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549462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6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语文试题含答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试卷第 1 页,共 5 页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 开学考试 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 开学考试 2023-8-212023-8-21语文学科试题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

2、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术等诸多领域,皆成就斐然。纵观桐城派三百年发展历程,桐城派不仅诞生了方苞、方观承、陈用光、邓廷桢、姚莹、曾国藩等朝廷大员,在禁烟、禁酒、治河、戍边、保疆、治军、通商、洋务等各个方面卓有建树;也涌现出郭嵩焘、黎庶昌和薛福成等出使欧洲,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的一流外交家;并孕育出姚鼐、吴德旋、祁寯藻、张裕钊等人的书法碑帖艺术,与桐城文章交相辉映。同时,桐城派人物几乎都有丰富的教育经历,从翰林院教习,到省级学政,再到书院山长,可谓人才辈出,令人瞩目。有鉴于此,桐城派实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流派。众多流派

3、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理念认同,是传统文化共同体生成的思想基础。共同体是人与人的群体集合,其彼此凝聚的基础是价值认同与思想归属。伊兹欧尼认为,共同体的形成不外两点:一是彼此交织的紧密关系,二是共同的价值规范与意义。从桐城派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而连接辞章与经世的理念是义法。义法最早是经史之学的通行概念,后来方苞把它引入辞章,开创“古文义法”。简单地讲义法,“义”就是言有物,“法”就是言有序,两者相合而成文。其所言之物,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源自现实,寄托

4、经世济民之宏愿;所序之文,也并非辞藻堆砌,而是字里行间流贯生命之气。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后来刘大櫆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此三合一之论,既欲合真善美而为一,又欲合儒林、道学与文苑而为一,体现了姚鼐“道与艺合”“天与人一”的文章至境论。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经济在孔门乃政事之科。在四者之中,曾国藩

5、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如此一来,曾国藩挈揽众长,其文经史百家,其学思辨融通,其事经国济民,通达宏阔,中兴桐城,开辟新境。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当然,考察桐城派三百年历史,不难发现,其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属性,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既是因为桐城派体量庞大难窥全豹,也与现代学术研究的性质有关。对于多数非桐城派学

6、者而言,对桐城派的了解主要来自文章,因此视桐城派为文派。对于桐城派学人来说,由于研究对象的限制,也很难触及桐城派全貌。(摘编自任雪山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材料二:桐城派的文论滥觞于戴名世,其后方苞提出义法说,刘大櫆在继承方苞的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神气音节”和“品藻”说,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由此逐步形成了中国文学史绵延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文派。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义理是思想内容,是道的层面;考据是基本功,是文献资料,用来佐证义理的;辞章是文辞,属于创作技巧,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三者是学术的三个层面,

7、是一体三面,“辞章”亦即文章,只是学术的一面,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道”要通过辞章来传播,也要美,要写得平易畅达,不能像汉学家那样只讲考据。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崇奉程朱理学,所载之“道”为“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桐城派不单研究散文的创作技巧,还包括创作目的、材料选择、思想道义、学术倾向等等。桐城派文章不只是审美,还有审智,不只是抒情,还有说理,即重思想性。桐城派集大成者姚鼐,在乾嘉时期,于汉学兴盛、摈斥宋明儒学的大背景下,将宋儒之性道与汉儒之经义相结合,考据与辞章相统一,现实针对性是很

8、明显的。(摘编自方云龙桐城派的文化品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桐城派既是文学流派,也是文化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时间长,参与人数多,覆盖领域广。B桐城派成员方苞将经史之学的“义法”引入辞章,倡导为文既要“言有物”,又要“言有序”。C桐城派的“义法”理论,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D桐城派在乾嘉时期取得很大成就,姚鼐是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其理论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桐城派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但长期以来,其传统文化共同体属性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B材料一大量列举桐城派在多个领域卓有建

