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629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476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6页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docx(4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 体 规 划(2022-2026 年)2022 年 7 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一节 规划背景1一、湿地公园情况简介1二、上期总体规划概况2三、上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4四、湿地公园整合优化情况9五、规划修编的必要性概述10第二节 规划主要内容11一、本次规划内容摘要11二、主要建设项目与规模17三、前后期规划内容调整情况说明21第二章 基本情况24第一节 地理位置和范围24第二节 自然地理条件24一、地质地貌24二、土壤条件25三、气候条件25四、水文条件26五、交通条件26六、生物资源27七、土地面积28第三节 社会经济条件28一、莲都区社会经济现状28二、地区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9三、湿地公园规划社会经济条件30第四节 历史沿革31一、莲都区历史沿革31二、湿地公园历史沿革31第五节 湿地公园建设现状32第三章 湿地资源35第一节 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35一、湿地类型35二、湿地面积35三、湿地分布36第二节 湿地生物多样性36一、湿地植物36二、湿地动物43第三节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48一、湿地景观资源48二、湿地文化资源50i第四节 湿地资源总体评价53一、生态区位重要性53二、生态系统典型性53三、湿地生物多样性54四、生态系统完整性54第五节 湿地公园面临问题分析55一、面临生活生产污染风险55二、湿地科普宣教力度不够55三、汛期排涝面临较大

3、压力56四、公园保护发展矛盾较大56五、公园管理机构变动频繁56第四章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8第一节 湿地公园规划修编的必要性58一、湿地保护法立法,对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提出了新要求58二、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给公园保护与发展带来了新方向59三、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密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面临新问题59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为公园建设带来了新机遇60第二节 湿地公园规划修编可行性60一、国家战略的相符性60二、地方发展的协调性61三、湿地资源的丰富性61四、公园范围的适宜性62五、功能分区的合理性62六、设施提升的迫切性62七、土地权属的清晰性63八、管理主体的明确

4、性63第三节 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3一、保护与建设优势分析63二、保护与建设劣势分析65三、保护与建设机遇分析65四、保护与建设挑战分析67第五章 总体布局68第一节 湿地公园性质定位68一、确定依据68二、性质定位68三、功能定位68四、形象定位69第二节 规划指导思想70第三节 规划原则70一、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的原则70二、坚持合理利用、有序适度的原则70三、坚持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原则71四、坚持原真原味,彰显特色的原则71ii第四节 规划依据72一、公约协定72二、法律法规规章72三、标准规范73四、规划研究74五、有关文件75第五节 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77一、规划期

5、限77二、总目标77三、分期目标78第六节 功能分区79一、区划原则79二、区划结果80第七节 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81一、生态保育区81二、恢复重建区83三、合理利用区85第六章 保护恢复规划89第一节 规划原则89一、保护恢复原则89二、保护恢复目标90第二节 水系和水资源保护恢复规划90一、现状90二、保护恢复项目91第三节 水质保护恢复规划93一、现状93二、保护恢复项目93第四节 水岸保护恢复规划94一、现状94二、保护恢复措施95第五节 栖息地保护恢复规划96一、现状96二、保护恢复项目97第六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98一、现状98二、保护恢复项目99第七节 湿地文化保护传承规划

6、101一、现状101二、保护传承项目102第七章 科普宣教规划104第一节 科普宣教规划原则104一、规划原则104二、宣教形式105iii三、宣教对象107第二节 科普宣教主题107一、宣教主题107二、宣教主题设计原则108三、湿地公园宣教主题108第三节 科普宣教设施110一、湿地综合体验基地110二、湿地水生植物园(改造提升) 110三、湿地观鸟平台111四、湿地观鸟步道111五、自然探索教育基地111六、森林拓展研学基地112七、竹博园(改造提升) 112八、湿地科普生态长廊112九、瓯江生态科研基地113十、声像、图片、实物等宣传资料113十一、网站专栏114第四节 人员宣教114

7、一、人员宣教基本要求114二、人员宣教内容115第五节 媒体宣教116一、媒体宣教目标116二、媒体宣教内容116第八章 科研监测规划119第一节 湿地科研规划119一、规划目标119二、湿地科研项目设置119三、队伍建设119四、对外合作与交流120第二节 监测系统规划120一、生态环境监测120二、游客影响监测124第九章 合理利用规划126第一节 规划原则126第二节 资源利用方式127第三节 利用项目规划127一、生态体验点规划127二、参与体验项目规划130三、服务设施规划132四、旅游产品规划135第十章 防御灾害规划138第一节 有害生物防治规划138iv一、病虫害监测与防治13

