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doc(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目 录1 总则11.1 编制依据11.2 规划范围11.3 规划原则21.4 编制水平年21.5 发展目标22 风电场建设条件和风电发展现状32.1 风能资源32.2 海洋水文条件42.3 工程地质62.4 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72.5 风电发展现状.83 “十三五”规划布局103.1 “十三五”风电场选址因素103.2 “十三五”规划布局114 接入系统初步方案144.1 电网现状144.2 电网规划144.3 风电场接入规划原则154.4 风电场接入方案155 风电产业链发展175.1 风电产业发展现状175.2 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定位175.3 风电产业发
2、展措施186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26.1 环境概况226.2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及对策措施256.3 本章小结367 保障举措377.1 组织保障377.2 重点举措. 38 1 总则1.1 编制依据本规划主要编制依据如下:国家能源局、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新能2011210号);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划;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审定稿);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3、年规划纲要;南通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报批稿);南通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报批稿);南通港洋口港区西太阳沙码头区优化方案(报批稿);南通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总体规划; 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行业规定。1.2 规划范围根据风电技术的发展水平,本次规划主要针对潮间带风电场和近海风电场,暂不考虑深海风电场。按照规划的发展目标以及输电距离、建设难度和投资,考虑到目前的建设技术、电力输送水平及投资成本等因素,本轮规划主要考虑开发安台线以南、领海外部线以内的海域。专栏:风电场分类:潮间带及潮下带滩涂风电场:指在沿海多年平均大潮
4、高潮线以下至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m水深内的海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近海风电场:指在理论最低潮位以下550m水深的海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相应海域内无固定居民的海岛和海礁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深海风电场:指在理论最低潮位以下水深大于50m的海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包括在相应海域内无固定居民的海岛和海礁上开发建设的风电场。海上风电场:潮间带、近海、深海建设风电场统称为海上风电场,国外称离岸风电场。1.3 规划原则为了促进南通风电事业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确保海上风电场建设的有序开展,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应贯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高效利用、节约用海的原则,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电力发展规划、江苏省海洋功
5、能区划、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保持一致,并与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等相协调。1.4 编制水平年结合南通市社会、经济、电力等发展状况,本规划水平年选择:现状水平年为2015年;规划时段为20162020年。1.5 发展目标规划至2020年,海上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263万kW。2 风电场建设条件和风电发展现状2.1 风能资源2.1.1 气象站风能资源分析根据南通市各县市的地理位置特点,选取距离规划海域较近的如东气象站作为参证站进行风能资源分析。如东县气象站现址位于如东县城西北郊,东经1212718,北纬322036,海拔高度3.61m(1985黄海高程系)。该站设立于1959年,1976年向
6、东北迁移1km到现址。19591969年采用维尔达风压器;1970年起采用EL型电接风速风向仪;2003年人工和自动气象站并轨运行,同步观测,以人工记录为准;2004年起以自动站记录为准。气象站周围障碍物情况变化较大,测风仪高度发生多次变更:1980年以前周围平房和空地较多,测风仪高度为12.4m;1981年测风仪器搬至楼顶以上6.5m处,高度调整为16.5m;1996年周围相继建起五层楼,因此于1997年将测风仪移至楼前塔站,风杯高度为24.8m。根据气象站各气象要素多年的长期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4.8,多年平均气压为1016.6hPa,多年平均水汽压为15.9hPa,多年平均相对
