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703609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 梅岭三章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梅岭三章教学设计【教学设想】LDZLDZ本课是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的一组现代诗篇。面对当时的必死险恶环境,虽死不渝; 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斗争;追溯参加革命的理想,坚信革命理 想必将实现;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 气势磅礴,壮怀激烈,表现出诗人自身一一陈毅同志英勇面对必死险恶处境,视死 如归、生死不渝的革命品质,和共产主义理想必能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乐观革命 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这组诗篇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作用情感态

2、度与价值观: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体会作者的豪壮革命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 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 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 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

3、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 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一 一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 准备留做“遗诗”。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二、资料助读1、了解作者: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 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 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2、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 在江

4、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 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 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 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 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 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旌旗(jing)悬(xuan)当纸钱(dang)应有涯(ying) (ya) 遍种(zhong)即 为家(wei)2、指定

5、学生朗读小序后,引导学生口译、分析它的作用。(1)引导学生口译小序,教师明确:1936年冬天,梅山被敌人包围了。“伏丛莽间”的“伏”,潜伏,藏匿;我身 负重伤,又患疾病,藏匿在树丛密草当中20多天。“得脱”的“得”,能够;考虑 到不能脱险,作成三首诗保留在衣服最里面。不久敌人的包围解除了。(2)小序对这组诗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 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伤病伏丛莽间”指 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小 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

6、,表现了作者革命 到底的决心。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3、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首诗第一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运用的句式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断头今日意如何”,“断头今日”即“今日断头”的倒装,前置强调“断头”, 表现出诗人觉察到必死的险恶处境,英勇地面对必死的险恶处境(板书:英勇面对 险境)。这个设问句式的开头句,振起这一首诗乃至这一组诗的抒写情怀,慷慨壮 烈。(2)第二句表述出了什么意思?具有什么样的含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创业艰难百战多”,表述出艰难创业中经历过了很多的战斗,内含着对自己 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

7、败敌人的憾恨感情。(3)三、四句运用旧时“泉台”、“阎罗”等迷信传说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产生着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出即使自己牺牲了,死后还要招 集旧部的英魂,和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这两句运用了 “泉台”、“阎罗”这样旧 时传说的诗句,把一定要革命到底的思想形象化了,表现出了继续战斗,虽死不渝 的革命精神(板书:继续战斗虽死不渝)。“阎罗”这个阴间暴君又有影射世上反 动头子的作用,能够唤起人们对反动统治者的仇恨。(4)诗句中的“招”、“斩”两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旌旗”, 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

8、教师明确:“招”这个动词,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招集起来, 空间广阔、声势浩大。“集”,空间较小;“收”,缺少声势;“率”,不含招集 之意。“斩”这个动词,表现出巨大威力,毙敌干脆利落,褒意鲜明。“打”,没 有毙敌之意;“杀”,褒贬不明;“伐”,也无毙敌之意。“旌旗”,原指旗帜, 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部队,表现出部队的昂扬士气、浩大声势。4、指定学生朗读第二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首诗第一句写出了什么?内含着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南国烽烟正十年”,表述出回首十年的革命战争,内含着虽经十年激烈战斗 尚末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板书:回首革命战争)。(2

9、)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 他先劝吴王夫差乘打败越国之机灭掉越国,未被采纳;后又谏阻夫差举兵攻齐,要 他警惕越王勾践报仇,夫差听信谗言,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抉(剜出) 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后吴果被越灭。这句诗引用典故具有 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此头须向国门悬”,表现出即使死后仍然一心关注革命,死不暝目,要眼看 同志们怎样取得战斗的胜利,敌人怎样遭到失败(板书:死不暝目)。(3)三、四两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表达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 和切盼得到胜利消

10、息的强烈感情(板书:激励战斗)。“捷报”当“纸钱”,把民 族特点和时代色彩统一起来了。(4)诗句中的“飞”这个动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烽烟”,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飞”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捷报轻快地传来,接连地传来,富有感情色彩。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这里运用借代修辞方法,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 战争的如火如荼。5、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首诗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1)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投身革命即为家”,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以革命为家,“投身”,表现出全 部身心都献给了革命(板书:追溯参加革命)。“血雨腥风应

11、有涯”,坚信反动派 的血腥统治应该有个尽头,表现出为推翻反动统治而斗争。(2)三、四两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取义成仁今日事”,表现出在今天面对必死险恶处境之时,决心为真理,为 人民解放而牺牲。“人间遍种自由花”,预言革命理想必将实现,表现了坚定的革 命信念,乐观的革命精神(板书:实现理想坚定乐观)。(3)诗句中的“应”这个副词,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血雨腥风”、“取 义成仁”、“自由花”,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应”这个副词,表现出反动统治应该有个尽头,信念坚定,感情充沛。“该” 虽与“应”的表现作用相似,但念起来不如“应”

12、顺口; “当”、“须”,则都力 量较弱。“血雨腥风”,原指血色的雨、腥味的风,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 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取义成仁”,是“舍生而取义”、“杀 身以成仁”的缩语,原为孔孟提出的道德标准,这里运用引用修辞方法,表现为真 理而牺牲。“自由花”,虚构的花名,这里运用借喻修辞方法,借喻革命理想,表 现革命理想实现。6、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这三首诗之间怎样构成了什么样的关系?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这三首诗:第一首起于现在时间,面对当时必死险境,抒发死后还要继续战斗, 虽死不渝的强烈感情;第二首起于回首十年革命战争,再面对当时必

13、死险境,抒发 死不暝目,激励后死同志英勇战斗的强烈感情;第三首,追溯参加革命之时即为推 翻反动统治而战斗,再面对当时必死险境,表达革命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革命信念 和乐观革命精神。三首诗之间构成了回环递进的关系,气势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 出了壮烈情怀(板书:回环递进酣畅淋漓)。四、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如第一首 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以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 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的强烈思 想感情,

14、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借代和引用第三首多次用了 “借代”和“引用”的修辞方法。“阎罗”是旧时所说 的地狱之王,作者引用来比人间的反动统治者。又如“旌旗”,原是旗帜的通称, 这里借来指代军队或武装力量;“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借 来指代战争。五、小结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和为革命 英勇献身的崇高思想境界,展示了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崇高理想。在写作特色上,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构思新颖,想象奇伟,表现了诗人火一般的革 命激情与理想,富有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语言上,运用借代、借喻,引用典故等 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上吸取他们的浩然正气, 用我们的正气压倒邪气,让我们把“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为我们的座右铭。六、布置作业1、 朗读背诵三首诗。2、陈毅元帅当年战斗过的梅岭,如今已开放为旅游景点,请你为梅岭的导游们写一 篇导游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