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18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年5月目 录一、背景与形势1(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1(二)存在问题5(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8二、总体要求10(一)指导思想10(二)基本原则11(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2(四)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2三、重点工作任务16(一)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助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16(二)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18(三)深入协同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20(四)深化五水共治,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22(五)实施分类管控,持续保障土壤和地下水安全26(六)落实闭环管理,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8(七)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生

2、态屏障31(八)强化风险防范,守住环境安全底线35(九)深化改革创新,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37(十)鼓励技术创新,高水平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合作40四、保障措施42(一)加强组织领导42(二)加强评估考核42(三)加大环保投入43(四)加强宣传教育43附表:莲都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表44II丽水市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前 言“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省将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同时也将进入高水平推进美丽浙江建设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是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继续奋发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迈向2035年基本

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好步”的关键五年。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对我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全球环境形势的新变化和我国环境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提出我区“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提出相应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从而有效地防治污染,保护我区生态环境。它将统筹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全面改善环境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规划。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十三五”以来,莲都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

4、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以环境质量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依法治理为保障,统筹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环境风险管控和环境质量改善,深入实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四大行动”、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三大工程”,下大力气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水平,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美丽莲都”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一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莲都

5、区深入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五水共治”、“治固净土”等行动,环境质量不断提升。2020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名前列。全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III类的比例100%,2017完成消除劣类水质断面任务。完成63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调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状况调查工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不断提高固废污染防治规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处置管理的有关要求,对其产生、流向、贮

6、存、转移、处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重点危废产生企业和危废经营单位视频联网监控率达到100%。全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任务。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创建,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推进“811”美丽莲都建设行动,力争创成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立美丽莲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高水平建设美丽莲都规划纲要(2020-2035年),做好新时代美丽莲都建设总体战略谋划。不断推动形成绿色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着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面完成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工作。光伏、风电等清洁能

7、源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优化莲都能源利用结构。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三是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生态底色不断厚植。完成莲都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2个,面积共309.01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比例为20.57%。以“三线一单”为抓手守好环境底线,严格空间管控,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强化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和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系统维护森林系统、河湖湿地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开展河道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开展九龙湿地公园湿地修复、植被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的建设,加强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

8、濒危物种保护和耕地保护。设立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积极推进莲都峰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建立松阳-莲都、云和-莲都、莲都-青田、莲都-缙云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深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环境治理现代化加速推进。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深入推动“一站式联办”审批制度,实现“跑零次”;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严格项目准入,推动“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完成丽水产业集聚区碧湖高溪区块、丽水工业园区(南山园区)、古堰画乡特色小镇三个改革区域环评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制度不断深入,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

9、许可全覆盖,完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1005家企业发证登记工作。加强饮用水源监测,采用自动站实时监控和人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监测,切实保障辖区供水安全。积极构建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网络,并实现全省联网发布监测信息。建成“蓝天卫士”秸秆焚烧智能预警探测系统,城区以及重点乡镇共38个高位视频监控点位均已正式投入使用。表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性质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十三五”目标值2020年完成值完成情况约束性指标环境质量1地表水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好于III类的比例(%)100100完成2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g/m3)3421完成3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

10、)00完成4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以AQI评价)9098.9完成总量控制5国家十三五总量控制指标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完成重金属减排65类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比例(%)完成省、市下达任务/完成预期性指标水环境7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8县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完成土壤环境9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保持现状并略有提升/完成辐射环境10环境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100完成11废旧放射源收贮率(%)100100完成污染治理12集中式污水处理厂达标率(%)95以上95%完成13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9098完成14农村生活

11、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9599.5完成1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达标率(%)95/1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100完成17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95100完成18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90100完成19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和处置率(%)100100完成环境风险防控20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100100完成21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100100完成生态保护22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率(%)98以上99完成23自然保护区和受保护湿地面积占莲都区国土面积比率(%)2.04.0完成24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85/25莲都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

