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达标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期末复习达标试题一、单选题1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部分标志过的斜纹夜蛾,一定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其中标志个体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图(横坐标表示杀虫灯的间距/m)。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若标志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随着诱捕距离加大,标志个体占释放个体总数的比例上升C一定范围内适当升高杀虫灯的位置可影响杀虫效果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导致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衰退型2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为,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叙述错误的是()A前4 年该种群数量
2、基本不变,第5 年调查的年龄结构可能为衰退型B第4 到第8 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第8 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 到第16 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形曲线增长D如果持续第16 到第20 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形曲线增长3化感作用主要指植物产生及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有利或有害作用的现象。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的鱼腥草提取液分别处理玉米和黑豆种子,研究它们之间的化感作用关系,结果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属于化学防治Ba点对应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和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相同C合适比例的鱼腥草和玉米进行间
3、作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D化感作用不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4美杜莎捕虫树是一种生活在南非的植物,它的树茎能协助微刺盲蝽虫孵化虫卵。美杜莎捕虫树能分泌黏液捕捉昆虫,而微刺盲蝽虫能在树上自由行走,食用昆虫,而微刺盲蝽虫的排泄物则能为美杜莎捕虫树提供营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微刺盲蝽虫等昆虫的存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美杜莎捕虫树作为分解者能利用微刺盲蝽虫排泄物中的能量C美杜莎捕虫树与微刺盲蝽虫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可利用性外激素对美杜莎捕虫树周围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5如图为生活在玫瑰上的蓟马(体型微小、移动能力差的昆虫)种群数量的年度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9
4、321935 年间蓟马的环境容纳量在下降B12 月份以后蓟马种群的出生率明显降低C随机选取样方,并统计样方内玫瑰上的蓟马数量D8-12 月份,蓟马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的环境阻力比较小6海洋是固定碳、储存碳的一座大宝库,储存了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被认为是三个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枯落物中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暂未被利用的能量B海草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7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结
5、构示意图,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 c、d是丙中的4种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与食物链、食物网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其中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B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C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为乙abcd,碳在各营养级生物之间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D丁只能是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8下图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主要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B甲为生产者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的循环形式是CO2D表示
6、分解过程9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下列操作及分析错误的是()A与对照组湘比,实验组利用的是减法原理处理B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C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解速度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落叶在土壤中的深度属于无关变量10下表是生物兴趣小组对某菜地土壤的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以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分组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该实验有2个自变量,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分析第1组和第组数据时,第2组为对照组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应选择同种植物等量的落叶D预期结果是2、4组的落叶
7、被不同程度的分解,1、3组中的落叶几乎不被分解11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态系统最主要的成分,主要是绿色植物B乙、丙都是消费者,其中丙属于次级消费者C丙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D丙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12豚草原产于北美洲,入侵我国后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危害。除引入天敌外,植物替代也可用于豚草的防治。植物替代是指利用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本地植物取代有害植物,最终建立良性演替的生态群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豚草入侵农田后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B豚草入侵说明生物占据的生态位是固定不变的C引入豚草的天敌是利用捕食关系来进行生物防
8、治D利用植物替代减少豚草的数量是初生演替的过程13为防治茶叶虫害,常在茶园中放置一张张书本大小的黄板诱虫板。在板中央放有诱芯,诱芯可以释放昆虫信息素,将害虫吸引过来,再用诱虫板粘住,让虫子“有来无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诱虫板防治害虫属于生物防治B诱芯释放的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C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虫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诱虫板的使用一般不会改变茶园的物种丰富度14盐角草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最高可以长到35厘米。盐角草群落是指以盐角草为单优势种的群落,有时形成纯群落(只有盐角草一种植被),有时在边缘伴生有矮生芦苇和少数其他植物,形成伴生群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伴生群落的形成是生物
