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273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0.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四五”时期相城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地缘政治更复杂,国际竞争加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不断抬头,同时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较多困难,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矛盾增多,持续增长动力减弱,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基于此,相城区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部署,紧抓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契机,识“变”谋“局”,变“危”为“机”,适“变”图“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勇迎挑战,精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促进经济运行恢复到合

2、理区间,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一、“十三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发展现状(一)发展成效1.产业规模稳中有进“十三五”期间,相城区工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工业经济规模稳步扩张。全区工业总产值逐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呈较快趋势上升。202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794亿元,较2015年增长23.7%,年均增长率达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较2015年增长29.6%,年均增长率达5.3%,占苏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较2015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改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年均增长分别为6.1%、3.7%。图1-

3、1 “十三五”相城区工业宏观运行一览(单位:亿元)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相城区制造业门类较为丰富,“十三五”期间,相城区的十大重点行业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相城区工业经济发展中持续发挥着支柱作用,同时八大新兴产业 苏州市八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集成电路、智能电网和物联网、新型平板显示、高端装备制造。也逐步发力。尤其是,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2020年

4、,十大重点行业实现产值1106亿元,较2015年增长35.4%,年均增长率达6.2%;八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3%,实现产值770亿元,较2015年增长42.1%,年均增长率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5%,较2015年上升22.3个百分点。图1-2 “十三五”相城区新兴产业与重点行业产值一览(单位:亿元) 3.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十三五”期间,相城区聚焦“六大新经济产业” 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区块链、生物医药。创新高地,通过培育本土企业、叠加引进外来优质企业,提升创新载体能力,增强工业新动力。“十三五”末,累计拥有国家级

5、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试点项目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6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省级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32家。“十三五”期间,主动谋划布局新经济产业,加速聚集大量创新平台,获批江苏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江苏省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先导区、江苏省唯一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长

6、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图1-3 “十三五”相城区“六大新经济”企业一览4.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十三五”期间,相城区创新构建工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树立“亩均论英雄”“创新论英雄”发展理念,从亩均税收、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等6项核心指标,按年度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分类精准实施差别化综合政策,A、B类企业共计减轻税负8000余万元。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去产能、“263”“散乱污”淘汰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一定成效,累计淘汰整治“散乱污”企业(作坊)超1.36万家。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5.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7、围绕破解企业发展“难点”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等政策文件,通过推进全区“放管服”、项目审批、政务服务等方面改革,营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以扶持企业发展为着力点,不断优化政策,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细落实,推出开放再出发、区块链产业集聚发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行人才惠政,出台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人才政策新十条等政策,培育引进国家级人才专家52人,聚集各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超300个,高层次人才2万人。进一步畅通对企服务渠道,定期举办企业走访调研、企业家沙龙

8、、产业对接等各类“政企”“企企”交流活动,助力企业抒难解困。6.开放格局“支点高端化”“十三五”期间,相城区积极融入国内外发展战略,结合自身“12345”战略思路 “1”是总体目标建设“苏州市域新中心”;“2”是区域目标建成“产城融合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创新发展先导区”;“3”是产业方向构建“大研发、大文化、大健康”三大产业;“4”是发展内涵建成“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5”是全域规划建设“五大功能片区”。,绘就相城长远发展新蓝图。国际层面,相城区踊跃参与国家级中日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苏州自贸片区联动创新区等落地建成;国内层面,

9、全区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扬子江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等发展战略,深层次嵌入苏州市域一体化、苏锡常一体化、苏通跨江融合一体化发展。表1-1 “十三五”相城区工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指 标2015年完成“十三五”目标202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44.0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88.05.3八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2.354.05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5.250.057.5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16.319.223.0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1.55.012.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率

10、(%)3.06完成市级目标完成市级目标(二)存在问题1.规模不够大相城区整体工业规模相对偏小,十大重点行业在工业发展格局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新兴产业总体实力较弱,未实现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新旧动能转换存在不愿转、不敢转、不能转等问题,以及受新冠疫情引起的暂时性经济下滑影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低于“十三五”规划目标;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苏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占比仅3.9%。2.结构不够优企业多集中在附加值较低的细分领域,部分传统行业与新兴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间互补和融合度不足,产业提质增效不突出,聚集效应不明显。尤其是,部分企业产业链条短、价值低,整机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和高

