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开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开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浙江省开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总 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的总目标,坚定“生 态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发展总战略,为全面完善地质灾害 防治体系,整体提升全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打造“绿色发展 标杆地、诗画浙江最美地、山区开放示范地、县域治理样板地、共 同富裕先行地” ,编制浙江省开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 划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 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 例、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 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方案 (2020-2022 年) 的通知、 浙
2、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纲要、开化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省、 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文件为依据。规划是“十四五”期规范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 文件,是依法开展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适用于全 县范围。规划基准年为 2020 年,规划期自 2021 至 2025 年。- 1 -一、现状与形势( 一)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我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钱塘江源头,与江西、安徽两省接壤。 总面积 2232 平方千米。县域下辖 15 个乡 (镇、办事处) ,户籍人 口 36.06 万人。县内交通方便,黄衢南高速、205 国道
3、南北向纵贯全 境,杭新景高速、351 国道东西向横跨全县。2020 年全县生产总值 150.5 亿元,同比增长 1.5%。完成财政总 收入 16.2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0.2 亿元,年均增长4.6%和2.6%, 固定资产投资下降 8.7%。全县紧扣省委“八八战略再深化、改 革开放再出发”和市委“1433”发展战略体系,“十三五”期间确定 的任务目标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开化县全面实施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方 案,消除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地质环境条件,助力美丽乡 村和新型城镇建设,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工程建设的安全。(二) 地质灾害概况1、地质环境背景开化县位于金衢盆地北侧的扬
4、子准地台,挟持于北东向球川 萧山、马金 乌镇两条深断裂之间。地势四周高、 中间低,西北部 以中低山为主,东部为低山区, 中部自北往南由低山向丘陵过渡, 地貌类型多样。境内丘陵地带是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尤其是 风化较强烈的侵入岩地带、片理化发育的变质岩地带和较软弱层状- 2 -细碎屑岩地带,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崩塌 和泥石流三大类,灾害的规模以小型为主,突发性较强。短时强降 雨及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引发地质灾害主因。2、地质灾害现状“十三五”期间,全县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 18 处,核销已有地 质灾害隐患点 189 处,“即查即治”处置新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 340 处。截
5、至 2020 年末,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8 处,其中滑坡 11 处,崩塌 7 处,共威胁人 口 117 人,威胁财产 579 万元。现有地质 灾害风险防范区 85 个,影响人 口 224 户 822 人,影响财产 4940 万 元。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将是本轮规划和今 后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对象。(三)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 (办事 处) 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1、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出台并下发了开化县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施办法 、开化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乡镇 (办事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
6、通 知、开化县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计划 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实施意见等;完善了开化 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开化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等; 建立了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核查制度及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 3 -同时”制度。各项制度的建设和落实,使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引 发地质灾害基本得到控制,切实减轻了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不断深入完成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本查明全县地质灾害、不 稳定斜坡等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序组织年度地质灾害隐患大排 查,及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等工作;对农村山区新建切坡建房实施地质灾害
7、危险性评估管理。 “十三五”期间完成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投入资金 166.45 万元;完成 340 处新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的应急调查评价, 投入资金约 96 万元;启动了村头镇、桐村镇乡镇 1:2000 地质灾害 风险调查评价,投入资金 206.52 万元;完成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 330 项,投入资金 396 万元;完成农村山区切坡建房地质灾 害危险性评估 197 处,投入资金 7.62 万元。以上工作的开展有效加 强了地质灾害风险管控,降低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和造成的损失。3、群测群防和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十三五”期间,县、乡镇 (办事处) 、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 群防体
8、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已 日趋完善,体系运行正常,实现定期监 测和汛期强化监测,避免全县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 损失。 群测群防 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高中易发区均纳入群测群防监 测网络。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未完成核销前,均树立警示牌,发放防 灾避险明白卡,落实监测单位和监测责任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 255- 4 -个行政村均安排了地质灾害巡查人,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办事处)、 村共有 264 人纳入群测群防通讯网络体系。 监测预警 县资规、气象和水利部门协同建成基本覆盖全县 的雨情遥测站、雨量站、水位站等预报监测网络,并以山洪灾害监 测预警预报平台为基础,基本建成了地质灾害降雨监测体系,建立 了准