9、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B与伴生群落相比,纯群落可能具有更高的恢复力稳定性C伴生群落中矮生芦苇的数量减少会导致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D若盐角草群落中的优势种被替代,则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恢复力稳定性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10、中的化学信息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二、非选择题16黄秋葵是一种有保健作用的蔬菜,虫害是影响黄秋葵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在不同时间调查了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棉蚜、棉大卷叶螟以及其天敌瓢虫、蜘蛛的密度变化,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棉蚜的种群数量可采用 法进行调查,棉蚜与棉大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 。(2)时间生态位指不同物种对资源的利用在时间上的分化,宽度值越大,说明该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时间越长。生态位重叠指数反映了不同物种对资源利用程度在空间、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程度。研究人员调查了同类生物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以及不同类生物之
11、间生态位的重叠值,结果如下表所示;种类棉蚜棉大卷叶螟瓢虫蜘蛛棉蚜1761013970859303026棉大卷叶螟46411040450722瓢虫2295505426蜘蛛42209注:下划线数值代表同生物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其余数值为不同类生物之间生态位的重叠值。综合上图和上表的调查结果可知,棉蚜的捕食天敌主要是 ,判断依据是它与棉蚜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的变化基本一致,且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值 (填“高”或“低”)。从上表可以看出黄秋葵害虫棉大卷叶螟时间生态位宽度值 (填“最大”或“最小”),可利用蜘蛛对其种群数量进行有效控制,这属于 防治。17图1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1)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成分是 。图1由乔木、草本植物、蝗虫、蜘蛛和杂食性鸟构成的食物网中,杂食性鸟分别处于第 营养级。(2)从图1所示的营养关系分析,属于分解者的有 。有机碎屑被彻底分解产生的 (至少写出两类)等供生态系统循环利用。(3)假设蜘蛛所获得的能量中,1/3来自跳虫,2/3来自蝗虫。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4)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 。(5)图2是图1生态系统中某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
13、能量值。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 中,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 。18高原鼠兔是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上的一种小型啮齿动物,其挖洞造丘、啃食牧草可能引起草地退化。科研人员拟通过植被调控来进行生态防控。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 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划分,高原鼠兔属于 。(2)披碱草是退化草地改良中常用的草种。科研人员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设置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即鼠害草地部分区域替换成披碱草)和人工披碱草草地三种样地研究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测定有效洞口数来表示鼠兔的种群密度。图1表明,种植
14、披碱草能 (填“升高”或“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判断的依据是 。高原鼠兔的食物组成为紫花针茅等植物。据此推测,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 结构发生了改变。继续研究披碱草高度与鼠兔种群密度的关系,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鼠兔种群密度 (填“增大”或“减小”)。由此推测,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 (填“视野开阔”或“有高大遮蔽物”)的环境中。19我国西北某市积极构建多处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对被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而严重破坏的草地进行保护和恢复。科研人员对保护区内不同功能区的植
15、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自然保护区中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植物星罗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研究人员在用样方法调查该保护区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取样原则为 。(2)恢复重建区建立后,减少了人类活动,发现物种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该区域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3)据图1分析,整个保护区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差的功能区是 。(4)草原上某蝗虫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单位:J/(hm2a):摄入量粪便量呼吸量1.051093.001087.20108该种群只有 %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研究发现群聚激素能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16、(5)食草动物的放牧会影响草地蝗虫的物种数。研究人员开展不同放牧模式(放牧区域牛羊数量达到中等放牧强度)对某草地蝗虫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部分结果如图2、图3和下表所示:放牧模式蝗虫物种数蝗虫总密度(头/m2)牛放牧2.923.50羊放牧3.675.22牛羊混牧3.363.86休牧2.583.22放牧区域投放的牛羊数量为中等放牧强度,此数量是依据种群的 估算的。不同放牧模式下, (填“植物群落覆盖度”或“生物多样性”)与草地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性较密切。蝗虫微孢子虫是蝗虫等昆虫的专性寄生生物。与化学农药防治蝗虫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 。参考答案:1C A、若标志总量
17、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数量估算为N/a,由于调查面积未知,无法计算种群密度,A错误;B、从图形上看,随诱捕距离的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即回收率是下降的;B错误;C、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的高度,结果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的高度有关,C正确;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使成年个体减少,年龄结构不会是衰退型,D错误。 2C A、前4年,值为定值,=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不变,第5年时1,说明种群增长率为负值,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B、第4到第8年间1,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B正确;