11、附加值产品欠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缺乏深度、广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3.创新不够足多数企业自主研发工业品牌的意愿不强,仅满足代加工等初级模式,地标性产品不多,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较高。创新平台或载体的支撑作用有限,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载体、公共服务平台、产融结合平台等高层次平台仍处建设中,有效发挥全面支撑作用尚需时日。4.要素不够宽受土地资源约束,全区实际可规划工业用地空间狭窄,多个板块土地资源已“饱和”,叠加部分产业重复布局,拓展增量空间存在一定难度。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在创新创业、技术推广、产品研发等方面高端人才不足。资源

12、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工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大气环境质量约束日益趋紧。二、“十四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外形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深化,为工业赶超开启通道。工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柔性生产、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加速生产范式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共享经济、线上定制等创新模式催生市场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出现历史性交汇,通过推动“两化融合”“两业融合”,我国部分产业有望实现换道超车,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国际经贸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工业经济“变”中存“机”。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处于大调整大变局之中,经贸领域成为各国博弈焦

13、点,国际经贸规则面临深度调整,各方先后发起CPTPP、RCEP等区域或双边贸易协定谈判,并试图推动现行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向有利于己的方向演变。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国际经贸规则还将处于动荡调整发展的阶段,中美大国战略博弈将进入常态化,工业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也将更加错综复杂。疫情冲击加剧逆全球化回潮,全球产业链出现深度调整的窗口期,为优化产业链创造难得契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衰退风险激增,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预期将逐步降低对我国产业的依赖程度,采取措施重建或者完善其关系自身国家安全的产业链。预期未来美国将加强在墨西哥以及中南美洲产业链布局,欧盟将加强

14、在东欧地区的产业链布局,日本将加强在东南亚地区产业链布局,全球供应链地位不确定风险隐患有所增加。(二)国内形势国家战略深化,工业发展重在利用“双循环”战略,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提供良好条件。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工业当前还存在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工业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布局不合理等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叠加中美博弈战略常态化及疫情冲击,产业链安全更成为关注焦点。2020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加速国产化应用、进口替代进程

15、,催生我国内需市场新机遇。国内生产要素禀赋变化,叠加国际竞争“双重压力”,提高生产要素集约化水平正当其时。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人才红利”成为工业竞争新优势。我国技术、资本等要素条件持续改善,产业链中高端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国际分工面临调整。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并加强对我国高端制造的遏制力度。而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依托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制造领域加速追赶,我国工业面临国际竞争“双重压力”。(三)相城区形势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功获批,相城区对外开放格局更上一层楼。相

16、城区外向型经济较发达,有望紧抓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发展机遇,利用好新型投资(新基建、公共消费型基础投资等)、新型消费(健康、教育等体验式消费及信息、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消费)、新型进出口(“一带一路”倡议等),主动对接总部、营销机构设在上海的日本企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以应用为导向的“研发+技术/生产转化”,打造新的发展引擎。国家级高铁枢纽建设,相城区迎来能级提升的大好时机。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相城区全面拉开全域交通网络建设,扩建高铁北站,实现京沪高铁和通苏嘉高铁两条高铁交汇,叠加如苏湖与苏锡常城际铁路交汇,形成“双十字”枢纽中心,将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

17、协同效率,缓解资源约束,加速要素优化配置,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提升能级,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虹桥-相城一体化格局深入推进,相城区承接上海工业资源的优势更为明显。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已成为国家重点工作部署,打造分工明确、组织高效、资源集约的沪苏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重点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有助于相城区更加主动地承接上海产业、资本、技术等工业资源,与虹桥形成优势互补,高标准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着力培育具有相城特色的枢纽型经济。全国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相城区金融产业服务支撑更为有力。借助全国数字人民币试点落