9、树的人物,突出了桐城派人才辈出,成就显著。C姚鼐提出他的为文主张,跟乾嘉时期汉学盛行、宋明儒学被摈斥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D两则材料都详细阐述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的为文理念,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试卷第 2 页,共 5 页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 分)A姚鼐弟子姚椿曾写过运米行和续运川米议等文章,提议从四川贩米解决两江、两湖灾民以及其他民生问题,被林则徐认为是恤民长策。B邓廷桢任安徽巡抚时,援引梅曾亮、管同、方东树、陆继辂、宋翔风等桐城派成员入其幕府,参赞政务,政绩斐然。C现当代文化名人如胡适、郭沫若、钱钟书、朱光潜等,都受到过桐城派散文的潜移默化的润泽。D

10、据查有关资料得知,明清两朝,桐城县画家就达一百多人。一县之中,能涌现如此众多之画家,这在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4材料一认为,桐城派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4 分)5曾国藩对姚鼐的思想理念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通渭人家通渭人家贾平凹通渭是甘肃的一个县,我去的时候正是五月,途经关中平原,到处是麦浪滚滚,成批成批的麦客蝗虫一般从东往西撵场子,他们背着铺盖,拿着镰刀,涌聚在车站、镇街的屋檐下和地头,与雇主

11、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尤其过了会宁,车沿着苦丁河在千万个峁塬沟岭间弯来拐去,路上没有麦客,田里也没有麦子,甚至连一点绿的颜色都没有,看来,这个地区又是一个大旱年,颗粒无收了。太阳还是红膛膛地照着,风也像刚从火炉里喷出来,透过车窗玻璃,满世界里摇曳的是丝丝缕缕的白雾,搞不清是太阳下注的光线,还是从地上蒸腾的气焰,一切都变形了,开始是山,是路,是路边卷了叶子的树,再后是蹴在路边崖塄上发痴的人和人正看着不远处铁道上疾驶而过的火车。火车一吼长笛,然后是轰然的哐哐声。司机说:你听你听,火

12、车都在说,甘肃穷,穷,穷,穷!我就是这样到了通渭。通渭缺水,这在我来之前就听说的,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瞠目结舌。我住的宾馆里没有水,服务员关照了,提了一桶水放在房间供我洗脸和冲马桶,而别的住客则跑下楼去上旱厕。小小的县城正改造着一条老街,干燥的浮土像面粉一样,脚踩下去噗噗地就钻一鞋壳。小巷里一群人拥挤着在一个水龙头下接水,似乎是有人插队,引起众怒,铝盆被踢出来咣啷啷在路道上滚。这天晚上,我见到了通渭县的县长,他的后脖是酱红颜色,有着几道皱纹,脖子伸长了,皱纹就成白的。县长是天黑才从乡下检查蓄水节溉工程回来,听说我来了就又赶到宾馆。我们一见如故。自然就聊起今年的旱情,聊起通渭的状况,他

13、几乎一直在说通渭的好话,比如,干旱和交通的不便使通渭成为整个甘肃最贫困的县,但通渭民风却质朴淳厚,使你能想到陶潜的桃花源记。“是吗?”我有些不以为然地冲着他笑,“孟子可是说过:衣食足,知礼仪。”“孟子是不知道通渭的!”“我也是到过许多农村,如果哪个地方民风淳厚,那个地方往往是和愚昧落后连在一起的”“可通渭恰恰是甘肃文化普及程度最高的县!”县长几乎有些生气了,他说明日他还要去乡下的,让我跟着他去亲眼看看。我真的跟着县长去乡下了,转了一天,又转了一天。我出身于乡下,这几十年里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村庄,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

14、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撅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着花草树木。我经过一个卧在半山窝的小村庄时,一抬头,一堵土院墙内高高地长着一株牡丹,虽不是花开的季节,枝叶隆起却如一个笸篮那么大。山沟人家能栽牡丹,牡丹竟长得这般高大,我惊得大呼小叫,说:这家肯定生养了漂亮女人!敲门进去,果然女主人长得明眸皓齿,正翻来覆去在一些盆里倒换着水,我不明白这是干啥,她笑着说穷折腾哩,指着这个盆里是洗过脸洗过手的水,那个盆里是涮过锅净过碗的水,这么过滤着,把清亮的水喂牲口和洗衣服,洗过衣服了再浇牡丹的。水要这么合理利用,使我感慨不已,对着县长说:瞧呀,鞋都摆得这么整齐!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

