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4621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说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编制说明二二二年八月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规划编制总体思路1三、规划编制过程2四、主要内容说明4五、规划成果说明6六、经费概算10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科学部署“十四五”期间苏州 市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全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水平, 服务吴江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创 新湖区”建设和“乐居之城”建设,制定本规划。一、编制依据规划编制依据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文件、上位 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的决定;2 、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

2、“十 四五”规划江苏省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实施方案等;3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苏州市地质灾害 防治“十四五”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4、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5 、吴江区以往地质、水工环、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二、规划编制总体思路(一) 指导思想本次规划编制紧扣党和国家的防灾减灾的精神和文件要求,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新发展理念, 充分依靠科技进步 和管理创新, 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控和地质灾害防治 综合能力建设为主线, 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隐患”双控管理1新机制, 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御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

3、产安全, 为吴江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创 新湖区”建设和“乐居之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二)总体思路本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为: 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 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 以降低 地质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目标,广泛借助科学技术各领域特别 是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技术成果,从源头防范地质灾害, 防治 结合,把地质灾害“防”与“控”做强做实;以大幅提高地面沉 降调查评价精度、全面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持续强化地面沉降综 合防控、逐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体系建设四个方面为 抓手,部署了四大任务,力争筑牢地质灾害安全盾牌。三、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编制过

4、程中采取了边收集、边调研、边确定、边调整的 做法。在编制过程中, 编制组注重结合全区实际情况, 不断吸收 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领会国家、部、省和苏州市有关精神。 编制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 广泛收集资料、深度对接、 策划工作方案2021 年 6 月,广泛收集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 境地质及地质灾害资料,尤其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综合地质调 查项目成果,而地面沉降方面的资料是收集的重点; 同时通过多 种形式全面了解 20162020 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果经2验、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根据资料收集及调研情况综 合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 在此基础上, 编写了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5、。2. 综合分析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形势编制组全面梳理了“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和 存在问题与不足。苏州市吴江区“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总体良好,多年的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表明地面沉降发展态势 已全面趋缓,但受地质灾害认识水平、监测与防控分属不同行政 主管部门等因素影响, 仍存在地面沉降综合防控间接化等问题。“十四五”规划编制基础有了较大变化。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 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项目在苏州市吴江区部署了大量调查研究工 作,对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孕灾背景的认识更为深入, 为地质 灾害易发区定量评价提供了可能。本次规划分析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 步细化了各项

6、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规划目标,编制资料基础扎 实,数据可靠、科学。3. 编制规划2021 年 7-8 月,在前期总结分析和调研调查工作的基础上, 全面进入规划编制阶段, 按地面沉降和特殊类土(软土、砂土) 灾害等灾种,分别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分区; 同时进一步 细化了各项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和规划目标。2021 年 7 月下旬, 完成规划初稿。 2021 年 8 月, 规划编制组对规划初稿进行内部 讨论,对初稿进行了修改完善, 形成了征求意见稿。34. 专家论证与征求意见2021 年 10 月 10 日,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苏州组织 原自然资源厅、江苏省地质学会、江苏省地矿局、江苏省地质资

7、 料馆、 河海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知名专家召开规划论证会, 专家 一致同意通过论证, 同时提出了修改建议。 同时根据相关要求, 采取发函、网站公示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区发改委、教育局、财 政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务局、 文 旅局、应急局、国资委、气象局等 12 个相关部门及局各科室、 社会公众的意见,编制组根据论证和征求意见对规划进行了修 改完善, 形成审议稿。四、主要内容说明(一) 地质灾害灾种的选取规划灾种的选取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全国地质灾害 防治 “十四五”规划、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和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实际分布发育条件,主要有地面沉降 和特殊类土 (

8、软土、砂土)灾害。(二) 基础资料引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吸收利用了以往各类地质灾害调查、 基础地质调查、综合地质调查等多类项目成果, 利用情况如下:1.规划在缓变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现状及变化特征分析 时引用了全区 20162020 年的 InSAR 监测数据和各类监测设 施的监测数据。42.在软土、砂土灾害分布特征分析时主要参考了苏南现代化 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等项目成果。(三)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条件, 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规划统一了地质灾害易发 区划分标准,并对各类型地质灾害开展了易发区划分。1.地面沉降灾害易发区划分标准地面

9、沉降灾害易发区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地面沉降调查与 监测规范( DZ/T 0283-2015)中的“7.2.2 表 8 地面沉降易发性 评价表”,结合我省地面沉降实际发生情况,建立易发性评价指 标体系, 包括松散层沉积厚度、软土层厚度、地下水主采层数量、 近五年地面沉降速率和累计地面沉降量 5 个指标(表 1 ),利用 层次分析法,分别赋权重后叠加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将全区地面沉降分为高、 中、低易发区。表 1 地面沉降灾害易发区划分标准评价因子因子权重易发程度分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松散沉积层厚度(米)0.151501001505010050软土层厚度(米)0.203020301020