8、8二、外来物种监控与防治139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140第二节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141第三节 洪涝防治规划142第四节 防火规划143第五节 应急救援安全规划145第十一章 基础工程规划147第一节 道路交通规划147一、交通现状147二、规划原则147三、规划内容148第二节 电力工程规划150一、电力现状150二、规划原则150三、供电规划150第三节 给排水工程规划151一、给水工程规划151二、排水工程规划152第四节 邮政电信互联网规划152一、现状152二、规划原则152三、规划内容152第十二章 管理规划154第一节 管理机构规划154一、组织机构154二、人员编制155第二

9、节 管理设施规划155一、管理基础设施建设155二、智慧公园建设157第三节 能力建设规划162一、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162二、巡护监测网络建设163三、运营管护能力建设163第四节 社区协调(共管共建) 规划164一、社区协调措施165二、社区共建项目167三、社区共同富裕168第五节 保障措施规划170一、组织保障170二、法治保障171三、管理保障171四、资金保障172v第十三章 土地利用规划174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174第二节 居民点调控规划176一、村民居住现状176二、规划原则178三、规划内容178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179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185第一节 估算依据

10、185一、估算依据185二、估算范围186第二节 投资估算186第三节 资金筹措187第四节 开发建设顺序188第五节 效益评析191一、生态效益191二、社会效益192三、经济效益193第十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195第一节 湿地公园环境现状195第二节 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95一、对湿地面积影响195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95三、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96四、对水土流失的影响197五、对人文环境的影响197第三节 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198一、环境保护目标198二、 环境保护措施198第四节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200附录: 201附录 1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束植物201附录 2 浙江

11、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脊椎动物名录217附录 3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昆虫名录225附录 4 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 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意见采纳情况 236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2-2026 年) 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 意见采纳情况 236附录 5 评审会专家意见采纳情况及修改说明242附件 6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评审意见及专家名单246附图:vi附图一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区位分析图附图二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图附图三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流域位置图附图四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水系图附图五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

12、分布图附图六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七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图附图八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保护恢复规划图附图九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与监测规划图附图十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图附图十一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道路交通规划图附图十二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布局图附图十三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防御灾害规划图附图十四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图附图十五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vii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第一章 总则第一节 规划背景一、湿地公园情况简介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丽水

13、市莲都区,其地理坐标为东 经 119 42 31.092- 119 50 53.357 , 北 纬 28 16 44.245-28 27 23.267,距离丽水城区 8-30 公里。湿地公园以瓯江大溪为轴线呈带状 布局,范围涉及大港头镇、碧湖镇、联城街道和南明山街道等 4 个乡 镇街道的28 个行政村、53 个自然村以及莲都林场,上游至大港头镇 玉溪水利枢纽大坝、下游到联城街道白岩大桥 (南明湖回水处) ,包 括瓯江大溪干流两岸的湿地、河滩、林带及少量沿江自然山体,原规 划总面积 1686 hm2 (实际矢量落图面积 1815.99hm2 ) 。 自上而下分设 文化展示、保护保育、科普宣教、旅

14、游休闲、管理服务和生态修复六 个功能区。根据浙江省林业厅关于同意建立瓯江九龙省级湿地公园的函 (浙林资函20081 号 ) ,2008 年瓯江九龙省级湿地公园正式建立。 2008 年 11 月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开展哈尔滨太阳岛等 20 处湿地为 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 (林湿发2008234 号 ) 将丽水九 龙湿地公园列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2015 年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 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并正式授牌为国家湿地公园。截至 2021 年,湿地公园完成建设投资 9.70 亿元;生态保育、湿 地修复成效显著,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道路、旅游服务设施、 给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基本形成。20

15、21 年,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数1量近 16.24 万人次 ( 因水毁闭园5 个月) ,截止目前湿地公园免费对 外预约开放,暂未收取门票。二、上期总体规划概况湿地公园现行规划为2008 年丽水市发改委市林业局丽发改规划2008378 号文件批准实施的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 划 (2008-2015 年) (简称 2008 年总规 ) 。1.规划范围:以瓯江为中心,上游至大港头镇玉溪水利枢纽大坝、 下游到联城街道白岩大桥 (南明湖回水处) ,包括瓯江大溪两岸的湿 地、河滩、林带等以及少量沿江自然山体,规划总面积约 1686hm2 , 其中水域面积 596hm2, 占总面积的 35.35。2

