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上传语文教学设计 第2单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56490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7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上传语文教学设计 第2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上传语文教学设计 第2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上传语文教学设计 第2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三年级上传语文教学设计 第2单元.docx(5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三首1 .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 等12个字。教学要求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重点)3 .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 写的季节。(难点)教学三课时。课时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 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 推测、判断重点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通过对诗句 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

2、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赠、残”等7个生字,会写“赠、盖”等6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从“荷尽、菊残、橙黄、 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3 .学习古诗,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现在是什么季节呢?(秋天)谁能用一些词句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秋天的 景色?2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代诗人也很喜欢秋天, 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 诗赠刘景文。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板书题目:赠刘景文)3 .教师介绍诗人写诗的背景及目

3、的。(出示课件18)课件if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 经50多岁了,还是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的。他的好朋友 苏轼邀请他到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苏轼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 首诗就是赠刘景文。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1 .按照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 以借助拼音读。2 .指名让学生朗读古诗,教师评议。3 .教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吗?(荷、菊)同学们回答得真棒,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荷花的图片。(

4、出示课件 19)r荷花的图片(1)教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两句古诗。(出示课件20)课件2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展示荷叶的图片。(出示课件21)秋天荷叶的图片教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叶变得怎样了?看到这幅 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板书:荷尽)(3)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2)-课件22|荷尽:荷花已经凋谢,荷叶已经枯败。擎:举,向上托。盖:伞,诗中比喻荷叶。4 .教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蜷缩)图中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怎样的菊花呢?(坚强不屈)看到这幅图,你会

5、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出示课件23)菊花枯萎的图片L1,(板书:菊残)(1)引导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4)W24J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j东寒冷,坚强不屈。(2)反复朗读“菊残犹有傲霜枝”。(3)对比朗读。5 .前两句诗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5)_严U 件2 5 1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6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1)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2)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出示课件26)6

6、 |朋友,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出示课 件27)W2j橙子、橘子 成熟的图片教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 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以“橙黄橘 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 给好友刘景文以勉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4)学生齐读诗句。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1 .谈话过渡: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一个读古诗的好方法。(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会

7、读。(2)男女生比赛读,学生齐读。(3)教师指导朗读: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 并适当强调“犹有”“傲霜枝”;后两句是诗人对友人的勉励、嘱咐,语调宜高 亢。(4)指导背诵。2 .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 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 黄橘绿时”,这两句励志的诗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吗?(指 名让学生背诵)四识字写字1 .认读生字。(出示课件28)0课件2 8赠残犹傲君橙橘3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出示课件29) 赠盖菊残君橙(1)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贝+曾”是“赠 “木+登

8、”是“橙”,“羊+皿”是“盖” (“羊”字末竖不出头)。减一减:“群一羊二君”。换一换:“线”把/ ”换成“歹”就是“残”。(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君”:第二笔横要露头。“赠、橙”,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盖”:上半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称,第三横在横中 线上。下半部分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菊”:下半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分在“勺”的外面。“残”:左右结构,左半部分的“歹”不要多一点,位置不要超过竖中线, 右边是两横一撇,斜钩要写得舒展。“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第七、八笔是两小撇。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

9、视,个别指导。五拓展延伸,美在秋天“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天的诗句还有很多,课余 时间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课后反思1 .在学这首诗之前,教师应先对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做一番介绍,拉近诗人 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题目。2 .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 “擎雨盖”“傲霜枝”等词语。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让学 生对全诗有一个大概的把握。接下来教师应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 个词语进行讲解,可以借助图片讲解。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会对这两个词语的 意思有基本的认识。板书设计正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挑” 1个

10、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送、挑” 2个字。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 趣。3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 .请学生欣赏课本第15页插图,说出图片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 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2 .谈话导题:同学们编写的小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这样美的画面写 成诗也一定很精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夜书所见。(板书题目:夜书所见)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1 .理解“书” “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2 .齐读题目。3 .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4 .教师正音,师生讨论生

11、字的读法。(出示课件31)p课件31送挑(1)教师正音。注意读准“送”的平舌音。“挑”是多音字,在诗中读,意思是“用细长的东西拨弄”,继 而理解“挑促织”,就是“拨弄蟋蟀”还有一个读音是“tidO”,可以组词“挑 担、挑粮”。(2)识记生字。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字中“才”表义,“兆”表音。加一加:“关+L二送” “扑兆二挑”。(3)教师示范书写,提示重点笔画。“送”:半包围结构,先写“关”,后写“L” ; “L”是三笔写成,第二 笔是横折折撇。“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折钩。(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5 .教师范读古诗,画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出示课件32)古诗夜