18、C、第8到10年间值1,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第1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D、由图示曲线图趋势知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大于2,而且基本不变,说明种群数量将持续增加,呈“J”形曲线增长,D正确。 3C A、利用农作物的化感作用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属于生物防治,A错误;B、与对照组相比,a点对应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对黑豆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B错误;C、由图可知,较低浓度的提取液对玉米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增加叶绿素的含量,但当提取液浓度较高时玉米的发芽率和叶绿素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所以合适比例的鱼腥草和玉米进行套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C正确;D、化感作用主要指植
19、物产生及释放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形成有利或有害,所以可能会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D错误。 4B A、微刺盲蝽虫等昆虫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正确;B、美杜莎捕虫树不属于分解者,不能利用微刺盲蛙虫排泄物中的能量,B错误;C、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美杜莎捕虫树与微刺盲蝽虫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C正确;D、利用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D正确。 5B A、19321935年,种群数量低,环境容纳量变小,A正确;B、12月份以后蓟马种群的数量开始下降,则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不一定是出生率明显降低,B错误;C、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
20、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以及根据物种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样方数目和样方大小,C正确;D、8-12 月份,蓟马种群数量较小,环境资源相对充分,则蓟马种群数量增长受到的环境阻力比较小,D正确。 6D A、枯落物中的能量属于生态系统中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最终会流向分解者,A正确;B、海草属于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植物的分层现象可以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B正确;C、参与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的海洋生物只有生产者,生产者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D、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自给自足的系统,但能量需要从外界获得,D错误。 7A A、图中甲表示非生物的物质
21、和能量,乙表示生产者,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食物链、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其中乙、丙、丁构成生物群落,A正确;B、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B错误;C、由图可知,bc能量想对值相等,表示次级消费者,为同一营养级,C错误;D、丁为分解者,可能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可能是某些动物,如秃鹫等,D错误。 8D A、图示碳循环过程中,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A正确;B、表示光合作用,甲表示生产者,B正确;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形式主要是二氧化碳,在生物群落内部的流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机物
22、,C正确;D、甲表示生产者,乙、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表示捕食关系,表示流向分解者,D错误。 9B A、自变量是土壤中微生物的有无(可采用普通土壤和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土壤,与对照组湘比,实验组利用的是减法原理处理,A正确;B、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时,要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而加热烘干的方法会导致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不能采用,可将土壤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1小时灭菌),B错误;C、土壤微生物具有分解落叶的作用,采用普通土壤的为对照组,采用排除土壤中微生物的为实验组,可以预测对照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高于实验组的分
23、解速度,C正确;D、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落叶在土壤中的深度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D正确。 10A A、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分别是火菌与否及土壤的干燥程度,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该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分析第1组和第2组数据时,第2组不做处理作为空白对照,B正确;C、植物的类型和落叶的数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属于应当控制一致的无关变量,C正确;D、2、4组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分解落叶,因此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1、3组土壤已经过灭菌处理,不存在微生物,落叶几乎不被分解,D正确。 11B A、图中甲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主要是绿色植
24、物,还包括蓝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A正确;B、图中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错误;C、丙是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是联系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必要成分,C正确;D、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丙(分解者),但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D正确。 12C A、豚草入侵我国后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危害,可能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A错误;B、豚草入侵说明生物占据的生态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其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C、豚草与其天敌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引入豚草的天敌是利用捕食关系来进行生物防治,可减
25、少环境污染,C正确;D、初生演替是在一个从未被植被覆盖或曾经有过但已经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演替,而利用植物替代减少豚草的数量是次生演替的过程,D错误。 13C AB、由题干信息“诱虫板中央放有诱芯,诱芯可以释放昆虫信息素,将害虫吸引过来,”可知,昆虫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诱虫板是利用化学信息诱捕害虫,这种防治属于生物防治,AB正确;C、由于茶园中的资源空间有限,也应该存在害虫的天敌等,采用防治措施前害虫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D、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诱虫板使用一般不会使害虫全部消失,不会改变茶园的物种丰富度,D正确。 14C A、伴生群落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即生物与