9、备转移预警和立即转移预警预报系统。4、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县加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力度,基本完成“十 三五”提出的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治理工程与避让搬迁 2017 年县政府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隐 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投入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约 7000 万元,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 54 处,避让搬迁 74 处, 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 189 处,消除 2599 人 6600 万元财产受到的威 胁;完成新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即查即治”340 处。 避让搬迁集中安置 新建开化县东城欣苑小区地质灾害避让 搬迁示范安置小区,集中安置 63 户 226 人。5、地质灾
10、害应急防灾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及“五 到位”资规所 (分局) ,系统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开展地质灾 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以及应急演练,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 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了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 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 每年组织 2 次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 5 -活动及不定期防灾宣传和培训,邀请专家到地质灾害重点防治乡镇 (办事处) 或社区、村、学校等进行点上宣传活动,每年发放资料 1000 份,培训人员 1000 人。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县政府组织资规、水利等部门,会同乡 镇进行了 10 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村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 力,提
11、升乡镇 (办事处) 及相关部门的应急协调、应急处置及快速 反应能力。 地质灾害汛期紧急转移 每年在梅汛期和台汛期密切关注地 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灾险情发展情况,组织受威胁人员 应急转移、安置 2000 余人次。 因监测预警及时、临灾处置果断、 转移避让迅速,成功避免了多起人员伤亡事件发生。 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防范 建立了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 速报等制度,一旦发生灾险情,及时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组织应 急处置。 由县资规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合作建立了气象预报预警网 络,以时段降雨量值为参数,通过手机短信通知隐患点的监测责任 人实现预报预警;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置警示牌,提醒群众时刻注 意防
12、范地质灾害。6、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完成了全县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调查项目,进一步查明地 质灾害隐患分布规律, 圈定了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和重点巡查区; 编制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更新完善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为 科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6 -(四) 面临形势1、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要求更加严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 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自然资源部要求我省开展地质灾害风险 管理试点,形成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成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 切实纠正和克服不是地质灾害点就不需要人员转移的麻痹思想
13、等四 种错误思想,努力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管控能力,并部署开展地 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 署,既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 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复杂地质环境和人居格局要求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我县地形地貌及构造较复杂,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脆弱,极端天 气多发,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 2080.01 平方千米, 占全县面积的 93.19%。每年灾情、险情多发,地质灾害防治形式依然严峻。随着 经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极端气候和人为因 素的不断影响以及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的地质灾害还 会不断地产生。须进一步提高地
14、质灾害防治工作思想认识,切实加 强防治能力体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更加可控的地质环境。 “十四五” 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迈入新阶段。一方面,随着生态保护 的不断加强,钱江源头、美丽乡村建设以将进一步彰显魅力, 以旅- 7 -游为龙头带动的服务产业将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将得到有效发展; 另一方面,城镇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坡地开发利用以 及新农村建设等工程活动不断向山坡地带转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和破坏加剧。 因此,必须加强地质灾害调查的广度和精度,实现地 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双重管控和保护,为建设“国家公园城市”提供 更加扎实可靠的环境基础。工程规划建设要求更加精细掌握地质环
15、境信息。随着我县生 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开化县 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 (2021-2025 年) 暨“十四五”综合交通近期规 划 ,至“十四五”末期形成: “一纵一横”的铁路网、“两横一 纵”的高速公路网、“一横两纵”的公路干线网、舒适畅通的城乡 互联基础网、一体衔接的枢纽网、生态休闲的旅游航道、一核多点 的通用航空体系等重点项目规划,各类项目的建设都需要更加清晰 地掌握地质环境信息,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因此需要加大地质 环境的调查工作,为工程选址、建设保驾护航。2、存在的问题 地质灾害风险底数掌握不足。地质灾害风险不仅受制于地质 环境、水文环境、气候因素等、人
