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铝项目环境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铝项目环境分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南铝项目环境分析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发展理念,以优化产业布 局、强化链条延伸、深化创新驱动为主线,打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铝产业链,建设中国绿色铝谷, 实现云南铝产业在绿色发展、规模体量、精深加工、研发创新等方面 跻身全球产业制高点。到2025年,力争全省铝产能转化率和再生铝比 例取得较大提升,推动铝制品加工能力突破600万吨,绿色铝产业链 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推动建设2-3个绿色低碳铝产业园区, 引领铝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终端制造延伸。1、优化铝产业布局依托昆明经开区、昭阳经开区、富源产业园区、砚山产业园区、 蒙自经开区、鹤庆产业园区等,
2、集中布局绿色铝产业基地,加快高端 铝产品项目招引和建设,推动电解铝向铝加工延伸,提升再生铝发展 水平,构建完善电解铝一铝加工一铝应用一再生铝循环经济产业链。 推动各园区积极优化产业结构,错位发展建材用铝、交通用铝、电子 电气用铝、家居生活用铝和市政设施用铝、包装用铝、工业用铝等产 业,延伸发展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铝配件等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加 快形成区域间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协同发展格局。2、强化铝产业链条延伸(二)构建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以产业功能互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小企业互通,平台 及设施互用,人才和技术资源互助,政策制度互补为核心,推动构建 面向特色产业重点领域的协同
3、创新体系。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搭建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 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向企业开放大型科研 仪器和实验设施及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为企 业技术创新提供基础环境。组建面向重点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面向全产业链 的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持续构建完善产业创新生 态体系,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搭建 开放式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 力,通过资源开放、任务众包、协同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制造业企 业开展技术创新。引导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 工
4、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新型 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和机构开展产研需求对接,加强 产学研用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增强共性技术研发、中间试验、工业 性试验、工程化开发等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深入推进制造业基础再造1、健全制造业技术基础体系围绕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推动构建工业基础研究平台,长期稳 定开展工业基础领域技术研究、转化推广和人才培养。推进动力、结 构、环境等重大实验设施和试验基地建设,推动重大实验设施、重大 科技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健全工业基础技术数据库和基础制造工艺 资源环境属性数据库。完善质量基础设施,发展新一代检验检测和高 端计量设备仪器
5、,加大国产高端通用仪器和专业科学仪器研发应用力 度,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和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测 试评价平台,提升计量测试、标准研制、检验试验、认证认可、知识 产权等公共服务能力。2、加快制造业基础产品和工艺攻关突破整体提升装备制造基础零部件产品性能,加快通用型基础零部件 和高端装备专用型零部件技术攻关,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应用需求。 加快集成电路、微型片式元器件等核心电子元器件的创新发展。开展 工业系统软件国产化应用突破,加快基础性工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健 全基础材料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关键微纳电子和光电子材料、新型显 示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以及新型碳纳米、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聚焦高
6、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等发展方向,研发和推广应用增材制造、 特种成形加工、精密及超精密加工等先进制造基础工艺。3、实施制造业基础领域重点项目攻关落实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针对主导产业和优势基础产业的产业技 术基础、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等薄弱问题, 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基础领域攻关项目,开展工程化、产业化攻关。建 立完善省级工业强基重点项目库,依托重点平台和骨干企业,组织实 施一批工业强基重大产业建设项目,促进制造业基础能力不断提升。 引导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软件企业和整机产品同步研发,实现工 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协同突破升级,加快产业基础领域攻关成果 一条龙推广应用。聚焦产业链
7、薄弱环节,加快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产品 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可靠性试验验证平台、新产品中试基地、检 验检测平台等产业基础技术服务平台。到2025年,实施工业强基项目 30个,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基础再造实 现重大突破。(四)制造业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制造业创新力量布局和能力建设, 提升制造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1、强化制造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瞄准战略性、引领性共性技术需求,加强省级研发平台、省级制 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及重大设施 共建共享为重点,完善创新攻关机