10、10地下水主采层数量(层)0.30321无近五年地面沉降速率(毫米/年)0.25301030100/累计地面沉降量(毫米)0.10800200800200/2.特殊类土(软土、砂土)灾害易发区标准特殊类土(软土、砂土)灾害易发区划分目前尚无相关规范 或技术要求,根据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将特5殊类土分布区全部划为低易发区。(四)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标准根据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易发区分布以及人 类工程活动特点,将全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 区,其中重点防治区主要为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人口密集区、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等地区。五、规划成果说明(一) 规划成果形式规划成

11、果包括规划文本 1 份、附图 8 张、附表以及编制说 明 1 份。规划文本共 8 章,包括总则、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形势、指 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划、地质灾 害防治任务、经费概算和效益分析、保障措施以及附则八个章节。附图包括吴江区地面沉降现状分布图、 吴江区软土分布图、 吴江区砂土分布图、吴江区地面沉降监测网分布图、吴江区地面 沉降易发分区图、吴江区特殊类土灾害易发分区图、吴江区地质 灾害防治区划图、吴江区地质灾害防治部署图。(二) 规划主要内容1. 规划目标与指标体系紧密围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控、综合防灾能力建 设四项主要内容,确定各自的具体目标。调查评价精度

12、深度不断提高6重点沉降区地面沉降调查评价精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主要包括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升级、维护与完善、地面沉降 监测常态化等主要方面。灾害风险程度持续降低主要从地面沉降防控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面确保灾害 风险程度持续降低,学量化确定了地面沉降速率的具体指标。综合防灾能力不断提高从综合研究、防灾联动机制、制度建设、地灾管理信息平台、 宣传培训等各个方面提出目标要求,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3)主要规划指标规划确定了由 8 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及其目标值(表 2)。 表 2 规划目标值明细表类别指标名称单位目标指标属性备注调查 评价重点沉降区地面沉降调查 评价项1预期性监测

13、 预警地面沉降监测站维护处3约束性水准测量千米57约束性吴江南部重点沉降区InSAR 监测平方千米1176约束性全覆盖综合 防控地面沉降速率毫米/年10约束性大部分地区综合 防控 体系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个2预期性东太湖旅游度假区、 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筹)地面沉降防控基础研究项1预期性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 工程宣传与培训人次25预期性(4)规划指标确定依据7重点区地面沉降调查评价本指标为预期性指标,随着监测工作的推进适时开展。地面沉降监测站与监测网维护主要针对现有的 1 处分层标、2 处基岩标进行维护。水准测量为现有的水准测量路线长度 57 千米,每 2 年开展 1 次。InSAR 监测

14、针对全区的InSAR 监测,包括数据购置、数据解译等工作。区域地面沉降平均速率目前全区地面沉降平均速率已小于 5 毫米/年,基本上实现 了对地面沉降灾害的有效控制, 而省、市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控 制目标是 10 毫米/年,考虑到历史地面沉降累积的影响, 与省、 市规划指标保持一致。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地质灾害防治重要手段,而地质灾 害危险性区域评估对于平原区而言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目前省、 市都有关于推进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的要求, 因此本轮规 划中针对东太湖旅游度假区、吴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筹)提出 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的指标值。地面沉降防控基础研究地面沉降成因机理

15、、 防控等相关的基础研究是地面沉降防 控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轮规划提出了预期性的基础研究指标,随8着监测与防控工作的推进适时开展。2. 地质灾害易发区与防治区划( 1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规划充分吸收了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重大项目 成果, 根据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和实际发生情况, 将全区地质灾害 易发区按照地面沉降、特殊类土(软土、砂土)灾害等地质灾害 类型进行划分, 共划分 2 类。(2)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根据苏州市吴江区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易发区分布以及人 类工程活动特点,以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人口密集区、重大工 程项目建设区等地区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将全区划分为地质 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般防

16、治区。3.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重点部署了以下 4 个方面的任务:( 1 )调查评价在当前区域地面沉降趋缓、局部重点沉降区犹存,进一步加 强重点沉降区的调查研究。(2)监测预警进一步优化、完善、维护地面沉降监测网,落实监测与日常 维护经费, 确保监测网络长期稳定运行。在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 果基础上,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基岩标分层标、自动化、光纤、 GNSS 、InSAR 等多种技术手段继续开展地面沉降监测。9(3)综合防控严格落实江苏省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分方案(苏国土资201756 号)中提出的各项防控措施,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实现地面沉降风险可控。到规划期末, 苏州市吴江区区域地面沉 降平均速率

17、控制在 10 毫米/年以内。(4)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建设主要从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落实 建设、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强化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 任务部署。4. 规划保障措施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保障、落实资金 保障、 加强考核评估等 3 项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六、经费概算参照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支出及同类工程项目实施 所需经费,概算“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总经费 900 万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经费 100 万元,主要用于重点沉降区的 地面沉降精细化调查研究。地面沉降监测经费 175 万元,主要用于区域精密水准测量、 全区 InSAR 监测和监测站自动化升级维护工作。地质灾害防治综合能力建设经费 625 万元。其中,地质灾害 区域评估经费 400 万元,地面沉降基础研究 200 万元,宣传培 训经费 25 万元。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