16、类活动致灾因素控制,还与受影 响的构建筑物等承灾体抵抗地质灾害损坏的能力有关系。 目前,我 县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乡镇地质灾害量化风险评估尚未全面完成, 亟需通过高精度调查和评价,掌握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和变化特征, 为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8 -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任务艰巨。 “十三五”期间,我县地质灾 害综合治理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地质环境背景复杂、极端天 气多发、工程建设推进等因素影响下,仍将造成一些地质灾害隐患 的产生,需要职能部门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从系统治理角度,地 质灾害综合治理与国土空间规划、全域土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等 亟待统筹谋划,从源头降低区域风险,提
17、高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产 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县的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与新兴技术的结合初显成效,但还比较薄弱。亟需瞄准地 质灾害风险识别、监测、防控中的关键环节,加强新技术、新设备 的应用,进一步完善调查监测体系、提升预警预报能力、推广“地 灾智防”APP 的普及应用等,利用科技手段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地质灾害管理办法有待完善。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进入 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双控管理的新阶段,但是我县地质灾害风 险管理工作还没有形成相应的系统制度,须根据新的管理形势和要 求,优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发挥各部 门职能优
18、势,构建风险、隐患双控管理新体系,实现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得到有效管控。- 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坚定“生态 立县、产业兴县、创新强县”发展总战略,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公园城市”这一里程碑式阶段性目标, 以 地质灾害风险识别、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为主线,深度 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着力提 升地质灾害“整体智治”能力,为“两个高水平”和“重要
19、窗 口 ” 建设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二) 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保障安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地质灾害防 治作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 位,全面完善防治体系,整体提升综合防治能力,努力把地质灾害 威胁降到最低程度。统筹部署,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开化的 目标,突出防范和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推进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等重点任务,统筹部署各项具 体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10 -依法依规,合力防灾。强化县、乡镇 (办事处) 政府的地质灾 害防治主体责任,充分调动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合 力做好地质灾害
20、防治工作。科技创新,讲求实效。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常规 方法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有机融 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实 效。(三) 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 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与应急体系。建立“一图一网、一单一码, 科学防控、整体智治”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新机制,构建分区分类 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体系,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精 准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格局。2、具体目标调查监测精度大幅提高。完成全县 1:5 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力争实现全县高中易发
21、区乡镇 (办事处)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全覆 盖;累计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 19 处,累计建成山区雨量监测站27 个;影响30 人以上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专业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风 险防范区群测群防覆盖率 100%。预警应急能力全面提升。 完善我县地质灾害风险预报预警 系统,构建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系统;优化突发地质灾害- 11 -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装备设备配备 和应急技术、应急救援队伍的共建共享;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应急演 练、科普宣传覆盖率和新发生灾险情处置率达到100%。综合风险水平明显降低。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18处,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消除率达
22、到 100%。加大国土空间规划管控 力度,对建设工程的规划、选址、建设全过程评估、管理地质灾害 风险,从源头上控制或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综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市资规局推进 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数字化和大数据开发应用,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 防治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切合我县实际需求的地质灾害风险防 控管理体系,并纳入省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和应急救援平台。科技创新支撑更加有力。提高管理人员技术管理能力,加 强专业化技术队伍支撑力度,各部门间组织协同进一步强化,地质 灾害防治创新平台体系和高水平地质灾害防治专业人才队伍基本建 成,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 12 -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23、”规划重点指标体系类别序 号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现状2025年目标指标属性调查 监测11:5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个01约束性21:2000乡镇 (办事处)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个08约束性12预期性3专业监测点个819约束性4雨量监测站个627约束性5影响30人以上风险防范区应急预案演练覆盖率%0100约束性综合 治理6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处置率%100100约束性7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处/18约束性20预期性8地下水动态监测井个03约束性数字管理9“地灾智防”APP 使用人数人100300预期性10建设野外观测站点处/1约束性人才队伍11地质灾害应急技术队伍建设个01约束性三、加强地质灾害“三区一