8、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对企业创新的 服务支撑能力。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链自主自愿组建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面向制造业基础性、前沿 性领域,研究建设若干省级研发平台。2、加强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为牵引,推动绿色食品、生物 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重点产业实施关键技术攻坚, 梳理确定一批重大领域关键技术以及行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急 需攻克的核心技术项目清单,有针对性地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着 力突破我省制造业瓶颈制约。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科技入滇、 揭榜挂帅等引进技术,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 开展技术攻
9、关。着眼长远,系统谋划重大项目布局,瞄准人工智能、 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未来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 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超强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强战 略性技术储备,强化源头技术供给。3、提升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研仪 器设备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企业投入基础研 究实行税收优惠。强化企业在创新全链条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制 造业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大企业建设研究院, 鼓励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积极开展国家技术创 新示范企业申报工作,树立一批创新标杆。4、加速制造业科
10、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共享机制,大力发展云南技术市场,加 快成果转移转化和扩散。在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集聚区建 设新技术应用示范平台和创新成果产业化中心。推动自主创新产品应 用和迭代升级。促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重点新材料、 首版次工业软件推广应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强化面 向制造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面临形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制造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 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增强窗 期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以
11、确定性措施应 对不确定性形势,善于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 趋复杂,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面临重塑,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不稳 定性增加;贸易和技术交流受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风险加大; 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东南亚国家中低端制造分流加剧,给国内制 造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带 动全球产业组织变革和国内外产业梯次转移不断加速,为云南制造业 发展带来新机遇。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 局重构,为云南制造业发展带来难
12、得的时间窗口。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 展的新阶段,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 期。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已成为持续优化和提升国内国际市场布局、产业结构、商品结构、贸 易方式、现代流通体系的战略基点和重要支撑,将为云南制造业发展 带来新的契机。同时,全国各地对发展制造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周边省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我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推动制造 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从省内形势看,全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在西部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全省综
13、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物流枢纽体系、能源网络、信息网络等 建设加快推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关于建设产业 强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产业链重塑卷烟工业和有色金属产 业新优势,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等系列安排部署,为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六、不断扩大制造业开放合作水平与成效(一)加强区域间制造业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西部地区的产业合作,积极探索建立 与省际毗邻区域的协同发展新机制,实现产业协作联动、优势互补; 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力争在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等产业领域形成合作;主动对接广西、 贵州等地特色产业集聚区,
14、力争在绿色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形成产业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区域的合作,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借鉴和推广自由 贸易试验区改革成功经验,推动省内开发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顺 畅联动协作发展机制,支持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 展创新区,最大限度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济溢出效应。积极探索 共建产业园区、产业转移园中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围绕主导产业 优化布局,强化开发区间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产业链协同配套发展。(二)打造制造业链国际合作平台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积极吸引发达省