12、书所见 的朗读节奏6 .你们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诗人那时可能在想些什么?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1 .找出诗人所见。教师: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晚看到的场景。那么,诗人在夜晚究竟看到 了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吧。2 .学习第1、2句。(1)读一读。(出示课件33)课件3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板书:梧叶、秋风)(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出示课件34)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梧:梧桐树。客情:旅客思乡之情。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 禁想起自己的家乡。(3)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叶绍翁)(出示课件35)叶绍

13、翁是福建人,小时候被父母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叶绍 翁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赵鼎党事被贬。整个家族因此受到牵连, 家境变得凄惨不堪,所以叶绍翁的父母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4)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更能体会到江上秋风为什么能够牵动诗 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有一一(学生:思乡之情)。(板书:思乡之情)我们带 着思乡之情再读一读诗的前两句。(5)学生齐读,自由读。3 .学习第3、4句。谈话过渡:谁知道在哪个季节最适合捉蟋蟀吗?(秋天)没错,秋天是捉蟋蟀 的最好的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那我们到诗中去找一 找描写捉蟋蟀的诗句吧,你一定能找到。(1)读一读。(

14、出示课件36)rW3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你从诗句中看到了什么?(板书:儿童)学生1:看到儿童挑促织。学生2:看到夜深灯明。(3)教师:谁知道“挑促织”是什么意思?(捉蟋蟀)那么“知”又是什么意 思?(料想)在漆黑的夜晚,诗人是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夜深篱落一灯明)(4)你们捉过蟋蟀吗?指名让学生说。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 表达能力。学生1:我捉过蟋蟀。学生2:我没有捉过。教师: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 蟋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蟋蟀,赶紧用手去捂, 料想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那时如

15、果能捉到一只蟋 蟀,我会非常高兴。(5)教师范读后两句诗,学生齐读。4 .指导朗读。教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 会想到什么呢?(童年)(板书:追忆童年)是呀,也许诗人会想到自己的童年,也 许会想到儿时的伙伴,也许会想到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 浓了。身在异乡的他,多么想回到家乡,跟自己的家人团聚啊!(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会读。(2)个人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学生齐读。(3)指导背诵古诗: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 最后两句“捉蟋蟀”的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着诗人思念家乡的情 感,所以后两句的语气可以稍明快

16、些。(学生先读,教师指导,教师再范读,帮 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节奏)四趣味活动,强化记忆1 .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 .教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3 .教师读一句,学生接一句,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五拓展阅读,增加兴趣1 .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2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一起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出示课件3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1 .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可以用凝练、 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的素材, 春夏

17、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 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交流四季古诗,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2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3 .教师引入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并积累。(出示课件2、3)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夕3天阶夜色凉如永,卧看牵牛织女星。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春风

18、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读一读,背一背。课后反思对于三年级的古诗教学,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古诗的内容,充分领悟 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仅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在这首 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让学生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板书设计(梧叶 夜书所见,秋风景物,思乡之情追忆童年儿童人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 泥、放晴”等15个词语。教学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 要求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重点)3.能仿照课

19、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 到的景色。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水泥、 放晴”等15个词语。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 方法。数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见过图片中的这种植物吗?(梧桐树)对,这就是 法国梧桐树。设计意图: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介绍,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2 .教师介绍法国梧桐树的资料。(出示课件3)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20m30m,树冠阔钟形。原产欧洲;印度

20、、小亚细亚亦有分布。喜光,喜湿涧温暖的气候,是世界著名的庭荫树和行道树。3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法国梧桐树有着密切的联系。(板书题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师: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二学习生字、新词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语 的意思。2 .学习字词。(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4)r-洼印凌增棕靴指名让学生读,教师正音。注意读准“增、棕”的平舌音,“印”的前鼻音,“凌”的后鼻音。(2)识记生字。熟字加偏旁:“土 +曾”是“增”,“木+宗”是“棕”。换一换:“娃”把“女“换成”“就是

21、“洼”。(3)认读词语。(出示课件5)W51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自由读,指名让学生读,教师正音。3 .自由练读。开火车读。4 .去掉拼音再读一读。指名让学生读,齐读。5 .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一下。(出赞纥?啊,多么明朗的天空。课件6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 水泥道上。(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学生1: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 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描写“天开始放晴了”。学生2: “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我是通过字典查到的。学生3: “凌乱”就是“不整齐,没有秩序”的

22、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 排列得并不规则”理解的。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 .给课文分段,弄清层次。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 包去上学。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呼应开头,点明中心,写“我”第一次发现门 前的水泥道真美。3 .熟读课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脉络,避免了机械的分析,让学生 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1