24、点”管理( 一) 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定。根据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性质、 地质构造等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全县共 划出易发区 30 个,涉及 15 个乡镇 (办事处) ,总面积 2080.01 平 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 93.19%。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A) 全县有高易发区 2 个,面积 3.02 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 0.13%,分别位于齐溪镇大龙村和城底线- 13 -林山乡詹村段。高易发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 处,影响对 象为行人、道路。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全县有中易发区 24 个,面积 155.77 平方千米, 占全县总面积的 6.9
25、8%,除杨林镇、 中村乡及音坑乡外, 其余乡镇均有分布。中易发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 11 处,威胁人数 70 人,威胁财产 300 万元;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44 处,影响人 数 453 人,影响财产 2485 万元。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C) 全县共有低易发区 4 个,面积共 1921.22 平方千米, 占全县总面积的 86.08%。该易发区内现有地质 灾害隐患 7 处,威胁人数 48 人,威胁财产 285 万元;现有地质灾害 风险防范区 40 处,影响 369 人,影响财产 2565 万元。 管理要求。高中易发区需提升地质灾害调查程度,建立地 质灾害风险隐患动态调查制度,优先安排调查勘
26、查项目;优先安排 专群结合监测点的建设,重点加密雨量监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 防网络;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认真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加 强隐患点管理,优先完成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和治理工作;严控工程 活动强度,城乡建设规划及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低易发区保 持以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为主要对象的群测群防体系有效 运转,加强监测预报预警;按计划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或 搬迁避让工作;城乡建设规划及工程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制度;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 14 -(二) 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重点
27、防治区划定。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地 质灾害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城镇及重要 工程建设布局、旅游开发、人类工程活动等特点,综合考虑地质灾 害对经济社会易损性及危害性大小,突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代表 性和典型性,划分 7 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总面积 459.81 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 20.62%。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 处,风险防范区 40 处。 I-1 齐溪镇西大线重点防治区。位于齐溪镇北部,低山地 貌,地势陡峭,面积 2.34 平方千米。该区包含西大线和九溪龙门景 区,是重要的旅游风景区。该区以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为主,分布岩 性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节
28、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削坡修 路建房等不合理工程活动较多。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1 处, 影响人员 13 人、财产 80 万元。 I-2 齐溪镇大龙村重点防治区。位于齐溪镇南东部,低山 地貌,地势陡峭,面积 4.13 平方千米。该区以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为 主,分布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 碎,削坡修路建房等不合理工程活动较多。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风险 防范区 1 处,影响对象主要为行人道路。 I-3 长虹乡霞川库坑-苏庄镇横中重点防治区。位于长虹 乡北部霞川村、库坑村、真子坑村一带及苏庄镇北东部的横中村, 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坡度较陡,冲沟发育,面积 76.30 平
29、方千米。- 15 -以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为主,分布岩性主要为变质岩和花岗岩,岩 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局部第四系残坡积土层较厚,结 构松散。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削坡建房修路、 占沟建房、 筑田等。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 处,威胁人员 3 人、财产 15 万 元;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8 处,影响人员 48 人、财产 260 万元。 I-4 马金镇麻坞-富川重点防治区。位于马金镇麻坞村、 霞田村、富川村一带,低山丘陵地貌,地势较陡峭,冲沟较发育, 面积 54.98 平方千米。 以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为主,分布岩性主要 为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岩石风化较强,岩质较坚硬或较软,第四系 残坡
30、积土层局部较厚。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削坡和占沟建 房修路。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处,威胁人员 36 人、财产 275 万元;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4 处,影响人员 62 人、财产 500 万元。 I-5 池淮镇张湾重点防治区。位于池淮镇北西部,低山丘 陵地貌,地形坡度较陡,面积 58.04 平方千米。 以地质灾害中低易 发区为主,地层较为复杂,分布岩性主要有花岗岩、泥岩和粉砂岩、 碳酸盐岩、变质岩。变质岩区风化较强烈,全强风化层较厚,泥岩 和粉砂岩岩质较软,局部第四系残坡积土层较厚,结构松散。不合 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削坡建房修路。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 范区 4 处,影响人员 2
31、9 人、财产 240 万元。 I-6 芹阳东-林山乡北重点防治区。位于芹阳办事处东侧 和林山乡北部,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坡度较陡,经济发达、人口稠 密,是县政府所在地,面积 197.52 平方千米。以地质灾害高中易发- 16 -区为主,出露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等松软岩层,节理裂隙发育, 岩石较破碎,局部第四系残坡积土层较厚,结构松散。不合理的人 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削坡建房修路。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5 处, 威胁人员 50 人、财产 200 万元;风险防范区 15 处,影响人员 128 人、财产 795 万元。 I-7 华埠镇中部重点防治区 。位于华埠镇中部 ,面积 57.23 平方千米。以地
32、质灾害中低易发区为主,低山丘陵地貌,地形 坡度较陡,小型冲沟较发育。地层较为复杂, 出露地层有泥岩、泥 质粉砂岩和砂岩,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岩质较软,局部第四系残坡积 土层较厚,结构松散。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削坡建房修路。 区内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 1 处,威胁人员 3 人、财产 4 万元;地质 灾害风险防范区 9 处,威胁人员 126 人、财产 625 万元。 管理要求。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和风险防范区巡查力度; 优先安排搬迁或治理;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地质环 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公路、铁路、 水库、能源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坡地村镇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
