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考核督查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考核督查行动计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考核督查行动计划一、具体目标到2025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中 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100%设中医馆;100%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 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 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 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蒙医中医诊疗量在十四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 总量比例达到30% o二、实施
2、步骤启动实施阶段(2022年6月一2022年12月)制订我区实施方案, 实施细则,强化组织保障,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宣传部署,细化阶段 目标任务。推进落实阶段(2023年1月一2025年10月)按照阶段任务目标, 落实投入和补偿倾斜政策,加快项目立项和实施,推进项目和政策措 施落地,通过阶段督查和阶段考核,保证阶段目标的实现。同时,要 积极组织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重要举措(二)明确责任分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提 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区卫健委要把提升工程行动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细抓实抓好, 指定专门的股室和人员负责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组
3、织协调工作,对各项 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人。加强对实施 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区卫健委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卫生健康各项管理评价指标, 统筹规划、医改、基层卫生、医政、妇幼健康、应急、宣传等领域, 抓好中医药建设任务的落实。区发改委负责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加大对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将中医医院基础建设、环 境改造、重大业务建设纳入项目支持范围给予重点支持。区人社局负责落实职称评聘,人才招聘、薪酬待遇的政策。区医 保局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 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制定和推广适
4、合中 医特点的支付政策,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等。区市场监管局会同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监督管理,优化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的政策措施。保证中药 质量,确保用药安全。(三)强化考核督查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红山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医改重点 任务,将其重点指标纳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将 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四)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的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社会对中医 药工作的普遍认知,大力宣传中医药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改革发 展成效,动员各部门、社会各界、广大群众参与和支持,营造有利于 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
5、会环境。五、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总关于中医 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 格局,推动基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 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着力健全基 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 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 及性、便捷性、公平性,为健康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做出新贡献。(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以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 心、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其他医疗机构中 医
6、药科室为补充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完善,服务设施设备明显 改善,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管理更加规范,服务能力有较大提升,较 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 务。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设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推动中医药健 康知识普及。(三)具体目标到2025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具备中 医药服务能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100%设中医馆;100%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规范开展6项以上中医 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
7、医师总数比例超过25%, 100%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 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蒙医中医诊疗量在十四五期间有明显提升,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 总量比例达到30%o六、强化考核督查将提升工程行动计划纳入红山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医改重点 任务,将其重点指标纳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将 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查。资料参考:红山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总结考核阶段(2025年11月一2025年12月)按照考核要求,保 证覆盖面,对全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 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同
8、时,要对各单位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视结论进 行表彰和通报。三、重点任务(一)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1、加强赤峰市第二医院和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赤峰市第二医院要按照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医 院中药房基本标准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加强中医临 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红山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关于妇幼健康服务 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 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加强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建设。赤峰市第二 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红山区妇幼保健所能够提供中医药服 务。2、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提升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 务
9、中心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综合服务能力。在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和镇卫生院全部设置符合标准中医馆的基础上,对部分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 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 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具备提 供中医药服务条件的基础上,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 中医阁,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3、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蒙医鼓励社会力量在红山区举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发展具有中医特 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站),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以中医特色为主的 医养结合机构,
10、鼓励中医医院举办互联网医院,支持名老中医举办诊 所,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保证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 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二)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1、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根据需求合理确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 养规模,组织中医类别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 培训、转岗培训等,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开展西医学 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对现有基 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 技能和服务能力。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到基层 执业服务。2、