26、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和发展的过程,A正确;B、与伴生群落相比,纯群落物种单一,结构简单,因而可能具有更高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C、伴生群落中矮生芦苇的数量减少会不会导致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降低,反而会因为为其他物种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进而可能会导致物种丰富度升高,C错误;D、若盐角草群落中的优势种被替代,则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因为演替的本质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D正确。 15C 某种生物灭绝后,其在食物网中的位置会被其他生物替代,错误;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C、H、O、N、
27、P、S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它可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在个体的体内,错误;信息传递的作用: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正确。综上正确的选项有,共三项,ABD错误,C正确。 16(1) 样方法 种间竞争(2) 瓢虫 高
28、大 生物 (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棉蚜与棉大卷叶螟都是黄秋葵种植园的主要害虫,都主要以黄秋葵为食,两者之间属于种间竞争。(2)分析上图和上表可知,棉蚜与瓢虫的种群数量在同一时间内变化基本一致,且表中数据说明瓢虫与棉蚜的生态位重叠值高,因此棉蚜的捕食天敌主要是瓢虫。棉大卷叶螟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蜘蛛与棉大卷叶螟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因此棉大卷叶螟的发生期长,蜘蛛对其种群数量的控制较有效,生物防治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所以利用蜘蛛对其种群数量进行有效控制,
29、这属于生物防治。17(1) 生产者 二、三、四(2) 大型真菌、跳虫 无机盐、CO2、H2O(3)b=50a/3(4)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 c a-b (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杂食性鸟以草本植物等生产者为食处于第二营养级,以蝗虫为食处于第三营养级,以蜘蛛为食处于第四营养级。(2)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图1中的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它们可以将有机碎屑分解成CO2、H2O和无机盐被生产者重新利用。(3)假设蜘蛛所获得的能量中,1/3来自跳虫,2/3来自蝗虫,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a,至少需
30、要消耗草的同化量为b,因为要求得至少消耗草的量,因而用能量传递效率为20%来算,即至少消耗草的量为b=2/3a(20%)2,即b=50a/3。(4)分析题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少,就不能充分利用牧草所能提供的能量;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就会造成草原的退化,这说明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意义是: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5)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的摄入量,但是为乙没有消化、吸收的能量,因此不是乙的同化量而是甲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故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c中;乙同化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图中a为乙的同化量,b为
31、乙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所以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ab。18(1) 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 消费者(2) 降低 与鼠害草地相比,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的总洞口数和有效洞口数下降,且披碱草草地的总洞口数和有效洞口数下降更显著 披碱草与原有植物形成竞争关系,导致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3) 空间(垂直)结构和水平 减小 视野开阔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从生态系统的结构上划分,高原鼠兔属于消费者。(2)结合图1分析,与鼠害草地相比,补播草地和披碱草草地的总洞口数和有效洞口数下降,且披碱草草地的总洞口数和有效洞口数下降更显著
32、,可知种植披碱草能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紫花针茅等植物与披碱草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导致紫花针茅等植草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导致紫花针茅等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高原鼠兔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减少,从而导致高原属兔的种群密度下降。(3)鼠害天然草地变为补播或人工草地后,原来低矮的草种被高大的披碱草所取代,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均发生了改变。图2结果表明随着披碱草高度增加,鼠兔种群密度逐渐减小。可以得出,高原鼠兔喜欢生活在视野开阔的环境中。19(1) 水平 随机取样(2)次生演替(3)管理服务区(4) 4 信息传递(5) 环境容纳量/K值 生物多样性 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
33、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题 (1)该自然保护区中禾本科、豆科、菊科等植物星罗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2)恢复重建区建立后,杜绝了人类在其中的活动,发现生物的丰富度在不断变化,由于该区域保留了土壤和一定的植被条件,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3)一般而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据图分析,整个保护区中,管理服务区中的植物丰富度最低,营养结构最简单,因此其抵抗力稳定性最差。(4)据表可知,蝗虫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1.051093.00108=7.5
34、108,表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量=同化量-呼吸量=(7.5-7.2)108J/(hm2a)=0.3108,故该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能量为(0.3108)(7.5108)=4%;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由题意“群聚激素使蝗虫由散居型转变成群居型”可知,群聚激素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号,因此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5)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环境资源总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环境资源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最大种群数量。放牧强度,即放牧的牛羊数量,应该依据环境容纳量而定。表中信息显示,蝗虫的物种数和总密度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图2显示的3种放牧模式的植物群落覆盖度没有明显差异;图3显示,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由大到小的放牧模式为:羊放牧牛羊混牧牛放牧。综上分析,3种放牧模式中,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变化与蝗虫种类和总密度呈正相关性,而不同放牧模式下植物群落覆盖度相差不明显。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蝗虫属于生物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相比,使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的优点是:既能有效控制虫灾,又能减轻因过多使用化学农药而引发的环境污染,以及害虫耐药性产生等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