16、.规划期限:2008 年至 2015 年,共计 8 年。其中近期为 2008 2010 年;中期为 2011-2012 年;远期为 20132015 年。3.规划目标:全面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 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 各种功能和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其造福当代惠及子 孙。从而实现:更有活力的生物栖息地 生态保护方面更具价值的历史文化地文化保护方面更高魅力的休闲旅游地休闲旅游方面更值热爱的乡土风情地风土人情方面4.功能分区:2008 年总规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六个功能区块:湿地 文化展示区、湿地保护保育区、湿地旅游休闲区、科普教育

17、区、管理 服务区和生态湿地修复区 (详见图 1- 1 、表 1- 1 ) 。2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图 1-1 2008 年总规功能分区图表 1-12008 年总规湿地公园功能区划一览表名 称面积(公顷)占该功能区用地百分比()占总用地百分比()湿地文化展示区千年古堰景区172456.9414.53大港画乡景区27.411. 19保定古窑景区7.63.1坪地半岛景区14.856.06玉溪电站1.670.68水体92.2337.64生态检测点20.82生态保育用地82.2533.57湿地保护保育区生态检测点3. 16390.50.8123. 16湿地动植物研

18、究中心4.561. 17农居16.34. 17管理处1.40.36水体166. 142.54生态保育用地198.9850.95科普教育区生态检测中心1.82230.860.7913.7管理处10.43湿地科普区29.7724.47生态观鸟岛18.918. 19水体85.4937.03生态保育区93.8740.673名 称面积(公顷)占该功能区用地百分比()占总用地百分比()湿地旅游休闲区龙子庙景区3.5362.960.9621.53九龙沼泽景观区16. 144.45生态农庄10.082.78有林湿地景观区38.510.61处州白莲观赏区19.375.34林区人家20.725.71林区茶园27.

19、067.46九龙滩14.674.04水体99.6727.46生态保育区113.2531.2管理服务区村庄25.7332.3379.591.92管理服务中心3.7611.63接待中心2.848.78生态湿地修复区松堤撷翠8.44427.351.9725.35大溪漂流1.40.33生态检测点1.50. 3 5宣平溪口38.048.9村庄9.62.25水体152.7235.74生态保育用地215.6550.46三、上期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 一 ) 湿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自 2008 年总规实施以来,湿地公园积极认真落实各项保护措施, 湿地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全面禁止瓯江河道采砂,市区政府成立专门 领

20、导小组和整治联合执法组,集中开展河道采砂整治行动,共关停非 法采砂场 100 家,上岸切割大型采砂船 24 艘、小型运砂船 118 多艘, 拆除岸上采 (制) 砂点64 处、管理房 18 处,平整河道面积 280 多万 平方米、平复弃碴方量 600 多万立方米;大力治理湿地污染,累计投 入 2400 多万元,搬迁拆除规模养殖场 17 家和生产厂房 7 个,拆除面 积 34200 平方米,湿地公园范围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或搬迁,从根本上彻底消除了湿地污染源;严格保护管理,在公园沿线村庄张贴发布4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湿地公园管理通告,明确告知湿地公园保护管理的

21、9 种禁止行为, 并严格实施;强化湿地资源管护,建立专职巡查管护队伍,分责任区 开展全天候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治破坏湿地环境的问题;建设公园围 栏 (墙) 3656 米、管护站 ( 点 ) 7 个;清运填埋垃圾 1000 多吨,整理 复绿垃圾地 500 多亩,清理河道水面 100 多亩、林地卫生 2000 多亩, 设置湿地入水口垃圾阻挡筛网 3 处。在上赵村与上阁村之间,建成总 占地面积 31 亩的碧湖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浮动床+硅藻土处理工艺, 日处理污水量 1 万吨 (规划远期目标为每天 3 万吨) ,对工业园区生 产污水和村镇居民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收纳处理。湿地水环境得到显著 改善,公园的主

22、体水质 ( 瓯江干流大溪) 保持类标准以上,公园内 河水质从建公园前的劣类提高到现在的类。2020 年全年空气质量 优良率 98.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 21 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前列。图 1-2 上阁段河道疏浚前后对比图 1-3 湿地恢复整理前后对比5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图 1-4 下叶河道卫生整治前后对比图 1-5 平二养鸡场搬迁前后对比( 二 ) 珍稀物种种群不断增长自上期总规实施以来,随着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物栖 息地生境不断提升,成为了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繁育天堂。自 2013 年起,每年的 3-4 月份,九龙湿地会出

