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反思: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反思: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班级:高一(3)班 姓名:耳旻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金字塔。2、能力方面: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常识。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能量流动的过程(2)能量流动的特点。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传递效率的计算。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课本的问题探讨,提问 哪种生存策略能够使流落 在荒岛上的人活得更久?观察课本P93页 的图,回答问题。通过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兴趣, 回忆以前的知识。一、
2、能量 流动的概 念请学生上台写出问题探讨 中的食物链。积极思考,上台 演示。复习巩固上一讲的内容。探讨玉米一鸡一人这条食 物链的能量流动,从鸡出 发,提问,玉米的能量从哪 来?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理解能量的来源。提问,光能能否储存在玉米 中?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理解能量的转化。提问,鸡和人的能量来自于 哪?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理解能量的传递。提问,鸡的能量能否100% 传递给人?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学生自己得出鸡还会通过呼吸作 用散失能量,理解能量的散失。总结能量流动的概念。仔细聆听,做好 笔记。学生老师共同通过食物链归纳总 结能量流动的概念。二、能量 的来源和 去路课件展示课本P94
3、图5-7, 分析示意图。思考分析不意图 的直观数据。学生先自己熟悉课本,然后回答 相关问题。提问分析图5-7每左边起始 箭头代表的含义。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通过分析得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二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同化的 全部太阳能的能量。课件展示课本P94图5-6, 分析示意图。思考分析示意图 的直观数据。学生先自己熟悉课本,然后回答 相关问题。提问,摄入的能量是否等于 同化的能量?讨论并回答问 题,最后得出正 确答案。认识清楚摄入量并不等于同化 量,而是等于同化量+粪便所包含 的能量。提问,鸡吃草排出粪便的能 量到底是来自于鸡还是来讨论并回答问 题,最后得出正得知初级消费者的粪便的能量实 质是
4、来自于生产者,并不是初级自于草?确答案。消费者本身。延伸,得出不同能量的公 式。认真听讲, 笔记。记录分析能量的最终去向。分析能量流动的去向。认真听讲, 笔记。记录得出能量流动的三个去向。总结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 向,深层次挖掘图5-7。与老师互动,分 析图5-7每个箭 头的含义。深度理解能量的来源和去向箭头 的含义,区分摄入和同化量的区 别。生产者指向分解者箭头含 义的理解。讨论分析。此箭头的含义表示生产者的枯枝 败叶能量+初级消费者粪便能量。深层次挖掘图5-7,观察红 色箭头的方向。讨论分析。得出结论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向 的。红色箭头由粗到细、方框由 大到小表示什么?积极思考, 问题。回答得
5、出结论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 的。三、能量 流动的特 点进一步探究图5-7与图5-8, 对比能量流动的去向的附 加去路。积极思考, 问题。回答得出能量流动的附加去路:未利 用。通过问题展示能量流动的 传递效率。积极思考, 问题。回答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10%-20%o通过板书总结能量流动的 特点。认真听讲, 笔记。记录分析能量流动的2个特点。能量金字塔的引入。学生主动动手建 模。分析能量金字塔的能量与营养级 的关系数量金字塔的引入。学生主动动手建 模。分析数量金字塔的模型。四、生态 金字塔特殊数量金字塔的分析,问 题,树、昆虫和食虫鸟的关 系。讨论分析。得出特殊数量金字塔模型。分析数量金字塔和能量金
6、 字塔的关系。积极思考, 问题。回答一致得出数量和能量金字塔的关 系。板书总结生态金字塔类型 和相互关系。认真听讲, 笔记。记录总结生态金字塔的类型。五、回归 课本,总 结课堂点题,通过问题探讨回归课 本最初的设问,总结课堂知 识。讨论分析。通过所学的知识得到正确的解题 方法,并且回归课本。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金榜相应习 题。学生课后完成习 题。课后巩固。四、板书设计: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输入、转化、传递、散失二、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向来源:太阳能去向:1 .呼吸散失.分解者利用.下一营养级摄入.未被利用三、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10%-20%) 四、生态金字塔五、教学反思:【优点】:1、问题引导。通过多个问题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课本的内容,以代替教师一味的 教授。2、教师能在学生探讨之后给予必要的、归纳性的总结。3、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一些问题的谈论能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 语言表达能力。4、教学手段多样,引用图表,数学模型等充实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缺点工1、教授过程中过多的呈现表面的问题,没有深入化,需让学生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2、有于问题的导向性需要进一步加强,进一步探究课堂的有效性。3、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预判不到位,导致有时候学生回答出自己没能反应出来的答案, 到时教学时间的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