23、.识记生字。(出示课件7) 铺泥晶院墙印排【歹一规则乱棕迟2 .识记方法。(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铺、泥、院、歹U、迟。如“铺”,“车”是形旁, 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扑非”是“排”,“夫+见”是“规”,贝 +是则”。(3)组词识记:铺满、水泥、水晶、院墙、印着、排列、规则、凌乱、棕红 色、迟到。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 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学生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 效率。3 .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弄清生字的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指导:左右结构的字中“铺

24、、泥、院、墙、排、规、棕”,左窄右宽;“印、 乱”左右等宽;“列、贝左宽右窄。“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尺”的最后 一笔捺变成点。(2)教师重点指导“规、印”。“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末捺变点,右边是“见”,注意笔画的穿插 避让。“Ef :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半部分的笔顺依次是撇、竖提、横,右半部 分是单耳旁。4 .学生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1 .师生合作,教师抽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2 .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得多。3 .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互相指出读得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课后反思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

25、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初,要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捕捉学生兴趣的着 力点,让学生快速走进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2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 色。数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出示课件9)rW9法国梧桐树叶子掉落在水泥道路上的图片2 .画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课文题io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导入课文,充分诠释课文题目,让学

26、生感受水泥道的美,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 .学习第1、2自然段。(1)学生齐读课文。(板书: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2)指名让学生读。(3)读着这些简短的句子,你们想到了什么?(4)学生交流感受。(5)教师给出描写秋风、秋雨的精彩片段,学生阅读并积累。(出示课件10)秋天的雨,小小的雨丝,却可以下一整天。它不像夏雨,空气中弥漫着的是那 清新的草香。它没有什么味道,却能带给人清新的感觉。这几天,每天早晨,我都 能感受到这样的清新。漫步在雨中,那千丝万缕的线,飘到脸上,飘到眼睛里。与 其说这便是愁,倒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滋味吧。看,秋雨把梧桐树的衣裳打黄 了,给秋天穿上了一

27、身金黄的衣裳。2 .学习第39自然段。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我”有 了哪些新的发现?(1)自由读第39自然段,想象画面,思考:“我”有哪些新的发现?(2)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 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 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 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 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

28、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板书: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展开思考,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水泥道的美,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能力。(3)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出示课件12)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4)这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课件1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 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体会:把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增添了画面的动感美;“蹦跳着”“歌唱着”表现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悦的 心情。3 .学习第10, 11自然段。(1)此时

29、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2)此时此刻,“我”又有什么感受?(出示课件14)C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三学生交流,引导发现美1 .学生再读课文。2 .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互相交流喜欢这个句子的原因,然后把它摘抄下来。学生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 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观察细致,描写 具体)学生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 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把水泥道 上的落叶比作彩色的、闪闪发光的地

30、毯,使普通的水泥道增添了美感)学生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 粘在水泥道上。(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生动形象)学生4: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 着、歌唱着(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教师提醒学生每个句子开头空两格,抄写时不能看一个字抄一个字。3 .教师小结:因为“我”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发现普通事物的美。(引 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四 联系实际,课外延伸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同桌之间相互交流。2 .教师总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学习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在大自然的怀 抱里体会自由

31、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五学习阅读链接1 .阅读链接内容。(出示课件15)F还件 15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 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 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鎏出一个小罗汉, 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箱草的匏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 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2 .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启发学生思考:汪曾祺爷爷小时候在放学路上有哪些发现?他是怎么来写自 己的发现的?3 .学生相互交流,并分析“阅读链接”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课文是围 绕

32、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阅读链接”是对多种事物进行简单的描写)4 .教师启发:生活中,美丽的风景无处不在。你有没有关注过上学、放学路 上的风景,并从中发现美呢?5 .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拓宽思路。比如: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也 可以写装修特别的店面。6 .学生用几句话写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7 .评议反馈,关注书写格式。(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能用几句话把景色写清楚 即可)课后反思1 .低年级的学习应以读为主,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读贯穿课堂 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每次读书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 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读得入情

33、入境,和主 人公一同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感受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的那 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由衷的喜爱之情。2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 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4.交流对秋天美景的感受。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看到这四张秋景图,你们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 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出示课件4、5)r 逐件4、4 四张秋景图5 .导入课文题目:在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 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

34、的一天, 诗人杜牧乘着车在山中行走,被山上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出示课件6)r-W61古诗山行 ,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板书题目:山行)6 .学生自由朗读。7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7)V *件 7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 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亦能文,阿房宫赋颇有名。有樊川文集。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 .同学们,首先请你们先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然后用你们平时学习古诗的 方法进行交流。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边读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标出读 不懂