23、现大量自然生长的萤火虫,出 现时间为全国最早,数量位于全国萤火虫基地的前五,特别是近年来 种群数量不断增多, 目前,湿地公园境内共发现五种萤火虫:三叶虫 萤、雷氏萤、锯角萤、黄脉翅萤、边褐端黑萤,其中三叶虫萤是优势 种群。此外,经最新调查,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 113 科 376 属 612 种 (人工栽培植物不计) 。其中蕨类植物 12 科 17 属 18 种,裸子植物 1 科 1 属 1 种,被子植物 100 科 358 属 593 种,其中国家 II 级重点保 护植物三种:野大豆、野荞麦和野菱。脊椎动物305 种,隶属5 纲 32 目 80 科。其中哺乳类动物 6 目 10 科 25

24、种,两栖类动物 2 目 8 科 23 种,爬行类动物 2 目 8 科 34 种,鸟类 17 目 40 科 159 种,鱼类 5 目 14 科 64 种。国家 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 种:鼋、中华秋沙鸭;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5 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4 种。6图 1-6 湿地公园珍稀物种资源( 三 ) 湿地公园管理能力建设基本形成自上期总规实施以来,不断强化公园管理基本条件及能力建设,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成立专门的公园管理机构,负责 对湿地公园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依法依规开展保护、开发、建设和 管理 的 活 动。 建 立 了九 龙 湿地 监控平 台, 服 务器

25、为 海康威 视 DS-VE2208C-BBC,共有 106 台摄像机,其中红外摄像机 93 台;建立 公园日常管护队伍,组建湿地资源巡查管护、公园保安、卫生保洁、 绿化养护队伍,每日进行巡查管护、安全保卫、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 等工作,确保公园安全有序、清洁卫生,其中,配备保安54 人,实行 三班倒巡逻制,保洁员22 人,绿化工人 18 人,两轮巡护车 12 辆,四 轮巡护车 2 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制订出台了公园保护管理 办法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协调统一、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工 作局面,保障了湿地公园管理安全、规范、有序,全面增强了公园的管理服务能力。图 1-7 湿地公园管理服务设

26、施现状7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 四 ) 湿地公园基础设施不断健全合理利用方面,上期总规实施以来,建设了湿地公园游客接待中 心和公园入口停车场,建设生态停车场面积 20033 平方米,其中大巴 车位 20 个、中巴车位 11 个、小车位 448 个、非机动车位 533 个;建 设道路及广场面积 1437 平方米,绿化面积 10195 平方米;配套建设和 改造室外水、电、气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路 89757 平方米,生态 船埠头 430 平方米。建设了观景平台和科普休憩长廊、公共厕所等一 系列接待服务设施。游览区内砖石游步道,厕所、休闲椅等配备充足, 标识

27、系统,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一应俱全。同时配 有专职的讲解员、保安、保洁队伍,能为游客提供一定的游览服务,基本能够维护旅游秩序、环境卫生、保障游览安全。图 1-8 湿地公园基础设施现状5.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能力不断提升科普宣教方面,初步建设了科普宣教馆和萤火虫科普馆,展厅 300 平方米,收集以九龙湿地野生动植物为主的实物照片 1585 种,其中动 物 399 种,植物904 种,昆虫282 种,并开展对外科普宣传教育;建 成室外宣教系统,在湿地旅游休闲区建设宣教长廊 100 米,设置宣教 牌 45 块等。与丽水学院、市农林科院等单位进行科研合作,开展湿地公园脊椎动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

28、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8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昆虫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等 3 个项目的研究,查清了公园内野生动物、 植物和昆虫等物种的种类、数量等,掌握了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本底 情况。建立了曲塘观鱼、秋沙寻踪、萤舞之径、寻萤浮桥、龙渊驿站、 星愿草坪、的历小苑、观鸟屋、智慧系统、室外小品、导视系统、扭 盖驿站 (移动公厕) 、萤火小筑等赏萤通道,科普宣教设施不断完善,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能力不断提升。图 1-9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现状四、湿地公园整合优化情况2019 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 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

29、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完 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工作。2020 年 3 月, 自然资源部和国家 林草局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按照“保护面积不减少、保 护强度不降低、保护性质不改变”的原则,对交叉重叠、相邻相近的 自然保护地进行归并整合,对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合理调整,实 事求是重点解决永久基本农田、镇村、矿业权、城市建成区、开发区 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衔接。浙江丽水九龙国家 湿地公园依照相关工作要求,及时开展了湿地公园的整合优化相关工作,整合优化前,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 1686hm2 ,经过公园红线范围数字矢量化,实际落图面积为 1815.99h

