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一、质量强县建设的现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全县质量状况(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二、质量强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3、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二)建立健全“五大体系”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4、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5、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三)开展“四大质量”惠民行动1、开展产品质量惠民行动2、开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3、开展服务质量惠民
2、行动4、开展环境质量惠民行动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大政策扶持(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优化质量环境(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根据浙江省质量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立足云和县质量事业发展现状,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从深入实施三大战略、重点建设五大体系、加快推进八大工程,狠抓四大实体质量等方面,明确未来五年云和县质量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点,对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质量强县建设的现实基础(一)“十一五”
3、期间全县质量状况“十一五”期间,云和县积极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和云和县质量振兴实施计划,提升社会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工作体系,建立科学监管机制,强化质量基础,质量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质量强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层次不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推进,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食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稳定,生产许可证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取证率不断提高,没有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三是质量
4、基础建设逐步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ISO9001、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逐步推广,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展开。四是质量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加强,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附:表1)但是,我县质量建设水平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我县的工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质量竞争能力普遍较弱;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质量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仍有隐患,质量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意识
5、和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县进入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质量强县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快速转变,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质量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合作与竞争呈现新的局面;从我县看,“小县大城”发展模式渐入佳境,给欠发达的山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欠
6、发达是最大实际、生态优势是最大优势、加快发展是最大任务”这个基本情况没有变。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提升、城乡统筹”三大战略任务,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质量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把质量强县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向质量要资源、用质量保环境、靠质量实现跨越发展”的具有云和特色的质量强县之路 。二、质量强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以提质扩量增效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基石,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服务等
7、手段,建立健全与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机制,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为建设生态文明与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质量基础保障。(二)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诚信至上。扎实推进质量安全工作,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倡导质量诚信建设,健全质量诚信体系,营造一个全社会重质量、守诚信的良好氛围。2.质量优先、以质取胜。不断强化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意识,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创新、质量提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企业为基、民生为本。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质量建设成果最终
8、体现到民生工作中,扎实推进质量惠民工程,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4.统筹谋划、实事求是。积极谋划,构建“三四五八”工作框架即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标准化三大战略,以四大实体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技术支撑、质量诚信、质量评价五大体系,推进质量创新、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质量平安、质量文化、质量服务、质量诚信、质量绩效八大工程”,有序推进,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推动我县质量建设稳步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环境质量保持高质。(附:表2)1.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级监督抽查批
9、次合格率达到92%以上,其中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分别达到93%、95%和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55%以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持证率达到40%以上。2.工程质量稳步提高。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合格率达到100%,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得到推广应用。3.服务质量明显改进。以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为契机,全面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企业质量管
10、理水平明显提升。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城乡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区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降低到55 分贝以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降低到70分贝以下,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增幅达41.6%,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是质量建设的三大主导战略,在质量强县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是推进质量强县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实施三大战略
11、建立五大体系,重点开展产品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建设、服务质量建设、环境质量建设,推进实施质量创新、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质量平安、质量文化、质量服务、质量诚信、质量绩效八大工程是质量强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机制,促进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创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创造、应用和产业化。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12、成标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注重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的结合,形成创新合力,实现质量创新。到2015年,实施3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1家创新型企业,新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以上,培育1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机构健全的科技型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专利实施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国内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信息。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取更多的标准“话语权”。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
13、及时转化为标准,加快实质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农业(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工作。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企业采用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制订一批地方服务质量规范、推动一批重点服务业企业制订与实施服务企业标准。围绕发展现代建筑业,大力推广建筑业标准化,开展争创“标准化工地”活动。到2015年,为主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以上,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60%以上,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50%以上,建设2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3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生产高技术、高附
14、加值、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产品为名牌培育导向,围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制定和实施品牌发展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大各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借助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品牌研讨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到2015年,争取创建浙江区域名牌1个以上,累计培育创建浙江名牌产品达到2个以上;认定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件,丽水市著名商标20件;创建丽水名牌20个,市级以上服务名牌1个;创建1个质量品牌示范乡镇。(二)建立健全“五
15、大体系”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倡导全面、全程、全民质量观。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设立政府质量奖,发挥政府质量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质量强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有企业自身特色、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构筑企业质量文化。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实际分别导入5S、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QC小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活动。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
16、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资质认定、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产品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适时组织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服务行业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增强事前防
17、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能力。3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合理配置资源,切实加强检验检测、标准信息、认证认可、计量测试等质量技术基础,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全面、接轨国际的质量技术服务体系。围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推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构建集技术研发、分析试验、标准研制、培训咨询功能的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围绕质量安全技术保障,充分高效整合检测资源,建设高水平实验室。进一步加强计量基础,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加强信息化技术保障,搭建资源共享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加快质量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咨询服务。(附:表3)4建