15、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我到过一些家境富裕的农民家,正房里,厦屋里每面墙上悬挂了装裱得极好的书法作品;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国内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而一家的主人并不认字,墙上的对联竟是“玉

16、楼宴罢醉和春,千杯饮后娇伺夜”。在一个村里,县长领我去见一位老者,说老者虽不是村长,但威望很高。六月的天是晒丝绸的,村人没有丝绸,晒的却是字画,这位老者院子里晒的字画最多,惹得好多大人都去看,他家老少出来脸面犹如盆子大。我对老者说,你在村里能主持公道,是不是因为藏字画最多?他说:连字画都没有,谁还听你说话呀?县长就来劲了,叫嚷着他也为村人写几幅字,立即笔墨纸砚就摆开了,县长的字写得还真好,他写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写毕了,问道:怎么样?我说:好!他说:是字好还是内容好?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县长就让我也写写,我提笔写了几张,写得高兴了,竟写了我曾在华山上见到的吉祥联:太华顶上

17、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试卷第 3 页,共 5 页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我却躺在一面土炕上睡着了,醒来,县长还在旁边酣声如雷。(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关中麦客“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B通渭人家将简朴的屋舍整理得极为有序和整洁,说明这里虽物质短缺,却有着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态度。C本文叙事注重点面结合,如写“老者家晒画”是“点”;写“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是“面”。D本文和秦腔都呈现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既有对民俗风情的浅层描摹,

18、也有对文化意蕴的深层关照。7文中与通渭县长相关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县长和“我”的关于“民风”的争论,既为行文带来波折,也引出了下文对通渭人家精神世界的刻画。B县长“后脖”的细节描写,既侧面体现了通渭炎热干旱的现状,也暗示了其勤政为民的精神品质。C县长在文中起到了线索作用,正是由于县长带“我”游通渭,才形成了全文“我”看通渭的所见所感。D县长的对联体现其作为基层官员深受当地文化影响,与后文“鼾声如雷”相映成趣,丰富了人物形象。8第段作者连续使用三个“你”,请分析其表达效果。(6 分)9贾平凹说,他写散文,鄙弃那些“题材狭窄,精神脆弱,小、巧、甜腻”的文风,这种创作主张在文中

19、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小题。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节选自论语颜渊)材料二: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

20、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

21、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慝,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节选自说苑君道)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22、 分)此诚 A 天子也 B 何 C 居之深 D 远 E 而见 F 我之明也 G 岂可 H 欺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樊迟,字子迟,他与后文“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二人同列“七十二贤”之位。B“易因”指容易沿袭,“因”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字含义不同。C“失职”指失去常业,“失”与齐桓晋文之事“无失其时”的“失”字含义相同。试卷第 4 页,共 5 页D“称”意思是颂扬、称赞,与出师表“先帝称之曰能”的“称”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尹文认为齐宣王应该采用无为且能够宽容臣民的理念治国,他还引用 尚

23、书 中的语句加以佐证,齐宣王认可尹文的想法。B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任命十二州牧,每方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这样做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C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最终得到了封地晋国。D即使是尧那样的明君,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来传布恩德、施行教化,更遑论使天下奸邪尽除,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2)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14虞舜为什么能够“不下堂而天下治”?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4、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蓦山溪蓦山溪辛弃疾赵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病来止酒,辜负鸬鹚杓。岁晚念平生,待都与、邻翁细说。人间万事,先觉者贤乎?深雪里,一枝开,春事梅先觉。【注】1195 年,辛弃疾于福建任上被弹劾罢官,本词作于作者退隐田园之后。一丘一壑:作者退隐之地有小丘和沟壑,是作者退隐之地的代称。饭蔬饮水:语出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5、鸬鹚杓(sho):一种酒具。先觉者:赵昌父归乡稍晚于作者,作者戏称自己是“先觉者”。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词开头介绍了词人罢官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词人希望朋友不要嘲笑自己这样愚拙的生活状况。B“病来止酒”两句借景抒情,写出了词人因老来生病时要戒酒而只能辜负酒具,内心充满了无奈之感。C“深雪里”三句描写雪中梅花察觉到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有异曲同工之妙。D在这首词中,作者似乎把一切都看得闲淡无谓,其实这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悲叹。16用典是辛弃疾诗词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是如何通过用典来表达情感的