7、湿度为80%,多年平均空气密度为1.223kg/m3。实测最大风速为20.00m/s,相应风向为ESE,出现在1983年6月3日;实测极大风速为31.50m/s,相应风向为W,出现在2000年5月12日。气象站多年平均雷暴天数为33.3d,多年平均雾天为39.8d,多年平均冰雹天数为0.4d。如东气象站19592003年多年平均风速为3.50m/s,其中19591969年多年平均风速为4.05m/s,19701997年多年平均风速为3.27m/s,19982003年多年平均风速为3.52m/s,改为自动站测风后20032014年平均风速为2.99m/s。从历年年平均风速看,风速变化范围较大,其
8、主要原因是测风仪器及测风高度变动较频繁,且近年来高速增长的经济带动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使气象站周围建筑物增高增密,测风环境发生变化。从气象站的风速年内变化来看,冬季受冷空气南下的影响,风速较大;春季由于冷暖气团活跃,气旋活动频繁,风速为年内最大,其中3月、4月为大风月,月平均风速约为3.9m/s;夏季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速也较大;秋季风速较小,10月为小风月,月平均风速约为3.0m/s。根据如东气象站风向频率统计,本地区风向分布较分散,主要出现在WNWS方位,主导风向为ESE,相应频率超过10%。如东气象站历年逐月平均风速统计成果表表2.1-1 单位:m/s月份年123456789101112
9、年平均19592003(人工站)3.53.63.93.93.73.53.53.43.13.03.43.33.5019591969(人工站)4.24.34.54.54.34.03.93.83.73.53.93.94.0519701997(人工站)3.23.43.73.73.53.33.33.32.82.83.13.13.2719982003(人工站)3.63.33.83.83.83.63.63.43.43.23.43.33.5220032014(自动站)2.8 3.2 3.4 3.2 3.3 3.1 3.0 3.1 2.8 2.6 2.8 2.9 2.992.1.2 风电场测风数据整理及分析因南
10、通市的海上风电项目大部分集中在如东县,本报告测风塔主要选取如东县境内的海上及岸边测风塔。2002年2月至2004年9月有关部门在如东县环港外滩、刘埠外滩、长沙外滩、东凌外滩设立了10座测风塔。考虑到风电场的具体位置,本次选取其中代表性较好且可以反映海陆风能资源变化的4座测风塔进行对比分析,即3#、7#、东凌1#、环港2#测风塔;另选用位于潮间带的6712#测风塔、人工岛测风塔及1741#测风塔对场区不同位置的资源情况进行补充分析。东凌1#测风塔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12m/s,风功率密度为355W/m2;环港2#测风塔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94m/s,风功率密度为338W/m2;671
11、2#测风塔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6.84m/s,风功率密度为333W/m2;人工岛测风塔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00m/s,风功率密度为351W/m2;1741#测风塔70m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14m/s,风功率密度为357W/m2。场区年风向分布较分散,主导风向集中在NNE、ESESSE,主要风能方向相对集中,为NW、N、NNE、SE。热带气旋对风电场区域的影响以外围影响为主,占68.5%,侧面影响占16.9%,正面影响占14.6%。外围影响南通海域的热带气旋年平均12个,极端风速不大,在热带气旋发生的同时,常伴随暴雨、大潮等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因此对风电场的建设具有负面影响。2.2 海洋水
12、文条件2.2.1 基本资料南通海域海洋水文测站资料如下:洋口港海洋站完整一年历时潮位资料,吕四海洋站多年实测潮位资料,如东、启东波浪站完整一年历时波浪资料。各站分别位于本基地海域的北部、南部海域,基本可以代表本海洋潮汐、波浪特征。另外,收集到本海域12个测点(S1S12)秋季大潮全潮实测水文泥沙资料,用于分析本海域的水文泥沙特征。2.2.2 潮汐工程海域地处辐射沙洲南部,潮波从东海传向黄海时,在江苏南部沿海保持了前进波的性质,受东海前进波控制,潮汐性质属正规半日潮。从同期的最高潮位和平均高潮位看,自南向北顺潮波传递方向高潮位逐渐抬高,吕四海洋站最高潮位和平均高潮位分别为3.69m、2.27m,
13、洋口港海洋站为4.17m、2.75m。低潮位正好相反,自南向北逐渐降低。潮差是海域潮汐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海域潮差自南向北逐渐增大,吕四海洋站多年平均潮差为3.704m,而洋口港海洋站年平均潮差4.46m,最大潮差达7.41m。本基地海域南北涨落潮历时变化不大,均表现为涨潮历时比落潮历时长约20分钟左右。2.2.3 潮流本海域的潮流主流方向多为WNWESE,或与沙脊水道走向一致。属于强潮流海域。本海域-20m以深海域潮流运动具一定的旋转特征,浅水区潮流则往复流特征明显,近岸潮沟区潮流受潮沟地形制约与沟槽走向一致。近岸潮沟区的流速由于受潮沟地形影响,流速明显大于周边区域,平均流速可达0.97m
14、/s,最大流速可达1.62m/s左右。表现为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自深水向近岸,涨、落潮流的相对强弱有较明显不同,深水区涨潮流相对较强,浅水区则落潮流强于涨潮流。2.2.4 波浪(1)如东波浪站波高:全年有效波高(Hs)均值0.80m,最大值为3.36m;其中,最大波高(Hm)均值为1.21m,全年最大值为5.29m。从各月有效波高(Hs)的均值看,9月、10月、12月和1月明显高于平均值,12月最大,为1.07m,3月和6至8月明显小于平均值,7月最小,为0.62m。有效波高的最大值变化较大,介于1.48m到3.36m之间,相差2倍多。本测区全年以轻浪为主,出现频率占55.94%,主要集中在
