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949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皋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如皋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的关键阶段。为持续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南通市“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如皋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编制本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市人社事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是未来五年全市人社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重大疫情风险挑战,坚定扛起人社部门职责使命,凝心聚力促发展、强保障、惠民生,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人社事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一)就业创业实现高质量坚持扩大就业与提升质量并重、创业带动与促进就业并举,深入实施“就业富民”工程、“创业远航”行动、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新增创业1.4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6.

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2%以下,全市基层平台标准化建成率100%。全面推进技能培训,累计职业技能培训5.8万人次,其中,城乡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技能培训2.6万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2万人,组织开展创业培训0.45万人次;市外劳动力回外引基地23个。“十三五”就业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主要任务指标20162017201820192020“十三五”末累计目标实绩目标实绩目标实绩目标实绩目标实绩目标实绩完成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007682750085268000853485009015850096854000043442108.6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500355235

4、0038523500469535003513400044321800020014111.19%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40041240043960062760098190096229003421117.97%安置“191”就业困难人员60070360067860065160060360051930003154105.13%农村劳动力转移30004398300036003000350017001915100010101170014423123.27%城镇登记失业率3%1.85%3%1.87%3%1.82%3%1.78%3%1.74%3%1.74%完成(二)社会保险制度更完善推进全民参保,截止202

5、0年12月,机关事业单位参保1.94万人,待遇领取1.24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9.74万人,待遇领取7.6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16.8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7.4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5万人,待遇享受32.5万人;被征地农民保障14.2万人。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企业退休人均养老水平由“十二五”期末2078元/月调高到2020年的2578.4元/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调增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5次,达170元/月。稳步提高被征地农民保障待遇,至2020年底我市养老年龄段被征地农民养老补助金达715元/月,叠加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

6、遇合计885元/月。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省领先;对建档立卡未标注脱贫的低收入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施全额代缴,困难群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享受实现“三个100%”;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助保贷款”项目;全面落实相关社会保险费减、免、缓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累计减负8.8亿元。“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险主要指标主要指标2016201720182019202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待遇领取人数参保人数待遇领取人数参保人数待遇领取人数参保人数待遇领取人数参保人数待遇领取人数3535332974573451053059723363313

7、16215320838321987315127325305企业养老161928163672171495180441197414职工失业136608138331144232150532168528工伤158049160438162251163427174370失地保障进保人数累计进保人数进保人数累计进保人数进保人数累计进保人数进保人数累计进保人数进保人数累计进保人数857611504543491193945051124445110101354556559142014“十三五”主要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单位:人、万元)主要指标20162017201820192020十二五末(2015)累计十三五末累计

8、收入支出收入支出收入支出收入支出收入支出基金结余基金结余职工养老1886181628082036281779442289371972802610402740141707973157238861713867职工失业112451138792591094486681075810442130038903132374233123835职工工伤117581175812064591088718035562181502691806651919337城乡居保8697248513942345459199884618031040436949413159282447149276349153失地保障6031655763

9、71817553606538238666121510609217936280410190740298008(三)人才引培取得新质效2020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高技能人才8.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350人。持续实施“222”人才引进工程,“十三五”期间,引进和培育社会与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4.9万名,其中硕博研究生1100多名。强化聚才载体功能,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18名,培养出站8名,在站10名,7名博士获江苏省“双创博士”计划博士后类项目资助、5人获国家博士后科研基金资助;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1名、“江

10、苏省五一创新能手”1名,“江苏省首席技师”8名、“江苏制造工匠”1名、“江苏工匠”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人,新培养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能手、新秀计划47人,如皋留学人员创业园入选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沿江开发(如皋)人才市场和江苏沿江(如皋)人力资源市场两大省级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市场,如皋市技工学校获评“江苏省创业培训实训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如皋市新能源汽车研发实训基地获评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暨2018年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项目;如皋市获评人社部“如皋市红十四军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称号。(四)劳动关系呈现新气象定期开