26、。(6 分)三、课内基础与名句名篇默写(20 分)三、课内基础与名句名篇默写(20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1)孔子倡导学生学诗,除了可以兴观群怨、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以外,中间还提及学诗的功用是“,”。(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的批评一一加以反驳,其中针对于“生事”,他反驳道:“,不为生事。”(3)阿 房 宫 赋 里,杜 牧 指 出,六 国 的 金 玉 珠 宝 之 所 以“倚 叠 如 山”,是 因 为“,”。(4)屈原列传里,作者对国风和小雅的评价分别是“国风,小雅”。(5)过秦论里,秦始皇平定天下之后,他自以为“,”,是“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6)五代史

27、伶官传序里,当庄宗“意气之盛”时,作者叹道“”;当君臣“泣下沾襟”时,作者感慨“”。对比强烈,发人深省。试卷第 5 页,共 5 页(7)陆游书愤里两处用典的句子分别是“”和“”。(8)燕 歌 行 里 用 借 代 和 比 喻 的 手 法 写 出 战 士 戍 边 和 思 妇 流 泪 的 句 子 是“,”。(9)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里,写梦境中夫妻相见,他们彼此之间“,”。(10)色彩常常入诗,勾画景致,传情达意。你所知道的“带色”诗句是“”和“”。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0 分)(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今一朝而鬻技百金(3)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4)履至尊而制六合

28、(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6)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单于壮其节(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9)永保无疆之休(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6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0 题。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 45 公里,大约 10 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停靠,又允许乘客先上车后买票,所以村民们亲切地称它为“铁公交”。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既增加收入又开阔

29、眼界,在勤劳致富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 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客 。愈发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20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16 个字。(3 分)五写作(60 分)写作(6

30、0 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后的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却促使他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自在”和“收敛”,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作为高中生,学校老师也对你的生活、学习进行了一定的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

31、,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答案第 1 页,共 4 页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 开学考试 2023-8-21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哈师大附中 2021 级高三学年上学期 开学考试 2023-8-21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1C 2D 3C 4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

32、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继承:曾国藩继承了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理念。发展: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强调格律与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义法既是格律与神气之统一,也是德行与辞章之统一,还是立言与立功之统一”可知,“义法”理论强调的是三个统一,分别是格律和神气、德行与辞章、立言与立功。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都详细阐述”错误,材料一阐

33、述得相对简略。“但侧重点完全不同”表述不准确,两则材料都重点论述了“义理、考据、辞章”这一为文理念的内涵。故选 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可以支撑材料一桐城派坚持以古文辞章和经世济民为思想基础的观点。B、D 两项,可以支撑材料一中桐城派在诸多领域成就斐然的观点。C.表现了桐城派散文对后人的影响。材料一没有论述相关问题,故不能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众多流派成员之间虽然跨越了地域时空限制,但都遵循着大致相近的学术理念、价值追求与精神祈向,彼此声气相通,薪火相传,形成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共同体”和“从桐城派

34、的生成历史来看,三百年一以贯之的是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可概括出:桐城派三百年来秉持古文辞章与经世济民相结合的思想理念、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根据“后来刘大概发展了义法理论,强调文人之能事,通过字句、音节来体悟文章的神气,在吟咏唱叹之间荡涤灵府,在吞吐俯仰之际贯通古今”“姚鼐在方、刘基础上,吸收乾嘉汉学考据之法,与义理、辞章相融合,义理以尽性,考据以穷理,辞章发其奥蕴,最终实现义理、考据与辞章的统一”“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晚清民国,严复、林纾以桐城之文,翻译西文、西学,启蒙民智,他们与无数仁人志士合力,共同促进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现代的转化”“可以说,桐城派三百