15、份和周边国家生产要素到省内开发区集聚,强 化跨境、跨区域、跨开发区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国内分工和国际合作。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粤 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机遇,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生效契机,放眼全球加速集聚一批层次更高、质量更优、效 益更好的重大投资项目,开展国际产业合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 源共享、产业对接、业态升级,搭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充分利 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滇中新区、5个国家级经开区、3个 国家级高新区、2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个综合保税区和7 个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国
16、际 产业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水平。(三)加快制造业重大项目引进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企500强企业,瞄准全球行业 龙头企业、特大型国企的战略布局,大力引进一批基地型、旗舰型重特大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引进先进制造技术、优质产业资源、 高端人才团队,提升对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七、优化全省制造业整体布局紧扣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 发展布局,按照一核、一圈、一带、多点的产业园区空间规划,立足 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滇中地区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沿边地区为开放合作示范区、滇西和滇东北地区为联动发展承载区, 优化全省制造业整体功能布
17、局,推动区域合作互助、协同创新、共享 共赢,促进产业互联、业务互通、配套成链。(一)着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充分发挥滇中地区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以滇中城 市群园区为载体,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创 新高地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为抓手,以 产业集群化、产城一体化为着力点,以新兴产业群崛起为关键,重点 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绿色食品加 工、烟草、有色金属、绿色钢铁等产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 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努力提升产业基础高 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18、,带 动全省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到2025年,力争滇中地区制造业工 业总产值突破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 9%以上。(二)加快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充分发挥沿边地区优势,以沿边州、市的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 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为引领,以经开 区、产业园区等为支撑,以加快构建畅通强大国内市场与南亚东南亚 国际市场的合作平台和战略纽带为核心,以积极吸引发达省份和周边 国家生产要素集聚发展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沿边开发开放示范区。与 滇中地区协同,重点发展绿色硅、绿色铝、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消费 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绿色建材等产业。重点建设面向南亚 东南亚及
19、国内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新型建材、五金机电等特色产 品专业市场、边境贸易采购中心和集散中心,大力发展进出口加工、 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电商等外向型产业,不断提升引进来、走 出去双向开放水平。努力将沿边地区建设成为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核心纽带和重要节点。到2025年,力争沿 边开发开放示范区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 5%以上。(三)加快建设制造业联动发展承载区积极引进培育铝合金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等领域的优势 企业,持续推动铝产业从原材料生产向新材料研制提升,由材料加工 向装备制造迈进。推动各个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推
20、广 铝水直接供应铝制品加工厂的模式,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作 配套,丰富高端铝材种类,拓展下游应用领域,大幅提升铝材精深加 工的深度、广度以及产品附加值。3、深化铝产业创新驱动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研发机构,以云南省铝工业工程中心等为依托, 构建完善绿色铝研发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针对制约绿色 铝产业发展的高端精深加工和赤泥、铝灰、大修渣固体废物资源化综 合利用等基础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展开联合攻关。支持企业开 展智能制造、5G智慧工厂试点示范,着力提升企业在工艺优化、节能 减排、质量控制与溯源、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一、保护现有市场份额占据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在力图扩大市场总
21、需求的同时,还必 须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现有业务免遭竞争者入侵。最好的防御方法是 发动最有效的进攻,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掌握主动,在新产品开发、 成本降低、分销渠道建设和顾客服务方面成为行业先驱,持续增加竞 争效益和顾客让渡价值。即使不发动主动进攻,至少也要加强防御,以昭通市、大理州工业基础较好的开发区为引领,丽江市、迪庆 州的开发区为重点,建设全省制造业联动发展承载区。充分发挥滇东 北地区地处滇川黔交界、长江经济带上游、陆海新通道和紧邻成渝地 区双城经济圈的区位优势,以昭阳经开区、水富经开区和鲁甸产业园 区为重点,布局发展绿色硅、绿色铝、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绿色食 品加工等产业,主动服务和融入
22、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 圈建设,成为滇东北开发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滇西地区地处滇缅、滇 川、滇藏通道,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生物资源、水电资源、 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以大理、祥云经开区和洱源、 鹤庆、弥渡、华坪、香格里拉产业园区等为重点,布局发展绿色硅、 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及特色消费品制造、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业,成为滇西一体化重要支撑。到2025年,力 争联动发展承载区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 以上。八、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 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