15、NNE-E-SSE方向上;其次为小浪,出现频率占29.3%,主要集中在NE-E-SSE方向上;中浪出现频率占14.07%,主要集中在N-NE-E向;大浪出现频率占0.61%,主要集中在NE向。表明本测区绝大多数时间,有效波高都在1.25m以下,且方向集中在NNE-E-SSE方向上。波向:常浪向介于NNE-E-SE-SSE向方位,在此范围内,SSE向最少,占9.77%;SE向最多,占19.63%;出现频率合计92.87%,其中NNE-NE、ENE-E、ESE-SE-SSE向又分别各占20.68%、26.74%和45.45%。全年最大波高,按方向分布:以NNE向最大,达5.29m;次大值出现在NE
16、向,为5.02m;在西向出现的大值,是因为台风“米雷”引起的波向变化,可见全年的强浪向介于NNE-NE向方位,次强浪向介于ENE-ESE向方位。周期:全年平均周期最大值为6.9s,最小值为1.8s,全年总平均值为3.6s。全年平均周期以34s为主,出现频率占54.94%;而2-3s和4-5s的出现频率大致相当,分别占21.15%和21.23%;在方向分布上,34s主要分布于NE-E-SSE向;23s和45s主要分布于E-SSE和NE-E-SE向。(2)启东波浪站波高:全年有效波高(Hs)均值为0.92m,最大值为3.79m;其中,最大波高(Hm)均值为1.39m,全年最大值为5.27m。从各月
17、有效波高(Hs)的均值看,9月、10月、12月和1月均大于平均值,10月最大,为1.21m,3月和6月明显小于平均值,6月最小,为0.77m。有效波高的最大值变化较大,介于2.04到3.79m之间。本测区全年以轻浪为主,出现频率共占58.95%,主要分布于NE-E-SE向;其次,小浪和中浪出现频率相当,分别为19.8%和19.6%,小浪主要分布于ENE-E-SE向,中浪主要分布于NNE-NE-E-ESE向;大浪出现频率占1.62%,主要分布于NE向。波向:全年常浪向介于NNE-NE-E-SE向方位,出现频率合计89.51%;在此范围内,NNE向最少,为9.90%,ESE向最多,为22.64%;
18、其中NNE-NE、ENE-E和ESE-SE又分别各占25.22%、26.58%和37.71%。全年最大波高,按方向分布:以ESE向最大,达5.27m;次大值出现在NE向,为5.23m;NNE向也有5.14m的大值出现,NNW-N-NE-E-SE均超过4.50m,NW向和S向均超过3.0m,其他方向在3.0m以下,可见,强浪向介于NNW-N-NE-E-SE向方位,次强浪向为NW和S向。周期:全年平均周期的最大值为8.7s,最小值为1.7s,全年总平均值为3.9s。全年波浪平均周期以34s为主,出现频率占48.69%;其次为45s,出现频率占26.47%;23s出现频率占14.67%。在波向分布上
19、,34s主要分布于NNE-NE-E-SE-SSE向,23s主要分布于E-SE向,45s主要分布于NNE-NE-E-ESE向。2.3 工程地质(1)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和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区水下地形整体较平缓,局部潮沟发育,场地表层地基土易受潮流冲刷影响,属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工程场区位于海域,风机基础易受到海浪冲刷,场地稳定性差,适宜性差,但采用桩基础及防潮水冲刷措施后可进行工程建设。(2)根据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及区内已有工程资料,区域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地类别为类,场地地震设计特征周期值为
20、0.65s,属于抗震不利地段。(3)场区20m深度范围内,分布有饱和的粉土、粉砂,其粘粒含量一般小于10%。根据收集的资料,场地饱和粉砂、粉土具液化势,设计时应考虑抗液化措施。(4)规划区域海水对混凝土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性。设计应采取防腐蚀措施。海水化学类型为高矿化度的氯化钠(钾)型水(Cl-Na+K+)。(5)风机为高耸建筑物,基础类型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建议采用桩基形式,南通区域桩端持力层可选择全新统下部粉砂层和上更新统粉、细砂层。桩型可采用打入式大直径钢管桩,桩长、桩径选择
21、设计可根据勘察资料及上部荷载、施工周期、施工设备、经济、技术等条件综合比选后择优选用。2.4 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2.4.1 交通运输条件(1)陆域交通条件“十二五”期间,围绕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加速推进了通洋高速、海洋铁路、临海高等级公路、洋口港港区北航道等重大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日益提升。崇启大桥建成通车,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贯通,通洋高速、通州湾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海洋铁路开通运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竣工,沪通铁路开工建设,完善了南通及周边区域