35、年历史,延续几代人,弟子门人逾千,大体都遵循相近的价值理念,把辞章学术与立身相结合,把个体命运与时代家国相联结,与时俱进,觉世牖民”,可概括出:桐城派成员之间声气相通,后代成员在继承前辈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本派理论,与时俱进,觉世牖民。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继承:根据材料三“至姚鼐集其大成,主张为文要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济而不可偏废”“姚鼐认为:作为一个学者,要追求思想,应当明道,所以义理最重要,放在第一位”,材料二“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曾国藩虽重义理,坚守桐城派一贯之立场,但更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可概括出:曾国藩继承了姚鼐义

36、理、考据、辞章三者结合,并以“义理”为重的为文理念。发展:根据材料三“姚鼐所谓义理,主要是儒家经义,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曾国藩绍述姚氏,在义理、考据、辞章之外,增加了经济之学”可概括出:姚鼐所重视的“义理”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而曾国藩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经济之学,强调经世济民才是思想的基础。(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6A 7C 8“你”泛指通渭人,连用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的生活风貌;用“你”具有呼告效果,便于抒情,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用“你”增加了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能够更深

37、切地感知通渭人家的精神世界。9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选材丰富,视角广阔;主题上,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风格上,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热土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与通渭淳朴的民风形成鲜明对比,衬托了通渭人家精神的高贵”错,原文为“与雇主谈条件,讲价钱,争吵,咒骂,甚或就大打出手。环境的污染,交通的混乱,让人急迫而烦躁,却也感到收获的紧张和兴奋。一进入陇东高原,渐渐就清寂了

38、”,可看出主要是突出陇东高原的清寂。故选 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线索作用”错,线索应该是贯通全文的,前面并没有出现县长,所以县长不是线索。故选 C。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叙述人称的能力。答案第 2 页,共 4 页原文“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据此看出,“你”泛指通渭人,连用三个“你”,多角度展现了通渭人心里的干净,精神的高贵。原文“你可以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据此看出,用“你”具有一定的呼告效果,可以加

39、强感染力,在感情的抒发上变得更为方便、更加直接、更加自然、更加亲切、更加生动,表现了对通渭人高贵精神的赞美。原文“你可以你可以你可以”,据此看出,用“你”增加了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可以快速让读者融入到通渭人的生活中去,使读者能够更深切地感知通渭人家的精神世界。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选材上,将目光投射到甘陇大地,“来到通渭,其严重的缺水程度令我瞠目结舌”“但我从未见过像通渭人的农舍收拾得这么整洁,他们的房子有砖墙瓦顶的,更多的还是泥抹的土屋,但农具放的是地方,柴草放的是地方,连楔在墙上的木撅也似乎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越是缺水,越是喜欢着花草树木”,可看出,

40、描绘通渭的自然风貌和通渭人家的日常生活,选材丰富,视角广阔;主题上,“你可以顿顿吃野菜喝稀汤,但家里不能没有一张饭桌;你可以出门了穿的衣裳破旧,但不能不洗不浆;你可以一个大字不识,但中堂上不能不挂字画”“也去过那些日子苦焦的人家,什么家当都没有,墙上仍挂着字。仔细看了,有些是明清时一些国内大家的作品,相当有价值,而更多的则是通渭县现当代书家所写。我在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其中三家挂有于右任和左宗棠的字”,可看出,着眼于通渭人家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从中挖掘出质朴淳厚的民风和高贵的精神,文化意蕴厚重;风格上,“台阶上是有着七八双鞋,差不多都破得有了补丁!却大小分开摆成一溜儿。女主

41、人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图个心里干净嘛”“正是心里干净,通渭人处处表现着他们精神的高贵”“我说字好内容好通渭好”“这天下午,一场雨就哗哗地降临了。村人欢乐得如过年节”,可看出,追求语言的平实浅近,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饱含着对通渭这片热土和人民的赞美,文风质朴大气。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10BEG 11C 12C 13(1)宽阔的大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容”,容纳;“下”,天下臣民;“理”,治理得

