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化.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762131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城市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什么是城市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城市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什么是城市化摘要:文章界定了当前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一些相识误区,并针对这些误区产生的缘由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化应留意的问题。关键词: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我国新型城市化的提出是对世界多元城市化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与借鉴,同时对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思索与平衡,多方面考虑将来世界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在确定我国城市化的目标与模式这个战略层面上提出来的。如何在遵循科学发展观前提下,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发展。一、新型城市化的内涵界定新型城市化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目前对它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说法和明确的定义。本文对新型城市化的内涵进行梳理,认为新

2、型城市化是:以人为本,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带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一)经济集约发展城市化的本质是一种空间集聚,其意义就在于通过人口的集聚带动其它要素的集聚,产生一种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提高的综合效应。新型城市化不但要集聚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还要集聚人才、科技等创新要素;不但要集中、集聚各类要素,还要节约、高效运用各种资源;不但要加快城市自身的发展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还要为全社会转变发展方式主动创建条件。详细讲,要实现城市经济的集约发展,

3、必需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加快发呈现代服务业,使城市发展从主要依靠工业带动转向工业服务业协同带动;必需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创新型城市;必需把节约利用土地放在突出位置,开展城市综合节能工作,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二)社会和谐发展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城市化要求人口在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空间“转移”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从农夫到市民的户籍“转化”,使生活在城市的每一个人,其基本生存条件能够得到满意,基本发展条件能够得到保证,能够共同创建和同等共享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成果,最终在城市

4、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详细讲,必需通过城乡体制的改革,有序推动农村人的转移转化,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通过主动就业政策的实施,改善城市的创业和就业环境,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通过文化教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公共平安,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三)环境友好发展新型城市化要求“友好”地对待环境,努力保持“发展”的城市系统与“稳定”的环境系统之间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一方面,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承载实力,协调

5、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环境依存关系,确保城市发展的生态屏障平安。另一方面,在城市发展中,要树立环境优先的理念,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创业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详细来讲,通过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增加自然系统的环境承载力;建立健全城市生态平衡体系,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发挥城市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城市生态转型;通过努力限制污染排放,加快城市生态化改造步伐,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打造美丽舒适的人居城市。(四)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是“农村”一极到“城市”一极的社会变迁过程,城市和农村作为不同的空间经济体,两者是相互依存、密

6、不行分的。新型城市化要求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动身,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完善城乡规划,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长、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同时,还要统筹城与城之间的体系布局,即加快发展省域中心城市,主动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通过发展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实力强、人口合理分布的城市群,构建组合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7、二、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相识误区新型城市化强调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实施大中小、多产业类型共存的城市化模式。然而,在新型城市化推动过程中,也必需留意以下方面的相识误区:(一)内涵相识的简洁化强调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促进城市的集约、和谐和统筹发展,最终将城市化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然而,有些地方把新型城市化仅仅看成是农夫迁入城市,城镇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这无疑是把新型城市化看得太过于简洁了。一方面,就宏观社会经济总体而言,新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域规模的扩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是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根本的改变,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方面,农夫从农村迁入城市这个过程从总

8、体上来说是农夫从农村社会进入城市社会的过程,它包含着农夫经济活动由农业活动向非农产业活动的转变,生活方式由农村单一性向城市生活的困难性和多样性的转变,以及文化活动方式、思维方式、各种价值观念的转变和再社会化。整个过程涉及迁入城市前的承包土地、农村原有住宅问题;迁移到城市后,又涉及就业、住房,以及与户口身份有亲密联系的各种城镇福利保障等问题。可见,新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制度困难变迁的过程。(二)动力机制相识的片面化对新型城市化动力机制的理解,可简化为自上而下型和自下而上型。前者指国家(主要由中心政府)有安排投资建设新城或扩建旧城以实现乡村一城市转型;后者以乡村集体或个人为投资主体,通过乡村工业化实

9、现乡村新型城市化。针对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有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政府,基于这种相识,有些地方过多地沿用安排经济的方法,甚至动用行政吩咐来推动新型城市化。比如,在一些地方的农村,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当地政府不准农夫翻建住宅,新住宅必需建在城镇上。这种依靠政府部门的“推力”,用行政吩咐强行推动新型城市化的方法,不符合新型城市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城镇化就是市场化,新型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新型城市化完全靠市场去推动,并认为经济发展了,新型城市化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主见应实行自由市场化机制,让市场自由地推动新型城市化。虽然说上述两种观点有肯定的合理性,即承认政府

10、或市场对新型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但它们都片面地理解了新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在实践中必需摒弃。在市场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干预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国新型城市化过程中必定暴露出很多深层次的冲突,这些冲突须要通过政府部门的参加和引导来解决。(三)经济预期过高化新型工业化是新型城市化的因,新型城市化是新型工业化的果目前,有些地方颠倒了新型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认为一个地区城市人口增多了,新型城市化水平提高了,就会刺激需求,拉动内需,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甚至用新型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一百零一分点,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多少个一百零一分点来说明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性。这种观点过分地夸大了新型

