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338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12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南通2030”规划纲要.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健康南通 2030 ”规划纲要 目 录序 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战略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一)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二)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四)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第二节 全民身体素质提高行动(一)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二)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2 第三节 健康环境绿色发展行动(一)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建立健康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四节 医疗服务提优行动(一)健全医疗服务体

2、系(二)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第五节 公共安全保障行动(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二)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三)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四)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五)预防和减少人身伤害(六)加强口岸公共卫生第六节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行动(一)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二)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三)大力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3 第七节 公共卫生服务维护健康行动(一)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二)全面防控重大疾病(三)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四)推进基本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八节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行动(一)

3、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二)顺应老龄化健康需求(三)维护残疾人健康(四)强化慢性病人群防控第九节 中医药复兴传承行动(一)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二)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三)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第十节 健康保障完善行动(一)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强化重大疾病医疗保障(三)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四)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五)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第十一节 健康产业发展行动(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4 (二)优化社会办医格局(三)打造健康产业园区(四)促进医药产业发展(五)加快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第十二节 智慧健康工程建设行动(一)健全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

4、三)推进医疗健康互联网服务(四)促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第四章支撑保障第一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第二节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第三节完善健康筹资机制第四节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第五节促进健康交流合作第五章组织实施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强健康法治建设第三节凝聚社会共识第四节强化监测评估 5 序 言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基础。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战略部署, 对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提出明确要求。为贯彻落 实健康中国发展战略, 进一步提高我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入 推进健康南通建设, 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健康 江苏 2030”规划

5、纲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规 划纲要是建设健康南通的行动纲领, 是党委、政府履行相关职责 的重要依据。 6 第一章 规划背景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 全市卫生与健康事业取得了 显著成就,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健全、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医 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全民健身运动蓬 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2017 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 达到 81.86 岁, 婴儿死亡率、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 率分别下降到 2.91 、4.17和 7.32/10 万,达到高收入国家 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的健康基础。同时,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

6、人口老龄化, 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及生 活方式不断变化,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健康服 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 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 需要从战略层面统筹解 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 神, 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 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 门户城市,打造 “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创新之都、花园城市”的 关键时期。南通健康领域的改革发展要与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新定 位相匹配,与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相协调。到 2030 年, 南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的物质

7、基础, 信息技术与医药科技发展为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提供有力的技术 7 支撑,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为健康 领域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为健康南通构 建良好的制度保障。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 使命感, 坚持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主动适应人 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以基层为重点,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预防为 主, 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从健康影响因素的广泛 性、社会性、整体性出发, 从健康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 强化跨部门协作和社会联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共同推进健康 南通建设。全面提高人民健康素质, 实现人民健康

8、与经济社会协 调发展, 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 南通作出积极贡献。第二章 总体战略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十九大精神, 按照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 围绕 “聚力创新、聚焦富民,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新 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 主题,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 把健康南通作为民生基础工 8 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通过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

9、服务、 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 加快转变健康领 域发展方式,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加快提高人民群众 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为建设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 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南通提供有力保障。第二节 基本原则健康优先,协调发展。把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将大健康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全过程。立足全人群和全生 命周期, 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氛围、生活方式、生态环境 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形成大健康治理格局, 促进健康与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需求导向, 改革创新。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 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10、 改革步伐,发挥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推进健康领域的 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形成促进全民健康 的制度体系。均衡发展, 公平可及。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 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逐 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 实 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科学发展, 转变模式。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 坚持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 9 疗卫生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 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政府引导, 共建共享。强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领导、保 障、管

11、理和监督责任, 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方面, 形成维 护和增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激发个人健康意识, 提高健康素养, 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 会氛围。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 2020 年,政府公共政策充分体现健康理念,建立与南通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以居民健康 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健康服务公平享 有, 多层次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安全的健 康环境基本形成,健康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健康 公平, 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环境宜居、社会和谐、人 群健康、服务便捷、富有活力的省级健康城市示范市。到

12、 2030 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健 康领域整体协调发展, 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 健康服务优质公 平, 健康产业成为城市支柱性产业之一, 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 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全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 生活质量不 断提升, 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成长三 角北翼医疗健康服务高地。到 2030 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0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 年 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3 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健康生活得到全面普及。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 健康 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 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 食品