23、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 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 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 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 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 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 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 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
24、多,而不是指产品种 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 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 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 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 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 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 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 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
25、方面因 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 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 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 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 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 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 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 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 笔、铅笔、墨水
26、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 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 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 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 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 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 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 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 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
27、 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 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 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 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 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 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 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需求导向的竞争战略是新产业开发,进入与现有产品和技术无关 但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行业。4、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
28、为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业务范围 扩大指发展与原顾客群体有关但与原有产品、技术和需求可能无关的 新业务。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顾客导向指企业要服 务的顾客群体是既定的,但这一群体的需求有哪些,满足这些需求的 技术和产品是什么,则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加以确定。实行顾客导向的企业把满足同一顾客群体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 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顾 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盛誉和销售网络等优 势并且能够转移到新增业务上。换句话说,该顾客群体出于对公司的 信任和好感而乐于购买公司增加经营的与原产品生产技术上有关或无 关的其他产品,公司也能够利
29、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促销新产品。顾客导 向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原顾客群体中的信誉、业务关系或渠 道销售其他类型产品,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总 量。缺点是要求企业有丰厚的资金和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并且新增 业务若未能获得顾客信任和满意将损害原有产品的声誉和销售。5、多元导向多元导向指企业通过对各类产品市场需求趋势和获利状况的动态 分析确定业务范围,新发展业务可能与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 群体都没有关系。如宝洁公司经营幼儿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经 营啤酒、饮料和冷冻食品等。实行多元导向的企业把所选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都视为 竞争者。适用条件是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
30、洞察力和强大的 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多元导向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抓住市 场机会,撇开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束 缚;缺点是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损害原成名产品的声誉。九、新产品采用与扩散(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 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 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 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这是要求新产
