;再连续发u、ii、u、ti的音,体 会嘴唇的形状没变,只是舌头在一伸一缩地动。又比如,部分方言中没有声母r,凡普通话中的声母r都读为 1,结果将“热”读成“乐”,“肉”读成“漏”。如果存
19、在这种 情况,在教学声母r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与1对比读,结合两个 声母的不同发音方法,做有针对性的矫正指导,从发音部位、舌位、 口形等方面比较二者的差异,如,可以提醒学生牙齿动作的不同: 发r的时候可以轻轻咬住上下牙齿帮助发音,而发1的时候上下牙一 定不要相碰。拼音教学应主要借助学生的口语经验,从学生现有语音状况出 发实施教学。教科书配套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 年级上册)的教学资源栏目中提示的发音方法,是教师应该掌 握的理论知识,并不意味着要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三)突破难点,加强形近易混声母的复现拼音的学习有很多难点,特别是一些字母的形体比较接近,一 年级学生年龄小,方位认知能
20、力有限,容易混淆形近字母,如b-d, P-Qo针对这些学习难点,教科书有意识地安排了相应的练习活动, 提供具体语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教师在教学时,除了完成教科书 中的活动,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由这些字 母组成的音节的练习,在音节中强化对形近字母的巩固,而不是孤 立地对比识记字母。二、音节教学“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是拼音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学会声母 和韵母之后,应安排大量的音节练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普通话常 用音节,熟悉各种声、韵、调的组合。学生拼读音节,首先是辨识,解决书面符号的识别问题,其次是读准,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正确 发音。(一)掌握不同类型音节的拼读方法教科书中有两拼
21、音节、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等音节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概念,并准确识别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 读音节,按照相应的方法自主拼读。本单元的音节呈现方式为在声母学习阶段,列出本课所学声母 与单韵母组成的所有音节,选择高频的、对应学生常用口语词的声 韵调组合,如下图所示。dadedidutatetltunanenTnunulaIelilu16在列举所有音节的情况下,如dtnl一课,可以充分利用教 科书的排版优势,先引导学生横向对比读,“Id、le. li. lu. Id”,集中体会声母1的发音特点,同时感受几个单韵母发音的不 同;再引导学生纵向对比读,“di、tl, ni、li,在相同韵母 的
22、不同音节中,体会几个声母发音的不同。通过多种形式的对比 练读,形成肌肉记忆,实现准确拼读。教科书中的音节,不以射线形式呈现音节的拼读过程,而是直 接呈现实际的带调音节。这样做,不是要求学生直呼音节,而是基 于学生的阅读心理,在学生读出音节的时候,注视的音节是一个整 体,与书写形式直接对应,与今后在实际运用中遇到的音节完全一 致,可以提高学生识别音节的熟练程度。教师进行音节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拼读过程,可以先分析再 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音节的组成,如niao,先析出n、i、ao, 再组合在一起,拼读出音节。特别是初学某个声母或韵母的阶段, 不易拼读的音节可以适当放缓步子,增加过程性的拼读练习,使学
23、 生明确音节是由哪些声母和韵母组成的,然后再拼读。运用这种方 式引导学生熟悉常用音节,今后遇到音节时能准确析出声母和韵 母。一年级学生初学拼音,对音节拼读的熟练程度不做过高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提出的学习目标是“准确地拼读”,不是“熟练地拼读,教学时 对拼读的熟练程度可以做弹性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直呼,或是 部分音节直呼。某些常用音节经过多次复现已经能够直接读出来, 就不必要求学生必须展现拼读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保底要求,不 将直呼作为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学习目标,但也不限制能够达到直 呼的学生。(二)将音节与生活建立有机联系教科书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强
24、调基于理解的、有意义的学习, 呈现的所有音节都是带调音节、有效音节,都有实际意义,都能与 学生的口语建立起直接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比如,学习整体认读音节ri,为了强化四声练习,呈现ri. ri、ri等普通话中不存在的无意义音节。拼音教学要指向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关注音节在生活中的使用 场景,避免简单机械的无意义操练,避免出现普通话中不存在的音 节。教科书中的音节,学生拼读出来之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拼出 来的这个音节是什么,如zoo,学生可以说这是“早上”的“早”、 “洗澡”的“澡”、“红枣”的“枣”、“跳蚤”的“蚤”,这样 一来,学生的音节拼读就不再是无意义的发音行为,而是和自己的 生活、和自己的口语经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时还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拼读活动,引导学生拼读生 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不断提升拼读能力,比如, 拼读同学的名字,拼读书包里的文具、教室里的物品拼读所想 到的任何事物。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强化语音意识,进一步体会拼 音的作用,体会拼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借助认识的汉字发展拼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