33、建设工程周边区域,分别由建设工程主管部门负责督促落实地质灾 害调查、监测、治理等措施,加强排查巡查和专业监测,根据地质 灾害风险动态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综合治理。(三)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定。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和人 口、 财产分布情况,将地质灾害风险程度划分为极高、高、 中、低四个- 17 -级别。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85 个,影响人员 224 户 822 人; 其中极高风险防范区 5 个,高风险防范区 24 个, 中风险防范区 56 个。 管理要求。根据省市相关管理办法实施风险防范区动态评 价和分区分类分级,实施动态管理。极高风险防范区严禁工程建设, 实施以避让搬迁为
34、主、工程治理与专业监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高 风险防范区限制工程建设,实施以工程治理为主、避让搬迁与专业 监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中风险防范区控制工程建设,实施以专业 监测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治理措施。根据实时降雨监测数据和降 雨阈值,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红色、橙色、黄色预警,及 时进行分类处置,实现人员精准避险。(四) 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情况和地质环境现状,将 发生地质灾害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可能性大的地点和地段, 确定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危害程度分为大、 中和小三个级别。 全县现存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威胁人员39户117人、财产579万元; 其中治理
35、措施为搬迁避让9处,工程治理9处。管理要求:按照管理级别,落实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等综合治 理措施。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由县政府按照“即查即治”要 求,领导和督促职能部门落实避让搬迁、工程治理等综合治理措施, 及时消除隐患威胁。县政府按照职责,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 障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资金和管理所需人员、装备,乡镇 (办事- 18 -处) 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监测、工程监管等工作。四、强化地质灾害五大体系建设( 一)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建设1、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早期识别充分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物探、钻探和山地 工程等手段,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勘查、
36、测试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遥感识别、重点地区高精度调查 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细化地 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划定。2、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动态评估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灾害隐患点和划定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集镇、学校、医院、旅游景点、村庄等 人口集聚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等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等区域,开展地 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风险隐 患变化情况,落实风险监测措施和防灾责任,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风 险“一张图”。3、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网络按照“专群结合、全面覆盖”的要求,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隐患 点、风险防范区分类分级监
37、测,提高监测覆盖面、精准度、时效性。 统筹资规、气象、水利等部门雨量监测站数据,加密山区雨量监测 站布设。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纳入“基层治理四平台” ,强化网格- 19 -化管理运行,明确网格事务和职责,加强设备配备和技术培训,切 实提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水平。(二) 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1、提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推广普适性专业监测设备, 加强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网络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降雨阈值 研究,加大数据共享力度。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系统, 依托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风险实时预警系统,及时发布区域地质灾 害气象风险等级“五色图”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提
38、示单。2、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县政府组织资规、应急、气象等部门建立应急会商和协调机制, 及时拟订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开展应 急演练和科普宣传工作,健全灾前应急准备、临灾应急避险、灾后 应急救援的综合应急体系。强化“安全码”应用,实现人员精准转 移。严格执行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等制度,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及 时开展应急调查、会商和处置工作,有效防止险情灾情进一步扩大。3、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保障能力乡、镇 (办事处) 在发现或接报地质灾害事件时应做好信息报告,采取必要的先期救援和抢险处置措施。加强全县地质灾害应急 救援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地质队员“驻县进乡”专项行
39、动,配置生命探测器、无人机、应急车辆等必要装备、器材,并加 强培训。全面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各级应急预案规划期至少组- 20 -织一次演练。各级政府要将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救灾补助资 金列入财政预算,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拨付相关资金。各级政府及 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立应急物 资储备数据库和避灾安置场所,实现应急救灾物资、场所共建共享。 职能部门应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和技术指导中心,选择技 术支撑单位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技术服务,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提 供技术支撑。(三) 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三年行动成果,按照“即
