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5课离骚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 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 并不是他真心所愿。观点三: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面对楚国上下昏庸、郢都破灭的情况,没有卖国求荣,而是凭着一颗忠肝义胆,与楚 国共存亡。他将国家兴衰置于自己得失之上,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爱国志士,鞭挞着卖国 之小人。二、归纳总结图解文章想 理 好 守不幸遭遇保正守法 体解不悔灵修不察 众女嫉妒 时俗工巧修吾初服 欲退不忍 好修为常哀民生 遵规矩 施美政主旨探微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作者遭
2、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 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文是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作者首先说明了遭贬 的原因,然后又表达了自己不愿与当朝奸佞同流合污的思想,紧接着作者展示了自己追求“美 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I拓展延伸I:舞i鬻鬻|舞鬻舞i舞舞鬻薯li舞创新实践一、百变素材1 .忠贞为国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黄荷为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 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汩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
3、 寻的诗人,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 的诗人,以“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 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 生辉的精神丰碑。2 .执着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他“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 从而引发出悲剧性的冲突。而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对 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来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余固知骞
4、骞 之为患兮,忍而不舍也。” “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明知坚持下去会惨遭不幸,但为了坚守原则,他仍然坚持斗争到底,从而 忍受了极大的痛苦,最终导致了人生的极大悲剧。3 .心灵的选择人生是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我,动作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推敲。举手投足之间,你在 选择,欢悦还是悲伤?人生的旅程有太多的十字路口,面对太多的选择,站在街口,我聆听 心的吃语。汩罗江畔,屈原素衣抱石纵身而跃,一代忠臣,他选择死来证明自己对楚国的忠贞不渝。 在他面前遗放着南后的威逼利诱,且凭他的才华,在别国闻达亦非难事。“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铮铮铁骨,气吞
5、山河,在荣华富贵和国家民族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汩 罗江的每一朵浪花都是见证。站在街中,一边是权力和地位,一边是祖国和人民,我聆听心的吃语:荣华富贵,皆乃过 眼云烟,祖国人民,与自己乃有血脉肤发之连,没有国家的强盛,何来个人的幸福?所以, 我选择祖国与人民。二、技法学习比喻和象征手法离骚中比喻、象征手法运用得十分广泛,比喻形象、丰富、复杂、互相联系,塑造出 一组组富于象征色彩的意象群。例如,用“蕙缰”“揽苣” “蛾眉”比喻自己的美德;用“灵 修”比喻君王、君心;用“众女”比喻群奸;用“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用“鹫鸟”比喻 诗人的刚烈不群,用“芟荷”“芙蓉”表现诗人美好的精神境界。这些比喻给人留下
6、了丰富 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 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 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迁移运用借鉴这首诗大量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特点,根据下面的词语展开想象,写一个写景抒情 的片段,200字左右。兰草溪水椒丘屈原【示例】一道清溪流经椒丘,溪水荡着涟漪,漾着芬芳,她向岸边的兰草发出问候,兰草也向她频 频致意。她绕过山岩,流入深林,被迂回的沟壑阻断去路。清晨,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 笑。夜晚,她不能和弯弯的
7、月儿谈心。她明澈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灰色;她清纯甜 润的歌喉,时时鸣咽着悲伤的曲调。几番秋雨之后,溪水猛涨,她冲向拦阻的巨石,要求巨 石放行,但巨石板着冰冷的面孔。于是,溪水愤怒了,拼命向巨石撞过去,她发出怒吼的声 音,浪花飞溅,她终于冲出深林幽谷,奔向远方。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 想起他的誓言:“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三 考点链接抓住“诗眼”理解诗意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诗句, 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诗中类似的诗句还有“宁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 态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不吾知其亦
8、已兮,苟余情其信芳”等等,这些 句子就是诗眼。以这些句子为线索,就能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诗眼”“词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 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分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 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加以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诗眼”分“句中眼”和“篇中眼”。所谓“句中眼”,是指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 “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性的字,一字之响,能使全句皆奇”。所谓“篇中眼”,往往就 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篇中眼”有的是词、短语,有的则是一个句子。【方法指要】1 .明确类型。分清诗眼是“句中眼”还是“篇中