12、范区创建成功创建中未完成(二)存在问题“十三五”以来,莲都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生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但总体而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部分领域还存在落后,仍需逐步建立生态环境发展体系,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高。能源清洁低碳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供应能力和利用规模依然偏低,产业低碳转型进程有待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提前达峰面临较大压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仍需持续推进,加强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协同推进GDP和G

13、EP“两个较快增长”探索不够具体,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两山”转化通道需进一步拓宽,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二是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存在瓶颈。受区域间输入性污染以及市区工程项目大幅增加产生的工程废气污染影响,污染源管控难度加大。如城区建筑工地扬尘管控工作,仍然存在防治设施不到位、工地运输车辆不加盖等问题,对市区降尘量、PM2.5、PM10等指标影响较大。秸秆焚烧管控不到位、餐饮油烟净化处理率不高等问题仍存在。受夏秋季日照增强、气温上升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因素影响,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指标,对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持续提升造成一定影响。部分断面水质受主城区

14、基础设施缺位等因素影响,不能稳定达标,全区水环境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的“天花板效应”凸显。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宣传少,但内容涉及专业性强,基层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涉及职能相关部门之间联动机制还不健全,信息互通不够。莲都区“无废城市”创建工作存在基础薄弱、处置能力不足、任务重等问题。随着市区拆迁工程项目增多,产生的建筑垃圾也不断增加,建筑垃圾等固废乱倾倒现象依然不少,建筑垃圾回收后资源化利用率不高。三是生态环境短板问题仍然突出。环境基础设施历史欠账依然较多,硬件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如主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还不高,雨污分流不彻底等问题仍然存在,

15、存在一定环境安全隐患。园区产业结构较单一,产业发展“泛”而“不精”,因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等原因,一些企业在粉尘、烟尘、VOCs治理上的环保污染治理设施投入不足,污染治理技术水平普遍不高。从区域来看,郎奇工业区、天宁工业园区环保隐患相对较多。从行业来看,石材加工、木制品加工、混凝土加工、制砂、畜禽养殖等全区“低小散”企业点多、面广,分布散乱,短板问题仍然突出。四是环境监管保障能力仍然薄弱。因莲都“一市一区”的体制,除生态环境部门外,其他部门的城区管理职能基本还在市本级层面,市区水、气环境治理工作,很多职能均关系市级部门,受相关职能和体制限制,单靠莲都区难以取得联防联治的有效手段。且因生态环境

16、监管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各职能部门在管理职责上有交叉与重合,职责边界还不够清晰。莲都区环境监管范围广、任务重、管理难度大,但人员力量十分薄弱,且基层乡镇街道既无机构,也无专职环保人员。环境执法力量相较于其他执法机构也严重不足,随着环境监管领域和深度的不断拓展,现有的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执法车辆、装备与繁重的环境管理要求已明显不相称。我区环境监测技术支撑能力也明显不足。(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十四五”时期,面对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变化,在新时期的新要求前提下,对我区在经济发展中积极寻求生态环境稳定健康的发展,带来更高更大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和有利因素体现在:一是高水平建设美丽莲都、高质量绿色发

17、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坚持以“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总纲,以“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为统领,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以“莲都作为”落实“丽水之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高水平建设美丽莲都,高质量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领先、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建成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二是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转型期。通过不断深化“五水共治”、“五气共治”等工作,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向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转移

18、。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升级、能源效率提升,增加森林碳汇,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积极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编制试点创建方案。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数字莲都”,强化科技支撑。三是奋力推进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关键时期。以打造大花园核心区之中心园为重点,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为主攻方向,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加快提标生态环境,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加快建立绿色生活方式,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公共服务