18、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充分运用省、市涵盖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的信用信息大平台资源,客观、公正反映企业的质量信用状况。建立健全质量信用评价标准,制定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对企业实行分类监管。把质量信用等级与社会信用体系相链接,探索行政执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机制,增加企业的失信风险,逐步形成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质量信用监督机制。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注重质量信誉,开展质量诚信自律,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质量文化,树立质量信用形象。5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市政府制定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建立质量强县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运用检验检测、市场调查、环境监测等手段和
19、方法,客观反映全县四大实体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衡量区域和行业发展质量的依据。每年对各乡(镇)、各部门完成质量强县建设目标任务及质量建设成效进行评价,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探索将质量评价指标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各乡(镇)和全县企业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以质取胜、转型发展上来,激发企业抓质量的内生动力,激励企业追求质量效益,追求卓越绩效。(三)开展“四大质量”惠民行动1开展产品质量惠民行动。加大对涉及健康安全的重点产品,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力度;巩固深化“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工作;结合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组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20、,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深入开展“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等涉及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劣等违法行为。2开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以建筑、道路、水利工程为重点,狠抓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工程、大型水利工程、住宅工程等质量安全管理。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建筑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村庄整治水平和农户改造建设水平。加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全面实施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3.开展服务质量惠民行动。加快完善覆盖
21、城乡基层的服务业网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服务业消费;加快提升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大力改进公共服务质量,着力推动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强数字卫生建设,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共享。4.开展环境质量惠民行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作为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空气清洁行动”、“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创建工程”等,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洁的空气、
22、享受安静的环境。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县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质量强县建设规划的实施。发改、建设、环保、质监牵头服务、工程、环境、产品四大领域实体质量并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各自职能范围内的质量建设工作。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互配合,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组织开展质量强乡(镇)、强街道、强村建设,确保质量强县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与整合现有鼓励质量建设政策,加大对质量强县建设工作的投入,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和推进“三大战略”实施、“五大体系”建设、“四大质量”惠民等经费,尤其加大对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建
23、设及相关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对落户云和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质检中心及块状产业公共实验室等服务平台建设,在资金、项目、用地及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政府采购及工程招投标对创品牌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品牌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质量人才培养与引进并重的原则,加强质量人才梯队建设,重点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满足不同需求的质量专业人才。积极开展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质量领域的对外合作与人才交流,着力培养一批质量管理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专家。加快推行质量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职(执)业资格制度,指导企业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质
24、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培养一支由质量专家、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组成的质量人才队伍,为质量强县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四)优化质量环境。将国家质量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教育计划,开展全民质量法制教育,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推进国家质量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加强质量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和充实执法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完善质量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厉打击侵害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质量违法行为,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以质量专题、专栏、专刊等形式,广泛宣传质量强
25、县建设工作,促进各部门各企业思质量之策、谋质量之举。加强对质量违法行为的舆论监督,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广泛宣传企业在质量形成过程中应负的责任、义务及违法责任追究,推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深入开展“质量月”、“315”、“世界标准日”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质量强县建设事业,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表1: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的现状分析总体质量水平产品质量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93%规模以上企业采标率10%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率15%工程质量建设工程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00年至2010年,获得“九龙杯”优质工
26、程奖1个,“钱江杯”优质工程奖1个。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97 %;地表水达标率达到100%;全县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16.12%;全县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5.01%我县已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生态县。创成国家生态乡镇2个,省级生态乡镇12个服务质量文化、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业系统化、体系化趋势明显;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务、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竞争性渐趋显现,各业态规范化、标准化初显。质量安全保障能力食品监督抽查合格率90%生产许可证产品取证率98%质量基础建设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全
27、县QS认证证书12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张、质量管理体系证书85张、环境管理体系证书12张、职业健康管理体系证书5张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检测检验机构7家,从业人员65人,实验室面积0.2万平方米,检测检验装备资产原值0.05亿元,质量创新能力标准创新4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项;1个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质量创新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定提高;建筑业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得到推广,推进节能改造试点;环保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质量扶持政策出台了中共云和县委云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委2011【6】)云和县人民政府关于
28、印发云和县政府质量奖评定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表2: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主要指标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分别达到93%、95%和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55%以上,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60%以上创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浙江区域名牌1个,浙江名牌产品2个,驰名商标4件,浙江省著名商标8件,丽水市著名商标20件;丽水名牌20个,创建1个市级以上服务名牌,1个质量品牌示范乡镇。规模以上企业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持证率达到40%以上建立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2个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
29、品认证达到40个以上;绿色食品认证达到3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达到5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达到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2个。农产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6%以上。农村放心店工程建设达到村村全覆盖;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中,凡不合格商品严格执行下柜、退市制度;居民消费的重要农产品、食品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工程质量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交验合格率达到100%,工程质量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民用建筑能设计标准达65%积极推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建筑用能监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引导低碳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服务质量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
30、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培育1个市级以上服务名牌推进10家服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服务行业顾客满意率显著提高。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大于330天/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dB废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环保投入与环境基础建设大幅增加环境监控网络逐步完善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功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创建成功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继续保持全省领先表3:“十二五”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点内容一、质检领域木制玩具检测重新筹备建设木制玩具省级检测中心食
31、品、农产品检测食品农产品生物安全,有害有毒添加物及兽药、激素等残留检测,以及食品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二、计量领域法制计量加强贸易结算、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计量能力建设,工业计量提升工业计量检测能力,在长度、力学、热工、电学、等领域扩大测量范围,提高测量准确度,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加强能源计量检测和节能监测技术能力建设,三、工程质量监督完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信息系统,建立工程质量检测监管平台,拓展检测业务范围。四、环境质量监测到2015年,完成所有交界断面及重要敏感水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完成10吨(含)以上工业锅炉在线监测设施建设和重点行业企业废气在线监测监控设施建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