11、展普法宣传和指导服务,以实现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全覆盖为重点,完善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十三五”期末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已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5%,围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劳动保障守法诚信(信用)等级评价,重点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及时化解劳资关系纠纷,全市累计受理劳动监察案件2273件,妥处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集访事件153件,涉及人数4460人,追讨工资7165多万元,未有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发生。打造了集体劳动争议案件“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结。设立了职工法律援助驻仲裁院工作站,有效维护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调解劳动争议18911件

12、2.5万余人次,受理仲裁案件3321件,所有案件均在法定审理期限内结案。(五)人事工资改革更深入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深入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保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检查。严格贯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合同聘用、公开招聘三项制度,所有事业单位均实行岗位管理,全员签订聘用合同。除政策性安置外,事业单位进人全部通过“公开招考”,累计招聘2460人,考试安全率100%。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平稳有序,认真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及时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工资增长指导线,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二五”末的1460元/月调整为183

13、0元/月,小时工由12.5元/小时调整为16.5元/小时。(六)公共服务打造新模式深入推进“放管服”和“不见面审批”,取消无设定依据的审批服务事项和证明材料53项;126个服务事项、75个权力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压缩办结时限30%以上;在市、镇、村配备自助服务终端364台,20个银行网点配备社保卡补卡设备;12333咨询平台服务总量达22万次,服务满意度达99%以上;发放社会保障卡141万张;取消养老保险待遇领取集中资格认证,采取人脸识别、上门服务、数据对比等多种灵活方式进行认证,方便群众。市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窗口获评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2017-2019年度优质服务窗口;人社服务窗口被评为

14、省级优秀服务窗口。二、面临形势(一)战略机遇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对稳就业保就业、完善社保制度、人才培育、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出全盘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这对我们深入贯彻全会精神,高起点、大手笔科学谋划全市人社事业“十四五”规划,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指引。“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人社事业制度体系日渐完善,使全市民生保障更加充分,更可持续;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实施,为我市带来更多机遇,也为我市人社事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

15、不竭的动力。(二)问题与挑战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美经贸摩擦趋向长期存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劳动关系面临更多挑战。我市就业总量压力不减,劳动力引进缺乏优势,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劳动者就业不稳定,对做好就业工作、提升就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赡养比逐年下降,社保参保扩面空间收窄,对社保基金可持续运行带来很大挑战。高层次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规模素质结构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评价奖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经济领域风险、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使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更趋复杂化、多样化、显性化,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更高要求

16、。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高起点、大手笔建好江苏开放门户,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推动我市人社事业南通站前列,全省当示范、长三角有影响,为我市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贡献力量。(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提高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改

17、革发展稳定大局,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完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人民至上,厚植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正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持续兴办民生实事,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扩大人社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供给。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紧紧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完善人社领域各项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增强人社领域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社保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完善和

18、谐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社制度体系。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加强跨区域协调联动、政策衔接,构建区域联动协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协调发展新格局,实现重大民生事项共商共建,社会保障“联网、联调、联管、联办”四联目标。(三)发展目标1.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坚持需求导向,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者素质持续提升,改善人力资源市场供给侧结构。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000人;新增创业1.25万人,带动就业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组织城乡劳动者就业培训2万人次,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6500人次。2.多

19、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法定人群全覆盖得到巩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十四五”末,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5.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0.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9.7万人。3.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加迸发。实施“人口集聚工程”,助推青年友好型就业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打造具备多种功能,涵盖多种业态的人力资源产业园,构建“上下贯通、梯次衔接、功能互补”的人才载体体系。人才总量显著增长,载体能级优化提升,人才结构趋于合理。宽视野集聚创新人才,持续优化人才政策,积

20、极引进重点产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全面提升各类人才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到“十四五”期末,新增基础人才2.5万人、专业技术人才4万人、技能人才5万人。技工学校与市一职高合并,升格为技师学院,争创博士后设站单位、技能大师工作室及乡土人才省级以上创业载体。高层次人才数占人才总量比达3.72%,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达1105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达34%。4.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更加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努力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5.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 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更加健全,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升