18、地相城区为契机,用活用好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等优质数字金融平台载体,推动六大行、三大运营商、银联商务运营公司等数字人民币关联公司落户相城区,加强与阿里、腾讯、滴滴、美团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对接。推动金融开放创新,深度促进金融科技与产业基金两大支柱协同互补,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和区块链产业发展,强化相城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保障,积极打造国家级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建设国际知名区为远期目标,加快转变发展模式

19、,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步伐,坚持引领思维、开放思维、活力思维,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为着力点,找准主攻方向,以技术为商品,以研发为产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产业增长引擎,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智能制造先导区、国内知名的新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实现“产业链高端攀升”目标。(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核心要义,完善创新体系,聚焦整体战略,集聚创新要素,围绕相城区前沿产业,努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

20、大突破,加快成果转化,推进技术进步,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效能。开放协作。尊重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地位,营造兼容并包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强化相城区与周边地区合作,全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与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政产学研对接,加速“高精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智能融合。遵循产业智能化发展理念,结合相城区产业发展特色,重点发挥智能化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两化融合”“两业融合”进程,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区域自主品牌培育,提高产品质量,夯实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绿色生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集约发展的根本原则,坚持用经济理念保护生态,用生

21、态理念发展经济,探索绿色发展的具体路径与模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广绿色工艺,研发绿色产品,推进节能降耗,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齐飞。(三)发展目标结合我区产业实际情况,科学研判形势,通过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以下战略目标:到2025年,相城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预期完成1600亿元、力争完成1700亿元,年均增速预期达4.5%、力争达5.5%;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达58%、力争达5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任务。表3-1 “十四五”相城区工业发展目标指 标2020年完成2025年预期目标2025年奋斗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134416

22、0017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5.34.55.5新兴产业产值(亿元)770930100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7.35859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156累计工业投资(亿元)330500700工业投资年均增速(%)12.651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30323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1.6完成市级目标完成市级目标四、发展重点与空间布局“十四五”期间,相城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基于全区五大功能片区发展定位,全方位研判

23、各产业发展现状、区域布局、发展趋势等情况,聚焦支柱型产业、新经济产业为全区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作为相城区工业发展关键着力点,在区域竞争新格局中勇攀新高峰、实现新跨越,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表4-1 “十四五”相城区重点产业发展目标指 标2020年完成2025年目标支柱型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亿元)324500智能装备产业产值(亿元)441700先进材料产业产值(亿元)392700新经济产业智能车联网(关联)产业产值(亿元)30(150)150(500)工业互联网(关联)产业产值(亿元)37(365)100(700)区块链产业产值(亿元)20100生物医药(关联)产业产值(亿元)58500航空

24、航天(关联)产业产值(亿元)62300(一)发展重点1.做大做强支柱型产业巩固提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等产业优势,加快推动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加速产品高端化、多元化、服务化转型,推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电子信息。围绕5G通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潜力市场,重点推动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传感器、汽车电子等领域产品创新,加速培育电子信息产业新动能。集成电路领域,依托科阳半导体、索德电气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氮化镓晶圆设计、晶圆级封装、倒装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重点提升高性能CPU、网通芯片、安全芯片、AI专用芯片等高性能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封测能力。高端传感器领域,依托凯

25、尔生物等龙头企业,重点开发图像传感器、指纹识别传感器等高端新型传感器以及智能传感领域MEMS等关键电子元器件产品。汽车电子领域,依托易德龙、国方汽车电子、上声电子等龙头企业,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趋势,重点发展智能电驱系统、电控系统以及音响控制、通讯娱乐控制、车载导航系统、车载网络终端、安全驾驶等辅助系统。5G通讯领域,依托吴通控股、波发特等龙头企业,着力攻关5G通讯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管传输技术等,重点发展高频天线、射频连接器等无线通信设备以及5G网络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领域,依托迪飞达等龙头企业,着力推动高密度印制电路板智能化钻孔、激光转孔等项目,推动印制电路板

26、产业智能化转型。到2025年,相城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500亿元,成为苏州市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传感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新引擎,形成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合作竞争的发展新格局。智能装备。对接智能制造市场机遇,借助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黄桥智能产业国际研发社区等创新平台载体,加快推动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机器人(机械臂)领域,依托国机智能(苏州)、艾尔发等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焊接、切割、打磨、搬运等工业机器人,培育发展柔性多关节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多轴