22、的集疏运体系。(2)航运及港口条件南通港口众多,海运、内河航运发达,工程周边拥有大型港口南通港,该港口为长江入海的门户,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12.5米深水航道竣工通航,5万吨级海轮可以全天候直达南通港,10万吨海轮可乘潮进港,20万吨海轮减载可常态化进港。东出大海可与我国南北沿海各港及世界各国和地区通航;通过长江可联系上游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和云、贵、陕等地;连申线三级航道通航,内河运输进入千吨级“水上高速”时代。2.4.2 施工安装条件目前规划的风电场主要工作地均位于近海区域,与陆上分离,工程现场施工作业大部分在近海区域进行。根据国内外近海风电场工程风机施工的特点,必须确立一个或者多个
23、沿海陆上基地作为风机设备和桩基等金属结构的拼装和水陆转运地,陆上基地尽量靠近风电场场址。目前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周边区域均有港口分布,可根据风电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港口区域作为陆上生产基地。工程区域普遍存在海底基础承载力低、变形量大的情况,因此工程区域风机的基础多采取桩式基础,采用专用打桩船或者专用打桩机进行桩式基础的施工,所需要的管桩在临岸的陆上金结加工车间加工完成后拖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工程处在近海区域,位于江苏省工业发达地区,其周边一般都有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和船舶企业,有生产能力进行工程所需管桩的加工、运输和打桩工作。在风机基础施工完成后,进行风机的安装,风机的安装包括塔筒、机舱、叶轮
24、安装以及其它电气设备安装等,可采用风机海上专用安装船进行或者对相应的起重船只进行改造完成。工程在风电场周边陆上区域设集控中心及附属设施,工程区域均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建筑材料及建筑施工市场均具有规模,满足陆上工程建设要求。2.5风电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在全额消纳的基础上,风电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已形成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相结合的开发格局。南通位于江苏沿海,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电的开发主要以沿海和海上为主。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累计建成风电项目163万kW,在建风电项目45万kW。南通各县市已建风电汇总表见表1.6-1。南通市已建及在建风电汇总表表1.6-1 单
25、位:万kW县市陆上风电(已建)海上风电(已建)海上风电(在建)小计海安3030如东76.355815149.35启东28.628.6合计104.955845207.95注:未统计的县(市)区无风电项目。93 “十三五”规划布局3 “十三五”规划布局3.1 “十三五”风电场选址因素为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确保规划风电场场址合理可行,风电场场址选择需考虑以下因素。(1) 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风电场的建设需要当地良好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为支撑,要与地方经济现状及总体发展规划衔接。(2) 区域电力现状及发展规划风电场规划容量和开发时序要与地区电网建设及规划相匹配。风电基地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
26、原则开展。(3) 区域海洋功能区划海上风电场处于近岸滩涂及海洋,风电场选址需与海洋功能区划相符合,并正确处理与港口、航道、锚地、规划围垦区、海底管线、军事区域及其它特殊用海等区域的关系。(4) 环境制约因素避免涉及各种渔业品种保护区、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区域。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 VTS系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雷达信号的传播。(6) 风电场规划建设时序开发顺序的确定应综合比较规划风电场的前期工作进展、风电场建设条件、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等因素。(7) 风电场建设条件 风能资源条
27、件开发区域需具备相应经济开发价值的风能资源。 气象条件通过收集区域内气象、海洋等观测站的长期实测资料,对区域内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需特别注重对风电场建设、运营等具有影响的气象要素分析,如:热带气旋、温度(极端低温、极端高温等)、湿度(与温度综合考虑,对区域的盐雾状况进行评估)、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冰雹等)、覆冰、雷暴、沙尘等。 地形及水深条件对于近海风电场,对海域的水深条件作出初步判断,优先开发海底地形变化平缓、水深条件良好的区域。 海洋水文条件近海风电场处于具有潮流、波浪等因素影响的环境中,对风电场的建设,特别是风机吊装、风机基础设计、施工等具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风电场的投资效益和建