19、和设施的均等化,构建现代城乡智慧治理体系,均衡提高城乡宜居宜业水平,着力打造丽水市域发展核心带之核心区、大花园核心区之中心园。重大挑战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经济稳运行保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统筹发展和保护的难度增加,生态安全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日益关注,我区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与治理需求仍不相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居民消费规模扩张带来的能耗增加和生活污染上升问题也不容忽视。综合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高质量绿色发展态势向好,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

20、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动力与困难并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锚定二三五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保持战略定力,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坚持以“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总纲,以“努力成为全面展示浙江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

21、量绿色发展成果和经验的重要窗口”为统领,以高质量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勇当丽水“发展头雁”“创新标兵”“实干先锋”总要求,全面厉行“丽水之干”,高水平建设美丽莲都、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市前列,成为丽水形象展示的主窗口。(二)基本原则低碳引领,绿色发展。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引领,以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

22、本途径,积极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精准施策、系统治理。运用科技手段,摸清污染源头,科学精准施策。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建设,建立生态安全保护机制和生态灾害预警机制。深化改革、制度创新。围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改革牵引和创新驱动,积极探索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数字莲都”。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科技等综合手段,推进制度的有效整合、衔接协调,不断提高生

23、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支撑能力。全民行动、社会共治。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公开,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落实。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公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丽水市莲都区范围(不含丽水经济开发区)。2、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20年。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四)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1.总体目标“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设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先行示范,绿色低碳

24、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满足公众需求,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奋力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成为丽水形象展示的主窗口。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积极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高水平推进美丽莲都建设,建成省级、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高质量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全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生产生活领域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地表水水质优良(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比例达到100

2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23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97%以上,创建全域“无废城市”,牢牢管控受污染地块,紧盯“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实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保护与修复,系统维护森林系统、河湖湿地系统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实施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推进玉溪水库等水土保持预防工程,加快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管理,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推进生态环

26、境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建设“数字莲都”,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重点构建基于“卫星遥感+物联网监测+基层治理四平台网格”的“天眼+地眼+人眼”立体化生态监测体系。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为牵引,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新格局。到2035年,全面建成丽水市域发展核心带之核心区、大花园核心区之中心园。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牢固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高位巩固提升,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

27、局全面形成,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2.指标体系“十四五”时期莲都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污染减排、风险防范、低碳发展和生态创建5大类,共计23个指标。表2 莲都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指标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2020年完成值2025年目标值指标性质备注环境质量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997约束性2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ug/m3)2123约束性3地表水水质优良(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比例(%)100100预期性4出境交接断面水质达到及以上比例(100%)100100预期性5地表水省控断面类水质比例(%)00预期性6地下水质量类水比例(%)/完

28、成下达任务预期性7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预期性污染减排8化学需氧量五年削减比例(%)/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9氨氮五年削减比例(%)/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10挥发性有机物五年削减比例(%)/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11氮氧化物五年削减比例(%)/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风险防范1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94约束性13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95约束性145年期突发环境事件下降比例(%)/完成下达任务预期性低碳发展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完成下达任务约束性16煤炭消费比重(%)/完成下达任务预期性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完成下达任

29、务预期性生态创建18生态质量指数(新EI)/完成下达任务预期性19河湖岸线的保有率(%)/不减少预期性20森林覆盖率(%)/76约束性2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20.57不降低约束性2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100预期性23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预期性三、重点工作任务(一)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助力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着力营造清静声环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升的内生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创新首位战

30、略,“产业为基,工业为先”,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主线,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两业融合、两化融合,构建以装备制造、时尚轻工、生命健康三大生态工业为基础,以生态旅居、创意经济、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服务五大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美丽经济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实现GDP和GEP“两个较快增长”。构建绿色发展空间格局。以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全省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为契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构建全域绿色发展新格局。建立健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