27、并联机器人,探索发展社区监控、教育娱乐、智能清洁、医疗服务等领域服务机器人。数控机床领域,依托台群机械、群志机械等代表性企业,重点发展具备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端数控机床,发展消费电子产品、通信等3C领域所需的轻型切削数控机床,探索发展无人化车间所需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成套设备。增材制造领域,依托西帝摩等创新企业,积极探索汽车、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增材制造产业应用,提升增材制造集成服务能力。电气装备领域,依托中车绿脉电气等创新企业,重点发展大型车用智能电力成套设备、智能充电设备,打造电气产业研究院和电气超级工厂。专用设备领域,依托道森钻采、海崴生物等代表性

28、企业,加快石油钻采设备、海工装备、制药设备等专用设备的研发创新。依托春菊电器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智能生产线管控、智能调度、IGV搬运机器人、智能包装入库、机器视觉检测等技术。环保装备领域,依托仕净环保、东方环境等龙头企业,提高废气处理设备、固体废物废液处置设备等成套环保设备供给能力。到2025年,相城区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超700亿元,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智能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先进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纺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材料需求,布局发展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电子材料等先进材料。合金材料领域,依托创泰合金等龙头企业,以及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29、围绕大飞机等航空航天高端应用需求,突破高端特种合金材料纯净化和组织均匀性控制、质量稳定性等技术瓶颈,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轻量化铝镁合金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变形、粉末、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及特种铝镁钛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领域,依托江南化纤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高性能有机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智能纺织材料制备技术,鼓励企业开发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超细及异形截面无纺布、高吸湿及抗菌防臭等新产品。依托新亚电通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及应用、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技术,开发新型阻燃材料。电子材料领域,依托金宏气体等龙头企业,积极布局光刻胶、电子气体、高性能液晶材料等集

30、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到2025年,相城区先进材料产业产值超70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2.培育壮大新经济产业扩大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优势领域,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在场景应用、要素集聚、创新策源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形成新经济发展极。智能车联网。把握省级首批车联网先导区发展机遇,加快车联网前沿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首批、长三角唯一国家5G新基建车路协同项目尽快落地。加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以高铁新城为核心,加速打造测试认证、技术创新、运营示范等公共服务平台,创建车联网创新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等创新载体

31、,着力引进培育核心传感器件、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汽车设计、软件算法等智能车联网项目,实现优势产业高度集聚态势。提升技术标准创新能力,聚焦科研与标准能力建设,建立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测试验证体系,聚焦NR-V2X、5G车联网、安全认证、路侧融合感知、自动驾驶算法、车规级传感器、仿真测试平台、终端芯片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研发。拓展场景落地示范应用,加快推进高级别开放道路测试示范区、大规模应用测试示范区建设,面向全区打造Robo-Taxi、Robo-Bus、智慧泊车、无人环卫、园区物流、无人配送、短程接驳、无人安防等应用示范场景,推动商业化运营。到2025年,引育智能车联网企业300家以上,实现智

32、能车联网关联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打造车联网产业大脑,全力建成国家级车联网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抢抓“新基建”发展风口,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作用,全力推动“建平台”和“促应用”两轮驱动,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等关键技术瓶颈,强化基础架构、算法模型、数据处理、计算能力、安全存储、平台联通等服务提供能力,着力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科节点等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体系二级节点,培育一批星级上云企业,集聚一批工业互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服务商。深化产业融合应用,依托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物联网传感器等产业硬件基础,推动

33、工业控制芯片、工业传感器、工业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机加工领域共享制造新模式,加快培育发展工业APP,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和示范智能车间(工厂),提升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动化或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全覆盖,培育形成5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350家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关联产业产值规模超700亿元,创建全国标杆性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区块链。把握江苏省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机遇,推动应用场景创新,不断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金融、中银金科、同济区块链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引领带