28、设风险。优先选择海洋水文条件较好的区域。 地质条件评价规划风电场所属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地震基本烈度,查明场区地貌、地质构造等,分析对风电机组基础的影响,优先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区域。 交通运输条件风电场场址所在区域需具有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方便风机设备装卸、堆存及运输。 电网条件结合江苏省电网现状及规划,优先选择具有较为便利的系统接入点的区域。3.2 “十三五”规划布局南通市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海上风电主战场,发展十分迅速。随着“十三五”海上风电的实施,逐步将南通建设成为以发电为主,兼具示范、研发和试验功能的综合性海上能源中心;并依托海上资源,借助陆上集控中心、施工码头及海上风电场本体,提高风
29、机制造、风场施工、风场检修及运维水平,探索沿海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南通风电项目的开发,研究直流送出等技术难点,为国内其他海域的风电开发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因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已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主要依据规划内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风资源条件、周边环境影响程度及系统接入条件等。20162020年,南通市规划完成1600MW(不含启东部分)风电场的建设,均为近海风电场。各项目规划容量100300MW,中心点离岸距离1950km。具体描述如下:(1)如东H12#场区如东H12#装机容量为300MW,场区位于如东近海烂沙海域,海底地形变化较大,存在潮间带以及
30、较深潮沟,场区中心点离岸约19km,水深范围为017m,风电场形状呈不规则四边形,规划海域面积82km2。(2)如东H13#场区如东H13#场区位于H12#场址东北侧,H3#场址西侧,装机容量为100MW,场区中心点离岸约29km,水深范围为010m,风电场形状呈三角形,规划海域面积25km2。(3)如东H1#场区如东H1#场区位于整个如东海域的东北部,竹根沙东侧,装机容量300MW,场区中心点离岸约44km,海底地形变化较复杂,水深015m,风电场呈矩形,规划海域面积85km2。(4)如东H3#场区如东H3#场区位于预留航道北侧,牛角沙东南侧海域,规划装机容量300MW,场区中心点离岸约36
31、km,海底地形西高东低,水深.020m,风电场呈梯形,规划海域面积85km2。(5)如东H2#场区如东H2#场区位于整个如东海域的东北部,铁板沙南侧,规划装机容量300MW,场区中心点离岸约50km,海底地形变化较平缓,水深318m,风电场呈梯形,规划海域面积85km2。(6)如东H7#场区如东H7#场区位于整个如东海域的东北部,规划范围的最远端,规划装机容量300MW,场区中心点离岸约62km,海底地形变化平缓,水深1220m,风电场呈四边形,规划海域面积85km2。鉴于启东沿海具有良好的风力资源,其规划的60万千瓦风电场已列入江苏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因其选址位置对规划建设中的相关航道
32、可能产生影响,待深入研究成熟后,按照相关程序纳入本规划。36图3.2-1 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布局图4 接入系统初步方案4 接入系统初步方案4.1 电网现状南通电网处于苏中电网的东部,是江苏电网的一个终端型网络,其西部为泰州电网,北部为盐城电网,其地理特征是东西长、南北短。近阶段,南通电网正由电力送出型电网向电力受进型电网过渡,原先比较密集的以电网中部的华能南通电厂、天生港电厂、500kV三官殿变为电源点,过渡为以500kV为骨干网架,由几个500kV变电站为主要电力受入点。截至到2014年底,南通市500kV及以下接入系统的电厂装机容量为847.23万kW。从接入电压等级来看,接
33、入500kV共计464万kW,占比55%;接入220kV共计271.55万kW,占比32%;接入110kV共计92.1万kW,占比11%;接入35kV及以下共计19.58万kW,占比2%。从电厂类型来看,所有装机容量中82.54%为煤电,15.37%为风电,0.96%为光伏,1.13%为其它类型电厂。截至2014年底,南通电网拥有500kV变电站4座,变压器8台,总容量7500MVA,500kV线路10条,总长571.65km;220kV变电站35座,变压器66台,总容量11400MVA,220kV线路113条,累计长度2345.882km;110kV公用变电站123座,变压器215台,容量1
34、1370.5MVA,110kV线路242条,长度2483.813km;35kV公用变电站90座,变压器176台,容量2126.8MVA,35kV线路239条,长度1723.339km。2015年5月31日,220千伏通园双线开环入齐心变后,南通220kV电网正式分为南通西北片和南通东南片两片区运行。东南片主要包括由南通市区东南部、海门及启东组成的南通东部大环网,以500kV三官殿变、华能南通电厂、500kV东洲变等电源点为支撑,向东西两个方向供电。西北片由南通市区西北部、海安县、如皋市及如东县组成的南通西北部大环网,该环网以500kV仲洋变、天生港电厂以及500kV胜利变电站为主要电源支撑点,
35、向周边地区辐射供电。两片电网以220kV马塘三官殿线路作为联络线路。4.2 电网规划“十三五”期间,在上级规划指导下,重点加强500kV高压输电网及220kV主网架建设,适应南通地区沿海、沿江大电源项目建设的需要,提高地区主网与省网的功率交换能力,增加主网供电能力,优化网络结构;建设安全可靠的110kV及以下配电网,保证配电网与输电网的协调发展,确保电力受得进、落得下,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2016年新建500千伏胜利变第三台主变扩建工程(11000MVA),2017年建设仲洋凤城500千伏双线升压工程(导线线径4LGJ-630)。20162017年南通地区220kV电网结构与20