21、,工资收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6.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效能不断提升,企业用工合法规范,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完善,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建工会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95%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夯实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建设,就近化解劳资纠纷。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实时结案率达90%以上,调解成功率达60%以上,案件终结率达70%以上。7.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类业务

22、的“不见面办理”。全方位多渠道提供各业务“网上办”,手机APP“实时办”,自助服务一体机“就近办”,线上线下“协同办”。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进综合柜员制。“十四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数“十四五”规划目标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4.352城镇登记失业率(%)1.7443支持成功自主创业人数(人)14800125004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197414252000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人)315127240000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168528204000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人)1743702100008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5

23、989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909010人才总量(万人)25.012811每万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数(人)10971105四、重点任务(一)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强化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科学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快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及时跟踪就业形势变化,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就业数据管理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产业、投资、贸易等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人才、教育、培训、社保等社会

24、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政策体系。坚持深化改革,加强监管,加快消除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健全机制,优化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专栏 1 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搭建“如皋智聘”云平台,加强智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智慧化、专业化水平;成立工作专班服务企业,建立就业岗位调查制度,加强就业大数据分析,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匹配。精准推送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广大群众政策知晓度,开展多层次的政策业务指导,开展各类创业活动,营造浓厚创业氛围。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功能,继续推进市级创业示范基地和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建设,夯实基础,严格评价标准,每年评价1

25、个市级创业示范基地、2个优秀创业项目。2.全力拓展创业就业空间。完善“三位一体”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充分依托大数据健全优化线上线下一体服务体系,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加强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提供用工指导、政策咨询、劳动关系协调等服务。管好用好创业贷款,合理增加贴息资金投入。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市级创业培训项目库。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形成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开放式综合服务载体。3健全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行校企合作“订单班”,持续开展“新型学徒制”、“菜单式”培训。全面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转岗转业培训,组织就业重点群体参

26、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新职业培训方式,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以企业、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为依托,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覆盖全体、贯穿终身的培训体系。统筹建设综合型实训基地和地方产业特色型实训基地,构筑布局合理、定位明确、功能突出、信息互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网络,不断提升公共实训能力。专栏 2 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需求导向,适应如皋经济建设需求,围绕生物医学、智能制造等新兴行业,并结合森松重工、霖鼎光学等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需求调整技工教育课程设置。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

27、展的重要支撑,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次,着力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如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4.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全面开放线上失业登记入口,扎实推进在线办理就业服务和补贴申领,优化登记失业人员分级分类服务。持续开展线上招聘服务,有序开展小型专项供需对接活动。推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和就业服务,更大力度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强化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开展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鼓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农村低收入劳动者就业。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鼓励开

28、展劳务用工对接,支持对口帮扶地区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本地农村贫困劳动力、贫困残疾人中的劳动力、退捕渔民稳定就业和转移就业。(二)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全体人民社会保障基本权利的实现。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形成社会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谋的发展局面。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平稳运行,优化职业年金经办管理。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

29、省级统筹工作。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遵循先筹后征、即征即保、应保尽保、分类施保,保障适度、逐步提高的原则,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完善工伤保险“三位一体”制度体系,落实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创新工伤预防宣传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工伤预防培训工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工伤预防培训工作,扎实提升工伤预防效能;加快推进工伤康复工作,探索职业康复试点经验。落实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2.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以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障”为目标,深入实施全