34、动作用,加强与区块链关联产业企业对接,吸引区块链上中下游优秀企业落户相城,培育发展区块链领域领军机构和龙头企业。聚力核心技术研发,围绕核心理论和应用技术两大方面,引导区块链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加大“梧桐链”等区块链底层平台研发力度,推动建设区块链“一平台五中心”,打造区块链活力创新高地。加速推动场景应用,创新“区块链服务”模式,打造面向数字人民币流通、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加大区块链融合应用场景复制推广力度。到2025年,培育区块链产业应用企业300家以上,累计实施应用场景300个以上,实现区块链产业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积极打造全省唯一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

35、地,创建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苏州(相城)链谷”品牌。生物医药。围绕“医药、医械、医疗、医学、医美”五大方向,强化与苏州工业园区对接合作,引导产业化项目向相城集聚,加速创新成果落地,促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药研发及产业化,以临床用药需求为导向,推动抗体药物、小核酸药物、大分子生物药的原始创新,加强免疫细胞疗法研发。大力发展新型医疗器械,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及设备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医疗检测设备、医用机器人等医疗器械及耗材,以及康复训练器、平衡控制训练系统、下肢康复机器人等康复设备。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国际医疗健康(苏州) 中心建设,

36、 依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长三角合作医院”主动承接上海医疗服务功能溢出,重点推进智能诊疗设备、智慧健康管理等智慧医疗、精准医疗新模式。大力推动医学科研和教育发展,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长三角研究院等优质医学教育资源,探索教育培训、研发实验、产业推广等一体化发展模式。到2025年,实现生物医药(关联)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建成全国领先的医药创新研发中心、医疗器械制造中心、医疗健康服务中心、医学成果转化示范中心。航空航天产业。按照“一轴两基地,一带多园区”的全域发展格局,加快布局大飞机产业、航天产业、通用航空产业、航空智能装备产业和航空功能服务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积极吸引国内高水平

37、航空航天科技创新研发平台落户相城,加快重大技术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培育重点企业,发展产业集群。面向航空航天先进材料、液压系统、动力技术、航空航天数智化、无人机以及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支持海鹰空天、力源液压、意可机电、圣杰特种树脂、华瑞腾航空、振畅智能、空天动力技术、千机智能、航天众兴、强龙科技等重点企业在航空航天产业链上下游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强化要素保障,激活发展动能。加强人力资源保障,创新航空航天领域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完善交通、能源、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打造完备服务体系,搭建技术创新、检测检测、计量认证、融资、物

38、流、信息服务等公共平台;整合产业基金资源,加强产业基金投入力度;成立航空航天产业联盟,打造创新合作利益共同体。到2025年,相城全区集聚航空航天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200家,产值达到300亿元,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高端研发为主体、以先进制造为核心,以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和服务为支撑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二)空间布局基于以研发产业为主,配套部分高端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导向,立足支柱型产业、新经济产业基础,结合数字金融、智慧医疗、文旅康养等新业态,以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等12个特色国际研发社区为支撑,谋划形成北部支柱型产业带、南部新经济产业带“双带”产业布局。图4-1 “十四五”相城区产业布局示意图表4-

39、2 “十四五”相城区产业布局情况重点片区涵盖范围重点产业布局北部支柱型产业带阳澄国际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部分渭塘镇智能装备(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太平街道智能装备(精密制造)、航空航天相城国家级经开区片区相城经开区(北桥街道)智能装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苏相合作区(漕湖街道)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相城省级高新区片区部分黄桥街道电子信息、智能装备、航空航天黄埭高新区片区黄埭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望亭镇智能装备、航空航天阳澄湖省级度假区片区部分度假区(阳澄湖镇)先进材料、航空航天南部新经济产业带阳澄国际生态新区(高铁新城)片区部分高铁新城数字金融、智

40、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先进材料相城国家级经开区片区部分相城经开区(中枢服务核)研发设计、工业互联网、数字文化、航空航天相城省级高新区片区相城经开区(澄阳街道)数字金融、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航空航天相城高新区数字金融、数字研发、智慧医疗、文旅康养、航空航天黄桥街道生物医药、工业设计、航空航天五、重点任务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空间配置效率,坚持做强产业链、增强创新链、拓展价值链,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一)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重点领域区域协同发展,争做对接融入上