42、好。)(2)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吗?”(“朝”,朝觐;“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意”,难道,莫非;“得”,得当。)14虞舜有识人之智,他在众人中选拔出禹、皋陶等贤才,使得不仁之人远离自身;虞舜能任用贤能,他使贤才的爵位尊贵、俸禄优厚,让他们显赫荣耀。【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此诚天子也”是完整的判断句,“也”表判断,中间不能断开,故应于句末 B 处断开;“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中,“何居之深远”和“见我之明也”两句形成

43、对比相反关系,中间用连词“而”衔接,表转折,故在连词“而”前,即 E 处断开;“见我之明也”中,“也”句尾语气词,“岂可欺哉”是省略句,应为“岂可欺(之)哉”,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故应于 G 处断开。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说法正确。B.说法正确。“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指趁机。句意: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C.说法错误。含义不同。“无失其时”的“失”指错过。句意: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不要错过时节。D.说法正确。句意:士大夫要颂扬它。/先帝称赞他能干。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叔虞怕他

44、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错误,从原文“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可知,唐叔虞听了很高兴,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并非怕成王反悔而请求周公旦帮忙。13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容”,容纳;“下”,天下臣民;“理”,治理得好。(2)“朝”,朝觐;“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上前;“意”,难道,莫非;“得”,得当。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原文“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的意思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答案第 3 页,共 4 页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

45、离开了可知,虞舜有识人之智,他在众人中选拔出禹、皋陶等贤才,使得不仁之人远离自身结合材料二原文中针对“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给出的对策“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即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应谨慎地挑选官吏,务必求得贤才,设置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有才智出众的人才来管理百官。要使他们的爵位尊贵,给他们的俸禄优厚;对贤才要进用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让他们从事劳作,可知:虞舜能任用贤能,他使贤才的爵位尊贵、俸禄优厚,让他们显赫荣耀。参考译文:材料一: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46、。”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使他们的地位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的含义太丰富了!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离开了。”材料二:齐宣王对尹文说:“国君的政事应该怎么办?”尹文回答说:“国君的政事,就是清静无为又能够宽容臣民。政事减少了,百姓就容易顺从;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所以百姓便不会因为政事而犯罪。宽阔的大

47、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尚书上说:宽容通达就能成为圣人。”齐宣王说:“好!”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颁布德政,施行恩惠,边远的地方更加昌明。他任命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委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如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人,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人,将这些情况入朝向天子禀告。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莫非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吗?为什么你们治理下的百姓,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呢?”那些诸侯国君回去后,便召集本国的大夫并

48、把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高兴地说:“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因此所谓州牧,是用来打开四方之门、明察四方情况、通达四方意见的。这样就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成王与弟弟唐叔虞在一起闲耍,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形状授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来分封你。”唐叔虞听了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叔父周公旦。周公旦因此请求拜见成王,他说:“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吗?”成王说:“那是我偶尔与唐叔虞开的玩笑。”周公回答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话说出来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颂扬它。”于是成王就把晋国封给唐叔虞。做君

49、王的为什么要选用贤才呢?君王只有得到贤才来辅佐自己,才能治理好天下。(不然的话,)即使有尧、舜那样的英明,而不配备重臣,那么君王的恩德就不能传布,教化惠泽就不能施行。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应谨慎地挑选官吏,务必求得贤才,设置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有才智出众的人才来管理百官。要使他们的爵位尊贵,给他们的俸禄优厚;对贤才要进用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黜退并让他们从事劳作。这样,君王就不会留下忧患,臣民中就不会有奸邪之人,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恩泽遍布众生,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左有禹,右有皋陶,不下殿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50、(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15B 16“饭蔬饮水”出自论语,表达了词人安贫乐道(或清心寡欲)的高尚情怀。“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出自烛之武退秦师,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幽愤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借景抒情”错误,应是通过叙事来抒发感情。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饭蔬饮水,客莫嘲吾拙”,吃蔬菜饮白水,客人不要笑我生活清贫。“饭蔬饮水”出自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