31、调整、城乡建设、重大项目选址等重要依据。加快推动城镇化与绿色低碳发展深度融合,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优化环境资源要素集约配置。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山海协作等重大决策,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指标储备调配,优先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和民生项目。实施制造业企业差别化排污机制,引导环境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着力营造清静声环境。优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合理规划工业企业、娱乐餐饮项目,合理划定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与交通干线、工业企业等噪声源的距离,加强重点领域噪声管控。加强管控夜间施工、装修噪声,采取积极措施降低投诉热点领域噪声污染。增强公众声环境保护

32、意识,打造宁静社区及办公、休闲场所。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示范培育,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持续保持全市前列。专栏1 推进绿色发展领域重大项目1.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全域开展“GEP”核算评估,绘制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地图,推进“GEP”核算评估成果全面应用。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国样板。以大港头镇、丽新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

33、型示范乡镇建设为带动,推广实现全域机制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体系。3.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力争到2022年,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二)推进“碳达峰”与“碳中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实施“碳达峰”与“碳中和”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强化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两山”转化,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积极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绿色服务业、生态休闲

34、养生养老等低碳产业发展。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加快实施医药化工、金属制品等传统行业绿色化技术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施“一园一策”“一行一策”,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丽水工业园区环保治理和绿色发展水平。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升级版,全面推广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持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格控制“两高”行业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格控制新建耗煤项目,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削减非电力用煤,禁止建设企业自备燃煤设施。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有序推进天然气分布式发展,提高天然气覆盖率和气化率。

35、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天然气及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推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强化生活方式绿色化理念,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深化灵山社区,加快推进采桑社区、灯塔社区未来社区建设,建设运营绿色低碳的“未来社区”。以绿色生活方式为引领,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践行“光盘行动”,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实现城乡生活垃圾零增长。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倡导低碳装修、低碳生活,推广普及节水、节能器具,反对过度包装。大力淘汰老旧车辆、船舶和高能耗、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倡导绿色

36、低碳出行方式,鼓励民众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拼车等低碳出行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进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编制莲都区古堰画乡“碳中和”示范样板区创建方案,争建“碳中和”示范样板区。大力推进乡镇“零碳”政府机关建设,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显著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农业、林业、海洋等重点领域气候适应水平,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实施瓯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瓯江流域为重点,整体谋划推进通济堰渠生态修复。建立健全气候防灾减灾体系,加强气候灾

37、害的监测评估和预测预警,完善气候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和响应工作机制。专栏2 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项目1.未来社区建设。深化灵山社区,加快推进采桑社区、灯塔社区未来社区建设,建设运营绿色低碳的“未来社区”。2.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创建。编制莲都区古堰画乡“碳中和”示范样板区创建方案,争建“碳中和”示范样板区。3.丽水万洋低碳智造项目。以“碳达峰”与“碳中和”为指引,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大力推进丽水万洋低碳智造小镇企业投资项目。4.莲都区综合供能服务站项目。建设集电能、天然气及清洁油品等供给服务为一体的交通能源综合供能站。(三)深入协同治理,持续巩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聚焦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秋

38、冬季污染防治攻坚、夏季臭氧污染等问题,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调整着手,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重污染天气应对,推动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稳步改善。深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双控双减”,持续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企业清理整顿工作,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实施VOCs源头替代,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协同防控。切实巩固“低散乱”块状行业和“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推进水泥、工业涂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

39、和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推进高污染燃料工业炉窑清洁替代,在水泥行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对铸造、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实施深度治理。到2025年,全区重点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改造。加强机动车船废气污染防治。协助丽水市做好淘汰老旧机动车、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工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船舶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严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市区协作积极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提高铁路、水路货运量,加快移动源结构升级,不断提升燃油品质。实施港口码头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配合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实行全域“禁燃”。助力市区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深化落实“公交优先