36、15年基本相同,即以三官殿变(2750MVA)、胜利变(21000MVA)、东洲变(21000MVA)、仲洋变(21000MVA)以及华能南通电厂(2350+2352MW)、天生港电厂(2330MW)等主要电源为支撑点向南通东南、西北电网供电。2018年,南通西北部片区新建第三座500kV变电站如东变(11000MVA),形成以500kV仲洋、胜利、如东三座变电站为主要供电电源向周围辐射供电的电网结构;南通东南片区形成以三官殿、东洲两座500kV变电站为支撑的县域环网。2019年将扩建仲洋变第三台主变,整体网架结构不变。2020年新增500kV新丰变(原220kV新丰变升压11000MVA),
37、三官殿变、东洲变、新丰变将分别从主城区、通州、海门三个区域支撑南通东南片电网。远景南通西北片区电网将逐步形成以胜利(南通侧)、仲洋、如东三座500kV变电站为中心的多个环网结构。4.3 风电场接入规划原则根据江苏沿海风电接入系统规划专题报告(江苏省电力设计院2006年3月),沿海风电就近接入各自所在区域的电网片区。根据江苏沿海地区风电场接入系统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能源局、江苏省电力公司,2010年3月),风电按照“分层分片、近期就近分散、远期相对集中”的原则接入系统。近期开发的风电就近分散接入220kV及以下电网,在当地消纳,如东地区风电场规划接入220kV南通中片电网的北部(
38、如东电网)。远期大容量的风电通过开闭站汇集后接入500kV电网,在全省范围内消纳。4.4 风电场接入方案“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布置相对集中,科学合理的规划各风电场的布置、送出海缆路由、陆上集控中心(换流站)及接入系统方案,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南通地区规划有两座220千伏开关站,分别为位于如东县经济开发区的蓬树220kV开关站以及位于如东县洋口镇的兆群220kV开关站,预计2018年建成投运,供“十三五”期间规划建成的项目接入,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递增,需要接入远期的500kV电压等级的汇流站。按照目前的接入方案,如东海上风电场海缆路由可能涉及江苏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二级管控
39、区和如东沿海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因此项目开发前要做好路由生态专题研究及申报工作,及早开展部门对接,商讨规划电网建设与发展。5 风电产业链发展5 风电产业链发展5.1 风电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新一轮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将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为主体的新能源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来加以推进,全市风力发电及配套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1) 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成效凸显自“十一五”以来,南通已建成风电项目17个,累计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3万千瓦,累计上网电量约150亿千瓦时,其中
40、近海(潮间带)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60万千瓦,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2)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南通坚持“以资源换投资、以投资带产业、以产业促转型”发展理念,在有序开发风能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风电配套产业,完善风电产业链条。先后引进广东明阳、重庆海装、重通成飞等风电主机和叶片制造基地落户并建成投产,大力培育中天科技、江苏海力等本土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引进三一重能、协鑫集团、陕柴重工等风电配套制造等新能源项目。为推动企业间互惠合作、实现风电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如东县于2015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风电产业联盟。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联合、资本融合、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推动风电产业技术创新
41、,通过交互合作、供应商契约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风电场主要设备本地化生产,做长做优风电产业链条。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风机整机和配套设备制造为主,包括风电场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勘察设计、防腐材料、海洋环境保护、风电技术研发、大型设备物流等在内的风电产业体系。(3) 风电设备制造产业体系不完整 鉴于目前南通风电设备制造仍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产业体系,存在诸多空白和断层,风机齿轮箱、控制系统、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制造均在市外区域,增加了运输成本,延缓了项目进程。5.2 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十三五”期间,南通市将继续围绕做大做强产业链的发展目标,科学有序地开发海上风电场,进一步巩固风力发电规模