30、m2,整合优化9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后,名称为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级别、类型不变,截止目前, 整合优化的最终成果尚未正式批复。因此本次规划修编按照国家林草 局要求,采用整合优化前实际落图的 1815.99hm2 范围开展。待国土 空间规划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公布或整合优化方案批准后,要根据公 布的九龙湿地公园生态红线范围,立即启动新的总体规划修编。五、规划修编的必要性概述步入“十四五”新时期,随着各项“十四五”规划的相继落地,“努 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 口” 、 “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诗画浙江大花

31、园最美核心 区”等一系列新发展要求的相继提出,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 政策的战略转变,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关于建立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浙江省自然保护 地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等的实施,对九龙湿地保护及湿地 公园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湿地公园的保护与 建设面临新问题、新机遇、新要求和新挑战。2021 年 3 月,浙江省 林业局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编制有关事项 的通知 ( 浙林办保20213 ) 号,要求对未编制总体规划或总体 规划已到期的自然保护地组织开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报批,浙江 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32、于 2008 年编制,并已经于 2015 年到 期,至今尚未开展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湿地公园后续的建设管理面 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湿地公园开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迫在眉睫。10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第二节 规划主要内容一、本次规划内容摘要( 一 ) 地理位置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其地理坐标为东 经 1194231.092- 1195053.357,北纬 281644.245-282723.267 , 距离丽水城区 8-30 公里。范围涉及大港头镇、碧湖镇、联城街道和南 明山街道境内的 28 个行政村以及莲都林场,从玉溪水利枢纽大坝以下 至南

33、明湖回水尾部在建的白岩大桥处,包括大溪干流两岸的防护林带、泛洪湿地、水体及少量沿江自然山体,面积 1815.99hm2。( 二 ) 规划范围本期规划以整合优化前湿地公园实际落图界线为规划红线,规范 范围以瓯江为中心,纵向从白岩大桥处到玉溪水利枢纽大坝(详图纸), 对瓯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两侧的湿地、河滩、林带等以及红线内的山体、 耕地等与河流密切相关的区域进行规划,规划总面积约 1815.99hm2 , 其中湿地面积 956.31hm ,湿地率 52.66%。( 三 ) 建设目标规划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和自然 保护地及湿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

34、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路,坚毅笃行“丽水之干” ,以保育九 龙“河流滩涂 沼泽”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屏障为 核心,以修复瓯江河流湿地的湿地生态功能、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为 重点,以弘扬古堰画乡、廊桥文化、古村落文化等多元文化为内涵,11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充分利用湿地公园及其周边丰富的湿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湿 地公园打造为湿地功能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科普宣教氛围浓厚、公 园特色鲜明的瓯江流域河流型湿地公园典范。具体目标: 瓯江流域河流湿地保育修复典范; 浙西南丘陵山

35、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样板; 丽水“湿地画乡”生态金名片; 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丽水) 形象展示的主窗口; 浙西南革命老区湿地共富示范区。( 四 ) 功能分区表 1- 3 功能分区对比表上期规划功能分区原功能分区原土地本期规划功能分区本次 功能 分区本次土地本次湿地面积比率面积比率面积比率(hm2 )(%)(hm2 )(%)(hm2 )(%)湿地保护保育区390.5023. 12生态保育区980.3153.98836.2387.44生态湿地修复区427.3525.30恢复重建区124.716.8721.292.23管理服务区32.331.92合理利用区710.9739. 1598.7910.3

36、3湿地旅游休闲区362.9621.49科普教育区230.8613.67湿地文化展示245.0014.5012区合计1689.00100.00合计1815.99100.00956.31100.00( 五 ) 建设主要内容1. 湿地保护恢复规划以系统全面的生态保护恢复理念,保育湿地公园瓯江河流湿地生 态系统,以及河流两岸的沼泽、滩涂及森林生态系统。将湿地公园沿 河两岸生态环境不够自然、以及森林结构单一的地块纳入恢复重建 区,恢复瓯江水系原有的河流-滩涂-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多维结 构与生态服务功能,重点修复受损湿地生态植被及湿地生境,丰富区 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传承地域湿地文化。主要规划内容:水系