11、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新型城市化的本质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一方面,只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提高了,其次、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才会吸引非农人口和其次、三产业的增加和积聚,进而发挥城市规模效应,促进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能抱有过高的预期。因为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新型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干脆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不能过高地期望通过提高新型城市化水平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理顺新型城市化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经济发展促进新型城市化,以新型城市化的

12、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形成经济和新型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四)“数量”、“质量”相识的模糊化传统的城市化注意城市数量和化数量指标的扩张,如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间的扩展。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城市化是城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的统一体,城市质量是新型城市化内在的必定要求,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新型城市化推动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城市化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城市化质的提高,表现在盲目追求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地域面积的扩大,不太重视城市质量的提高等。其结果是导致城市建设乱铺摊子,城市呈摊大饼状向外扩展,走的是外延型的传统城市化道路。这不仅奢侈了珍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对城市化的可持续发

13、展构成了威逼。目前,我国正处在新型城市化快速推动时期,要留意城市化量的提高,更要留意城市化质的提升,这不仅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基本国情的要求,要以发展集约式新型城市化,走内涵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三、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应留意的问题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体制和机制诸多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应留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在基本内涵和关系要素上应留意新型城市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对传统意义城市化的扬弃,旨在变更过去那种陈旧的规模扩张、外延拓展式的城市化模式,创建一条全新的质量提升、内涵丰富、品质拓展的城市发展道路,因此是一个既注意外延更注意内涵、规模设

14、计科学、职能定位精确、空间布局合理的质量统一体。假如说新型工业化是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腾飞之路,那么,“新型城市化”就是一条“占地面积少、立体空间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带动承载辐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的社会和谐之路。借助于此,我国的社会经济将迈上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道路。国外有些学者因此将“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并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支飞翼”或“两个快车轮”,唯有齐力共进,才能相得益彰,才能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而资源节约,不仅指自然资源节约,还包括社会

15、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也不仅指自然环境友好,还包括社会环境友好。通过土地、水、电、气等资源的节约,以最少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人力、物力、财力、行政成本等社会资源的节约,以最少的社会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通过爱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得以优化;通过城乡、区域统筹等路径,保障和实现社会公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友好相处,使人类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得以优化。(二)在政策策略和总体要求上应留意假如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在其初始阶段往往是以量的增长为其标记、以自然环境恶化和社会事业滞后为其代价,那么,当经济发展到肯定阶段之后,再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需以质的提

16、升为其标杆,以自然环境优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为其必要。在新的阶段,我们要在看到新型工业化这个“第一推动力”的同时,还要看到“新型城市化”对新型工业化的主动的反作用,看到“新型城市化”在提高新型工业化效益、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和提升新型工业化速率等方面的重要促进作用。我们必需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力推动实施“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以避开那种GDP有增长而居民无华蜜、有数字进位而无实质进展、财政收入增幅大而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大甚至倒退的有悖于科学理念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两型社会”建设的推动,肯定要牢牢把握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这一核心主题和发展目标,既要以新型工业化为

17、抓手,努力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又要以“新型城市化”为依托,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和谐共进。(三)在发展模式和详细措施上应留意要避开传统城市化那种单纯的规模扩张、面积增加和人口增长,更多地注意品质提升,更多地注意人文关怀,走集约发展、内涵拓展和功能提升的“新型城市化”之路。一是要科学规划与设计,使城市具有自主性、内涵性、特色性和前瞻性。通过功能分区与定位,增加城市综合功能;通过提升窗口单位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拓展便民措施等途径,树立城市形象;通过增加楼宇经济品质以及文化底蕴和科技支撑等方式,提升城市品尝;通过培育城市特色,增加城市辐射和承载实力。二是要科学调控城市规模与城区面积

18、。城市并非面积越大越好,而是功能越强越好,应通过“新型城市化”战略的推动,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挖掘城市的带动功能、辐射作用和承载实力。三是要理性引导城区人口,使人口增加与就业、教化、就医、住房等社会保障以及城市的承载实力在总体上基本适应。(四)在总体目标和路径选择上应留意要坚持城市发展与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的协调共进,健全就业、教化、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机制,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一是要使人人都有身份。凡城市居住者人人都有城市身份,是避开城市“卑视”、推动“新型城市化”的制度前提。尽快推动户籍改革,破除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打通城乡无障碍流淌渠道。二是要使人人都有职业。凡城市居

19、住者人人都有城市职业,是避开城市“空壳”、推动“新型城市化”的保障基础。就业既是劳动者的事情,又是党和政府的事情,党和政府有责任予以保障。一方面要通过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另一方面要大力激励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同时改革现有的安排制度,通过税收等手段避开收入差别上的“马太效应”,初次安排与再安排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允的关系,再安排要更加注意公允。三是要使人人都有保障。凡城市居住者人人都有保障,是避开城市“骚动”、推动“新型城市化”、构建“两型社会”的坚毅后盾。社会保障的推动必需主要依靠公共财政,通过调整公共财政的支出比例,加大对民生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保障资源真正“公允共享”,居民住房、子女教化、医疗、失业、养老保险等民生问题。参考文献:1、成文思.城市经济学原理M复旦高校出版社,2002.2、雷小龙.城市化理论探讨M清华高校出版社,2022.3、黄升旗等.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城市M湖南高校出版社,2022.(作者单位:湖南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