13、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健康科技创新 整体实力位居全省领先, 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服 务供给更加有效。健康保障政策更加公平。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 善, 城乡、区域和人群健康保障差异明显消除。公共安全体系不 断完善, 群众生命更加安全。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 体系完 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 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良性循 环的健康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重要支柱性产业。健康促进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体系进 一步健全,大卫生、大健康机制

14、基本形成,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11 健康南通建设主要指标领域序号指 标2017 年2020 年2030 年健康水平1人均预期寿命 (岁)81.8682832婴儿死亡率 ()2.91保持较好控制水平保持较好 控制水平3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17保持较好控制水平保持较好 控制水平4孕产妇死亡率 (1/10 万)7.32保持较好控制水平保持较好 控制水平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 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 (%)94.59596健康生活6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2.82530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374045健康服务与保障障8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1

15、0.411109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 医 师数(人)2.572.73.51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 的比重 (%)3028 左右25 左右健康环境11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 例 (%)72.973.7持续改善12地表水省级以上考核断面优 于类水质的比例 (%)67.774.2持续改善13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 (%)95.29698健康产业14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 (亿 元)396.75 (快报数)542116015健康服务业总规模 (亿元)7501500 12 第三章 重点任务第一节 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一)完善全民健康教育体系1建立全民健康教育制度。完善健康教育网络, 将健康教

16、 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点加强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 和媒体协同的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推动全社会的健康教育与促进 工作。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 健全健康素养和 生活方式监测体系。组织发布科学防病知识, 严厉打击虚假违法 药品广告和各类不实或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拓展健康教育方式 和载体,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 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 精准性和实效性。(牵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教育局、 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2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把学生健康纳入全民健康工作体系, 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做到

17、师资、课时、教材、教具、考 核等 “五落实”。中小学每学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不少于 7 课时。 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普遍开设健康教育必修或选修课。探索 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 渗入课堂。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 设, 健全体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课外锻炼和业余训 练、丰富竞赛活动。加强学校卫生机构建设, 完善学校卫生工作 13 评价标准。配足配好体育、卫生等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和卫生保 健人员。加快建设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系统, 依托现有资 源建设区域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建立学生体质、形体、生 理、心理健康素养监测、干预和评价体系。开展学生因病缺课监 测、常见病监测、环境监测、体

18、质监测等工作。 加大健康促进学 校建设力度,到 2020 年, 全市健康促进学校比例达到 85%以上; 到 2030 年,达到 95%以上。 (牵头部门: 市教育局;责任部门: 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3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引入单位文 化建设, 突出健康元素, 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健 康企业建设, 强化职业危害教育,普及职业防护知识, 鼓励单位 将职工健康素质纳入评价考核体系, 实施职业健康监护。推进健 康机关、事业单位建设, 定期组织健康素养学习和测评, 提升健 康素养水平。推进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健 康教育工作有机

19、融入诊疗活动,开展门诊、住院和社区健康教育。 推广健康素养网络学习测评系统, 逐步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 报系统,定期发布健康素养水平监测报告。 (牵头部门:市总工 会; 责任部门: 市人社局、市卫计委、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 机关事务管理局)(二)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1 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以 “和谐我生活,健康南通 人”为主题,积极开展 “健康 335” (“三减三促五进”)行动。 14 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重点, 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组织 开展 “三减三健” (减盐、减油、减糖, 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健康口腔)等专项行动。建立激励机制, 调动全社会倡导健康生 活方式的积极性。

20、发展壮大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 定期开展 培训和动态评估。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五进” (进家庭、 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 活动,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 技能指导服务,形成健康自我管理、人际互助的社会氛围。到 2020 年, 全市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3000 名,实现全民健康 生活方式行动全覆盖。 (牵头部门:市卫计委;责任部门:市教 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体育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 总工会、市盐务局)2促进居民合理膳食。制定并实施居民营养计划,普及合 理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 推进健康 饮食文化建设, 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建立健全居民

21、营 养监测评价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加强对 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 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 2030 年,全市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 提高, 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 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 20%,居民超重、肥胖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牵头部门: 市卫计 委;责任部门: 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 市 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总工会、市盐务局)3加强控烟限酒工作。推进公共场所禁烟,禁止在大众传 15 播媒介或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户外发布烟草广告。建设 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无烟单位,努力营造无烟环境。 积极开展烟草危害宣