9、眼”。2 .分析作用。“句中眼” 一般先要解释作为“句中眼”的那个词的含义,再放入诗句中 描述景象,如果涉及修辞或其他表达技巧,也要指出来加以分析,最后写出“诗眼”在创设 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效果。“篇中眼”的分析方法更要着眼于全篇的结构、内容或主旨。【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同步演练中第12题。四、悦读心赏哀怨托离骚深情诉忠诚屈原离骚赏析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全诗373句,2 477字。描绘了诗人为了祖国强盛, 向反动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经历,表达了诗人的崇高理想。课文节选的这一段,记叙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回忆。运用比兴手法,以香花幽草象征自身的 高洁,以众女嫉美比喻群小的妒贤嫉
10、能,以皇舆比国家,以规矩比法度等。诗人运用神话传 说、历史人物以及日月、风雷、鸾鸟、凤鸟等创造了绚丽的图景、宏伟的场面,把自己复杂 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课文虽是节选,但却是离骚精神、屈原精神的集中体现。 这种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始终不渝地坚持自身“修能”,二是始终不渝地坚 信自己的政治才干和社会理想,三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刚正直言的品格,四是对高尚人格的坚 持不渝、九死不悔。显然,屈原是一个个性鲜明、自我意识非常强烈的人,他这种独立自信、 自强不息、执着追求、宁死不渝的人格,在充满原始神话浪漫精神、较少受到封建礼教束缚 的楚文化土壤中孕育出来的,因此,他的宁死不渝,与其说是以身殉
11、国,不如说是以身殉志。在政治上,屈原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君贤相,也就是“美政”。他希望国君能“弃秽” “改 乎此度“,他心甘情愿做向导在前开路。像禹、汤、文王一样群芳都聚在他们的身旁,象尧、 舜一样“耿介”,即光明正大,“即遵道而得路”,遵循正道而得大道畅通。可是,诗人面 对的楚国现实又是什么样子呢?君王的昏庸,身边“党人” “偷乐” “民生之多艰”,使楚 国陷于“路幽昧以险隘”的危险境地。“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而大发牌 气,日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诗人的用心良苦,全部付诸东流。在腐朽的贵族 统治集团的打击排挤下,诗人遭谗见废。故此,才导致了诗人“美政”理想的幻灭。在内容
12、上,离骚反复抒写党人的“贪婪” “求索”,以及屈原流放后楚国社会的沉沦 污浊,都充分显示屈原的悲剧,是政治悲剧、社会悲剧、改革失败的悲剧和美好理想破灭的 悲剧。屈原坚信自己的高尚品格和杰出才华,所以,他有使楚国由弱变强的强烈责任感和使 命感,并为此而努力奋斗。但强大的守旧势力和腐败的世俗浊流,却将他逼上了两难困境。 屈原的悲剧,是高尚人格的悲剧,是执着追求人格完美的悲剧,离骚震撼人心的力量,正 来自屈原高尚人格的被毁灭。在艺术手法上,为了体现诗人光辉高洁的人格,用“江离” “辟芷” “秋兰”三种香草来 装饰自己,极其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本文 的比兴与表
13、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以香木比喻群 贤,以婚姻好和比喻君臣亲密合作等。比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显得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在写法上,离骚发展了诗经以来的“比兴之义”,以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质, 以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用荃草比喻现实中的君王,用采摘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 诗人所描述的种种香花美草,就有多方面的隐喻意义:有时隐喻高尚品格,有时隐喻杰出才 能,有时隐喻先王正道,有时隐喻栋梁之才,有时隐喻改革成果,有时隐喻美政功德。诗人 抓住香花异草、佳木美林、男女情爱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美学内涵,来美化抒情主体的形象和 性格,从而也使全诗的风格更为绚美奇丽、光彩照人
14、了。起初颇得楚怀王信任,“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在内 政方面,他主张“修明法度”“举贤任能”,实行使国家富强的“美政”;在外交方面,具 有远大目光,主张与强秦对抗。后因受小人陷害,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 “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世 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三、背景探寻“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 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
15、,“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 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 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 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 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四、文体知识楚辞体战国中晚期,楚国的屈原等诗人吸收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 楚辞体。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并多用“兮”字以
16、助语势。屈原、 宋玉等为这一诗体的代表作家,因该诗体代表作品以离骚为最,所以这种新体诗又名“骚 体”。关于离骚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 杰作。全诗共373句,2 477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 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 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与诗经在 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五、归纳整理(