42、,打造江苏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龙头;大力优化投资环境,逐步完善风电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南通风电产业在江苏乃至全国范围的影响力。(1) 打造江苏省千万千瓦级风电龙头基地“十三五”期间,南通市规划约16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投入开发建设,主要集中在如东县海域,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全市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并网装机规模将占到全省风电总装机规模的三分之一,成为江苏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龙头。(2) 打造国家级风电装备制造和维护基地“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加大与中船重工、三一重能、京沪重工等大型国企、民企的对接力
43、度,积极引进海上风机制造、轮毂、齿轮箱等风电产业链上下游设备制造项目,加快形成风电整机生产研发、关键零部件配套、海上装配基地、风电场运营维护等在内的完整产业格局。立足本地资源,辐射到整个江苏沿海,再逐步将市场扩大到东部沿海乃至全国范围,努力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和维护基地。5.3 风电产业发展措施(1) 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风电装备制造业规模 引进、培植风电主机制造项目围绕已落户的风电主机制造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推进5MW、6MW、7MW海上型大功率风机的研发和生产进程,积极引进8MW海上大功率风电机企业落户。鼓励落户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国家风电产业政策不断完善
44、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产业规模的支撑力,抢占海上大功率风机市场制高点。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南通可形成2MW-8MW全系列风电机组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风机800台套以上。 大力扶持风电配套制造企业加大对风电设备配套制造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做大产业规模,确保其生产的海缆、塔筒、钢结构基础、叶片等配套产品能够满足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开发的更高层次需求。巩固南通电缆(海缆)既有技术和市场优势,鼓励研发220kV和500kV海缆制造技术并投入生产,抢占市场先机;鼓励风电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积极应对未来大功率风机市场化对塔筒、钢结构基础、导管架平台的新需求;支持叶片、主机制造企业的技术衔
45、接,确保其叶片产品与国内主机企业新研发风电机组的有效配套。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南通可形成年产1000台套塔筒、300台套导管架和单桩、630套风机叶片和5万公里海缆的生产能力。 积极引进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十三五”期间,按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结构,除了已落户主机、塔筒、叶片、电缆等项目外,重点围绕风电配套企业生产的发电机、轮毂、法兰、齿轮箱、轴承、机舱罩、变频器、TU&PU控制系统等上游零部件制造项目进行招商。争取引进5-6个注册资本金超亿元的上游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落户。 优选其他能源类项目在通过海上风电资源配置来完善与风电相关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同时,在项目招商引资过程中,积极引进和培植与产业定位相配套、不低于风电装备制造项目投资规模和产出效益的其他能源类项目落户。如LNG接收站及电厂、核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海洋能装备、储能装备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国家鼓励类能源装备项目,以进一步健全地方的能源产业体系,丰富区域范围内能源产业发展内涵。在上述风电制造业及其他能源类项目落户并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创造应税销售收入超过350亿元。(2) 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健全风电产业科技服务体系 创建风电科技研发和培训中心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成立风电科技研发和培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