22、传教育, 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劝烟 的社会风气。严格落实不向未成年人售烟等有关法律规定,将青 少年作为吸烟预防干预的重点人群, 努力减少新增吸烟人群。开 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到 2030 年, 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 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 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牵头 部门:市卫计委;责任部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 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 市食品药品 监管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4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1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 育

23、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 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 教育, 加强对性传播疾病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 娠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等疾病传播。 (牵头部门:市卫计委;责 任部门:市综治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 局、团市委、市妇联)(2)减少毒品危害。加强禁毒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禁毒社 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营造浓厚的禁毒舆论氛围。普及毒品危 害及应对知识,将毒品预防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生命健康教育和法治教育有机融合,提升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水 16 平。加强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规范戒毒医疗服务行为, 帮助吸毒人员减轻毒品依赖。推动社区戒毒、强制隔离

24、戒毒、戒 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康复的有机衔接, 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 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 提高吸毒人 群管控和服务水平。 (牵头部门:市公安局;责任部门:市综治 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市卫计委、 团市委、市妇联)(三)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建立健全心理健康预防、治疗、 康复服务体系, 完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加强心理健康科普 宣传, 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建设社区心理健康咨询站,设立 心理卫生援助热线。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 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 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专业

25、心理咨询服 务机构建设, 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和流动人口聚集地推广 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羁押场所被监管人员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 治工作。加强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 和管理率,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的奖补政策, 对经济 困难的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实施免费救治。建立病 情稳定期贫困精神残疾人日常基本用药保障机制。以镇(街道) 为单位, 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 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加快组建专业化、社会化心理救援 队伍,加强灾害和事故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到 2030 年,全 17 市每万人口拥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0.

26、5 人以上、 拥 有精神科床位达到 5 张以上,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率达到 95%以上。(牵头部门: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综治办、 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妇联)(四)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针对居民主要健康问题, 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阶段性行动计划。开展省级健康城 市试点工作, 推动健康南通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广泛开展健康 社区、健康单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到 2020 年,南通 市、如皋市建成省级健康城市示范市,全市建成省级健康村镇(社 区) 120 个;到 2030 年,南通市建成国家级健康城市示范市, 全市建成省级健康村镇 (社区) 300

27、个。 (牵头部门: 市卫计委; 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城乡 建设局、市城管局、 市文广新局)第二节 全民身体素质提高行动(一)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 设施, 加强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 场地等设施建设。结合城市绿道规划,重点推进健身步道建设, 完善公园绿地体育健身场所与设施配套。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 或低收费开放, 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 社会开放。重点打造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提升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范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强全 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

28、织发展。 到 18 2020 年, 全市建成体育主题公园 80 个, 镇(街道) 全民健身中 心和多功能运动场覆盖率达到 80%以上,行政村(社区) 体育活 动室和多功能运动场覆盖率达到 70%以上。到 2030 年,镇(街 道) 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运动场、 行政村(社区) 体育活动室 和多功能运动场基本实现全覆盖。 (牵头部门:市体育局;责任 部门: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市 规划局、市城管局)(二)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 推动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向基 层和不同人群覆盖延伸。以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实体化为 基本要求,分类推进体育社团改革, 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

29、 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大力推动和培育健身俱乐部, 逐步建立 和完善俱乐部业余联赛制度和业余运动等级制度。加大政府购买 服务力度,引导和扶持体育社团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完 善公共体育服务网络, 有效整合服务资源,为体育社团和其他社 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搭建平台。到 2020 年, 社区 10 分 钟健身圈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到 2030 年, 10 分钟健康圈覆盖 率达到 100%。(牵头部门:市体育局; 责任部门:市民政局、市 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局)(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制定和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 划, 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 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大力 发展群众喜

30、闻乐见的运动休闲项目, 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 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扶持传统特色运动项目创新。加快 19 发展运动医学, 推进医学与体育相结合。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 健康干预,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加强重点 人群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强化 健身公共服务供给, 在特定时段向特定人群发放体育消费券。实 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 2 项以上 体育运动技能。实施老年人科学健身行动计划, 不断创新适合老 年人特点的健身项目和方法。实施在职人群健身指导行动计划, 促进在职人群体育锻炼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助残健身工程, 完 善残疾人