41、海的“一匹黑马”。 深度融入上海产业链分工体系,强化产业、金融、平台等领域双向对接,依托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长三角数字货币研究院、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平台,深层次对接上海总部经济、研发产业、数字经济等高端资源,强化数字金融、智能车联网、区块链、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合作,大力发展新经济产业。加快虹桥-相城一体化发展综合功能走廊建设,主动承接上海产业资源的“溢出效应”,深化与虹桥、临港等地合作,更高水平借力上海先进经验,积极与在沪高校、科研机构、知名智库合作,搭建高层次产学研合作平台。2.稳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深度融入上海来全面扩大开放,加强与驻沪外国领馆、国际总部、大院大所、商会协会等全面交流合

42、作,有效引导相城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等国际重大经济战略建设。推进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相城联动创新区建设,打造虹桥-相城沪苏合作商务会展区,争取把相城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要协办地;加强与荷兰、德国等重点国家加强交流合作,加快离岸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布局,更好实现互补共赢发展。(二)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1.加大规划控制线管控力度深入实施苏州市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工作方案,科学制定产业用地规划,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统筹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严格落实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进一

43、步整合优化产业用地,特别是各板块较为碎片化的工业用地,坚决杜绝用于非生产用途的存量用地,确保产业用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系统谋划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聚焦支柱型产业、新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优先保障重大项目、优质项目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产出效益进一步强化“以亩产论英雄、以效益论英雄、以能耗论英雄、以环境论英雄”的发展导向,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逐步引导腾退“散、乱、污”企业用地,清理整治镇村级工业集中区,有效盘活存量用地。加大优质项目引进力度,确保“双百”行动盘活的存量用地优先用于承载高质量、高效益的优质项目。进一步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改革,加大差别化政策激励倒逼力度,

44、通过鼓励激励、合理退出等机制,提高企业参与产业用地更新的积极性,鼓励土地混合使用、提高容积率、弹性出让等做法,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三)培优做强产业链发展新路径1.加快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理清产业基本现状,建立完善“产业链长制”,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先进材料、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深挖国际产业机遇,支持区内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打造一批产业链协同高效、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2.巩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

45、加速补链,瞄准锁定含金量高、含新量足的新经济项目和行业重大项目,持续推进沪苏合作、央企合作、大院大所合作,推动企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拓展对外合作新空间,在产品竞争、市场开拓、渠道布局等方面实现突破。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抢抓时间窗口,通过转型不断强链,促进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和互联网重点企业建设“双跨平台”,培育一批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鼓励优势企业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创新资源,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扩链、延链,培育一批根植于相城且核心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四)聚力增强创新链发展新动能1.提升

46、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推动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创建国家特种合金技术创新中心、海鹰空天材料研究院创建国家级航空航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引导企业建设高水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制造、检测、应用等环节的联合攻关,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2.提升工业设计软实力推动先进设计技术在企业设计创新过程中的推广应用,创新企业产品工业设计新模式,积极开展产业链系统化设计和协同创新,推进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促进工业设计向智能

47、化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主动对接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高端资源,推动中日设计中心落户,引进培育一批日本设计领域高端人才、前沿项目和设计团队,推动设计产业全链发展和龙头企业集聚,加快推动青台中日工业设计村、三角咀工业创意园、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等载体建设。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一站式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检索、保护和维权等服务,保护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保与能源管理等各项认证工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产出意识和专利保护意识。

48、推动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深入企业挖掘专利,提升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数量,新增一批代表核心技术的有效发明专利。(五)加快拓展价值链发展新模式1.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盯“制造、服务”两环节,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加快培育技术研发、共享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等新模式,深入推进“两业融合”新业态,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两业”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形成“制造+服务”的产业链条,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推动“黄桥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建设,高标准打造集保税展示与演示、国际贸易服务、高端技能培训、智能装备集成创新研发、供应链及金融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服务产业园。2.积极布局数字文化产业全力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