31、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 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 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 般比较快。(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1、消赛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 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 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 要阶段:(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
32、新产品信息情 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 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 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 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 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 出判断。(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 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 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
33、保养方法。(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 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 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 有很大的差异。(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 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 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 产品时的极好目标。(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 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
34、。这 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 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 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 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 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 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 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 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
35、买。(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 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 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 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 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十、消费者行为研究任务及内容1、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内在和外在因素影响下挑选、购买、使用 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消费者行为直接决定了营 销企业的产品研发、销售、利润乃至兴衰。消费者市场研究实质就是 消费者行为研究。2、消费者行为
36、研究任务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揭示和描述消费者行为 的表现,即通过科学的方法发现和证实消费者存在哪些行为,也就是 观察现象,描述事实,所谓“知其然。二是揭示消费者行为产生的 原因,所谓“知其所以然”。把观察到的已知事实组织起来、联系起 来,提出一定的假说去说明这些事实发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三是 预测和引导消费者行为,即在影响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预测消费者行为, 并通过设置或改变某些条件来引导和控制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研究内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内容分为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个体因 素、外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因素四个方面。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是消费者购买动机转化为购买活动的过程,
37、 分为确认问题、信息收集、产品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五个阶段。 个体因素指消费者自身存在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各类因素,包括心理因 素、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外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 世界中所有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市场营销因 素指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可以控制的各类因素。市场营销因素通过 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作用于消费者,又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 响。本书其他章节主要内容就是市场营销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所以本章不展开这部分内容。堵塞漏洞,不给挑战者可乘之机。市场领导者不可能防守所有的阵地, 必须认真地探查哪些阵地应不惜代价严防死守,哪些阵地可以放弃而 不会带来太
38、大损失,将资源集中用于关键之处。防守战略的基本目标 是减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或将进攻目标引到威胁较小的区域并设法 减弱进攻的强度。主要的防御战略有以下六种。1、阵地防御阵地防御是指围绕企业目前的主要产品和业务建立牢固的防线, 根据竞争者在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可能采取的进攻战略而制 定自己的预防性营销战略,并在竞争者发起进攻时坚守原有的产品和 业务阵地。阵地防御是防御的基本形式,是静态的防御,在许多情况 下是有效的、必要的,但是单纯依赖这种防御则是一种“市场营销近 视症”。企业更重要的任务是技术更新、新产品开发和扩展业务领域。 海尔集团没有局限于赖以起家的冰箱市场,而是积极从事多元化经营,
39、 开发了空调、彩电、洗衣机、电脑、微波炉、干衣机等一系列产品, 成为我国电器行业著名品牌。2、侧翼防御侧翼防御是指企业在自己主阵地的侧翼建立辅助阵地以保卫自己 的周边和前沿,并在必要时作为反攻基地。超级市场在食品和日用品 市场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在食品方面受到以快捷、方便为特征的快餐以上四类因素中,“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即为消费者行为,其他三类因素为消赛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因此,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内 容又可以分为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两大类。十一、品牌组合与品牌族谱品牌组合涉及企业是自营品牌还是借用他人品牌,是采用统一品 牌还是分类、分品设计,一个产品上标一个品牌还是一个产品上标两 个或两