31、健身和康复的支撑条件,并加大培训指导和服务力度。 到 2020 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40%以上;到 2030 年,达到 45%以上。(牵头部门:市体育局;责任部门:市教 育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四)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加强各级体质测定与运 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打造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综合服务平 台。大力发展体育医疗和运动康复机构, 积极推广健康促进服务 中心建设。整合医院、高校、科研等机构专家资源,为全民健身 提供专业指导服务。面向大中学生和社会人士招募全民健身志愿 服务队伍,参与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指导公益活动。广泛开 展国民体

32、质测试,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 建立和完 善运动处方库, 开展运动风险评估。利用各类媒体和科学健身大 讲堂等平台, 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提高城乡居民 科学健身素养,定期更新完善全民健身服务指南。到 2020 年,市 20 区每千名常住居民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不少于 3 人;到2030 年, 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不少于 8 人。 (牵头部门: 市体育局;责 任部门: 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计委、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市总工会)第三节 健康环境绿色发展行动(一)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1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以提高环境质量为中心, 实 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 实施最严格的环

33、境保护制度, 切实解决影 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管理。深化工业领域全行业、全要素污染治理, 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 加强交通运输大气污染防治,强化 扬尘污染控制。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 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 预案, 落实责任主体, 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开展从水源到水 龙头全过程监管,全面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扎实开展海洋环境 保护。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有序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 污染地块的安全利用。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减排,推进工业污染 源全面达标排放,实施排污许可 “一证式”管理。对工业园区排 污企业开展综合治理, 实行化工园区分期

34、分级目标管理。推进污 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强城市噪声、光和油烟污染治理。 (牵头部门: 市环保局;责任部门: 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城 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卫计委、 市工商局) 21 2加强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管理, 建立市级和地方重要环境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及应急物 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开展重点化工园区突发环 境事件风险防控体系示范建设,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动态管 理系统。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推进污染物排放与转移登记 工作, 加强重点环境管理企业特征污染物的监督管理。加强医疗 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保障核与辐射

35、环境安全。强化对放射性废 源(物) 的统一管理,确保 100%安全收贮放射性废源。提升辐 射安全监管水平,完善全市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牵头部门: 市环保局;责任部门: 市公安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 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二)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1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因地制宜、统筹资源、 综合治理、长效管理, 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强化农村环境综 合整治, 全面整治露天粪坑、畜禽散养、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 不文明现象,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 加强日常保洁。扎 实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接续行动, 以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为 重点, 进一步优化环境薄弱区域功能品质,整治沿

36、街立面,有序 推进老旧小区更新提升。多措并举改善住区环境,完善市政设施、 交通设施和环卫设施配套, 有序推进城市黑臭水体环境整治和生 态修复。改善无障碍环境,逐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适宜 养老住区建设试点示范, 打造 “绿化、美化、舒适化”的高品质 22 宜居空间。大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建设水平。(牵头部门:市 城乡建设局; 责任部门:市文明办、市委农办、市公安局、市环 保局、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委、市卫计委)2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运 体系。到 2030 年,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面无害化, “户分 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

37、生活垃圾统筹收 运处置体系全面建立。有效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 量、资源化利用工作,到 2030 年,基本建成城乡生活垃圾分类 收集与资源化利用体系。积极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 强化一体 化推进、规模化建设和专业化管护。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 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 2030 年, 全市农村全面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家 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牵头部门:市城乡建设局、市城 管局;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卫计委)(三)建立健康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包括 环境质量监测与健康影响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网络,

38、 实现环境 监测评估工作常态化。完善环境特征污染物筛选和分析测试技 术, 深入开展环境污染状况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 调查。系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水平和人群健康影响状况与发展 变化趋势。加大环境与健康风险相关性分析与评估。进一步完善 环境与健康工作的合作机制,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 的交流沟通, 联合开展环境与健康问题的研究, 逐步建立信息共 23 享、职责明确、共同合作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环境与健康风险 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加强环境与健康数据信息的交流与发布。(牵 头部门:市环保局、市卫计委;责任部门:市经信委、市城乡建 设局、市城管局)(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新