11、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使用途径完善基层中医药人才配置和岗位标准,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招聘、 使用机制,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吸引一批 中医药人才服务基层。畅通基层中医药人才流动途径,推广县管乡用 乡管村用等人才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区内中医药人才流动机制。到 2025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0.6-0. 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 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同类机构医师总 数比例超过25%,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 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100%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 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鼓励中医临床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3、
12、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提升基 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落实两个允许,建立有利于中医药服务供给提 升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动力。区级及以 下医疗机构聘用卫生技术人员应包括一定比例中医药人员。(三)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1、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平台建设提升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能力,基 地具备符合规范要求的师资、设施、设备,设置有符合标准的适宜技 术示教和实训场地,具备远程培训示教能力。全面完善适宜技术推广 工作机制,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落实 适宜技术推广责任制,按要求配置适宜
13、技术推广人员,负责我区卫生 机构适宜技术推广,做到人员相对固定。到2023年,红山区设置符合 标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2、加大适宜技术推广力度和考核力度红山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心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5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5年内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10类40项 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能够按照中 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每个社区卫生 服务站、100%以上村卫生室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熟练开展4 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医养结合机构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 术。(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1、加强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
14、服务能力建设开展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即建成2个中 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区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加强临床薄弱 专科、医技科室建设,提高医院综合服务能力。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 医院设置符合规范的发热门诊,具备规范的预检分诊能力。加强赤峰 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建设,加强院感防控管理, 提高医院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应急能力。加强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基层指导科建设,负责全区 中医药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服务,提升赤峰市 第二医院、红山区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和专科诊疗能力。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诊疗能
15、力提升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 疗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应用 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在十四 五期间稳步提升。3、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和中医康复服务加强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 提高中医治未病服务水平和能力,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中医 治未病服务。加强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老年病科与康复科建设, 提高中医康复和老年健康服务能力。到2025年,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 医院设置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康复诊室 和康复治疗区。4、完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中医药
16、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 规范培训和指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 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签约 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和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制定推广适宜的中医药 签约服务包,提高中医药签约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全生命周期的 中医药签约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针对高血压、糖 尿病等慢性病强化医防融合,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到2025 年,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5%和85%o5、切实做好中医药城乡对口帮扶工作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政策要求,赤峰市 第二中医蒙医医院继续做好对口
17、帮扶工作,继续采取驻点帮扶、人员 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学科建设、合作管理等方式,提高受援 单位中医药服务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五)加强基层中医药管理能力1、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管理和质量监管推进红山区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规范设置,赤峰市第二医院、红 山区妇幼保健院有相对固定的院领导分管中医药工作,督促中医药政 策措施的落实,并在医疗管理部门中明确责任人员,负责中医药各方 面管理。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中医药管理能力。加强基 层中医药服务质量的评估和监管,完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对基层医 疗卫生机构执行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合理用药等进行监督检 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
18、全。2、加快基层中医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落实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和全国 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提升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信息化 水平,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信息系统建设,支撑赤峰 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实现信息共享和远程支 持,丰富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服务种类,扩大平台涵盖范围。2025年, 所有中医馆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 牵头的医共体内信息互通和管理信息共享。(六)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广泛推动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依托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设 置中医健康宣教基地,将中医药科普知识和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 素
19、养作为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加以推广。充分利用网络化、智能化、 数字化等方式,扩大中医药优质科普内容的覆盖面。在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镇卫生院、社区居委会、乡村群众活动场所等,建设中医药健 康文化知识角。推动基层医疗机构通过电子屏、海报、宣传栏等经常性展示科普内容,开展健康讲座等科普活动。加强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建设,鼓励中医药医务人员、科研人员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服务。(七)稳步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1、做好中医医院牵头的区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国家医改政策要求,赤峰市第二中医蒙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 型医共体,医共体覆盖人口原则上不低于红山区人口的30%。建立医共 体内中医药服务标准、服务质量评价和督查标准,推
20、进医共体内中医 药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比重持续提升。探索符合红山区区域特点,有利 于中医药优势发挥的总额付费和补偿机制,引导医共体向以健康为中 心的服务方式转变。2、开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建设按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红山区开 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 用,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实现新发展。3、加大医保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建立符合基层中医药诊疗特点的医保支付模式,鼓励实行中西医 同病同效同价。通过对部分慢性病病种等实行按人头付费、完善相关 技术规范等方式,鼓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 积极将适宜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