17、一)通假字1 .彳面规矩而改错 通“措”,措施 *2 .憧郁邑余隹僚兮 通”悒”,忧愁 *3 .何方圜之能周兮通“圆” *4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通罹,遭受5 .芳菲菲其弥章通“彰”,明显(二)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 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2.宁淹死以流亡兮 古义:随水流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3 .长余佩之陆离 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4 .自前世而固然 古义:本来就这样。今义:承认某事,引起转折。5 .固时俗之工巧兮 古义:善于取巧。今义:细致精巧。6.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
18、难。(三)一词多义1 .固固前圣之所厚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蔺相如固止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 .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余独好修以为常退将复修吾初服乃重修岳阳楼邹忌修八尺有余副词,本来动词,使牢固固执、顽固副词,坚决 副词,究竟、到底形容词,长、高 动词,修饰 动词,整理 动词,修建形容词,高 动词,修行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恐修名之不立3 搓D 日谣逐谓余以善淫 *亦余心之所善兮 *素善留侯张良京中有善口技者择其善者而从之 *4 .度竞周容以为度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群臣惊愕,尽失其度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春风不度玉门关*(四)词类活用1 .名词的活用(1)
19、名词作动词余虽好修娉以初羁兮步余马于兰皋兮 *(2)名词作状语骞朝谛而夕替 2 .动词的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2)动词的为动用法伏清白以死直兮哀民生之多艰3 .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何方圜之能周兮 谣诿谓余以善淫 (2)形容词作动词固前圣之所厚(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美好动词,崇尚动词,崇尚动词,交好动词,擅长形容词,善良,美好名词,法度、准则名词,限度名词,气度、常态动词,估计动词,度过束缚、约束缓行在早上;在晚上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使回转为而死为而悲哀方衲,圆凿淫荡的事推重,看重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加高*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五)文言句式1 .骞朝淬
20、而夕替被动句2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3 .谣逐谓余以善淫状语后置句4 .步余马于兰皋兮状语后置句5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6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六)文白对译长太息以掩 涕兮,哀 民生之多艰。 长叹一声而掩面拭泪啊,我哀伤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太息:叹息。民生:百姓余虽 好修娉以一羁 兮, -的生活。一作“人生”。表虽然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啊,骞朝 t卒而夕替。好:爱慕、崇尚。修始:修洁而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美好。期I羁:喻指束缚、约束。瓢,马缰绳。羁,马笼头。骞:古楚语的既替 余 以蕙 句首语气词。眸:谏逢。替:废弃、贬斥既因为我用香蕙缓兮,又申 之以揽苣。
21、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续:佩带。申:加上。揽:采集。蕙、亦 余心之所.苣:香草名。蕙绿、揽苣,比喻高尚的德行只要是我所崇尚的善兮,虽 九 死其 犹未 悔。所善:所崇怨之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尚的美德怨恨君王浩荡 兮,终 不察夫民心。浩荡:荒唐,-糊涂荒唐啊,始终不能把我的忠心体谅。没有准则。_众女 嫉余之蛾眉兮,谣源谓余 以善淫。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谣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固时俗之工-尚德行。谣诬:造谣、诽谤。淫:淫荡。世俗本来是适合于巧兮 趣规矩而 改错。固:本来。时俗:世俗。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22、工巧:善于取巧。悟:背向,引申为违背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错:通“措”,措施。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以 为 度。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 悦于人奉作法度。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度:法度、准则性郁邑余隹像兮,吾独穷困乎此时 也。憧:忧闷。郁邑:通 烦闷失意啊,只有我在此时走投 无路。“郁悒”,忧愁苦闷。隹保:失意的样子。穷困:(路)阻宁濡死以 流 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宁愿突然死去,随流水亡兮,余不忍为此 态 也!磕死:突然死去。一 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那种世俗小人的丑态!渣,突然、忽然。_ 莺鸟之不群兮,自前世 而 固然。瞥:凶猛的鸟,指雄鹰不会
23、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鹰、雕等C鸟,这里指一般的鸟。不群:不合群,指何方 圜之能 与凡鸟不合群。固然:本来这样哪有方衲与圆凿能够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方:方和圆,方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L衲(樟头)和圆凿 (樟眼)。圜,通“圆”。周:合。孰:何。屈 心 而 抑 异道:不同道。相安:相处,相容。受着委屈而压抑 志兮,忍尤而攘诟。尤:责骂。攘:忍伏清 着意志啊,忍受着责骂和侮辱。受。诟:侮辱。保持清白以死直兮,固 前圣之所厚。伏:守、保持。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重的0 L死直:为正义而死。所厚:推重,赞许。.悔相 道之不察兮,延 伫乎吾将反。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