35、的地方。2 .阅读与交流的要求。(出示课件8)W1(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板书设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I水泥道真美秋天的雨!MBMBMBMB Ml0MB OM MBMB AM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教学3 .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能出自己最感兴 要求趣的部分。(重点)4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难点)教学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钥、匙”等11个生

36、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3 .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 部分。4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 写句子。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图片,老师想让你们欣赏一下,并说|FW有关秋天景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出示课件2)象的图片 2 .引导交流,唤起情感。同学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3 .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4 .想象导学。(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

37、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到了我们眼前。在他的眼 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我们去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板书题 目:秋天的雨)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并标画自然段。2 .学生自由读课文。以“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为重点问题,引导学 生找一找相关的语句。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4 .课文在内容、结构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 有序。构段上,第2、3、4自然段分别由一个句子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 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5 .请你们自主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弄清层次。(学生交流,教

38、师相机指导)6 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7 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8 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 物准备过冬的情景。9 三部分(第5自然段):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 .品读第1自然段。(1)自由朗读,带着感情把第1自然段多读几遍。(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感悟情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哪里?(4)同桌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出示课件3)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 秋天的大门打

39、开了。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以后,你看到了什么?2 .品读第2自然段。(1)引导学生朗读并思考:秋天的大门打开后,“我”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板 书:秋天的特点)(2)指名让学生朗读并回答。(出示课件4)二:课件不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3)学生采用赛读的方式朗读喜欢的句子,先把句中所描绘的景物图片贴到黑板上,再谈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板书:缤纷的色彩)(出示课件5)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把黄黄的银杏叶比作小扇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 凉

40、爽。(把红红的枫叶比作邮票)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田野比作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把橘子、 柿子拟人化)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 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把菊花拟人化)(4)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联系下文:教材用泡泡提示了理解的基本方法。想象画面、借助课文插图:借助插图,想象这段话描绘的画面,就能大致理 解词语的意思。(5)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说一说秋 天的雨还会把哪些颜色分给谁,互相交流自己想到的秋色,仿照例句写一写。(6)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背诵

41、这一自然段。四变读为述,积累语言1 .谈话过渡:假如是在诗歌朗诵会上,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把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朗诵给大家听呢?2 .组内讨论,朗读练习。3 .指名让学生上台表演朗诵,教师点评。五 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 .认读生字。(出示课件6)6钥匙缤枚频勾喇叭厚曲丰. “匙”读轻声;“曲”在“歌曲、谱曲”中读第三声。2 .指读要求会写的生字,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出示课件7)盒颜料票争仙闻勾紧洞油曲丰3 .指导书写。“盒”: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又宽又扁。“颜”:左右等宽,左半部分下面的三个撇要写成短撇。“闻”: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字框,再写“耳”。“曲”:注意笔顺为“先两边,再中间、后封口”。

42、“丰”:中间的横最短,下横最长。4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生写字时,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能够提高学 生的书写质量。课后反思1 .自读感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从几个 方面感受秋天的美。抓住“五彩缤纷”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抓住“好闻的气味” 想象秋天丰收的景象,通过“小动物准备过冬忙碌的景象”感受秋天的欢乐。2 .把握整体,局部突破。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体会,从而做到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 .能发挥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

43、式来表达对秋雨的喜爱之情。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1 .听写生字、新词。2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导入下文的学习。设计意图:字词和课文的复习,起到过渡的作用,为这节课的理解分析做好 准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看,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F有关秋天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出示课件9)田野的图片3 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1 .学生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2 .采用指名让学生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丰富想象。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1 .品悟、想象第3自然段。(1)你从第3自然段里

44、知道了秋天的雨里藏着什么?(2)学生交流。(出示课件10)(板书: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L都躲在小雨滴里呢!(3)鼓励学生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展开想象,说说秋天的雨里还藏 着哪些香甜的气味。(4)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被香味勾住。(5)代入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你当时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6)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3自然段,学生互评,以评促读。设计意图:本环节巧妙地设计问题,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启发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文中找信息的能力。2 .品悟、

45、想象第4自然段。谈话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带来了信息。(板书:动植物 准备过冬)(1)指名让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 一些好朋友说些什么?(2)引导学生想象,并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谁还知道其他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3)语言训练。(出示课件11)它告诉大家,。小刺猬,大雁,小草、小花 们。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水到渠成。这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 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四总结感受,拓展活动1 .指名让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用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好这段话。2 .联系全文内容,让学生回想全文中所描写的秋天的事物,体会正是这些事 物给人们带来了欢乐,是一首“欢乐的歌”。3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4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美丽而又丰收的秋天已经到来,学了这篇课文后,同 学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课后反思1 .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 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同 时,通过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迁移积累。还应 引导学生通过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