39、时期爱国卫生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 丰富工作内涵,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运动 的优势, 实施 “三结合”工程(把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党建工作 紧密结合起来、与深化医改和预防控制疾病紧密结合起来、与推 进新型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治理 影响群众健康的危害因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健全卫 生城镇长效管理机制, 加强技术指导和日常监督,改进评价标准 和办法, 完善退出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到 2020 年,保持国家 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力争国家卫生镇占比达到 40%以上。 到 2030 年, 全市国家卫生镇占比达到 80%以上。 实施 “厕所革 命”三年行动计划,

40、 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改厕行动。 (牵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环保局、市城乡 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商务局、市文 广新局、市体育局、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铁路办、 南通机场)第四节 医疗服务提优行动(一)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规划指导与调控引导, 推进 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 健全健康服务网络, 加强采供血机构建 24 设,全力推进无偿献血工作。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加快中央创新区综合医院建设, 逐步形成立足南通、服务长三角 的医疗健康服务高地。 加快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 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加强儿

41、童、妇产、肿瘤、 精神、传染、口腔等专科医疗机构建设。全面推进胸痛、创伤、 卒中、新生儿和孕产妇危急重症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到 2020 年, 全市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 3.5 人以上,每千常住人 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2.7 人以上,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 注册护士数达到 3.34 人以上;到 2030 年,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 业(助理)医师数达到 3.5 人以上, 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注册护士 数达到 5 人以上。(牵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发改委、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建设局、 市规划局)(二)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围绕健康服务共同

42、体建 设目标, 继续推动专科联盟、县域医共体和市区纵向紧密型医联 体建设,逐步形成人才共育、技术共建、利益共享及风险共担的 分工协作机制。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 医疗卫生机构 “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推进慢性病 “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通过行 政推动与政策引导,提升家庭医生签约与居民社区首诊的积极 性, 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通过多措并举, 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 25 不断提高服务体系整体利用绩效。到 2020 年, 全市家庭医生签 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 60%以上,县域内就诊率达

43、到 90%以上; 到 2030 年, 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 90%以上, 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5%以上。 (牵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综合考虑服务人口数量、人口聚居程度、 服务半径等因素,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坚持每个建 制镇办好 1 所政府举办的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 1 个村卫生 室, 每个街道或每 3 10 万居民设置 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不到的地方,每 1 万左右居民设置 1 个政 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全

44、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 配置指标要求, 镇卫生院每万常住人口配置 15 18 名医疗卫生 技术人员,村卫生室每千服务人口配置 1 名乡村医生, 每所城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 55 60 名全科执业类别的医疗卫生技术 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配齐配足执业医师 及注册护士。鼓励各地调剂部分事业编制用于定向招聘符合条件 的执业(助理) 医师。加强学校卫生室建设, 将学校卫生工作纳 入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建立政府购买校医服务的机制。 (牵 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编办、市发改委、市教育局、 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学重点学科和临床重

45、点专 26 科建设。重点支持妇产科、儿科、精神、传染、急诊、重症、病 理、康复等领域专科诊疗能力建设,加大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学 科(专科) 建设力度。加大医疗卫生领域接轨上海力度, 推进实 施 “102030” 能力提升工程,与上海 10 所医学院系建立合作关 系,与上海 20 家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全方位医疗技术交流 合作,与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之间至少有 30 个以上的重点学科(专 科)全面对接。大力推广基层适宜技术,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能力。到 2030 年,医疗技术水平达到 国内领先,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能力显著提高。 (牵头部门:市 卫计委;责任部门:市科技局、

46、市财政局、市人社局)(五)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推进疾病诊疗全程质量管理, 建成市级医疗服务质量综合监管平台。严格落实医疗 18 项核心 制度, 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患者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比例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实施 临床路径管理, 规范重点病种诊疗方案, 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 疗、合理用药。推动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优化诊疗流 程, 推进预约挂号、智能导诊、自主医疗等便民服务举措,增强 患者就医获得感。强化血液质量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牵 头部门: 市卫计委;责任部门: 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 市人社局)第五节 公共安全保障行动(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贯彻食品安全战略, 落实政府属 27 地管理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 监管格局。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保障人民群众 “舌 尖上的安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和宣贯工作。强化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完善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全面推行标准 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 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 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 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