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竞赛滕王阁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竞赛滕王阁序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滕王阁序教案高二语文备课组黄丽娜教材分析:1、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周围的景色和宴会的情况,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 遇之情和不懈追求的冷云壮志。2、本文是滕王阁的序文,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此类文体的特点是以对偶 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典雅华美。学情分析:1、本文要求背诵部分段落,在诵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关键字体会文章思想 感情变化。I全体同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了解文中所引用的典故意识。3、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手法,赏析、品味、优美的骈句。4、在必修一的表达交流中已经学过对联的基本知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可以 结合文章内容,或者自己描写家乡某个景写一幅对联。教学目
2、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文的特点。2、借助工具书及课文注释了解文中所引用的典故的意思。3、能够选取一个段落标出平仄及韵脚,并朗读以体会音节的顿挫。二、过程与方法1、诵读、美读、体会骈文的特点。2、记注释,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3、教师讲解,补充对偶句的各种类型及特点,可以和对联知识联系起来。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全文情并茂,情景交融的特点。2、体会作者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情怀和远大心胸。四、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诵读全文解决字词,再读解决情感发展轨迹。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四大名楼二、解题:创作背景、作者。
3、自读课文注释三、自由选读一、两段本文是一篇典型骈文,通过诵读,理解此类文体的特点。 明确:四六句为主,兼用杂言,句法整齐。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多用典故,讲究声律。1、语言方面:骈偶与“四六”A、骈偶:即对仗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b、披、秀间、俯、雕薨c、三尺、微命、一、书生2、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A、用典:委婉、含蓄、典雅、精炼B、藻饰:追求辞藻华丽四、讲读课文第一段1、第一段中有几个典故2、补充注释:故郡、地接、襟三江、带五湖、尽东南3、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地势宏
4、伟)五、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那个词语?(小组讨论发言)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会人物时,用了 “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青霜”、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 了前文“俊采” 一词。六、思考: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得好处/ 明确:文章借用铺陈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 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七、小结:本段略写洪州的地理风貌,极写滕王阁的无限壮美,和周围环境的超 凡脱俗,以及阁中如云高朋的文才武略。八,背诵本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字词,俨、潦水、尽、于、穷赏析美句,体会文
5、体的韵律美,辞藻华丽教学过程:一、导入写尽九月之景。二、诵读1、自由默读二、三段(根据注释翻译文句,把不能理解的实词和虚词点出来, 小组互相解决。2、自由朗读,标一标,平仄,押韵,注意四字句和六字句的关系。掌握短句和 长句抒情的变化。齐读与单独抽读,读出音韵美。读出情感。3、(1)读出时令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强调节奏,轻缓。(2)读出画面感。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边读边联想画面,秋日特有的清寒。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画面:天阔水远,孤鹫高飞,秋霞绚烂。联想:从高都低,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店面结合。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画面:
6、意境高远,文断意连,语音袅袅。在声音中读出回味无穷的意味。4、赏析:二、三段正面对滕王阁的秀丽景色进行描写,读来最打动你的是哪句, 为什么?独立思考,写成一小段鉴赏文字。例:“潦水尽”、“寒潭清”、“烟光凝”、“暮山紫”将秋日特有的清寒景色 以非常感性的方式精确地描绘出来。“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在这样的天光水色中,滕王 阁静静地对高入云霄的翠峰,四周是架空的阁道。(学生言之成理即可)5、美句抒发乐情。全体诵读,读出节奏,明快,轻畅的味道。用声音传递宴会之乐,美景之乐的 愉悦之情。6、背诵二、三段。第三课时教学目标:体会典故的妙用,理解典故委婉、含蓄、典雅、精炼的作用。教学
7、过程:一、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找到情感过渡句。明确:天高地迥,绝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景(乐)感慨(悲)二、第4段,笔锋一转,由外景转入宴会场面及作者所生发的感慨,请大家用诵 读来体现情绪的转变。(学生自由朗读,抽两到三个同学诵读展示,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做点评)三、合作探究:默读第5段,结合注释归纳文章中出现的典故共同点。(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5分钟)明确:屈原,贾谊,冯唐,李广怀才不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一一不因年华易逝二自暴自弃贪泉,涸辙一一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北海,东隅一一不甘沉沦孟尝,阮籍一一反衬自己意志坚定。四、拓展延伸:怀才不遇明确:怀才不遇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悲,但是
8、读了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被可以解释成一种积极的悲。再次读课文5、6段。体会用典的含蓄,从而读出这一篇文章情感变化。明确:参会之乐一一赏美景之乐一一处逆境的壮志弥坚。(诵读的时候节奏由明快转为高亢)诵读中展示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交织于内心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 的复杂感情。五、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课文实际,知人论世谈谈你这样理解这种复杂的情感。明确:1、大唐盛世的开启。(包容、建功立业)2、初唐四杰,少年有才,被贬不用3、积极用世的有为精神。六、总结:文章一改骈文辞藻华丽而无实际内容的诟病。抒发了唐一代杰出人才 希望建功立业,有为于世的积极进取精神。七、课后作业:试试写一幅对联,展示当代青年的风采,时代的风貌。八、教学反思:整篇文章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以读串讲的方法。在诵读中体会骈文之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作者情感的深沉。不足之处是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还是容易陷入讲得过多,没有真正的能够给 学生足够的发言时间。教学手段过于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