37、和水资源保护恢复 保护公园内现有良好水系和丰富 的水资源,保持湿地公园与外部水系的联通,维护湿地公园水平衡, 为湿地公园生态用水、灌溉用水、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提供保障。重 点开展水系连通 1 项、湿地补水 1 项、河道清淤 95000 平方米等建设 工程和恢复措施,维持区域水文连通性,满足生态需水量。水质保护恢复主要开展外源污染防控、内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加强日常巡护和监测等保护措施。规划通过村庄截污纳管 3 处、 小微湿地营造 5 公顷、水质日常保洁 5 年等措施提升湿地水质。水岸保护恢复 重点保护湿地公园内自然水岸以及水岸植被,特别是沿岸生长良好的枫杨、芦竹等水岸植被;对于部分因水毁 受损的

38、防洪驳岸,进行生态驳岸修复与建设 13.9 千米,对于部分土 地闲置、植被较为单一的水岸,开展林相改造 69.42 公顷,形成以珍 贵彩叶树种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逐步改善现有的马尾松纯林,以提高 水岸结构的稳定性和群落的多样性。13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栖息地保护恢复针对湿地公园的湿地本底,规划通过湿地 植被恢复等工程,从湿地动物栖息地自然形态的恢复、水文环境的恢 复及水岸生态环境的修复等方面,恢复重建湿地生境,重点保护恢复 中华秋沙鸭、鼋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的栖息生境。同时,通过 增殖放流 5 年、湿地植被恢复 11.8 公顷和栖息地营造 1 处等,营

39、造 多样的湿地物种栖息地场所,减少周边人为活动对湿地生物的干扰, 有效促进物种种群的恢复和繁衍。湿地文化保护传承根据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本湿地公园 主要通过展览展示、参与体验和文化创作等多种措施,重点保护传承 区域底蕴深厚的水利文化、画乡文化、古村落文化和摄影文化等。2. 科普宣教规划通过湿地综合体验基地 3600 平方米、湿地水生植物园 1.5 公顷、湿地观鸟平台4500 平方米、湿地观鸟步道 1200 平方米、自然 探索教育基地 1.4 公顷、森林拓展研学基地 10 公顷、竹博园 (改造 提升) 1.6 公顷、湿地科普走廊 3 千米、瓯江生态科研基地 2 公顷等 科普宣教设施及公园解说标志

40、系统,突出瓯江流域生态湿地的宣教优 势与特色,多途径宣传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全面展示湿地公园独特的 湿地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全民的湿地保护意识,弘扬生态文 明。使湿地公园成为普及湿地作用与价值、展现浙西南山区河流湿地 风貌、传承地域厚重湿地文化的重要平台。3. 科研监测规划依托相关科研力量,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监测与科学研究,解决湿地公园保护修复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湿地公园可持续发 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协调环保、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现有湿地相14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2022-2026 年)关监测设施设备,结合候鸟栖息地相关课题,新增部分监测内容及监 测设备,系统性构建湿地

41、公园动态监测网络。建设水文、水质监测点 5 处、土壤监测点 3 处、鸟类监测点 3 处,水生生物监测点 3 处、空 气环境监测点 2 处。4. 合理利用本湿地公园合理利用以湿地生态体验和湿地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大众湿地保护意识,促进湿地保护为主要目标。主要依托 湿地采风 2000 平方米、萤辉栈桥 5100 平方米、古村落文化体验 10.3 公顷、乡村文化体验 17.33 公顷、数字农耕科普基地 40 公顷、湿地 文化创作基地 54 公顷、亲子书画研学基地 5.9 公顷、湿地农耕体验 园 15 公顷、芳香研学基地 22 公顷, 自然驿站 3500 平方米, 自然观 察园 12 公顷以及露

42、营体验等活动,发挥湿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为区域湿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示范。5. 防御灾害主要开展病虫害检测与防治、外来有害生物监控与防治、地质灾 害防治、洪涝防治以及应急救援安全等工作。6. 基础设施依托湿地公园周边现有城乡道路及水电管网体系,完善公园内部 基础设施建设。7. 公园管理以湿地公园界碑、界桩、管理中心等建设为核心,配备相应人员 与办公管护设施设备,加强湿地保护宣教,引导社区参与,开展特许 经营、完善提升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管理能力。15( 六 ) 规划期限2022 年2026 年,分前、后两期进行建设。其中前期:2022 年 2023 年;后期:2024 年 2026 年。(七) 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约 59152.58 万元。(八) 建设效益浙江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以湿地生态保 护为主,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公园建设具有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 济效益。1. 生态效益本规划的实施,将使瓯江流域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