40、查即治”的要求,结合异地搬迁、土地整治、生态修 复、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尊重群众意愿,加大扶持力度,深入开 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综合治理,及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四) 地质灾害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以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需求为导向, 以查明全县地质灾害发生规 律为目的,加大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应用研究,推进普适型 监测设备应用和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点建设,形成“一站多点”的 地质灾害监测站点新格局。(五) 地质灾害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应急救援队伍由消防、武警、基层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力量等 组成,应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配置必要装备设备,借助安全码实 现精准管控和救援。加强乡镇 (办事处) 责任人、群测
41、群防员等基- 21 -层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专业培训机制,提高基层管理服务能力。 组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深入开展地质队员“驻县进乡”专项 行动,加强专业队伍和技术人员统筹管理,提高技术支撑和保障能 力,打造一支与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 队伍。五、重点工程( 一) 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体系建设工程1、1:5 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以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和风险区划为重点,到 2021 年,完成全县 1:5 万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科学评价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风险 水平,编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图,建立地质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 拟投入资金约 56 万元。2、1:2000 乡镇地质灾害风险
42、调查评价开展乡镇 1:2000 地质灾害孕灾背景条件、地质灾害及隐患、 承灾体等调查,并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确定地质灾害风险防范 区。至 2025 年末,完成村头镇、桐村镇、芹阳办事处、华埠镇、齐 溪镇、苏庄镇、长虹乡、林山乡等 8 个乡镇 (办事处) 1:2000 地质 灾害风险调查评价 (其中 2022 年末完成村头镇、桐村镇、芹阳办事 处) ;力争实现全县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 1:2000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评价全覆盖。拟投入资金约 1400 万元。3、山地丘陵区农村切坡建房排查- 22 -对全县山地丘陵区农村切坡建房开展逐幢排查,查明房屋位置、 建筑结构等基本信息,排查屋后切坡特征及边
43、坡防护情况,建立切 坡建房排查数据库。拟投入资金约 300 万元。4、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山区雨量站建设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大力推广普适型地质灾害专业 监测设备,加密山区雨量监测站布设,建立覆盖重点地质灾害风险 防范区和隐患点的自动化专业监测网络。至 2025 年末建成地质灾害 专业监测点 19 个 (其中 2022 年末建成 9 个) ;至 2025 年末建成山 区雨量监测站 27 个 (其中 2022 年末建成 21 个) 。拟投入资金 500 万元。(二) 地质灾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工程1、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推进监测站点布设和设备安装,配合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 报系统的升级
44、,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系;加强地质灾害风险 降雨阈值研究,配合建设省市县一体化地质灾害风险实时预警系统; 加强群策群防队伍科普宣教和技术培训,推广“地灾智防”等预报 预警平台使用。拟投入资金约 200 万元。2、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工程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队伍建设,编制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 工作要求,配齐配强无人机、应急车辆、防护设施等应急装备,提 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会商等技术支撑能力。每年至少组织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演练 1 次,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活- 23 -动 1 次,切实提高防灾责任人管理能力和群众应急避险自救能力。 拟投入资金约 200 万元。(三) 地质灾害综
45、合治理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即查即治”要求,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实施 18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治理工程,及时消除地质灾害 隐患;新建 3 处地下水动态监测井,开展地下水动态监测,拟投入 资金约 100 万元。工程治理 完成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项目 9 个, 其中 2021 年完成 6 个,2022 年完成 3 个,解除受威胁人 口 57 人、 受威胁财产 419 万元,拟投入资金约 500 万元。避让搬迁 完成避让搬迁项目9 个,其中 2021 年完成 6 个, 2022 年完成 3 个,解除受威胁人 口 60 人、受威胁财产 160 万元;预 计投入资金 300 万元
46、。于 2024 年完成 1 个避让搬迁示范点建设,拟 投入资金约 2000 万元。 即查即治 对“十四五”期间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 及时进行应急调查和处置,消除隐患威胁,要求处置率为 100%。预 计投入资金 6000 万元。(四) 地质灾害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工程为进一步扩展监测基地覆盖范围,建成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点, 聚焦于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与机理,致力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一体- 24 -化监测网络等研究。至 2025 年末建成 1 处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点, 拟投入资金约 200 万元。(五) 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专业培训机制,提高基层管 理服务能力。实
47、施一个地质灾害标识系统建设标准、一批地质灾害 科普基地、一套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产品、一批地质灾害防治先进典 型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 ”工程,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文化 建设。依托士谷村地质文化村地质文化载体,建设主体鲜明的地质科 普教育基地。通过观一部片、看一本书、贴一套画、讲一堂课、发 一张卡,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 拟投入资金约 300 万元。六、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本规划是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做好全县地 灾防治工作的依据,各有关单位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敢于担 当、勇于负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实行逐级主要 领导目标责任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列入各部门和乡镇 (办事处) 的主要议事日程。规划确定 的目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