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734522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科语文 课题2.梅岭三章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 作用.让学生了解“旌旗”、“烽烟”、“自由花”、“取义成仁” 等词在诗中特殊的含义。过程方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在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读出 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情感态度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学 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 命胜利的坚定信念。茏1攵学 3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 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教学 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2、教学媒 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 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朗读这三首诗(抽上、中、下 游学生各一名朗读)二、导入新课一一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 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1934年10月, 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 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 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 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 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 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 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 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 袋里。不久,敌人一

3、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 时写的“绝命诗”。三、课文导读(一)整体感知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 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仔细判断读音 是否有误,感 情是否到位。了解作者以及 本文的写作背 景反复诵读检查学生预 习情况,并强 调重点字词, 加深印象。为后面的教 学做好铺垫。加强语感读)。2 .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 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 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 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 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

4、的危 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序”使 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 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有条件 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 .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 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 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 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 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员注。三章 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 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 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

5、表现 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 精神。)(二)精读细研分析一一在朗读中穿插下列问题:(1)解读第一章:指名朗读全诗。学生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提示: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的诗意。)教师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齐读。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提问: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 (提示: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 和声势的浩大。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 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 千钧地流露出来了。)提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诗 中“旗旗

6、”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提出问题,让 学生进行思考 探究锻炼学生的概 括能力这首诗着重写 陈毅身在必死 险境,回忆艰 难创业的征战 过程,申明此 生若不见革命 胜利,死后也 必定要招集旧 部英魂继续战 斗,表现了生 死不渝、誓与 反动统治者血 战到底的革命教给学生概 括的方法,锻 炼学生的概 括能力。引入李清照 的乌江旨 在让学生由 彼及此地体 会到课文中 所表现的诗 意,更容易理 解到课文中 表达的诗人 的感情。在其 他几个问题 的设置上注 重训练学生 的阅读理解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

7、朗读指导: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凛然正气。“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学生读全诗,背诵。(2)解读第二章。学生齐读全诗。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提示:这首诗 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 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 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提示:“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 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 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捷报飞来当纸钱” 一 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

8、至的代名 词。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 代色彩。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 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思考: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提示: 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古代边境 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 借代战争。)朗读指导。引入陆游示儿诗:死去元 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读这首诗,要读出“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后 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要扬起, 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学生齐读此诗,背诵。(3)解读第三章。学生齐读全诗。学生思考并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

9、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一一这首诗主要写诗 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 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一一“投精神。能力及对修 辞方法的辨 认能力和理 解能力。阅读 环节的反复 进行,可以使 学生以读促 解,不仅体会 到诗中蕴含 的感情,而且 能够品味到 诗歌的美感。有意多 给学生发挥 的空间,以培 养学生的学 习能力。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 心无一志的高风亮节。“应有涯”,是对反动派 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 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 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

10、、安定、幸福的日子。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 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 志。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一一 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 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又以“自由花”借喻 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 慰、豪迈之至。朗读指导。前两句要读出“若为自由故,二 者皆可抛”的坚定信念,后一句要读出向往、欣 慰、豪迈之情。学生齐读、背诵。四、课堂小结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 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 融为一体。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 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集中表 达

11、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 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理解诗作三章在思想内 容上的侧重点,务必体会并理解诗作把现实、想 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写作 上,作者把现实与想象、联想完美结合,体现无 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胸襟,从“断头”今日追思战 争发展“百战”之多;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以 瑰丽的色彩描写悲壮的场面,“旌旗十万斩阎 罗”,表现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作者由“地 府”联想到人间“遍种自由花”的美好前景,诗 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引导学生自 己提问题,再 小组讨论的 形式进行,这 样不仅调动 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更多 的是发挥了 学生的主体 作用,让学生 “会学”。教

12、 师最后可做 明确。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板书设计梅岭三章陈毅第一章生死不渝、誓战到底 第二章关心国运、切盼解放 第三章乐观坚定、不怕牺牲教学反思我在讲授本课时,按照双线推进、并行不悖的思路有序展开。一是贯穿朗 读主线,通过播放录音、范读、学生齐读、分散读等形式,营造浓郁的朗 读氛围,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语感,理解诗意,把握情感。二是梳理三首 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知系统化,构成严丝合缝的体系。通过循序 渐进地讲解,学生明白了这三首诗的内在联系: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 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遗憾之处是讲解作者表达的强烈思想感情时,局限于这三首诗,局限于陈 毅本人,而没有拓展延伸。应该联系鲜活的现实生活,把当代尤其是近几 年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模范代表身上迸发出的爱国爱民、不畏艰险、勇往 直前、竭诚奉献的时代精神与陈毅崇高的革命情怀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传 承伟大的民族精神,争做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 诗歌文学性、思想性、教育性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