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就地城市化推进策略研究-什么是农村城市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就地城市化推进策略研究-什么是农村城市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就地城市化推进策略研究:什么是农村城市化 李 艳 (湖南师范高校资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5) 摘要:城市化的实质是农夫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农村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一,是农村城市化的新途径。这种新型城市化不仅表现为农夫就业转型和收入增加,更多的表现为价值观念、人居环境、生活方式、文化内涵等生活品质的全面提高。本文分别从产业、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爱护、政策等角度阐述就地城市化策略,为就地城市化供应理论指导和依据。 关键词:就地城市化;基础设施;户籍制度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22)-08-0026-2 1 农村
2、城市化现状 随着工业化的推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学术界对城市化发展进行了多视角、多层面的探讨,涌现出一大批探讨成果。周大鸣教授提出就地城市化并明确地把它置于城市化总体分析框架中,城市化不仅是城市的人口的增加,也是享有城市化生活方式的人增加;不仅是原有都市的扩展,同时也是乡村就地都市化的过程。城市化经验了村的集镇化、乡镇的市镇化,县城和小城市的大都市化以及大中城市的国际化这么几个阶段。杨世松、曹一萍认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钱良群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最重要的模式就是就地城市化;杨世松认为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夫的宏大实践,提出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应当是大中小城市、小城
3、镇和农村就地城市化协调发展;张鼎如提出城市化作为一个过程,起点和终点都应当在农村。 中国的城市化和计算机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两件大事。中国的城市化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2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45.68%,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07个一百零一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22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城市居民的城市化,农村居民并未真正包括在内。它是牺牲农村和农夫利益的城市化,是出现几千万失去土地耕作又没有社会保障的农夫的城市化,是再一次剥削农村和农夫利益的城市化。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1.1 环境
4、问题污染严峻 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11016我国酸雨的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40%;8%的城市河段不相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固体垃圾累计堆存量达65亿吨,占地5万余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3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递减。 1.2 城中村现象日益明显 城中村是中国快速城市化的产物,是不完全城市化的典型代表。从区域上看,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但是城市居民来看,它俨然是农村。人们生活方式已经无异于城市,但人们的思想意识却像农村;土地利用的高效率已经像城市,但土地缺乏合理规划。据调查结果显
5、示,城中村不仅在大城市大量存在,同时在一些中小城市也起先出现。大城市深圳市有241个,北京市五环内有231个;中等城市太原有75个,昆明288个;城中村不同的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基础设施条件,对城市的危害极大,不仅影响城市的形象、功能,同时对城市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的隐患。 1.3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的必定选择 我国有着7亿农村人口,在短期之内把大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是不行能实现的,只有实行就地城市化的途径,建成众多在基础设施,服务水同等方面与城市无异的相宜人居的村镇,或者建设一系列的中心镇,吸引农村人口向镇集中,减轻大城市的交通、住房、就业压力,防治城市病。从更加深远的意义来看,农村就地
6、城市化有利于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提高农夫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实现和谐社会。 2 就地城市化推动策略 就地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历程中的一大创举。它是指通过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社会服务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使农村居民过上和城市居民同质不同类的生活的一种城市化方式。本人分别从产业、文化、政策、公共服务等角度叙述了我国现阶段农村就地城市化的推动策略。 2.1 产业推动策略 提倡每个县、乡、村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挖掘或创建出可以成为本地区标记性的产品,并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进而促进农村经济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详细措施包括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
7、产品,推动一村一品,实现增值增效,实行生态与文化的结合,农业与科技的结合。在爱护好原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系统、深化地发掘当地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并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高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产业活动的文化、科技、教化和参加功能,以丰富活动内容,提高产品档次。通过树立显明的农业意象,创建富于特色的一村一品产业品牌,实现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农夫生产专业化,农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全面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 2.2 文化推动策略 推动农村就地城市化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传统工艺和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传统工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夫的文化素养,有利于
8、实现农夫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的城市化。主动爱护、利用、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创建自己的文化品牌,使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产业化规模,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共赢。如陕西省安塞县,将积淀着上千年文化传统的安塞腰鼓、安塞剪纸、安塞歌舞等民俗文化打造成品牌推向市场,结果无形的文化资源变成了文化大产业。 2.3 公共服务推动策略 把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长,让现代生活方式渐渐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改进农村的教化体系建设作为中心,发展教化、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养,弥补农村人才的断层。加强政府在农村建设中的指导和中介作用,为农
9、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供应领导和指挥保障。 2.4 基础设施提升 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利用各种渠道来筹集建设资金,不断扩大资金投入,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的方法。二是全面规划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发展能够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软件基础设施,增加从事农业劳动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思维素养、科学技术素养、现代管理素养。 2.5 生态环境推动策略 就地城市化,不能理解为高楼大厦和宽敞的公路,而应当在保持地方特色风貌的基础上,用生态化的思想和理念来推动农村建设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小城镇和乡村的生态化水平,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爱护生态就是促进发展。爱护环境,就是发展
10、经济,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和农业旅游休闲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促进农夫增收,实现农夫生活富有。 2.6 政策推动机理 2.6.1 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农夫工市民化 户籍改革制度并不是简洁的一纸户口的变更,从根本上讲,是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的人们的户籍问题,让他们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户籍改革要最大程度保障进城农夫的各项权益,同时推动城乡权益的均等化。这不仅包括城乡户籍身上附着的各项权益,也包括农夫对自己土地收益的同等议价权。 2.6.2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居民社区管理体制 (1)尝试变更现有被征地农夫的集中安置方式,实施化整为零分散安置,这有
11、利于促使他们尽快转变观念、融入城市生活。(2)村改居后切实建立城市化的社区管理体制,彻底变更原有的村制模式。建议村改居社区的基本设施建设,完全纳入市政建设的统一规划,同时实行对口帮扶,从其他居委会选调有阅历、实力强的人来担当村改居社区领导。 2.6.3 社会保障 城市化过程即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村民市民化的过程,但村民市民化并不是简洁地转变户籍就能完成,还有一个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及社会行为的转变过程。在初始城市化的地区,第一步是将村民的户籍从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其次步是一个转变村民观念的问题,即他们在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方面真正成为一个市民,同时,还要打破村民对土地的依
12、靠,如促进就业和实行城市社会保障等,这才能使村民完全地市化。 3 结论 就地城市化是中国特色的城市化之路的又一创举,农村就地城市化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最终实现城乡之间功能的融合、空间的融合、文化的融合、产业的融合和生态的融合。 参考文献 1 周大鸣,郭正林.论中国乡村都市化J.社会学探讨, 11016,(5). 2 杨世松,曹一萍.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J,沈阳高校学报2022,(4). 3 钱良群.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J.重庆教化学院学报,2022,(3). 4 杨世松.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夫的宏大实践J,县域经济. 5 张鼎如.中国农村就地城市化刍议J.中国农学通报, 2022,(11). 6 中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7). 作者简介:李艳(11015-),湖南益阳人,湖南师范高校人文地理专业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城市规划探讨。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