40、个以上的品牌等品牌策略问题。品牌组合就是为解决这些具体 问题而做的努力。如此,品牌组合成为品牌运营中的重要策略。(一)品牌归属策略确定产品应该有品牌以后,就涉及如何抉择品牌归属问题。对此, 企业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策略,其一是企业使用属于自己的品牌,这种 品牌叫作企业品牌或生产者品牌或自有品牌。其二是他人品牌,他人 品牌又可细分为两种:企业将其产品售给中间商,由中间商使用他自 己的品牌将产品转卖出去,这种品牌叫作中间商品牌,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贴牌生产,即其他生产者品牌。其三是企业对部分产品使用 自己的品牌,而对另一部分产品使用中间商牌或者其他生产者品牌。许多市场信誉较好的中间商(包括百货公司、
41、超级市场、服装商 店等)都争相设计并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美国的Sears公司经销的商 品的90960都标有自己的品牌。伴随着2008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再次 加速了中间商品牌的发展。沃尔玛一直在中国市场积极开发和推广沃尔玛“自有品牌”,推 出“质优价更优”的自有品牌商品,覆盖了食品、家居用品、服装、 鞋类等主打品类。自有品牌商品的生产厂家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和产品 检测,确保每件商品都拥有领先同类品牌的优良品质;同时,自有品 牌商品均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节省了中间环节,使售价比同类商品 更具竞争力。中间商品牌的出现与发展掀起了新一轮更宽范围的品牌战。营销 企业选择生产者品牌或中间商品牌,即品牌归属生产
42、者还是中间商, 要全面考虑各相关因素,最关键的因素是生产者和中间商谁在这个产 品分销链上居主导地位、拥有更好的市场信誉和拓展市场的潜能。一 般来讲,在生产者或制造商的市场信誉良好、企业实力较强、产品市 场占有率较高的情况下,宜采用生产者自有品牌;相反,在生产者或 制造商资金括据、市场营销薄弱的情况下,应以中间商品牌或其他生 产者品牌为主。必须指出,若中间商在某目标市场拥有较好的品牌忠 诚度及庞大而完善的销售网络,即使生产者或制造商有自营品牌的能 力,也应考虑采用中间商品牌。这是在进占海外市场的实践中常用的 品牌策略。(二)品牌统分策略品牌,无论归属于生产者,还是归属于中间商,或者是两者共同 拥
43、有品牌使用权,都必须考虑对所有的产品如何命名问题。是大部分 或全部产品都使用一个品牌,还是各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如 何对此进行决策事关品牌运营成败。决策此问题,通常有三种可供选 择的策略。1、统一品牌统一品牌即是企业所有的产品(包括不同种类的产品)都统一使 用一个品牌。例如,飞利浦公司的所有产品(包括音响、电视、灯管、 显示器等)都以“PHILIPS”为品牌,佳能公司生产的照相机、传真机、 复印机等所有产品都统一使用“Canon”品牌。企业采用统一品牌策略, 能够降低新产品宣传费用;可在企业的品牌已赢得良好市场信誉的情 况下实现顺利推出新产品的愿望;同时也有助于显示企业实力,塑造 企业形
44、象。不过,不可忽视的是,若某一种产品因某种原因(如质量) 出现问题,就可能因其他种类产品受牵连而影响全部产品和整个企业 的信誉,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统一品牌策略也存在着易相 互混淆、难以区分产品质量档次等令消费者不便的缺憾。2、个别品牌与多品牌个别品牌是指企业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而多 品牌策略通常是指企业同时为一种产品设计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竞争 的品牌的做法。多品牌是个别品牌策略实施的结果,个别品牌策略是 多品牌策略的一种具体做法或表现形式。企业运用多品牌策略能够避免统一品牌下的负面株连效应;可以 在产品分销过程中占有更大的货架空间,进而压缩或挤占了竞争者产 品的货架面
45、积,为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而且,多种不 同的品牌代表了不同的产品特色,多品牌可吸引多种不同需求的顾客, 提高市场占有率。还需提及的是,由于多种不同的品牌同时并存必然使企业的促销 费用升高且存在自身竞争的风险,所以,在运用多品牌策略时,要注 意各品牌市场份额的大小及变化趋势,适时撤销市场占有率过低的品 牌,以免造成自身品牌过度竞争。3、分类品牌分类品牌即指企业对所有产品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类产品使用不同 的品牌。如企业可以对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分为器具类产品、妇女服 装类产品、主要家庭设备类产品,并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品牌名称及品 牌标志。这实际上是对前两种做法的一种折中。分类品牌可以按产品分
46、类,也可以按市场分类。(三)复合品牌策略复合品牌就是指对同一种产品赋予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牌的做法。 多牌共推一品,不仅集中了一品一牌策略的优点,而且还有增加宣传 效果等增势作用。复合品牌策略,按照复合在一起的品牌的地位或从 属程度来划分,一般可以分为主副品牌策略与品牌联合策略两种。1、主副品牌策略主副品牌策略是指同一产品使用一主一副两个品牌的做法。在主 副品牌策略下,用涵盖企业若干产品或全部产品的品牌做主品牌,借 其品牌之势;同时,给各个产品设计不同的副品牌(专属于特定产品 的品牌),以副品牌来突出不同产品的个性。主副品牌策略兼容了统一品牌策略与个别品牌策略的优点。它既 可以像统一品牌策略一样实
47、现优势共享,使企业产品均在主品牌下借 势受益;同时,又能达到像个别品牌策略一样比较清晰地界定不同副 品牌标定下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从而避免因个别品牌的失败而给 整个品牌带来损失的负面影响。主副品牌策略简直就是对统一品牌策 略和个别品牌策略的必要补充。主副品牌策略一般适合于企业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 或质量有别的商品,同时还要求拟作为主品牌的品牌应有较高的知名 度与较好的市场声誉。产品性质相同或质量一致,那也就无必要设置 副品牌;而品牌知名度不高或市场声誉不佳,也无势可借,进而也难 以带活副品牌。2、品牌联合策略品牌联合策略是指对同一产品使用不分主次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品 牌的做法。品牌联
48、合可以使两个抑或更多个品牌有效地协作、联盟, 相互借势,来提高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与接受程度。品牌联合所产生的 传播效应是“整体远远大于单体”。可以说,品牌联合的扩散效应比 单独品牌要大得多。依照联合品牌的隶属关系,品牌联合策略又可大 致分为“自有品牌联合并用”与“自有品牌与他人品牌联合并用“两 种做法。必须说明的是,品牌联合不仅仅是品牌名称上的简单联合、表面 联合,而且更重要的是实质性的深层次的联合或合作,包括两个或两 个以上品牌的联合赞助、组合宣传、共用网络等具体的品牌联合形式。十二、估计当前市场需求(一)总市场潜量总市场潜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环境条件和一定行业营销努 力水平下,一个行业中所有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销售量。(二)区域市场潜量企业在测量市场潜量后,为选择拟进入的最佳区域,合理分配营 销资源,还应测量各地区的市场潜量。较为普遍的有两种方法:市场 累加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前者多为工业品生产企业采用,后者多为消 费品生产企业采用。1、市场累加法先识别某一地区市场的所有潜在顾客并估计每个潜在顾客的购买 量,然后计算得出地区市场潜量。如果公司能列出潜在买主,并能准 确估计每个买主将要购买的数量,则此法无疑是简单而又准确的。问 题是获得所需要的资料难度很大,花费也较高。目前我们可以利用的 资料,主要有全国或地方的各类统计资料、行业年鉴、工商企业名录 等。2、多因素指数法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