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三学年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小题,合计48分)1 .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耙 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 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 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
2、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3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 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4 .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图中应填入原因结果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农民起义频繁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B.C.D.5 .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 的风
3、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6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 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7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 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
4、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 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8 .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 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 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9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 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
5、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10 .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 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11 .北彼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 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
6、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 1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了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 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13 .隋文帝建立的朝政机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当时朝之众务,总归于台阁,尚书省事无 不总二由此可知,隋文帝时期A.三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B.门下省的权力最大C.三省尚未有效制约皇权D.三省的职权并不平衡14 .唐朝前期,户籍多记有“计布若干”“计麻若干”“计租若干”(各写一行),不计户等只计课否, 一人一
7、行、男姓在前;而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户籍中,只保留“计租若干”或全部略去,户 等、课否均录,且不再采用一人一行的录入方式。这一变化反映出A.政府赋税征收范围得以扩大B.赋役征收种类发生变化C.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已崩溃D.户籍的财政性功能削弱15 .盛唐时期,许多边塞诗诸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 ,占人”等饱含壮怀激烈的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边关的民族交融B.国家的动荡不安C.社会的积极进取D.文学的繁荣发展16 .唐代名臣颜真卿的行草书作品装将军诗(图),形式感强,字形结构长短、大小、粗细变化较 强,由楷书的笔法调和而来,加以篆籀
8、沉稳苍茫之风,吸收了张旭草书的肆意浪漫。这表明A.汉字演变趋势由繁至简B.书法艺术脱离了底层民众C.唐代书法家的融汇创新D.行草书创作严格遵循法度17.下表为史籍中关于唐朝胡饼的部分记我,据此推论正确的是记载图片客日:饥。靖出市胡饼。客抽腰间匕首,切肉共食之。唐王说唐语林吐鲁番地区出土的唐代胡饼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一一唐白居易寄胡饼与杨万州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一一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A.史籍记载的史料价值较低B.唐朝胡饼满足了民众的需要C.胡饼成为唐人的重要食物D.胡饼是唐代民族交融的反映18.宋史记载
9、:“祖宗(指末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 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19.下表史料可用于说明,宋代史料出处(安徽当涂、芜湖等地)“坪田十居八九,皆是就近湖沼低浅去处,筑围 成填”宋会要辑稿(淮南)“海濒沮海泻卤之地,化为良山”宋史(浙江瑞安)“围塘外涂地为田,而穴塘引河以溉”(南宋)袁燮黎斋集A.江南地区得到深入开发B.农业耕作方式取得进步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加剧20 .漆侠宋代经济史的数据说
10、:“北宋皇祐治平年间,商税比重不过40%左右,及南宋绍兴、乾 道之交,仅茶盐榷货一项即占49%,连同经制钱、总制钱,非农业税达79%强。而至淳熙、绍熙年 间,茶、盐酒等坑冶榷货已达56%强,加上经制钱、总制钱、月桩钱,非农业税更达84.7%。”下列 选项对材料现象解读准确的是A.政府赋税收入持续增加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与民争利埋下危机祸根I).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21 .北宋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其时山东地区流行疑古惑经思潮和金石学。当时孙复、石介创立泰山 学派以钻研元典重振儒家正统,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以金石材料证经补史、复原占礼。据此可知,北 宋学者A.阐释儒家经典,追求孔孟之道”B.
11、提倡个性自由,创立“经世致用”C.探究普遍天理,提出“格物致知”D.释义儒学元典,合编“四书五经”22 .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统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其成员平时在各自部落内从事狩猎、捕鱼劳 动,一遇战争,青壮年则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应征召去打仗;在迁居中原各地后,成为军事、行 政、生产三位一体的行政组织。据此可知,该“系统”是指A.郡国并行制 B.南北面官制C.猛安谋克制D. “四等人制”23 .辽国建立后,任用汉人参与礼制建构,制定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相比于汉唐以 来礼乐式微之势,辽礼更具完整性、礼仪性,可谓中原礼乐之重建。由此可知A.辽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B.儒家文化主流地
12、位确立C.民族文化融合程度深入D.少数民族普遍接受礼乐24 .宋元时期是久别重逢型故事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类故事多呈现普通人、下层官吏的人生陡转与命 运剧变,重逢角色包括情侣、夫妻、父子等,情节带有传奇色彩,重逢方式幸运而奇特一一有动物引 出相认、有神灵护佑等。这类故事A.推动家庭关系出现新变化B.受三教合一思想潮流影响C.折射出乱世下的社会心理D.彰显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怀二、材料解析题(25题13分,26题15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52分)25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五帝时期是中国从原始时代到上古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尚未形成国家,也不是部落 联盟
13、,而是“部落联合体”或,“酋邦”,并产生了一个超然于各部族之上的部族,它代表整个部落 联合体的利益和秧序,其首领被称为帝或后。部族对部族的统治是血缘对血缘的统治,但是各部族 往往相对地居住在一个固定的区域之内,因而这种统治也具有一定的地缘成分。相传,颛顼时期“绝地天通”,禁止民间的通灵者随意与天神沟通,改为由专门的祭祀官员负责与天神的沟通。摘编自张荣明中国的国教:从上古到东汉材料二 夏王朝在信奉“天命”的同时,强调“德治”。这个“德”包括君臣的品德和安民思想在 内,含有氏族社会的传统。夏王朝与尧、舜时代一样,有浓厚的敬天思想,包括敬神和敬祖在 内。这是由原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发展而来的,只是
14、更具政治色彩,把政权与天命联系在一 起。他们认为自己执行的统治权力,是实施上天和神灵的意志。-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帝时期作为过渡阶段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夏王朝统治的特点,指出其成因。(7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重新实现统一的隋唐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读书识字的人增多、单靠抄书、手写已 难以满足社会对书本的需要,特别是在唐朝,科举制的推行,刺激了更多的人读书。读书人对工具 书、各种教材的参考读物的需要,使得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大增,也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隋唐时 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佛教发展的高峰。佛教的迅速传播使
15、得佛经和佛画的需求量激增、手抄复制的方 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雕版印刷术才能得到发展。材料二 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盛行的同时又出现了活字印刷,师生们不必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 于抄写各种书藉、而是将主要精力与时间用于教书和学习上,这为宋代书院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在 宋代、成书于汉唐年间的10部数学著作算经十书以及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诫编著的营造法 式因北宋雕版印刷术极为发达,而刊行全国。唐宋以后,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不断加强、印本书也 随之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出口对象有朝鲜丰岛、日本、越南等,因此在汉字文化图 的国家中,1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印刷品贸豆的国
16、际市场。一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颖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演变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唐雕版印刷术发展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以后印刷术发展的历史影响。(7分)2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 “光宅中原二故有意迂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迂洛阳。”考古发掘证明, 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
17、和名称 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 股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郛城。布局逆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 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 城国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 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8分)(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4分)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历史想象是历史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材料一 历史想象是一种有凭借的再创造,建立在“实构”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可以虚构”的创 作:它必须从已获得的历史知识那儿下手,也只能在已知历史事实所提示的范围里驰聘。罗志田复活往昔的历史想象材料二长安是唐代的首都,是世 界上最大的都城。它不仅 是政治中心和手工业中心, 也是国内的头等商业城市。 长安人口约30余万户。市 内商贾云集,空前繁华。 西市多为中亚、波斯、大 食商人所聚居月风二 .朗俗*艮盛。一赵毅等编中国古代史结合材料展开历史想象,行走在唐朝长安的大街上,你可能看见典型的历史现象,试举两例, 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现象选取需符合时代特征与场景设定,阐释完整,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