24、,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o-相:动词,观察、选择。察:看清,明察。延:久1回朕车以L久。伫:久立。将:副词“且”“又二反:返回。掉转我的车子 复 路兮,及行迷之 未远。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 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复路:回原路。及:趁着。行迷广步余马 于走迷了路。未:否定副词“不”。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皋 兮,驰 椒丘 且焉止息。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休息。 一步:缓行。余马:我的马车,即上节的“朕车兰皋:长着兰 -草的水边高地。椒丘:长着椒树的山冈。驰:快跑。焉:兼词于彼”,在那里一进不入 以止息:停下来休息。到朝廷做官而不被(君王)接纳,
25、又遭尤 兮,退将复修 吾初 服。不入:不被受指责啊,就退隐了,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L君王所用。离:通“罹”,遭受。尤:过失,罪过。复修:重新- 整理。初服:未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裁剪。蔓5)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荷:荷叶。集:缀 缝。芙蓉:荷花。不第闻5已 兮,苟 余 情其信 芳。 以为:以之为。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不吾知:即“不知吾二亦己兮:也就算1高余冠之岌岌L了啊。苟:只要。信:确实。芳:美好。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兮,长余佩之陆离。高、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岌岌:1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高耸的样子
26、。陆离:修长的样子。芳与泽其杂糅兮,(因为)我的芳香与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惟独我光明纯洁质 其 犹未亏。芳:芳香。泽:光泽。昭忽反 顾 以的品质还没有亏损。质:光明纯洁的本质。忽然回头放眼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反顾:回头看。游目:放眼1远眺啊,将去看看四方广大的土地。观看。四荒:辽阔大地。 佩 缤纷其繁 饰兮,芳菲菲 其 弥章。缤纷:繁多。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繁饰:众多装饰品。芳菲菲:服饰品之芳民生各有 所乐 兮,余独好修 香浓烈。弥章:更加明显。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以 为常。所乐:爱好喜欢的东西。好修:爱美,虽 体解并且习以为常。比喻修身养性。以为常:认
27、为是常规即使被肢解吾犹 未变兮,岂余心 之 可 惩?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惩:受创-而改变。-课堂探究合作参与一、合作探究1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答:答案 一个爱国诗人、关心国运、关心民生是他心之所系。但在那个时代里,人民的生活 艰难悲惨,不能不使诗人哀叹不已,伤感有加。作为一个几遭贬抑的封建士大夫,却只能 仰天长叹,掩面哭泣。2 .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句中“悔”字应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 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一?为什么?答:答案 第一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
28、君王是非不分,疏远 了他。虽遭多方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第二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 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此 并不矛盾。3 .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答:答案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正道直行、献身理想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 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美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 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 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
29、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第二,他主张 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 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 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个形象,是 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 们以力量。4 .诗人描写花草禽鸟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案 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缰兮,又申之以揽苣”“步余马于兰皋兮,驰 椒丘且焉止息”“制菱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 弃的原因及被废弃后的
30、行为。显然,诗人用自己爱好奇伟瑰丽的香蕙白芷比喻自己理想的 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 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 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在描述出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 和凡鸟不能合群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蕙” “苣” “鹫鸟”“兰”“椒”“美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 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为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 的心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德,这就写出了诗人高大、芳 洁的动人形象。5 .屈原最终怀石沉江,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举动?我的观点:观点一: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 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去,活着, 便有希望。这样投江而死,毫无意义。观点二:屈原的这一举动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 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