30、民参保计划,以新业态从业人员为重点,深入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转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持续精准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确保参保对象“应保尽保”,构筑更加坚实、稳固的“社会保障网”。加大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人员、新兴业态从业者和农村地区企业劳动者的工伤参保力度,探索建立职业伤害保障体系。通过法律强制、完善政策和工作推动,将工伤保险法定覆盖人群全部纳入制度保障范围,持续推进“同舟计划”。3.推进更高水平社会保障。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落实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市部署,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鼓励引导劳动年龄段城乡居民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31、。健全完善企业年金制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提升企业职工养老保障水平。支持和发展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完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标准,合理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专栏 3 社会保险惠民提质计划深入推进“居转企”工作,落实激励政策,提升群众参保积极性。围绕省政府失地保障新规定,落实运行办法,确保失地保障新政策运行平稳过度。依托全省“一体化”信息平台,为新就业形态人员提供参保登记、个人权益查询、社保关系转移申请等便捷服务。4.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夯实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基础,推动社保经办机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全面实施江苏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

32、“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升级改造监控系统,建立常态“技防”监督机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打击侵害基金安全行为。深化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评估,加强对基金安全状况监测。积极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促进基金保值增值。(三)激发多层次多领域人才活力。深入实施人口集聚工程,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以基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为重点,以“聚而用、培而优”为导向,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1.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与省内各县市战略合作,建立立足如皋、辐射长三角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全力打造智能化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和职业供

33、求信息的精准采集、监测,建立职业指导专家库,引进品牌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强化职业指导特色服务,实现服务转型升级。引进“外企德科”、“智联招聘”等国际化专业机构,引导本地机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高端人才招聘能力,加大人力资源项目和课题的引入和研发,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专栏 4 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实施“集约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化计划。探索市场化开发和配置人力资源,健全基于人才全周期和全链条的全方位人才服务模式,深化产才融合,服务地方发展,带动做强如皋人才产业;试点打造“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为吸引、集聚和开发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推进如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引进头部人力资源

34、服务机构,推动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有效保障、经营性业务逐步壮大、服务就业创业与人力资源开发配置的能力显著提高。2.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聚焦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大力开展技能人才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活动,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江苏省技能状元大赛为引领,培养选拔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创新)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建设,支持企业、院校、社会团体建设竞赛集训基地。开展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

35、,完善技术工人晋升激励机制。专栏 5 高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建设办学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机制灵活、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及高素质就业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以赛促育,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新增高技能人才8000人,建设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5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评选市企业首席技师20名。3.创新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贯通“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组织领导链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政治引领和顶层设计,加强政策集成和服务优化,加强目标规划和责任考核,引导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新

36、格局。贯通“联合融合、传承吸纳”的平台载体链路,依托各类产业园区、企业等建立实习教学基地,成立各类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积极探索“就业+培育”双向发力模式,增强乡土平台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创新力,贯通“周期培育、动态管理”的培育管理链路,深入落实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创新周期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乡土人才数据库建设,加大技能培育和技艺传承力度,建立乡土人才技能与职称贯通制度,不断提升乡土人才培育质效。专栏 6 育人才兴乡村行动计划建强省市乡土人才载体,至“十四五”末省市级乡土人才载体数量达2家。以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为牵引,采取数据平台管理、周期动态选评等方式,创新开展乡土人才

37、职称评价和技能等级认定,强化乡土人才专业能力提升,每3年选树一批优秀乡土人才。搭建乡土强能展示平台,组织参加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省乡土人才“成果展”,拓宽乡土人才发展空间。4.加大青年人才引培力度。立足产业需求,实施“333青年人才招引计划”,为企业提供“零成本”的赴外招聘服务,每年组织不少于300家次用人单位赴国内30多所重点院校举办现场招聘活动,每年提供各类毕业生就业岗位不少于3000个,全面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蓄水池”。大力实施“学子回乡看发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市镇联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征集实习岗位,为来如回如大学生提供就业实习。专栏 7 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围绕青年和人才友

38、好型城市建设目标,细化配套各类服务细则,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名校优生来如留如提供全方位支持;拓宽人才引培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赛选才、条线选才、搭台选才等形式。广设如皋招才引智前沿阵地,在向我市输送毕业生超过一定规模的省内外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不少于5家,按照到我市实际就业的学生人数给予高(职)校推荐就业奖励。每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5000名,其中名校优生200名。5.创建如皋市技师学院。贯彻落实如皋市技师学院创建方案,进一步整合技工培训、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精准服务如皋产业发展,提升全市技能水平质效,推动如皋技工学校不断升格,2022年完成高级技工学校创建;2024年,接受并通过“江