40、”发展策略。协同推进各类废气治理。优化矿产开发布局,实施矿山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强化尾矿库、废弃矿山周边绿化设施建设,新建矿山应做到边开采、边治理、边复垦,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落实城市道路和施工工地等扬尘管控,加强拆迁地块扬尘污染控制。与丽水市合力推进餐饮油烟、禁燃区散煤整治等工作。强化“蓝天卫士”秸秆焚烧智能预警探测系统,建立健全区、乡镇(街道)和村三级监管机制,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进一步加强氨排放控制。专栏3 推进清新空气行动领域重大项目1.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推进水泥、工业涂装、纺织印染、橡胶和塑料制品、包装印刷

41、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工业废气清洁排放改造。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实施VOCs源头替代。2.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到2022年底前,水泥企业完成无组织排放控制和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改造,有组织排放控制达到阶段性超低排放水平;到202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3.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改造。实施港口码头岸电设施、船舶受电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四)深化五水共治,统筹推进水环境保护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控源”“增容”两手发力,推进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三水统筹”,实施工业、农业、生活和船舶港口“四源齐控”,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饮水全保障、河湖全

42、美丽。全面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狠抓工业废水污染长效监管,建立完善重点行业废水长效监管机制,加强丽水工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畜禽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实现污染源头减量。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有效控制种植业污染,实施农牧结合、生态水产养殖。强化城乡生活污染治理,加快提升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和污水处理效能。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推进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设施短板。加强港口船舶污染控制,协同推边内河货船生活污水污染防治,组织开展主要污染因子、重点污染河段走航试点监测。加强水环境保护和

43、水资源节约。全方位保障饮水安全,推进城乡饮用水源一体化建设,建设城市应急备用饮用水水源地,强化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认真贯彻实施丽水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监控、风险管控的应急能力建设、生态补偿等工作。开展常态化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生物毒性监测预警,深入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到2025年,“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推进工业、城镇和农业节水。健全覆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河湖水生态修复。持续推进

44、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开展河湖健康评估。持续开展河湖库塘清淤,加强淤泥检测、清理、排放、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全面推进水生态修复,以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生态敏感区为重点,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水下森林、堤岸生态化改造、入河排污口尾水湿地、主要入库支流水生态修复等系列工程,逐步恢复河湖自然水生态系统。创建“美丽河湖”,全力打造瓯江国家河川公园。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水十条”重点任务,持之以恒抓好“五水共治”,高标准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到2022年,所有镇(街道

45、)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区创成“污水零直排区”。研究探索“污水零直排区”创建长效运维管理机制,分部门、分区块、分行业做好运维。全面加强污水源头管控,严格实施排水许可制度。加快提升管网收集效能,深入开展城镇生活小区和工业园区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大力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污泥处置设施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基于GIS系统的动态更新机制。按照“查、测、溯、治”工作步骤和要求,以城市建成区及重要水体为重点,摸清各类排污口数量、位置和排放状况,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优化排污口布局,根据不同排污口特征,提出清理

46、整治、达标排放任务。专栏4 推进水环境保护领域重大项目1.“污水零直排区”工程。“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完成丽水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建设,碧湖镇区污水零直排工程,镇区污水管道修复。2.莲都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老旧小区进行给排水管道、道路、绿化、电力、路灯、通信等改造。3.“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程。完成“千吨万人”及其他乡镇级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4.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污水管网工程。实施碧湖第二污水处理厂、老竹-丽新污水处理厂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太平乡污水管网工程、碧湖镇给排水提升改造工程。5.农村生活污水新建和改造。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进行提标改造。6.碧湖平原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开展新治河治理;玉溪水库引水工程;山根溪、高溪和南溪等中小流域治理工程;清淤疏浚、生态堰坝、生态绿道等工程;通济堰生态修复工程。7.黄村水库饮用水源地缓冲带生态修复工程。开展黄村水库饮用水源地缓冲带生态修复建设。8.流域治理提升工程。开展小安溪干流段、巨溪段、仙渡溪段治理提升,建设美丽河湖;开展宣平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泄川港、老竹溪、中溪段等面上小流域治理。(五)实施分类管控,持续保障土壤和地下水安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围绕农用地、污染地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