39、苏省技师学院”验收,创成技师学院,并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全省技工教育的品牌校、特色校。(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制度,分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构建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规范组织竞聘上岗,逐步推行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类型特点的分类考试办法,不断提高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健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和奖励机制,开展事业单位岗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专项培训,强化考核结果使用,激发事业单位

40、人员干事创业活力。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探索打破人才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壁垒,拓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监督机制,明确监管主体责任,健全调查处理机制。(五)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1.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积极打造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金牌协调劳动关系社会组织、金牌劳动人事

41、争议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指导培育、评估认定、正向激励力度,持续扩大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的覆盖面。实施重点企业用工指导计划,针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送政策、送培训、送指导、促和谐。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全面推动三方机制向工业园区、乡镇(街道)和行业产业系统延伸。规范劳务派遣用工行为,探索劳务派遣企业信用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关系风险研判机制,强化劳动关系矛盾源头治理,切实防范劳动关系领域系统性、区域性、局部性风险。专栏 8 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加大对劳务派遣市场的规范管理,坚决打击违法用工现象;高度聚

42、焦聚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特别当前新形势下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防范化解用工矛盾风险,推动经济社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构建高质量和谐劳动关系。打造“金牌”劳动关系调解员、社会组织、劳动调解组织,推进企业争创和谐企业。2.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化解机制。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协调工会、商(协)会依法建立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进一步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处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提升基层调解组织能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格局,满足多样化维权服务需求。完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质效管理机制,强化质效监测,切实提升仲裁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43、加强裁审衔接,强化长三角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互动交流,推动实现裁审裁量标准一体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高度统一。3.全面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进一步完善夯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格化管理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完善多部门综合治理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实施用人单位信用分类管理制度,规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欠薪“黑名单”管理。深入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压实属地责任,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和事后处置同时发力,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实现全面根治欠薪。强化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大力落实“双随机”抽查和重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日常

44、巡查机制,组织开展规范劳务派遣(服务外包)用工、规范新业态劳动用工等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建设,实施分级分类培训。4.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不断提升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农民工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扩大农民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完善农民工服务保障机制。发挥农民工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民工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加强农民工工作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六)优化更便民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全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完成国家级“劳有所得”标准化试点创建,全力打造集成式、有温度

45、、智能化人社服务品牌。深入推进行风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升均等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1持续推进人社全领域信息化建设。增强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功能。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业务协作自动化、监督控制透明化、分析决策科学化,推行主动服务、业务下沉、综合柜员制、同城通办、异地通办等业务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循环证明”等问题。通过人社大数据进行反欺诈、待遇资格认证、个性化咨询等深度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持续推进人社服务优化工作。大力推进人社窗口“免证明”服务事项改革、人社“综合柜员制”改革,深入实施“人社服务快办

46、行动”,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努力打造百姓眼中的人社“一件事”服务。建成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应急服务等环环相扣的零距离便民服务体系。专栏 9 人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人社”改革,推进人社窗口“免证明”服务事项改革。打通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地区间、层级间、部门间信息共享交换,发挥数据对形势研判的支撑作用,推动信息管理向线上、集中转变。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值班带班等窗口服务制度。加强窗口人员教育管理和培训,深入提升服务形象和业务能力。3持续推进人社队伍建设。加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队伍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业务技能练兵,培树和宣

47、传“人社知识通”。建立公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完善落实“好差评”制度,常态化开展窗口暗访,健全监督问责机制。五、保障措施(一)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强化人社部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规划确定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等主要指标要分解落实到基层,纳入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相关指标和各项任务要定期检查。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要落实经费、强化责任,确保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二)强化法治建设 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全面推进法治人社建设。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促进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自觉接受监督,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八五”普法要求,组织开展人社领域法治宣传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